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均等性转移支付下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能力(4)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7484字

  
  五、结 语。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均等性转移支付协调中央和地方之间事权和财权的不匹配问题。中央政府的均等性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均等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平衡地区之间的财力不均衡; 另一方面,其也是财政政策的体现,对整个经济有系统性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中西部省份对均等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高。本文运用1995-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考察了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研究发现,均等性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宏观经济波动越小,这说明均等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平抑宏观经济波动。可能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有激励维持辖区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均等性转移支付放松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使地方政府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增强,熨平了宏观经济波动。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均等性转移支付均有利于抑制经济波动。
  
  分时间段的分析表明,1995-2002年的样本区间和2003-2012年的样本区间,均等性转移支付均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波动。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变以GDP、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维持辖区内宏观经济稳定的考核,使得地方政府有足够的激励和动力维持辖区的宏观经济稳定。第二,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均等性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均等性转移支付的力度,以更好地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减缓宏观经济波动。第三,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监督和约束地方政府,提高均等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
  
  本文还存在一些可能的拓展: 第一,均等性转移支付包括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可以运用省级层面的数据考察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第二,本文主要运用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现实经济中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持续性,可以将本文的模型拓展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 (GMM) 方法考察均等性转移支付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第三,本文主要考察了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考察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全要素生产率、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均等性转移支付影响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第四,本文主要运用中国数据做了实证分析,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构建与中国现实经济相一致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SGE) ,在现实经济的参数环境下,数值模拟转移支付的宏观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 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3) :26 - 33.  
  [2] 尹恒,康琳琳,王丽娟。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7,(1) :48 - 55.  
  [3]Huang,B.,Chen,K. Are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China Equalizing?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3) :534 - 551.  
  [4] 郭庆旺,贾俊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J].世界经济,2008,(9) :74 - 84.  
  [5] 李永友,沈玉平。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支决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11) :41 - 53.  
  [6] 范子英,张军。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J].经济研究,2010,(3) :53 - 64.  
  [7] 范子英,张军。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 转移支付的视角[J].中国经济学,2010,(6) :117 - 138.  
  [8] 付文林。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初探[J].财贸经济,2010,(11) :58 - 62.  
  [9] 解垩。转移支付与公共品均等化分析[J].统计研究,2007,(6) :63 - 66.  
  [10] 付文林,沈坤荣。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J].经济研究,2012,(5) :45 - 57.  
  [11]Tang,S.,Groenewold,N.,Leung,C. The Link between Institutions,Technology Change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8,30(4) :1520 - 1549.  
  [12]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4 - 16.  
  [13]Ravn,M.,Uhlig,H. On Adjusting the Hodrick - Prescott Filter for the Frequency of Observations[J]. Review of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84(2) :371 - 380.  
  [14]Ramey,G.,Ramey,V. Cross Country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Volatility and Growth[J]. 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5,85(5) :1138 - 1151.  
  [15] 周业安,章泉。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J].管理世界,2008,(3) :6 - 15.  
  [16]Checherita - Westphal,C.,Rother,P. The Impact of High Government Deb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Channels: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the Euro Area[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56(7) :1392 - 1405.  
  [17]Devarajan,S.,Swaroop,V.,Zou,H.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1996,37(2) :313 - 3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