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现今资源环境受到的挑战及保护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1976字
论文摘要

  1、 基本概论

  1.1 环境与资源保护理论

  环境保护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资源环境的产生是由是人们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对认识的一种深化,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

  1.2 海陆空污染

  海陆空污染,是海洋、陆地、空气的污染的简称。海洋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工厂排出来的污水化学物质,农业耕田用的化肥和杀虫剂,核电站泄露出来的核燃料,矿场泄露的酸碱性的溶液;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令海洋湖泊受到不同程度较大的污染, 另外由于海洋湖泊里的水都是不断地流入流出到不同的区域,所以海洋的污染范围很广,传播速度快,污染时间也很长,很多时候一旦受到污染会引发相当长时间的社会恐慌。陆地污染主要是指垃圾的污染,这个问题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尤其显得突出。

  2、 现今资源环境受到的挑战

  环境资源保护一直是社会的重大问题,尤其是 21 世纪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人们慢慢沉醉于科技发展的成功而逐渐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资源保护挑战最显著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气候反复无常,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环境

  气温异常升高,海平线上升,南极冰川融化等等都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无可预计的威胁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关注给人类带来不可估计的重大生命财产威胁。

  2.2 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超重的负担

  不顾后果片面追求城市化进程的弊端已经逐渐涌现出来了。

  随着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开发商为了更大的土地利用率和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惜铤而走险,围湖造田,过度砍伐树木,破坏动物的家园;工业厂肆意排放浓烟、化学物质到空气中,导致PM2.5 超标,城市热岛效应等灾害,令大城市的生活条件越发恶劣。

  另外,城市垃圾日益增多,垃圾堆填区的不堪负荷也令人堪忧。

  2.3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毫无节制的捕捞加快鱼类的灭亡。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据不完全统计,全球 60%的人口分布在离大海不到 100 公里的地方很容易使一些脆弱的地区失衡。

  3、 讨论环境资源保护对策

  3.1 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保财政投入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环保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事业,不仅是个人,更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重视环境执法、环境立法,对于全社会的综合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普及环境法的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工业生产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应当定期定量,不定向地抽查有关企业,打击毫无节制的放射性物质、污水等有毒化学物品投放到空气,湖泊,土壤中。国家应加大环保事业的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安装节能设施以及其他的排污系统。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是净化市场规律,约束企业行为的特效药。大力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打击不计环境代价的利润为上的经营理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3.2 普及环保节能新概念,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

  3.3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6]。

  4、 结论

  环境资源保护永远是人类离不开的话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不仅对个人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海陆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出,资源滥用滥开采的现象层出不穷,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日益增加,这不仅给我们当代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失,更有可能对我们的子孙埋下了随时引爆的炸弹。因此,保护环境,合理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只有完善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环保意识教育,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的环境才能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Contini P, Sand P H. Methods to expedi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International ecostandards[J]. Am. J. Int'l L., 1972, 66: 37.
  [2]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生态经济.2011(01).
  [3]邓庭辉.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J]. 环境科学动态. 2004(02).
  [4]王春艳,崔星华,张玉芳,刘志光.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4(04).
  [5]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5).
  [6]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20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