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在行为设计中通过视觉元素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3099字
论文摘要

  很长时间以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行为”都做出了不同角度的思考与探索。行为心理学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他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与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说:“行为经济学要做的是找出存在于不同领域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各种力量,针对影响我们个人、企业,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产品设计师村田智明说:“设计产品不应该从物品开始,应该从使用行为的角度去观察。”殊途同归,可见研究人的行为是洞悉思维、影响意念、引导生活的根本途径。

  1 行为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的关系
  
  行为设计并不是一个设计门类,而是一种可以贯穿所有设计领域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行为设计将人与万物的关系作为设计切入点,通过观察认知方式、操作习惯与情感需求,发掘人的行为趋势,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完成行为引导,实现设计目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资源日渐匮乏、生存环境愈加恶化的不堪现状是人与自然界关系恶化的结果。修复人类社会对自然世界的破坏,建立一种既能满足人类良性生活需求,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是解决这种现状的唯一出路。行为设计的核心是研究“关系”,因此运用行为设计探求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实现人与物的平衡,是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良好途径。

  2 行为产生模式与行为设计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意识系统的观念活动和运动系统的行为方式之间有机联系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个体的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需求变量是指动机,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本能要求;认知变量是指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对于设计者而言,改变人的需求变量的可能性较低,但对认知变量能加以控制,是引导行为方式的有效手段(图1)。行为设计就是利用“中间变量”,特别是“认知变量”进行的外部刺激过程,这个刺激可以使人始终维持在某种心理状态,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的设计目标;而当目标达到之后,经反馈又加强了刺激,并进一步强化人的动机,如此周而往复、延续不断,最终将外部刺激转化为人的内在意念。【图1】
论文摘要

  可见,“刺激”是行为设计的关键入口,但由于不同的设计目的与目标人群,使得这个入口又指向了不同的路径:行为激励与行为约束。广义而言,行为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是指由正向的刺激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动机,引发积极的行为反应。反言之,行为约束是指对人的本能、潜意识和习惯性行为进行限制或阻止,阻挡人的动机,通过反向刺激引发消极的行为反应。

  在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设计中,往往需要改变人的某些习惯性行为,因此将行为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注入其中,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有效地、愉快地消解人与环境的矛盾,减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3 在行为设计中通过视觉元素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
  
  行为产生模式中的“刺激”需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途径进行信息传递与心理激发。由于人的大部分信息获取来自于视觉感知,视觉往往是启动其他知觉感应的关键点,因此视觉元素自然地由始至终贯穿于行为设计之中,在行为模式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引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中,运用图形、影像、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通过吸引、限制、安慰等行为指引能够有效实现设计目的。

  3.1 吸引
  在行为产生模式中“刺激”对于引导行为具有关键的开启作用,在这个环节中视觉元素的功能在于吸引人的注意力,引导人们进入行为设计设定的行为模式。

  德国大众公司推出了一款音乐楼梯,率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试运行,希望通过音乐楼梯吸引上下班的人们多爬楼梯而不是乘电梯,达到降低电梯使用率和促使行人锻炼的目的。在这个设计中,普通的楼梯被改装成巨大的黑白钢琴键盘,打破了常规的楼梯形态,吸引了行人的视觉关注;当这个视觉“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决定踏上楼梯,进入设定的行为模式:人体感应技术让人每走上一级阶梯就会产生一个乐符,连续的走动就能形成旋律。音乐楼梯投入使用后,选择爬楼梯的人比乘电梯的人多了66%,音乐带来的运动快感使人们愉快地接受了步行上下楼梯,实现了设计的初衷。

  3.2 限定
  要避免错误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人唯一选择。同样地,要引导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约束导向。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容易地看出并理解限制性因素,在使用之前就知道哪些操作是合理的,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误操作。

  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所有垃圾处理与再生技术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却迟迟不能全面实施展开。抛开环保意识与推广力度等宏观因素,仅仅从垃圾桶的外观设计来看就不利于实施垃圾分类。国内常见的垃圾桶不仅种类繁杂、分类模糊,其形态更是让使用者很难分清不同的垃圾与垃圾桶的对应关系,当然也就很难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垃圾进行分类。

  然而在日本,虽然垃圾桶的外形各不相同,但是投放同类垃圾的桶口都被设计成统一的几何形状:长方形的对应废纸垃圾、圆形的对应易拉罐、窄缝形的对应书报杂志、正方形的对应塑料袋及普通塑料杯、正方形加小圆形的对应塑料瓶(小圆形桶口用来投放塑料瓶盖),同时垃圾桶标注了不同的醒目图形符号,帮助人们理解桶口形状的限定性。这不仅使人们可以了解垃圾的分类方式,并且能够轻易地、正确地投放垃圾。在这个设计中,视觉元素通过归纳与限定的手段成为了引导垃圾分类行为的主要因素:首先对各类垃圾的常规外形进行了分类;然后将同类垃圾的外形归纳成人们容易理解的形状与符号,使人们能够将垃圾与桶口的视觉特点对应起来;最后在全国大部分区域统一运用这种对应关系,促使人们在多次的执行后最终形成固定的垃圾投放行为。

  3.3 安慰
  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设计》中说道:“美能影响情绪进而影响行为,美观的物品更好用,美观的物品使人感觉良好,这种感觉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具创造性地思考。”同样,在行为设计中,美好的视觉元素能够消解限制性“刺激”引起的心理不适与排斥,起到行为润滑的作用。影响人类情绪的视觉因素有很多,包括图形、色彩、灯光等。

  人们在观看演唱会的时候为了营造现场的欢乐气氛会购买大量的荧光棒,据统计,5场演唱会使用的荧光棒会产生约1吨的废弃塑料,而且很难回收。香港歌手邓紫棋的演唱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者在前期宣传的过程中鼓励观众下载一款为演唱会定制的呈现荧光效果的手机App,通过变换不同的荧光色彩能够代替甚至超过荧光棒的视觉效果。最终在演唱会现场,歌手与上万观众通过手机App制造出彩虹般的星空,营造出绚丽的现场氛围。在这个设计中,缤纷的荧光色彩作为视觉“刺激”激发了人的欢乐情绪,愉快而顺利地消除了人们购买荧光棒的不环保习惯,并且通过演唱会的传播力度传达了可持续生活的理念。

  4 结语
  
  本文初步阐述了如何运用行为设计中较为典型的因素--视觉元素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这只是行为设计运用的一个小侧面。从设计的本质来看,行为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连接不同设计领域的思维桥梁,不仅有助于引导可持续生活方式,更加有利于研究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是解决系统设计、服务设计、管理设计等复杂公共关系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华生。 行为主义力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美]丹·艾瑞里。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美]唐纳德·A 诺曼。 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