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多元化的发展优势与弊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04 共1895字
论文摘要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工艺美术”与历史上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历史上的“工艺美术运动”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由于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以及部分人民对工业化来临的恐惧等原因而形成了这次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而它的导火线则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国际博览会,以此英国工程师JosephPaxton建造的水晶宫则对十九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始起了直接的刺激作用。它的艺术风格特点为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的趋向;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以及东方艺术的特点。而今天我们所认为的工艺美术的定义,《辞海》给出的解释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包括日用工艺和欣赏工艺两大类”。文化部官员网络给出的定义是“具有悠久技艺传统,富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反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文化,其主要门类有烧造、锻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工艺等。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则是陈设工艺”。从对古今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前者更讲究实用,而到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工艺美术则是实用与装饰的结合,传统与现在的继承,是一个多元化的进程。而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工艺美术带入了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而我们却不知道这是不是工艺美术史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么,整个工艺美术是走向未来还是就此日落西山衰败下去呢?这是值得我们考虑并深究的问题。

  在中国工艺美术的世界里,数千年来都是多姿多变的,犹如百家争鸣一般。而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变化而且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跟风趋潮,不抛弃传统。当然中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同样层次也是多层次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审美追求、生活需要也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将传统工艺技艺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研究并开发了各种品种繁多、样式新颖的工艺品,使其与市场结合,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走的是多元化工艺美术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认真研究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需求,要研究人们在各种条件下的需求,要研究人们的欣赏需求、收藏需求、摆设需求、社会需求以及旅游纪念的需求等等,而且还要依据人们的需求设计并制作生产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各种材质、以及各种质量的工艺美术产品,并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所以,由此便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急速发展的大潮中,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不仅继承了古代工艺美术的绚烂多姿,同时也发展了现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由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多元化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工艺美术贯穿在很多地方,甚至可以随处而见,比如:陶瓷、织绣、雕塑、漆艺、家具、金属工艺、以及民间工艺甚至部分设计等等。

  在此我们列举的工艺美术的门类在高校的课程中都有体现。在艺术院校中很多院校里都有工艺美术的课程,只是他们的系别名称大同小异。为了显示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他们会把工艺美术的类别列为学生的课程,大一,90%的工艺美术系学的是基础课,即素描色彩等等;大二,即为三大构成、黑白装饰画、彩色装饰画;大三,开始步入正轨,开始正式的接触工艺美术这一门类,像陶瓷、织绣、雕塑、漆艺、家具、金属工艺、以及民间工艺甚至部分设计开始接憧而来加入我们的课程;大四,基本上就是毕业创作。这时候开始有学生发愁了,大三那么多课程怎么学的完啊,为了让你学完,学校会缩短每个门类所学的时间,真正做到把这么多门类了解很透彻的人少之又少。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我们应该分清模块,本着学精而非学宽的的态度认真钻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是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的飞跃,而非都了解,却只是皮毛。所以说,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只是我们本着术业有专攻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克服这个弊端。

  其实作为生活艺术的工艺美术在这历史的转折中必然会经历瓶颈期,但只要我们度过这个瓶颈期,中国工艺美术依旧会继续发展进步,从而产生新的格局,新的生命力,所以说只要人们对生活包含热情与追求,并对工艺美术有正确的认识,对工艺美术作品有好的辩知能力,那么工艺美术就必然会得到一个好的传承、创新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