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新型开发区环保管理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30 共300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共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困境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共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
【第三章】我国共建工业开发区建设中的环境管理问题
【第四章】宿迁苏宿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经验
【第五章】苏宿工业园对我国共建园区建设的启示意义
【结论/参考文献】新型开发区环保管理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共建园区是开发区建设的新模式,是区域经济转移与合作的新形式,顾名思义指各个地区在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积极的开展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从而实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共建,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建设,落后地区帮助发达地区发展与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共赢。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生产要素等物质因素。在共建工业园区中,涉及到工业产业的转移与产业的集聚,园区内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甚至影响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共建园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与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其自然环境进行管理。

  环境管理指的是人类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干预,使得工业化尽量不影响自然环境,保障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苏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十三点六平方公里,在建设时充分采纳了苏州工业开发区的经验,根据开发区不同区域的用途进行整体规划,并在电力、交通和环保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尽量缩小企业的分摊成本。在具体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地上和地下尽量利用空间,以道路为界限设置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高新区,形成了符合功能性区域划分的生活生产环境,同时也建设了符合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苏宿工业园区充分学习了苏州开发区的环境管理理念与经验。同时也采取了先进的环境管理基础设置,为创建一流工业园区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我国在共建园区的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共建园区的环保理念不够系统全面;二是共建园区的环境管理创新主动性不足;三是共建工业园区环保政策问题;四是共建园区环境管理重点放在污染物治理方面,对生产环节治污控制不足。宿迁苏宿工业园区是苏州与宿迁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是江苏省南北合作与共建的重大项目。苏宿工业园区充分学习了苏州开发区的环境管理理念与经验,同时也采取了先进的环境管理基础设置,为创建一流工业园区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苏宿工业园区是苏州与宿迁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在建设中的经验有:一是苏宿工业园区充分学习苏州开发区的环境管理经验;二是苏宿工业园区采取先进的环境管理基础设置;三是苏宿工业园区进行了科学的环保规划。

  通过苏宿园区建设中的经验,在工作中对我国共建开发区建设具有以下启示意义:一是加强生态建园理论指导,建设一流环保工业园区;二是加强共建园区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形成品牌效应;三是加强共建双方之间的环保政策合作,实现双赢;四是加强污染物治理的事先控制,高效利用清洁能源。

  参考文献:
  [1]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郭励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与风险投资。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3] 刘常海。环境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管理科学出版社,2008
  [4]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 朱庚申。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管理科学出版社,2012
  [6] 于秀娟。环境管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6
  [7] 黄小林。区域环境规划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12
  [8] 国家环保局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 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徐兴元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
  [10] 邓南圣。工业生态学 - 理论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1] 郭怀成。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 李春田。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案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13] 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4] 夏仲秋。城市开发区规划建设发展轨迹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3
  [15] 徐鑫。大学科技园规划与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6
  [16] 吴显增。加入 WTO 后高新区前景展望与思考。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5)
  [17] 解双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内蒙古环境保护 2012(2)
  [18] 陈万灵。生态经济城市的核心是创建生态工业体系。生态经济,2013(10)
  [19] 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导报,2012(4)
  [20] 范俊杰。苏南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统计,2012(12)
  [21] 权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1997(6)
  [22] 蒋文军。策应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科技管理,2001(6)
  [23] 梁志成。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经济学动态,2012(3)
  [24] 潘伟志。论经济全球化与加快产业转移,生产力研究,2013(4)
  [25] 侯德贤。国际产业转移对上海经济影响现状分析,生产力研究,2002(3)
  [26] 梁海霞。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分析。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5)
  [27] 陆大道。地区合作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
  [28] 王维平。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4(1)
  [29] 钱枫林。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化成因及战略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2(4)
  [30]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13(4)
  [31] 沈山。江苏省区域经济战略演进与空间组织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5(1)
  [32] 陈昕。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宄[硕士论文].南京:河海大学。2004.
  [33] 薛庆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差距透视[J].新疆农垦经济。2005(12)
  [34] 赵海军。江苏省南北产业转移研宄--以苏州、宿迁为例[硕士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9
  [35] 郑燕伟。产业转移理论初探,经济问题研究,2011(3)
  [36] 陈计旺。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3)
  [37] 刘朝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发展战咯选择,经济学动态,2012(4),
  [38] 庞娟。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与改革,2000(3)
  [39] 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机制、效应,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l)
  [40] 段从清等。论产业转移的国际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2)
  [41] 周继红等。论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新型工业化,特区经济,2013(6)
  [42] 杨斌等。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中国的产业战略选择,计划与市场,2012(4)
  [43] 刘辉。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向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求索,2009(l)
  [44] 陈刚。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华东经济经济管理,2012(2)
  [45] 杭海。江苏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实证分析一一以苏陕合作为例[博士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46]张永庆,王钢。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合作与整合[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47]尧晖。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新论[硕士论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48]李波。区域经济合作研宄一一以关中和陕北为例[硕士论文].西安:西北大学。2008
  [49]廖和芸。苏北产业转移承接力研宄[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0]张蕾,高志文等。关于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乏力的研究。江苏商论。2009(2)
  [51]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博士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