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技术与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07 共681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路径探究
  【第一章】我国经济中高速持续增长策略分析绪论
  【第二章】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理论
  【3.1  3.2】劳动力与资本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3  3.4】技术与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第四章】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途径研究参考文献

   3.3技术水平
  
  3.3.1我国技术水平总体现状分析
  
  我国技术水平是由国家通过研发、技术引进然后投入市场之后才可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感受到。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我国的科研现状来衡量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只有先通过对处于科技上游的研发进行大量的投资和科研人员的培训,才可以得到最终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产品。
  
  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主要经济大国的研发支出费用和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如表3.8,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科技研发(R&D)支出为在2013年为两千多亿美元,但是我国科技研发支出占GDP比在2013年只有1.9%远远低于拥有众多先进技术的美国(2.8%)和日本(3.4%)。
  
  从表3.8和表3.9可以看出,我国的科研支出总额高于许多国家,在世界总研发支出的比重处于很高的地位,但是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虽然我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已经超过英国、俄国等部分发达国家,但是对比英、俄、法、德等这些发达国家,我国的技术水平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国技术发展起点较低和我国开放国际市场较晚有关。
  
  
  
  
  
  
  
  3.3.2传统技术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当今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产业发展也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相较于前期10%左右的增速来说,现阶段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传统技术产业首当其冲。由于我国前期的高速增长有很多都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少,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淘汰许多落后产业。第二,多年来在传统技术产业,我们大多采用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制造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支柱产业,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建设等,吸引了大批的社会资金和资源向第二产业流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第二产业还在继续采取粗放的扩张方式,而忽视技术进步,这必然导致产能过剩的出现。
  
  通过我国当前物价水平的两个指数的数据,我们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当前的经济状态。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在2014年同比增长2.0%,已经是过去5年以来的最低点;到2015年2月,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接连下跌了36个月。虽然可以说CPI主要反应经济的周期性的结果,但是也是总需求不足的警示,并且这2个指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PPI的接连下跌则更是非常直观地反应了我国的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产业的结构性不合理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不能通过对经济实行简单的刺激政策,或是增发货币等来增加需求解决的。而是要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和提升我国水平的一个契机,培育经济更科学合理的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的传统技术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具有时间长、规模大的特点。中国传统工业产业产能过剩情况中,有22个产能相对过剩,产业产能过剩率达80%以上,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截至2012年底,这几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低于国际通用水平。产能过剩问题可以通过2009年至2013年我国的存货数据及其变动情况说明,如表3.10,我国的存货数量超过万亿,2009年至2013年我国的存货值几乎逐年上升,到2013年我国的存货值约占我国GDP的2%.如何化解产能过剩,要根据过剩的类型来对症下药。对于短期性的过剩,应从需求端采取措施解决,通过积极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拉动需求。而目前针对我国这种长期性的产能过剩问题,则应从供给端入手,依靠技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而我国传统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也已经非常突出,自2007年便开始逐年下滑。如表3.11所示,至2012年,我国钢铁、水泥等产业产能利用率都不足8成。
  
    
  以2007年为分界点,2007年以前,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2007以后,便一直下降。这更加剧了传统技术产业的危机。我国的第二产业在世界第二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位居世界第一,高达17%,但我国的GDP所占比重却远不及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这充分说明了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超出了国内需求。传统产业面临种种难题,利润率快速下降,甚至有些企业挣扎在破产的边缘。
  
  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是市场均衡,即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者供给适当的大于需求,如果供需失衡,则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运行。第一,供需失衡,会使产能无法消化,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不利于产业的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由于产能的过剩,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使行业生态环境恶化。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导致优胜劣汰,致使经营困难的企业破产,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很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造成。首先,忽视产品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当需求降到一个合理水平的时候,由于市场经济的滞后性,企业还在盲目的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传统行业,而产品创新却一直被忽视,导致了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商品无法被消费掉。其次,忽视产业结构升级。传统行业大多采用粗放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大力投入,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格局,造成重复投资、建设,浪费社会资源,导致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竞争力低下。最后,政府激励技术进步政策不足。政府宏观调控不能起到科学、有效的作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技术进步缓慢,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3.3.3新技术的贡献增加
  
  我国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新技术产业的形成首先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其次新技术产业还要符合市场的要求。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是我国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核心技术的研发或者通过引进高新技术的方式获得技术支撑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点。我国现阶段利用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向着更优化和更高级化发展,同时吸引劳动和资本等资源从其它落后产业向新产业转移,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如图3.6、3.7和3.8所示,我国在逐渐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从2009-2013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新开发项目数以及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都在逐年上升,并且这国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额也都在迅速上升。这些都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使我国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新技术产业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作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制造大国,我国的传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通常依靠价格优势来参与竞争,并且由于我国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的优势,我国有非常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但是,很多时候“中国制造”被认为是廉价、质量和技术水平都不是很高的产品的标签。如图3.5“微笑曲线”所示,产业链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到后面的生产制造最后到推广和销售等环节,完成一次从生产到销售的循环。其中,
  
  
  
  位于产业链最初的研发、设计环节和处于最终的推广销售环节等所创造出的附加值都是非常高的,而处于生产制造业的环节创造出的附加值是最低的。“制造大国”也说明了我国的传统产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最底层。
  
  我国现阶段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我国必须要淘汰部分落后的产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或者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者升级,寻找传统行业的发展出路,重新使传统行业恢复动力,让其产品在市场中拿出的产品拥有技术含量、质量等优势,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从而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
  
  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①借助于高新技术来改造陈旧的设备或不先进的工艺,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技术来升级汽车生产线,通过对传统的汽车工业进行技术升级而提升这些企业的生产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增强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通过高新技术设备替代传统技术、设备,帮助传统产业的产品向多品种、多用途、高技术、节能环保等方向升级,通过新产品来重新使一些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③产品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利用原有的资源探索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比如,纵观这几年我国家电产品的市场状况,2014年一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出现下降,然而全年的产量依然保持在历史高水平。大家电中,冰箱和洗衣机的产量增长速度放缓。而微波炉的产量却增长了8%、空调增长了11%.同时,一些小家电和厨卫的产量保持稳健,由于人们现在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净化器、净水机等家电销售量更呈现了旺销的态势。净水设备销量比2013年增长了56.4%;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超过161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95.9%.
  
  家电行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在当前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来的空气净化器、净水设备以及厨卫等小家电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很大的贡献。
  
  第二、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催生新业态
  
  传统产业应当合理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尝试生产出新的符合大众品味的消费品,从而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变革,或者改变其生产经营方式,从而引领人们的消费方式。比如互联网的流行,对于我国这一拥有世界上最多网民同时也拥有最多消费者的国家,许多传统的厂商纷纷通过利用网店进行经营,于是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多的网购消费者。这一变化迅速拉动了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许多快递公司之前只经营公司之间的快递业务,然而现在,对个人的快件业务的数量已经非常庞大。
  
  第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对很多高新技术产业都积极进行自主研发或引进学习,比如我国的高铁、核电等产业的发展。我国首先利用强大的市场优势来引进高铁的先进技术,以市场换技术。去年,我国高铁运营路程已经超过了1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一。并且我国已经顺利承建了许多国家的高铁工程,并得到了充分认可。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催生新业态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和辐射其它行业的发展,从而转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催生新的业态,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让所有的消费者都能真正感受到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如,由于电子产品和软件的迅速发展,在近20年内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迅速地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需求被新业态所引领。
  
  总之,现阶段我国一方面要针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或耗费稀缺资源的产业、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等进行淘汰,另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等的发展。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并带动我国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这是我国经济获得持续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
  
  3.4我国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3.4.1我国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要寻求经济增长的动力,首先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和稳定运行,否则,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断出现失业、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等各项问题,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因此,能够保持经济体健康运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本身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因素。
  
  凯恩斯提出的政府需求管理政策主要为解决短期的经济健康问题,而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说却没有深入研究。如上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滞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通过运用凯恩斯的这一理论,结合多种手段对经济加以刺激策,如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减税、转移支付等,致力于社会总需求的提高。然而伴随着市场中超额的货币供给和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大,通胀很快出现,政府陷入一种忙于制订各项经济政策而又不断面临需求和通胀等各方面问题的困境,结果成效甚微。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没有几个国家算是成功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精髓在于不能试图改变市场在经济中的决定作用, 要以市场为基础,把握好政府的角色定位,让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为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充,经济的调控要结合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利用经济的调控促进经济的发展方式向更优化发展,既要让政府的干预成为引导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又要控制政府过多干预、越俎代庖①。颠覆市场原则,强行扭转经济的运行,是要付出严重代价的。必须要充分评估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否是可以实现。
  
  政府可以通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实施各项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收入政策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动力。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需求诱发作用,进而影响全社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通过合理运用各项经济政策释放有效需求,同时利用经济增长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种动力在经济处于有效需求不足时,意义是很大的,但在需求过剩时作用却是很有限的。如,在经济处于萧条的时候,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此时,增加有效需求对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具有重要的作用。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有的国家采取了刺激有效需求的政策后,经济增长快速。而面对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问题,不求问题产生的原因而胡乱刺激经济,不会有任何作用。
  
  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增长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多元化的动力,从优化产业结构、确定产权机制、完善金融制度到增加要素投入、鼓励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而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中的问题和经济的发展瓶颈,胡乱的制定经济政策则会给经济的运行和增长带来严重的负作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包括:
  
  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以及产业政策,从而有效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相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②制定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或紧缩;
  
  ③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的能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经济拉长。
  
  同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反反复复的经济政策不但会增加政策成本,还会对经济产生很大危害;另一方面,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一旦经济运行发生变化或出现问题,经济政策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各项经济政策种类繁多,反映这些政策目标的指标也不胜枚举,如,经济增长、就业、稳定物价、优化资源配置等。这些目标是经济政策的制订的出发点和考核依据,可以据以反映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并量化经济政策的结果
  
  3.4.2我国当前关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通过不断改革,强化了宏观管理职能,并对经济的增长和运行进行了有效管理和调控,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以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经济的调控为导向,当经济中出现问题或经济的运行偏离轨道时,政府利用自身的经济信息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估计等资源,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并出台产业政策,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进行政策导向调整,创建经济运行的良好环境。二、配合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科学准确地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政策等各项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三、坚持依法治国,创建法治文明的经济社会,不断完善各方面法律法规,在技术、能源消耗及科技创新等领域规范市场准入标准。
  
  当前,我国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明显减少。2014年,我国主要采取了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实施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是创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采取定向调控,在努力使结构调优而不失速的前提下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针对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保持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有扶有控,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从政策的效果来看,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了我国经济政策的合理性。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经济运行也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8.2%,不断推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