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核医学论文

核医学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运用

时间:2015-10-24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1427字
摘要

  为了探究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诊断中,核医学技术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6±3.6)岁。所有患者病情发展分类为Ι期10例,Ⅱ期20例,Ⅲ期30例。依照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

  1.2 方法

  对常规组病患运用X射线依照相关操作方式进行常规式检查,观察分析其最终的检查结果。对研究组患者注射18F-FDG,在2~4 h后运用核医学影像系统对其实行检查,主要是指后位及前位的全身骨现象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判定其检查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病患与常规组患者的检查灵敏性对比分别为93.33%及80%;而准确度对比则为100%及90%;特异性对比为80%及90%.由此能够充分表明,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检查诊断后,采用核医学技术的研究组患者其灵敏度与准确性均明显优于运用X线检查的常规组。但从特异性方面对比分析,常规组的检查成效则要明显比研究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进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部分患者从发病至死亡,中间时间不超过1个月[1].而有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超过10年。所以,对于此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会对其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各类影像学诊断方式中,X射线属于最为传统的一种诊断方式。而CT、MRI与X线相比,灵敏度较高,但是在全身骨骼的检查中应用适宜度较差,核医学显像可以说是一种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且较为适宜的诊断方式。

  在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诊断中,核医学影像所具备的优势为:能够对病患全身骨骼的具体代谢状况全面了解掌握,以此实现对各类骨髓瘤的发现诊断。将核医学与X射线相对比,其诊断结果能够比之提前至少3个月,且准确性极高。核医学的诊断方式较为多样化,主要为18-FDG、99 cm-MIBI、201TI及骨髓显像等[2].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核医学及X线检查后发现,其灵敏度、准确性及特异性对比分别为93.33%、80.00%;100%、90%;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准确性、灵敏度方面看,核医学诊断具有X射线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从特异性方面看,则是X线检查更具优势一些。由此得出,在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诊断时,核医学技术的应用优点主要为:第一,能够对患者实行全面整体性的扫描,从而更好地对患者的骨骼状况熟悉掌握。第二,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对患者所患疾病发展阶段进行明确判定,更好地对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进行判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应用中依旧存在着些许问题,即其特异性较差[3].所以,为了更好地对患者实行全面准确的疾病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可将核医学技术与其它影像检查方式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诊断准确性。(表略)

  参考文献

  [1] 叶世琴,王 平。核医学影像诊断6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4,(5):763-764.

  [2] 路 瑾。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的变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14,(13):819-822.

  [3] 曹 成,杨惠林,胡 海,等。脊柱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2,32(2):151.DOI:10.16281/j.cnki.jocml.2015.18.141

    论文来源参考: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