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欧阳修居洛词和忆洛词中的“洛阳”探析

来源: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朱耘漫
发布于:2021-12-20 共10120字

  摘    要: 欧阳修于天圣九年至景佑元年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这3年对欧阳修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洛期间,欧阳修的词作不但从侧面反映了洛阳富丽繁盛的城市印象,且对文人游宴聚会的情形有着颇多记录,反映了欧阳修在洛期间恣意欢纵的美好岁月。离开洛阳后,历经宦海沉浮,欧阳修在词中对洛阳旧日时光也多有回忆,并且,随着岁月流逝,洛阳故友相继辞世,欧阳修对故友深切的思念和对年华易老、青春不复的感伤也在词中尽皆流露。洛阳成了欧阳修词中的重要且复杂的象征意象。

  关键词 :     欧阳修:洛阳,词,游宴,

  Abstract: OUYANG Xiu was a left-behind official in Xijing from the ninth year of Tiansheng to the first year of Jingyou in Luoyang. These three years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OUYANG Xiu. During his stay in Luoyang, his poetry works not only reflected the impression of Luoyang′s rich and prosperous city from the side, but also recorded a lot of literati′s banquets and gatherings, reflecting his happy years during his stay in Luoyang. After leaving Luoyang, he 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 in his official career, and he also recalled the old days of Luoyang in his poems. Moreover,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his old friends in Luoyang passed away one by one, and OUYANG Xiu′s deep thoughts for his old friends and his sadness for getting old and losing his youth were also revealed in his poems. Luoya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symbolic image in OUYANG Xiu′s Ci.

  Keyword: OUYANG Xiu; Luoyang; ci; traveling banquet;

  欧阳修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宋六家之首。欧阳修也因其学习继承了韩愈的古文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因而在北宋文坛上享有盛誉。前人对欧阳修诗文关注颇多,研究者也多就欧阳修诗文的诗歌渊源和风格特点展开论述。而至20世纪,欧阳修词学研究逐步发展。1935年,杜哲全的《欧阳修词研究》是最早整体评价欧阳修词学地位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伊始,人们对欧阳修的研究更加深入,开始有学者注意到欧阳修文学创作的阶段性特点。如:1991年王水照的《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欧阳修散文创作所具有的风格特色、2014年汪国林的《试论欧阳修的颍州情结与颍州书写》对欧阳修颍州时期文学特色进行了论述。研究者对欧阳修诗歌创作中的分期多有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欧阳修守滁州、贬谪夷陵以及颍州期间的诗歌作品”[1]。如文师华的《庐陵事业起夷陵——欧阳修贬官夷陵时期的思想状况和文学创作》就对欧阳修贬谪至夷陵时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分类与赏析。相比欧阳修诗文研究的繁盛状况,欧阳修词学研究显得较为单薄,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欧阳修词风、词作题材、词史地位与其词学观念等方面的内容。王萍的《洛阳花 颖州水——试析欧阳修洛、颖词作特点及成因》一文认为词作与“地域环境以及词人经历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2],论述了洛阳与颍州对欧阳修词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欧阳修居洛3年,其政治生涯与文学创作的重要开端都与洛阳息息相关。欧阳修不但在洛期间积极创作,景佑元年(1034)离开洛阳后,“洛阳”也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形成了欧阳修文学创作中独特的“洛阳”印象。在董高峰的《欧阳修的洛阳生涯及其诗歌意象》中,已有对欧阳修诗歌中的洛阳意象的论述。高欣的硕士论文《欧阳修诗文中的洛阳记忆》,也对欧阳修诗文中的洛阳展开了详密的分析。但目前学术界对欧阳修词中洛阳的论述涉及不多,因而笔者将欧阳修的词作与其洛阳经历相联系起来,简论欧阳修词作中的“洛阳”印象。

  一、欧阳修与洛阳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天圣九年(1031)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离开洛阳。虽然欧阳修在洛阳只度过了3年时光,但这3年对欧阳修有着深远的影响。

1.png

  在政治上,欧阳修的政治仕途自洛阳而始。初入洛阳之际,钱惟演、谢绛等上级官员对欧阳修亦师亦友的态度使得欧阳修居洛时的仕途总体而言较为轻松自在,欧阳修也有较多机会参与管理洛阳的政治活动之中。明道元年(1032)冬,河南府属县受灾严重,欧阳修奉钱惟演的名义视察灾区的情况。欧阳修在视察途中所作《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僚友》,再现了受灾地区的惨貌:“《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土龙朝祀雨,田火夜驱蝗。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黄。乱鸦鸣古堞,寒雀聚空仓。桑野人行馌,鱼陂鸟下梁。”[3]277诗歌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受灾村落的荒凉衰落景象,体现出欧阳修关注民生疾苦、深切同情百姓的态度。在洛阳为官时期,欧阳修展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景佑元年,欧阳修被枢密使王曙举荐为镇南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欧阳修赴京成为馆阁校勘后,开始逐步走向北宋政治权力的中心。在洛阳为政的3年,欧阳修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素养与经验,为其之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个人交际上,欧阳修在洛阳结交了一生挚友,如尹沫、梅尧臣、谢绛等人。即便日后欧阳修在官场几度沉浮,这些朋友也一直站在欧阳修身边予以鼓励与支持。正如欧阳修所回忆的:“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生、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3]743可见,在洛时期,与朋友彼此之间相互往来,斗酒肆意,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可见一斑。即便大家日后离开洛阳,并未身处一地,欧阳修也与至交好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嘉佑二年(1057),梅尧臣作《莫登楼》,欧阳修和《答梅圣俞莫登楼》;梅尧臣作《莫饮酒》,欧阳修作《答圣俞莫饮酒》;欧阳修作《戏答圣俞》,梅尧臣也有和作《和永叔内翰戏答》。俩人间的深情厚谊在字里行间皆有展露。洛阳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友情,陪伴了欧阳修的一生。

  在文学创作上,居洛时期欧阳修转益多师。欧阳修在《七交七首·自叙》中说:“时士不俯眉,默默谁与言。赖有洛中杰,日许相攀跻。”[3]1260洛阳人才众多,交际唱和也十分频繁,北宋洛阳文人集团由此产生发展而来。王水照对此有着具体的论述:在钱惟演、谢绛为首的长官的主导下,尹洙、梅尧臣、欧阳修为其主要成员,活动时间也正是从天圣九年至景佑元年,“这一集团对宋诗宋文宋词的时代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4]。欧阳修也正是在参与洛阳文人集团活动时,与各路才俊相互交流,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和人生态度。洛中3年,对欧阳修散文、诗歌与词的写作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至于散文和诗歌,欧阳修深受同伴尹洙与梅尧臣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宛陵集提要》总结:“佐修以变古文者尹洙,佐修以变诗体者则尧臣也。”[5]10尹洙极善古文,范仲淹称其是“力为古文”[6]158。在其与欧阳修的交游之中,对欧阳修散文创作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欧阳修盛赞其作文“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古今,长于春秋”[3]767,两人日后也在尊韩一路达成共识,共同推动了古文思潮。梅尧臣工诗,其《宛陵先生文集》中录有2 800余首。梅尧臣创作古体诗的热情与才华以及其仕途不顺的经历也影响了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与诗学主张。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在洛时期,文人雅集的传统与活动影响着欧阳修的诗文创作。在钱惟演等人的主持下,欧阳修频繁参与各种游宴活动。在宴饮活动中,填词写作似乎也成为一种常态,正如梅尧臣的回忆——“巧笑承欢剧,新词度曲长”[7]51。与会人员常常填词度曲,欧阳修也因此逐渐开始熟悉和掌握词体写作。欧阳修在洛阳期间作词近30首。虽然数量在其词作中并不算多,却很好地展现了洛阳繁盛豪奢的城市印象与洛阳文人集团的游宴场景。而在欧阳修离开洛阳之后,“洛阳”也成为重要的回忆对象。洛阳不仅代表着欧阳修年轻时期的肆意欢纵,也有着影响他一生的人和事。即便远离西都,故人也难再相见,但只要回忆起在洛阳的3年快意时光,也得以聊慰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后的复杂心境。欧阳修所作与洛阳有关的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洛阳居住时创作(居洛词),一类是在外地时创作(忆洛词)。具体情形见表1。

  表1 欧阳修所作洛阳词

1`.png

  注:此表根据郁玉英、杨剑兵的《欧阳修居洛词的主题及其文学地理学意义》整理而成.该文发表在《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

  二、居洛词中的“洛阳”印象

  (一)富丽繁盛的洛阳印象

  洛阳自古以来便是繁庶之地,同时也是北宋的三大陪都之一,重要的历史与社会地位使它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宋代张琰在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所作的序言中总结道:“夫洛阳,帝王东西宅为天下之中……嵩少瀍涧钟山水之秀,名公大人为冠冕之望,天匠地孕为花卉之奇。加以富贵利达、优游闲暇之士,配造物而相妩媚,争妍竞巧于鼎新革故之际,馆榭池台,风俗之习,岁时嬉游,声诗之播扬,图画之传写,古今华夏莫比。”[8]224由此可见,洛阳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山灵水秀,多俊杰优游之士,经济富庶,拥有许多园林楼台与历史悠久的传统风俗,这在当时已是极好的条件。在这样的物质经济与社会文化条件之下,洛阳成就了文人雅士游宴的历史传统,其中尤以唐代白居易为首的“九老会”影响最为深远。白居易退居洛阳之后,在龙门香山寺与刘真、张浑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有《九老图》流传于世。他们时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诗。这一文人酒会的形式也直接影响到北宋洛阳文人集团的游宴活动。并且,洛阳为五代之旧都,又是名士聚集之处,自然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与园林风光,李格非所着的《洛阳名园记》中便记录了“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等19处园林,可见洛阳当日繁盛富庶之状。文人雅士日常集会也多选在这些园林之中。如欧阳修于天圣九年游上林苑所作: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樽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9]137(《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该词作于欧阳修等人游览东汉皇家园囿上林苑遗址之处。“樽前”一句又能体现这次聚集不单单只是为游园,同时也是一次宴饮活动。词中详尽地描绘了洛阳春日渐近,绿树成碧,虽春意尚早,但隐隐春雷,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可贵春雨;虽然柳树尚未抽芽,但梅花依然含苞待放,好一派万物复苏的明媚初春景象!从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到词人对洛阳早春的爱惜,并且,也因此地为东汉皇家园林的遗址,春意复来,旧朝不再,词人也流露出一缕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除了在词中展现洛阳初春时的欣欣向荣之景,欧阳修还在描绘冬日洛阳时,对洛阳的城市印象做了更加整体的描绘: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子,归路似章街。[9]297(《少年游》)

  词人所选意象摹雪,所选“玉壶冰莹”“兽炉灰”等意象,均是富贵华丽之象。而在写洛阳城时,所写“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等句也显示出洛阳遍地楼台的繁华景象,而末句用汉时长安有章台,章台前街道上遍植柳树一事,以飘飞柳絮比喻纷飞白雪,使得其词句既描绘出大雪飞舞之貌,又借汉代长安章台街之繁华体现了宋时洛阳城的富丽,用词极巧。

  洛阳不仅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也有着历史文化的沉淀与财富的累积,大量的历史遗迹与楼台建造也使得文人雅士有了延续游宴这一文化传统的理想环境。这也使他们的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再现了当时洛阳富丽繁盛的城市印象。同时,在钱惟演、谢绛等长官的引领下,北宋洛阳文人集团时常展开游宴活动,欧阳修在宴席之上的词体创作也日渐丰富起来。

  (二)游宴传统下的词体创作

  欧阳修入洛阳之时,洛阳官员是以钱惟演、谢绛为首。在《东轩笔录》中,对钱惟演有这样的记载:“钱文僖公惟演生贵家,而文雅乐善出天性。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时通判谢绛、掌书记尹洙、留守推官欧阳修,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胜,无不到者。”[10]196钱惟演是吴越王之后,其性好雅宴,饮酒作文的贵族气度以及领导风范也带动了洛阳文人的聚会风气,而洛阳大量的园林胜迹和久负盛名的奇花异卉,自然也为文人游宴传统增添了助力。欧阳修正是在这样的游宴契机之下,开始接触并掌握词体创作。从“西亭饮散清歌阙”[9]139一语可以看出,欧阳修参与了宴饮聚会。在离洛之际,欧阳修“樽前拟把归期诉”[9]143、“把酒祝东风”[9]226,也参与了离别之筵。欧阳修居洛词中,对游宴传统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洛阳园林风景的描绘与对宴饮活动的描摹两个方面。

  1.对洛阳景致的描绘

  洛阳名园极盛,在欧阳修的《河南府重修净垢院记》中就有所体现:“河南自古天子之都,王公戚里、富商大姓处其地,喜于事佛者,往往割脂田沐邑货布之赢,奉祠宇为庄严,故浮图氏之居与侯家主第之楼台屋瓦,高下相望于洛水之南北,若弈棋然。”[3]1658洛阳自古以来便是社稷重地,佛家寺庙与贵族大户园林比比皆是,洛阳园林“本身就是一种高度人文化的景观”[4]。北宋洛阳文人集团在选择游宴之时,自然而然会选择游赏这些具有历史积淀与人文内涵的园林。欧阳修在其词作中,也多有表现洛阳园林风貌的作品。欧阳修更多是从描摹园林春色出发。

  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 朱阑夜夜风兼露。宿粉栖香无定所。多情翻却似无情,赢得百花无限妒。[9]172(《玉楼春》)

  词人与同伴游览于春日洛阳,园内蝴蝶翩飞,在翠枝红花中轻盈穿梭,偶尔栖于枝头停留片刻,又飘飘摇摇在一众花色之间。蝶儿流连于群芳之中,自由自在,肆意快乐,但词人却因为园内日经风雨,害怕雨打枝头,蝴蝶难寻栖处,只能另觅他处,辜负了此地百花的一片深情。在上阙中,重现了春日洛阳美景,园内一片花开好景,引来蝴蝶翩翩飞舞。在下阕中,却转笔指责蝴蝶轻狂之行径。可见,词人在赏景之际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敏锐感受。

  欧阳修居洛词中不乏这样描绘聚会之地风景的词作。《梁州令》中有:“红杏墙头树。紫萼香心初吐。新年花发旧时枝,徘徊千绕,独共东风语。”[9]325《凉州令·东堂石榴》中有:“翠树芳条飐。的的裙腰初染。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9]282这些都是词人游宴时对园内景致的关照,再由园内之景,抒发缕缕情丝。欧阳修极擅于细微之处引发感伤之情,词体创作之初便带有着“频繁表达时光感伤的底色”[11]153,在众人聚会之时,看见满园春色,却又伤春逝去。

  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 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9]146(《玉楼春》)

  词人在描绘洛阳风光之时,多关注于其园林中春日百花开放、乱蝶纷飞的盛景,在这样明媚的春光之下,欧阳修却不免伤春之情。但在欧阳修离开洛阳之际,仍然铭记着洛阳绚丽的春景,将洛阳花记于心底,言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9]143洛阳春日也成了他日后人生中的重要回忆之一。“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9]145几句,足见欧阳修对洛阳美景的眷恋。

  2.对宴饮场面的描摹

  天圣九年,钱惟演判河南府。钱惟演文采出众,礼遇文士。而洛阳的实际管理者谢绛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洛阳为官期间办国子学,聚集天下人才,欧阳修赞其为“公既以文知名,至于为政,无所不达”[12]370。两人的努力使得洛阳群贤汇聚,形成“河南吏属,适皆当世贤修才之名士,故其幕府号为天下之盛”[12]201的繁盛局面。也正因如此,欧阳修才得以与众多文士交游唱和,应酬品评。洛阳文人集团日常交往、唱和也是发生在各类筵席之上。欧阳修居洛期间,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其词中以描写宴会场景的作品数量居多,构成了居洛词中的重要内容: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9]97-98(《蝶恋花》)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轻笼。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憁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9]58(《减字木兰花》)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9]60(《减字木兰花》

  此处列举的3首词均是欧阳修与会之时所作,体现了文人雅宴之上的场景。雅宴不可无乐,词中均描绘了宴席之中歌女的身影。《蝶恋花》一词,着重展现歌女的歌喉,歌女与客人之间隔着一道小帘,客人并不能看见歌女如花的容颜,却依然为其美妙的歌声所吸引,伴随着牙板轻敲的伴奏声,歌女如珠串一般圆润饱满的声线传入耳来,又带有着梁尘暗落般的悄无声息的穿透力。上阙极力渲染这位歌女的极具感染力、穿透力的歌声,下阙则转入对她歌声所含情感的描绘,词人用“深”“孤”“怨”等几个简练的字词,展现了歌女可遏行云的动人歌声,座上之人早已为之撼动。第二首词则展现了在宴席之上弹奏琵琶的歌女形象。上阙欧阳修化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展现了歌女在精致辉煌的画阁之中的演奏场景,突出了歌女极为高超的弹奏技艺,下阙点出琵琶女所弹曲目——《拨头》,琵琶声声中,怨月愁花之情展露无遗,女子心中的哀痛也藏于琵琶声中。本是如花之貌的年纪,却要在此陪侍,心中凄苦,一时难言,一曲未终又戛然而止,却不知为何。词人在欣赏乐声之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歌女难言的心事,对歌女的身世际遇隐隐表达同情。第三首词也是表现歌女歌技,但不同于《蝶恋花》一词,此时的歌女并非隐于帘后,而是站在众人面前。在上阙中,词人先捕捉到了歌女演唱前的动作,敛好衣袖,轻拍檀板;再用典以形容歌声清妙,绕梁不绝,声音之高亢也足惊梁上之尘;接着又用明珠相串形容歌声之婉转,体现了歌女极高的演唱功底。在下阙中,词人揭示了歌女声中心事,满座宾客也都被她的歌声所感染。

  这几首词描写宴席之上歌姬之况,欧阳修对歌女的描写也可总结为上阙多写表演技艺之高超,下阕则是展现歌声、乐声之中所伏无限心事,以及其声音所具感染力的模式,隐隐表达出词人沉溺于宴饮之中的陶醉与对歌女坎坷遭际的同情。歌女卑贱的地位,使得她们只能以陪笑为生,随侍左右,宴饮聚会之上歌女的出现,也为词作带来了艳情的色彩。如欧阳修在《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中对舞女的相关描绘:“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着人。”[9]56舞女们扭动纤细的腰肢,翩翩起舞,暗香藏袖而来,她们擦去淋漓香汗,重新上妆,在饮酒祛寒后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艳丽之感盈于其间,无怪乎金圣叹评其为“妖淫之极,不可言矣”[9]56。

  欧阳修居洛3年期间,受洛阳自古而来的游宴传统与钱惟演、谢绛等人的爱才慕文之心的影响,又借助于洛阳名士、高门大户聚集之便利,得以在众多名园之中游览参宴。其词作客观再现了洛阳明媚绚丽的风景与豪奢艳丽的宴饮活动,不但从侧面展现了洛阳豪奢富丽的城市印象,同时也展现了欧阳修在洛阳诗酒风流的肆意人生。正是这样繁华的城市,美丽的风景,群贤毕至的盛况与快意畅然的宴饮,共同组成了欧阳修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洛阳3年,也成为欧阳修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忆。

  三、忆洛词中的缅怀与感伤

  景佑元年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满,随即离开了洛阳。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在颍州去世。期间30余年,欧阳修只在庆历四年(1044)出使河东之时再临洛阳。虽然在洛阳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欧阳修时常表现出对洛阳的深切追忆。洛阳不仅代表着欧阳修年轻时曾经有过的春风得意的快意时光,也有着对在洛阳结交的挚友的深情厚谊。这些为人所珍视的方方面面,也在欧阳修后来的词作中有所体现。

  在洛阳时,明媚夺目的春光,名满天下的牡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畅怀的欢乐时光,时常成为欧阳修所追忆的对象。

  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 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9]147(《玉楼春》)

  此词开头直言词人对洛中3年的怀念。上阙回忆了洛阳春日令人念念不忘的和煦春风与宴席上和朋友开怀畅饮的肆意风流。在洛阳名园花繁叶茂的环境之下,黄莺啼啭,声声似在挽留宾客,春意枝头,花儿争先挤出墙外,鸟语花香,举杯在手,好不快活!下阙一转,想起自己与洛阳相别已久,相隔山海,但不管在洛阳的时日已过去多久,词人所在的地方与洛阳相距多远,词人永远忘不掉那名甲天下的洛阳牡丹,瑰丽华贵的“洛阳花”让人为之魂牵梦萦,不能忘怀。《渔家傲》一词中的“更值牡丹开欲遍”[9]180一句,也体现了欧阳修对洛阳牡丹的念念不忘。

  随着时间的流逝,洛阳至交的逝去,使得欧阳修对洛阳的回忆更加复杂起来。一方面,洛阳给了欧阳修结交这些朋友的契机,对彼此当日之交游无比珍视;另一方面,离开洛阳后,好友难再相聚,分散天涯,又因岁月忽远,洛中故友凋零,一时不免百感交集。

  庆历四年,欧阳修重过洛阳,写下了以下3首词作: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9]22(《采桑子》)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9]23(《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9]24(《采桑子》)

  第一首词意在缅怀谢绛。宝元二年(1039),谢绛去世。词人欧阳修重过洛阳,回忆起当年这位帮助自己良多的前辈,伤心不已,特意借用了明道二年(1033)谢绛离洛席上所作《夜行船·别情》词中“月西斜、画楼钟动”[13]99一句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故人之词还在心中,人却阴阳相隔,不能再会,“画楼钟动君休唱”一句,其中痛楚,难以再言。第二首词则感叹光阴弹指即逝,如今故友重逢,已是满头白发,青春不再,只盼与故友樽前笑谈,日后离散天涯,难得一会;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韶光不复的感伤,对故友飘零天涯、不知何日能相聚的惆怅,劝慰彼此且享受此刻相逢之乐,日后山高水长,各自珍重。第三首则置换时空,席间的音乐仿佛再现当年的盛况;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词人依然是樽前之客,可情形与心态却截然不同。十年前的自己与朋友日日得以相聚,正是青春好时光,而此刻的自己,当时的朋友各自离去,生死相隔,自己也已两鬓斑白。虽然已历经宦海沉浮,但自己本心未改,依然可以以当年举杯痛饮的方式予以慰藉。两相对比之下,其中所蕴含的对故友的思念与对年少鲜衣怒马时光的怀念不言而喻。这种情感在欧阳修与洛阳故友相聚之时也有体现。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樽。殢谁相送。[9]269(《夜行船》)

  在上阙中,欧阳修直陈其对洛中3年欢纵时光的怀念。当年词人与朋友在伊川洛水赏山游水,快意潇洒,转眼之间,故友凋零。词人反复吟咏谢绛“画楼钟动”一典故,伤痛之情,溢于言表。在下阙中,词人进一步表明与故友分离的惆怅悲伤,白发相逢,不舍分离。

  欧阳修忆洛之词并不算多,但每一篇都能看出其对洛阳深刻的怀念。欧阳修或是对洛阳美丽风景进行回忆描述,或是怀念自己年轻时恣意潇然的经历,表达出对自己逐渐老去、年华不再的无奈与感伤,还有对当年好友今多离散,甚至天人永隔的难过与缅怀。

  三、结 语

  在洛阳的3年,虽然短暂,但对欧阳修影响极大。欧阳修的官场经验、交友情况与文学创作都与之息息相关。在洛阳任职期间,欧阳修从侧面描绘了洛阳繁盛富庶的城市印象,对北宋时期洛阳文人集团时常相聚的筵席活动有着翔实的词作记录,展现了居洛时期的美好生活。在离开洛阳之后,欧阳修对洛阳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流动而逐渐复杂化。一开始,欧阳修时常回想这段青葱岁月,珍视自己的青春年华。随后,洛阳故交相继离世,欧阳修对洛阳的回忆则多了怀缅与感伤之情。不难发现,欧阳修词中的洛阳,大多是对洛阳风景的描绘与怀念、对当年酒宴场景的重现和对故友的深情缅怀,这些感情大多象征着细微隐秘的情感抒发,仍是传统词曲所擅长表达的内容。而欧阳修在洛阳期间游玩山水、与朋友间讨论问题和离开洛阳后与友人相互勉励等更为“正统”的情感,则多表现于他的诗文之中。可见欧阳修是有区别地对待诗、文、词三体,词章多是抒发他微妙的隐私和悲喜之情。

  参考文献

  [1]翁小娣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J].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6 (5):49-53.

  [2]王萍洛阳花颖州水一试析欧阳修洛、 颖词作特点及成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6):41-44.

  [3]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洪本健,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4]王水照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J]文学遗产,1994(3):74-83.

  [5]吴大顺欧梅唱和与欧梅诗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6]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范能浚,编;薛正兴,校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4.

  [7]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M].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8]能宪光古今逸史精编西京杂记等八种[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

  [9]欧阳修欧阳修词校笺[M]欧阳明亮,校北京:中华书局.2019.

  [10]倪进唐宋笔记选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

  [11]赵惠俊.朝野与雅俗[M].上海:胆大学出版社, 2019.

  [12]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M].李之亮,校笺成都:巴蜀书社, 2007.

  [13]朱德才.增订注释全宋词:第1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朱耘漫. 论游宴传统下欧阳修词中的“洛阳”印象[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6):16-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