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江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8 共6278字

【题目】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困境探析 
【绪论】江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绪论 
【第一章】江南水乡形成演进及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二章】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第三章】江南水乡开发中的不可持续问题  
【第四章】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江南水乡可持续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选题背景

  (一)可持续发展席卷全球

  1.从国际看,“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运动,起源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社会勃兴的环境保护运动,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各国逐渐推进的可持续发展运动。可持续发展将在反思工业文明与高新科技创新基础上,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新的发展高度。《21 世纪议程》阐明了人类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 21 世纪的行动蓝图。

  2.从全国看,1994 年,中国政府为了呼应《21 世纪议程》,向世界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1994 年 3 月 25 日,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国务院首次编制了《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1997 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①。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科学发展观明确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其核心内涵加以倡导。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宏伟目标”.***的系列讲话中一再强调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的自然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从江南各地看:江南地方政府纷纷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战略。江南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及法规,在保证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及文化传统。如对江南古镇、江南旅游资源和江南地方习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二)文化遗产保护热的兴起

  受世界遗产保护运动的影响,我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立法的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使此法更符合中国实际,更好地发挥其法律作用,全国人大于 1991 年、2002 年、2007 年、2013 年对此法经过四次修正。国务院在 1986 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②。

  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58 个缔约国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到目前,我国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31 项。我国正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三)江南水乡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江南水乡是自然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也是发展进程比较快的地方。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商业化,现代商业建筑林立,油烟随便排放,水体污染,垃圾遍地,水乡原有的氛围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再也难以和谐相处。

  因此,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理论,借鉴生态哲学、生态社会学等方法,指出江南水乡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遇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维、新路径,为我国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普适性的对策性建议,成为当下迫切需要应对的重要课题。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课题有助于丰富当代生态哲学的研究内容。论文较系统梳理和阐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马恩的生态观,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观,这对于丰富生态哲学的理论内容,发挥生态哲学理论的引领作用,促进生态哲学的理论解释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有助于深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从生态哲学的高度揭示江南水乡发展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分析江南水乡发展进程中生态退化的原因,提出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进而思考中国本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对于深化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本课题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建设。生态哲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借鉴西方新理论,又要传承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还要坚持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与中国当代的现代化建设的国情相结合。论文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构建了立足于本土化和地方性知识的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哲学理论,从而为生态哲学的中国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意义

  首先,本课题研究可以为江南地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决策参考。30 多年来,江南水乡各地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今天,如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何在新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改善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大力促进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现实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论文针对当下江南水乡存在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积极地对策建议,这对指导江南水乡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意义。

  其次,本课题研究可以为江南水乡的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论文通过批判性反思江南水乡地区的种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当下江南地区遭遇的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性措施。这些可以为江南水乡的整体性保护与修复,促进江南水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再次,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价值。

  江南水乡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对于全国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新时代的今天,江南水乡地区如何创新绿色发展,如何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效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合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论文从生态哲学视角对此所进行的一系列思考,以及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性举措,不仅对于江南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所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希望实现的一种状况。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的内容日渐丰富,研究的视角日渐多样。在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江南水乡的研究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而现有的研究,更多地是对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而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指导,从哲学视角思考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尚需要进一步深化。文章通过对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实现对城镇化进程中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理念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把握和了解。

  一、 生态视角下的城镇化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生态视角的城镇化研究,“以人为本”是其突出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论、帕克提出的古典人类生态学论、伊利尔·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论。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是田园城市理论的代表,他认为:田园城市是为了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市③。芝加哥古典人类生态学论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帕克认为,城市土地价值变化类似于植物对空间的竞争,土地的利用价值反映了人们最愿意竞争有价值的地点,这种竞争作用导致了经济上的分离。美国着名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是有机疏散理论的代表,他提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其内部秩序与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是一致的。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1984 年,马世俊提出了人与环境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990 年,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论。张占斌、张孝德、樊继达编着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从书: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书中收集和整理了近年来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

  二、 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 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在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义为:“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④。该定义特别强调子孙的利益,明确保护水、空气、土地等资源环境的目的,是让子孙后代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和安居乐业。

  巴蒂(Batty)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到城市管理之中,他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逐渐演替的,在城市随着时间演替的过程中,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与社会等各要素之间,由于质量和数量上的不协调,将导致城市无法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问题。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邓楠(2000)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到了世界新秩序的高度,他在《迎接新世纪挑战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文中提出,环境问题不能单纯就环境而谈环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建设世界新秩序和构筑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筹码。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将更加关注日趋突出的水资源紧缺、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在全球环境问题方面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加⑤。

  邢怀滨、陈凡(1999)从宏观评论与微观分析相渗透的层面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机理,他们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支撑条件是城市与区域一体化;核心所在是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动力源泉是文化继承与创新⑥。

  蔡志昶更是具体研究了江南历史文化古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江南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发展-以常熟市古里镇为例》一文中指出,传统历史古镇的保护应该跳出单纯从物质空间方面进行保护的局限,将其纳入城乡一体化保护和规划的大格局中,从整体层面提出涵盖物质空间保护、历史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方面的规划保护方案。

  三、 江南水乡现状研究

  “江南”在学界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历史、规划、旅游等几个方面来研究。美国的施坚雅从区域体系与中心地理论出发,着力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城镇化过程,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⑦。韩国吴金成的长篇研究论文,着重强调了江南城市社会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江南水乡也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受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江南水乡的水网受到人为的大量破坏,水系的自然结构和水环境出现明显退化,水网呈简单化、主干化趋势,水乡文化也随之衰落甚至消失,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受到很大挑战(韩钦臣等,2008)。三、袁菲(2011)指出,江南水乡普遍呈现的老龄化、空心化、异质化趋向,江南水乡古镇应构建杰出的人居环境, 使其蕴含公益性、生态性的传统营造精神,要集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和低碳发展模式。

  朱谋隆、蒋文蓓指出,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江南水乡,那里的传统水乡特色正在逐渐消失,不少水乡的古老街道在无形中消亡。江南水乡人们在经历了“新”与“洋”的城镇景观之后,失落与乡愁也涌上心头⑧。

  四、 研究述评

  分析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界对加强城镇化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研究,基本上取得了普遍共识。对江南水乡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可持续问题,在某些方面初步予以了揭示。对江南水乡的保护个别学者开始了初步探讨等等。上述研究和思考,虽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但总体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就研究的学科角度而言,偏重于从建筑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江南水乡及相关问题,而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江南水乡的成果较少;就研究主题内容而言,缺乏对江南水乡环境、经济、文化问题的系统论述;就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对一般城镇的宏观性研究,而针对某一类型对象,尤其是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具体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上述研究既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成果,更为从哲学层面针对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系统而有深入地展开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本论文从哲学的视角思考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上可知,对可持续发展研究大多还处于较浅的层次,从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问题哲学思考等深层次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精湛的经济学前提是一种精湛的哲学”(Joseph Dietzgen,1828-1888),可持续发展研究更离不开哲学的终极关怀。江南水乡要想快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兼顾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的指导和生态伦理的规范。

  本论文对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系统思考。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研究大多是从水、旅游、规划等某一单独视角开展研究,对影响江南水乡城镇化可持续7发展的原因缺乏较为系统的思考。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江南水乡城镇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并试图厘清这些因素,为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一定创新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紧跟学术前沿,借鉴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促进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观和生态学为研究视野,在相关文献阅读和江南水乡生态危机现象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炼和问题归纳,提出本研究的主题为“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本项目将围绕这一研究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观和生态学为研究视角,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研究路径,发现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究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给出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全面探究江南水乡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的论文、书籍、杂志和内部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综合,以期能够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的历程、价值理念、路径选择等。

  (二)历史分析法:通过历史时态分析方法,揭示出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演变的主要态势,通过比较反映出江南水乡历史上的鱼米之乡与现在的生态及各方面的状况进行比较,以此反映出江南水乡的差异。

  (三)多学科交叉分析法: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涉及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分析,形成对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立体性分析。

  第四节 研究目标

  (一)探究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在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思考科学生态自然观的构成,为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理论基础。

  (二)全面分析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农业、河网、环境等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深入探究江南水乡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江南水乡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

  (四)提供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支持。从马克思生态观教育、生态科学的认知、生态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总结出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路径选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