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渔业论文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来源:农业与技术 作者:吴庄铖
发布于:2020-12-24 共3790字

  摘    要: 本文通过浅析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现南海渔业捕捞方式趋于合理化、渔业资源广泛利用以及近海渔业利用率高于远海地区;针对南海渔业资源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从改进捕捞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助力推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南海;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对策;

  1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

  1.1 、渔业资源利用情况

  南海是我国部分鱼类和甲壳类资源的重要产区,2018年我国南海金枪鱼、金线鱼捕捞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竹筴鱼、鲻鱼等鱼类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对虾、青蟹、梭子蟹等甲壳类也均占有较大比重。渔业资源主要用于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以及产品加工,干腌制品、鱼油制品以及珍珠、水产饲料等加工制成品来提高渔业资源的附加值。

  目前,南海沿岸区渔业资源利用程度高于远海,近海捕捞的频率高于远洋捕捞[1]。远洋捕捞是指远离陆地及港口,在200m等深线下进行捕捞作业。广东、广西2省份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分别为1271603t及559066t,然而远洋捕捞产量仅占40%,海南省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高达1083880t,但远洋捕捞产量寥寥无几。南海周边3个省份的对比,反映了近海渔业资源和远海渔业资源利用的差距,近海渔业资源因离陆地、港口较近,捕捞成本低,成为了海洋捕捞业发展的主要场地。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1.2、 捕捞作业情况

  据2015—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得知,广东省2015年拖网、围网以及刺网在南海捕捞产量分别为757196t、147948t、432464t,而到2018年该3种捕捞方式下的捕捞产量分别下降到了609243t、130573t、361118t,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在南海捕捞方式上也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钓具的捕捞量在不断增加。

  2 、渔业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2.1、 捕捞开发力度大,渔业承载压力增加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领海,总面积350万km2,其中有210万km2属于中国领海,因得天独厚的纬度优势而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的资源宝库,常通过海上拖网、围网、刺网、张网等方式来进行捕捞作业[2]。据统计,我国在南海的渔业捕捞量常年高达300万t以上,仅次于东海,因此近年来因人类捕捞频繁,导致渔获量趋于减少的趋势。

  图1 2010—2015年南海的渔获量
图1 2010—2015年南海的渔获量

  如图1,我国2010—2015年在南海的渔获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而自2015年后,渔获量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的渔获量309.5591万t,甚至低于2010年渔获量20.43万t。此外,我国主要在南海进行捕捞作业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2018年所捕捞的鳓鱼、沙丁鱼、鲱鱼、鳀鱼等鱼类,产量相比较2017年乃至之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广东、广西、海南3省对南海渔业资源需求较大,2018年年末海洋机动渔船总吨数相较于2017年年末分增加了37328t、35856t以及20544t。南海渔业资源在过去几年中数量不断下降,而周边省份捕捞业投入量进一步加大,将会形成渔业资源不断减少以及捕捞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南海渔业资源承载压力。

  2.2、 单一追求捕捞量,发展方式偏粗放

  我国在南海的捕捞业主要是通过增加捕捞量来实现沿海城市经济粗放型增长,此举不仅使得渔业资源发展受限,同时不利于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单一追求捕捞产量来发展经济,容易造成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而缺少对产品的精深加工,不利于提高捕捞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弊端显着[3]。我国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中指出要坚持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南海4省中广东、福建的海水加工品2018年产量分别为1093978t、3934414t,在全国沿海省份中排名靠前,这是基于两地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决定的,相比较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广西、海南2省,2018年海水加工品产量分别为615690t、196670t。而在2018年各地渔业经济总产值中,海南的捕捞业总产值为2089585.58万元,远远领先于广东、广西,其粗放的发展方式由此可见。

  2.3 、渔民法治观念淡薄,滥捕滥捞现象仍然存在

  我国《渔业法》规定,N12°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南海海域休渔期为5月1日—8月16日,且明文规定在伏季休渔7d后,禁止捕捞、销售带鱼、大黄鱼、银鲳等鱼类。在捕捞方式上将多层拦网、深水张网等违禁渔具一一列出,规定海洋捕捞网目尺寸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但由于部分渔民法治观念淡薄,且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在禁渔区、休渔期捕鱼,用违禁渔网捕鱼的方式也时有发生[4];在捕捞船的选择上部分渔民会使用无许可证、违规的渔船出海。

  2.4、 海洋水质污染严重,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据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由珠江携带入南海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砷等污染物居全国第2,仅次于长江,并且在南海海域检测到表层水体漂浮微塑料最高达2.35个·m-3。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物的排放,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生赤潮,海水中含氧量降低,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将面临恶化,导致渔业资源的减产。塑料垃圾的排放容易被海洋生物误吞,造成死亡,同时会降低渔业资源的质量,带给人们食品安全问题。南海是我国海上经济贸易、油井开发的重要场地,在不合理开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石油对海水的影响,海上石油污染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且难以降解,对生物和人体危害较大。

  2.5 、科技投入不足,渔业设施落后

  南海周边城市捕捞业发展,大多以老、旧的木质渔船为主,高效节能的钢制渔船所占比重仍然较小,捕捞过程中资源消耗较大,旧的捕捞方式也没有完全革新换代,易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底拖网等渔具仍然在使用;南海从事海洋捕捞的人员主要是凭借祖辈及实践中的经验来进行工作生产的,对信息技术及现代化捕捞手段掌握较少,与世界发达地区相差甚远[5]。

  3 、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3.1 、发展海水养殖业,为南海渔业资源“减压”

  海水养殖鱼类产品与捕捞鱼类产品可以互为替代品,以养殖市场需量大的鱼类及甲壳类产品来满足国内外对海洋鱼类的需求,从而减少对南海渔业资源的滥捕滥捞问题;发展海水养殖业同时也可以引导部分从事捕捞业人员转业,减少捕捞次数缓解南海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南海渔业资源承载压力过大是因为捕捞开发的力度大,适当地减少开发力度,转移海产品重心,有利于南海渔业资源繁殖、增长来实现长期发展。

  3.2、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海水产品加工

  前文提及对南海渔业资源单一追求捕捞量,而导致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该类做法实则是杀鸡取卵,以自然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通过发展渔业加工来提升海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海水产品加工,有利于在不增加对南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的基础上,增加渔民的收入,将渔民从过去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追求单一渔业资源的捕捞量转变为对渔业资源的质量以及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 加强法制建设,实施科学管理

  加强法制建设,实行科学管理是营造良好捕捞环境的基础。针对渔民滥捕滥捞以及海洋污染等问题造成南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法制建设,主要在于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渔民滥捕滥捞,违法捕鱼等行为,加强对违规渔具、渔船的监管;加强对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测,来洞悉渔业资源发展情况作出灵活性调整;通过普法教育来提高渔民的法律意识;渔业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起严格、科学、高效的渔业管理体系,推动渔业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6]。

  3.4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设立渔业保育区

  海洋污染对渔业资源危害较大,容易造成鱼类、甲壳类等海洋生物大面积死亡以及发生各种基因变异、生物体内危害物质过高等问题,使得渔业资源从质量和数量上衰退。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定期打捞海洋垃圾,并且严格监管入海口、海岸线工厂的污水排放,以此来保障南海海水质量;同时在人类活动少的海湾、海岛周边地区设立渔业保育区来帮助繁殖率低、生存环境要求高的海洋生物进行繁衍和生存,以保障南海地区渔业资源可持续供应。

  3.5 、追加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兴渔

  实现渔业资源现代化需要科技发展为依托,以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促进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高等院校、海洋研究所等平台,培养渔业知识和装备设计全面的人才队伍,加强南海捕捞业的科技投入,减少我国海洋捕捞业与发达国家捕捞业的差距。可以加强对日本、台湾等地区海洋捕捞技术、设备的引进,以改进我国南海地区落后的捕捞方式,对渔业资源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地利用[7]。

  参考文献

  [1]马志华.南海区的渔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海洋信息,1997(04):17-18.
  [2] 杨吝.21世纪初南海区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趋势[J].现代渔业信息,2000(07):4-7.
  [3] 黄云霞.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渔业,2015(04):52-55.
  [4] 陈作志,邱永松.南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06):507-510.
  [5] 岳冬冬,王鲁民,张勋,樊伟,郑汉丰,冯春雷.我国海洋捕捞装备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06):20-2.
  [6] 陈明宝.“非法”捕捞对南中国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分析———基于制度规制的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2013:15-23.
  [7] 黄云霞.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渔业,2015(04):52-55.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吴庄铖.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23):137-1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