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聊斋志异》狐形象描写的多样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12 共9723字

  第三章《聊斋志异》狐形象描写的多样性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荟萃的结晶。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不仅以平民、书生、百姓的视角,将一个真实、丰富的清代社会跃然纸上,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乞丐妓女的庞大的形象系统".

  笔者依据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统计得出:《聊斋志异》一共 500 篇。在《聊斋志异》众多的精怪故事中,动物精怪有:狐、龙、虎、狼、猴、犬、鸡、蛇、蚰蜒、蟋蟀、香獐子、鼠、蝴蝶、绿蜂、乌鸦、蝎、鱼、龟、青蛙、鸮鸟共计 19 种。这些动物精怪在蒲松龄笔下演绎着不同的命运:或者幻成人形与人类之间发生爱恨纠葛,如《花姑子》里与人相爱的香獐子,害人性命、欺骗人类的蛇女精;或者使人变成动物,报复人类或映射现实,如《梦狼》、《促织》;或者保留着动物原型,却有着以狐精故事最为突出,狐精是蒲松龄的情有独钟,不仅数量上有 84 篇(见附录表一)之多,而且狐形象群也在其笔下更为饱满和复杂。

  狐作为《聊斋志异》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蒲松龄笔下被成功塑造的一个原因在于作者秉承着歌颂人性美,唤醒人类内心最质朴的情感为主旨,在继承前代作品的基础上,还给予了大胆创作。本章节就将依据这些狐精本身独具有的性格特征,大致将其分为爱情之狐、友情之狐、侠义之狐、才智之狐,然而,蒲松龄在对这四类狐形象改创之外,还在《聊斋志异》狐形象的创作中继承了传统作祟、害人之狐形象。

  这些狐形象在他的审美改造下成了一种美的存在。它们不仅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形似人,情胜人,更有着可贵的人性美,成为了理想化、立体化的"人狐";同时,作家还将对社会的体验和深刻感悟写进狐形象的建构中,并赋予狐形象新的内涵,"多言鬼狐,款款多情;间及孝悌,俱见血性,较之《水浒》、《西厢》,体大思精,文奇义正",使狐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负载了对社会众生的广泛观察和深度思考,代表了完美的人情境界与脱俗超凡的文明层次。

  第一节 爱情之狐。

  爱情故事是历来小说常写的故事主题,《聊斋志异》也不乏旷古绝今的爱情故事。蒲松龄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平民作家,是一位科举考场频频失利的穷困潦倒的书生,是一位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坐馆的教书先生。他将自己无法得到的情感寄托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温柔、善良、多情、主动的狐女子是他聊以慰藉的出口。在《聊斋志异》84 篇狐精故事中,有 1/3 之多的作品是写狐女与凡间男子相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无论是结为夫妻、天长地久,还是一见钟情、不再相见,其实质都是人的本能和本性的体现。

  在双方你情我愿的前提下,狐女们虽然独具个性,但在爱情领域中,却也敢爱敢恨,敢于寻找自我尊严与解放。

  《青梅》篇刻画了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狐婢女的形象。青梅是狐女与人间男子所生,后来成为王进士女儿的婢女。书生张介受家贫,一家借住在王进士家。张生"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 青梅偶然间看到张生对父母的孝行,对张生孝顺端正的品行感到敬佩,并认为张生具备礼、孝、信"三德",断定他前途无量。然而,王小姐志不坚定,终因父母嫌其贫穷而拒绝了婚事。见此情形,青梅夜晚去见张生,毛遂自荐愿以身相托。

  青梅有着"不济,则以死继之"的决心,终与张生结为连理。一个人身尚不能自主的小丫鬟不安于被压迫的低下地位,在阻挠面前,敢于冲破世俗的禁锢,独立、坚强、积极主动地对爱情进行执着追求的勇气,着实令人无限感慨和佩服。

  《鸦头》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于青梅在爱情初期的温暖、克制,狐女鸦头有着更加激烈与果敢的特点。鸦头是尚待聘的妓女,性子执拗、刚烈,无论"缠头者"出再多的钱她都不愿献身,即便被母亲拿鞭子抽打也不会改变志向。但鸦头同样是决明的,与"少诚笃、素方直"、又洁身自好的王文一见钟情,便"秋波频顾,眉目含情",芳心相许。

  然而狐媪的贪财无度,使囊中羞涩的王生望而却步。鸦头为爱大胆表白:"妾委风尘,实非所愿。顾未有敦笃可托如君者。请以宵遁。"在追寻幸福的爱情生活中,鸦头积极主动,敢爱敢逃。她誓死扞卫着自己的爱情:对于阿姐的讥诮怒骂,鸦头"怒曰:从一者何罪",据理力争;对于母亲的仍逼为娼,鸦头宁肯承受"暗无天日,鞭疮裂夫,饥货煎心"之痛,也依然矢志不二。鸦头是勇敢追求爱情的情狐,是勇敢坚守爱情的贞狐。

  不同于热情似火、勇敢追求爱情的情狐,蒲松龄笔下还有一类会不择手段敢恨的狐形象,如:《武孝廉》和《丑狐》。《丑狐》篇讲述狐仙以物质金钱上的资助来换取贫困潦倒的穆生跟自己相好。穆生生活日渐富裕,狐仙补给变少。穆生因此厌恶狐仙并找道士画符要赶走她。狐仙指责穆生"背德负心",让物嚼他的脚趾头并让他"所有金珠,尽出勿隐",以此报复穆生。《武孝廉》较《丑狐》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狐妇救了危在旦夕的石孝廉。石孝廉不仅隐瞒狐妇有了新欢,还屡教不改,不仅不念旧恩,还想趁狐妇醉酒将其杀死。逼之无奈,狐妇索回救石孝廉的丸药,石孝廉旧症复发而死。这两篇中的狐女形象:一个是"四十余,被服灿丽,神采犹都";一个是"衣服炫丽而颜色黑丑".她们都没有倾国倾城之容貌,她们都给予了另一伴所需的恩泽,她们都遇到了忘恩负义的负心郎。当狐女看清他们背德负义的丑恶嘴脸时,丑狐是"若相厌薄,我自去耳"的自尊自爱,狐妇是"我非悍妒者"的大度和包容。由爱生恨,对于辜负了自己的负心汉,狐女们敢爱亦敢恨,都义无反顾地给与了毫不留情的严惩。

  可见,蒲松龄期望遇见既能给他爱情,又能给予他生活上帮助的女性。然而,却只能将这种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在狐女身上。这些狐女们不仅跳不出人类情感的藩篱,也实现了对现实女性在男权社会受压制的超越,她们具有独立意识,不再依附男人,追求着自我、自尊和自爱。

  第二节 友情之狐。

  如果说爱情故事的书写是蒲松龄情感的宣泄和寄托,那么《聊斋志异》狐精故事中,对友情的讴歌则是作者心中的向往和人生理想的表达。狐作为历来文人笔下的常客,人们赋予了它很多的幻想,但将其与友情结合,成为人类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却是在蒲松龄笔下才自出机杼,熠熠生辉。这些承载着独特时代气息和作者独有的人文情怀的友狐形象,都有着独立的魅力人格。他们不是仕途功名的追求者,不是尔虞我诈的政官显客,是纯洁无暇、至真至诚、披肝沥胆的管仲鲍叔、伯牙子期似的知己之交。

  《娇娜》是《聊斋志异》中最别出心裁的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两段友情:孔雪笠与皇甫公子之间的师生情谊,孔雪笠与娇娜之间的生死友情。书生孔雪笠,为人温厚,擅长作诗。偶然与狐少年皇甫公子遇见。公子对孔生以礼相待,在详细询问其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劝他设立讲堂,教授学生,并表示自己愿意拜在他的门下。两人亦师亦友,聊到深夜就共榻而睡。后来孔生得了重病。皇甫公子让妹妹娇娜来医治,"此兄良友,不啻同胞也,妹子好医之",足以见得二人知交至深。两人再次重逢,士为知己者死,孔生救皇甫公子一家免于雷霆之灾,"急跃离地,以剑击之",又从鬼物手中救下娇娜。人为我死,我何敢生!娇娜不避嫌,又接吻用自己的"红丸"救活了孔生。孔生摒弃了书生墨客的"猎艳"心理,娇娜跨越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世俗传统,"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两人患难与共,共同追寻着一种纯洁至诚的异性之间的真友情。正如"异史氏"里所云:"羡其得腻友也……尤胜于'颠倒衣裳'".这些跨越生死的经历,完美地展现了他们之间坚不可摧的"腻友"情,也是他们友情的最高升华。

  蒲松龄以为数不多的女性视角,对友情的书写,可谓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如:《封三娘》、《莲香》。《封三娘》描写狐女与人间女子的闺中友情。盂兰盆会上,范十一娘与封三娘邂逅。一位是二八绝代、温婉淑德的贫家女狐,一位是年轻貌美、文才出众的朱门秀户的大家闺秀。跨越悬殊的身份地位,两位少女义结金兰,"偕规同榻……衣服履舄,辄互易着",情真意切。"封三娘就是聊斋狐狸精世界优美而虔诚的'活雷锋'.封三娘来人间的唯一目的,是帮助民间少女范十一娘。"数月之后,封三娘帮范十一娘物色了佳偶,并运筹帷幄帮助范十一娘起死回生,最后获得圆满姻缘。对于古代深闺中的女子,能有范十一娘与封三娘"效英、皇"这样的友情,实在难得。《莲香》虽是写桑生与鬼女、狐女之间的情爱纠葛,但也掩盖不了鬼女李氏与狐妓莲香两世情缘的同性友情。两女因都钟情于桑生起了冲突,互相揭穿对方的身份。桑生因贪恋鬼魅,不听莲香劝告,身体羸弱不堪,奄奄一息。莲香通情达理,不畏辛苦,"采药三山,凡三阅月",救了命以倒悬的桑生,不仅如此,莲香还以宽容、大度之心接纳了李氏。李氏真诚悔过并感恩莲香,二女也由此冰释前嫌:李氏对待莲香像对待自己的姐姐,莲香也更加怜惜李氏。后来李氏借尸还魂,莲香投胎转世,十年之后,她们劫后重逢,获得了"两世情好".评论家但明伦说:
"古君子交友之道,乃在裙钗。"这是对女性同性情谊的夸赞。

  退去共生共死的悲情色彩,《胡四相公》主要讲述了"非我族类,不啻同胞"的人与狐之间朴素真挚的友情。学使的弟弟张生,性格豪放,不受拘束。张生听闻某宅有狐,便以士人相见的礼数恭敬地前往拜谒,赢得狐相公的信任和尊敬。人狐交往以主客礼节对待,"交情之好如吾两人",相互往来,喝酒交谈,意气相投。与众不同的是,"但得交好足矣,见面何为",胡四相公虽从未曾露面,却也没有影响他们成为莫逆之交。胡四相公热情潇洒,离合自有天数,面对离别,他劝慰张生不要介怀。同时,他又与人为善,重情重义。在张一虚向兄弟求助无门归来时,胡四相公赠以重金慷慨救助。鉴于此,我们不仅看到胡四相公扶危济贫的高尚品德,也看到人世间的冷漠。胡四相公与张一虚之间的友谊虽没有历经生死的考验,却也有着"高山流水"的默契和悄然而至的雪中送炭。他们是追求心灵的共鸣,精神的互通的"君子之交".

  无论是同性之友,还是异性之情,蒲松龄在这些歌颂友情的狐精故事中都强调了友情的纯粹性。"尽借此友朋,殄斯鬼蜮!"这又何尝不是蒲松龄的心声呢!蒲松龄身为常年羁旅他乡的文人书生,常年奔波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在看透兄弟手足的无情、看尽社会现实的冷漠,蒲松龄更渴望有一位知心朋友的出现,狐友就呼之欲出,担负起了能雪中送炭、能谈诗说文、能畅谈人生的责任。

  第三节 侠义之狐。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自先秦墨家开始,"侠"经过时代发展以及文学内涵的熏陶,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和观念。它是从中下层阶级发展形成的文化形态,有着见义勇为,为民除害,除暴安良,扶危救困的社会内涵。蒲松龄作为中下层阶级里的一员,也有着崇侠颂侠的情怀。他笔下的狐侠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借侠客抨击社会,并且以鬼狐为侠,颇有新意。"《马介甫》篇写狐仙马介甫惩治人间悍妇的故事。杨万石的老婆尹氏是个悍妇,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招致她的鞭挞和辱骂。故事以马介甫三次到杨家为线索。第一次,马介甫路过杨家拜访,得知悍妇尹氏的恶行,便借助在杨家,自备饮食,并且邀请杨翁和他共寝共食。而后,马介甫扮成索命的鬼神才使尹氏收敛,表现了马介甫的善良与仗义。第二次,尹氏逼死了杨万钟。马介甫忽然到来,面对惧内的杨万石,逼之无奈,让他吃了"丈夫再造散",帮杨万石重振乾纲。蒲松龄借马介甫之口,先是"忿然",然后"怒",再是"激",最后唾之,对杨万石的"无男子气概"加以责备,不吐不快。第三次,马介甫对懦夫杨万石已无能为力,只好带走无辜受害者。马介甫惩治悍妇,救助弱小,一身浩然正气,且有胆有谋。

  《周三》虽不是名篇,但故事内容因"以狐治狐",却也让人耳目一新。泰安官吏张太华家有狐患,便向在村民家居住的狐叟求助。胡二爷不能降伏,就推荐侨居在庙宇的朋友周三。刚开始,张官吏犹豫不决:伏住了一只狐,又来一只狐,"是以暴易暴"啊。

  周三知道官吏心中所想,说:"我非他比,且与君有喜缘,请勿疑".最后,周三铲除了狐患,并客住在官吏家。官吏对其行以宾客之礼。周三是一个为民除害,诛灭骚扰人的狐精的狐侠形象。

  《聊斋志异》中不乏善良仁义、热情大方的狐女形象,她们都会对处于困境的人类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这些救人于危难的行为,也是行侠仗义之举。蒲松龄在异史氏里说:"非特人侠,狐亦侠也",狐侠说的就是狐女红玉。红玉出钱为冯生寻得良缘,在冯家家破人亡之时,又代冯生抚养其子,可谓有情有义。后来冯生大仇已报,沉冤得雪。红玉与其团聚,并帮助冯生重振家业,求得功名。《张鸿渐》篇中不仅两次救了逃亡中的张鸿渐,还帮助他回家与家人团聚,洗清冤案的狐仙舜华;《狐女》篇救伊生一家于战乱中的狐女;《毛狐》篇赠马天荣三金帮其娶媳妇的毛狐;她们都是厚德仁行的侠义之狐,面对男主人公的猜测、怀疑甚至厌恶,以德报怨,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真情实意地救人于危难之间。

  中国人向来也懂得感恩,讲求道义。"滴水之情当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也在《聊斋志异》中得以传承和宣扬。蒲松龄笔下不乏有狐报恩的故事,这些被赋予人性的狐精用实际行动报答人类的不杀之恩,救命之恩亦或是因为前世夙缘。狐精不仅将"有情有义"演绎得淋漓尽致,也体现着他们的道德自律。

  《胡四姐》《酒友》两篇主要是写狐精报答人类的不杀之恩。《胡四姐》主要写狐女与尚生之间的情感纠葛。尚生感念与胡四姐的旧好,救其于捉狐人手下。胡四姐为报恩情,在尚生死后帮助他成为鬼仙。《酒友》篇写狐精"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与酒友和谐共处的故事,但这一切源于车生对狐友的不杀之恩。车生酷爱喝酒,狐精因偷喝了他的酒,醉酒在车生家里。车生感慨狐精是他的酒友,看着醉酒睡着的狐,不忍心惊扰他,便给他披件衣物与他一块儿睡。车生心地善良,狐也以德报德。狐精不仅为车生谋得买酒的钱,以此感谢赠酒之情,还帮车生发家致富,回报车生的不杀之恩。

  《小翠》《小梅》两篇同样是写狐女替母报恩的故事。小翠嫁给痴儿王元丰,是因为"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小翠喜欢不受约束,更喜欢恶作剧。尽管公婆误解并辱骂,她忍辱负重多次为王家化解危机,排忧解难。她更不嫌王元丰痴傻,不尽对王元丰有再造之恩,还提前化成王元丰的妻子的容貌,以解日后的相思。小翠重情重义,她不仅报了恩情,还成了王家的"救世主".蒲松龄在故事结尾感念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颤,何其鄙哉!"但明伦也在评论里也说:"狐来避劫,亦其常耳;率女登门,自请为痴儿妇,其圆报抑何厚也!".《小梅》篇,狐媪托王慕贞救了与自己有"一夕之好"的世间男子的儿子,可见狐媪的菩萨心肠。而对于王慕贞的救助,老狐"感义而思所报",借用王慕贞的妻子之口,让女儿小梅做妾以身委之来报答恩情。小梅给王慕贞生育一个儿子,并靠善预知的本领得以帮王生保住了子嗣。蒲松龄感概到:"感恩而思所报,独何人哉!狐乎!"狐精同人一样,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甚至于人类有过之而不及。她们是善良的、重情的,蒲松龄也在她们身上寻找着世间的温情,令人赞叹之际,感人直至肺腑。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通过对狐世界的建构和描绘,借狐妖之情将自己的道德准绳书写在情感的宣泄中,表明了自己的道德立场。他"用生动的故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尽情地向世人颂扬着真、善、美,同时贬斥着假、恶、丑。我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在感受着蒲松龄先生的真性情和他的良苦用心。"第四节 才智之狐。

  蒲松龄笔下的狐精多具人情,除了人的情感,人的道德之外,狐精也多具有才学和智慧。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落魄的文人代表,蒲松龄托孤愤于《聊斋志异》。通过这一类有才学、有智慧的狐形象的塑造,作者不仅聊以自怜、自慰和自嘲,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还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与社会的悲悯与同情。

  孔子在《论语·子张》里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古时期,只有男子才能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考取功名,改变命运,求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蒲松龄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他刻苦努力,却总是铩羽而归,尽管没有放弃考取功名的理想,但这其中的辛酸与痛苦自是不言而喻。蒲松龄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学识渊博的狐身上,以此自我关照。然而,他笔下的这一类狐形象,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追求知识的动力来自于对知识本身纯粹的兴趣,而不是对功名和物质利益的汲汲追求者。以此,这些博学多识的狐形象既与作者长期追逐科考形成明显对比,也借此,表达了蒲松龄对纯粹文学的渴望,是作家朴实的文学态度的写照。

  《娇娜》篇里容貌美好,仪态风雅的皇甫公子,主动拜孔生为老师。皇甫公子比较聪明,"过目成咏,二三月后,命笔警绝".此外,他不仅读孔生没见过的书,而且"类皆古文词,并无时艺".这不仅展现了他积极学习知识的态度,也传达了他"仆不求进取也"的弦外之音,即,不求功名傍身。《胡氏》篇"课业良勤,淹洽非下士等"的胡秀才,推门自荐给巨家做老师。狐能主动请命教授别人知识,可见胡秀才对自己渊博知识的自信。虽身为秀才,他对科举考试却只字未提。蒲松龄同样为《念秧》篇的狐附以秀才的身份,除了证明狐秀才聪明之外,也并未有考取功名之意。不同于这三篇,《狐联》篇容华双绝的两位狐女,出一对联让读书的焦生接下联。焦生不仅不尽女色,连对联都接不上。狐女曰:"名士固如此乎?"篇目虽短,狐女的学识却掩盖不住。同时,她们对世间读书人的迂腐和无能的挖苦与嘲讽也表露无遗。一边是有真才实学的儒雅之士,一边是迂腐无能的名人志士,通过简单的对比,不仅道出了蒲松龄对自己久考无名的挖苦,也表达了他对无功利之心的学识的向往。并且他以这些博学的狐为镜子,折射出现实社会中功利熏心的学子的心态,也描绘了一幅人不如狐的世态。

  此外,蒲松龄也用如椽之笔刻画了许多机智聪明的狐形象,这些智慧的狐女形象是蒲松龄希望在羁旅生涯中得到的理想的伴侣。《狐谐》是典型代表。小说内容主要讲:狐女与凡间儒子斗嘴戏谑之趣。读书人万福为躲避充当劳役之苦,逃到外地,居住在旅馆里。

  狐女突然造访,自言自己是狐,但不会害万福。万福也不怀疑,日常所需也依靠狐女资助。

  万福的朋友得知狐女后,期待一睹她的仙荣。狐女却也一直不露面,群儒只能听见她说话,她也常和万福的朋友互相戏弄、奚落,"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语气十分诙谐。众人虽被狐女调侃,嬉笑谩骂,然而却还每天必来一次。后来宾客相约再骂人者应当罚酒,狐女笑着说:"我骂狐何如",便讲了"犬与瓜","驴生骡子,骡生驹驹"的未听未闻的故事。以自骂骂人,可见狐女反应之敏捷,才智之聪颖。在与那些舞文弄墨的人戏谑过程中,狐娘子随机应变,语言既诙谐又咄咄逼人,同时,也让一位聪明机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才女形象跃然纸上。热闹退去,终究掩饰不了离别的悲情。

  狐娘子给逃难中的万福带来温情,给羁旅中的文人墨客带来欢笑,然而缘分已尽,转身之后只剩下落寞和苍凉。

  《狐妾》篇中狐女的才华虽没有狐娘子表现的那么明显、激烈,但其机智、聪敏却也在人事中展露无遗。狐女与莱芜刘洞九有缘,并嫁给他做妾。自此,狐女便留在刘洞九身边。狐妾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她打赏婢媪也从不吝啬,家人对她都很尊敬。刘洞九寿辰突发状况。狐妾临危不乱,说:"勿忧。庖人既不足用,不如并其来者遣之。妾固短于才,然三十席亦不难办",帮其解决了燃眉之急。刘洞九想念家中的酒,狐妾又不费吹灰之力帮其从千里之外取来。狐妾不喜欢仆人称她为"狐夫人",并将其视为一种不尊重。一次,外出办事的仆人对其无礼,她先是惩罚,然后用奖赏安抚,可见其赏罚分明和对待佣人的智慧。不仅如此,对觊觎自己美色的张学使,狐妾巧妙地惩罚了他;对心术不正,图谋不轨的女婿,狐妾将其吓得"胫股皆软,摇摇然如丧魂魄".她的智慧还体现在能未卜先知,帮刘洞九提前逃离战乱,用无主之才救急。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现了狐妾沉着、机智的性格特点。她的智慧赛过男人,在家庭关系中不再是依附者,而是主导者。

  第五节 作祟之狐狐在被妖化的过程中,最先形成的一种特征就是作祟害人。他们常常捉弄于人,骚扰人类,令人心生恐惧和厌恶。作祟害人之狐虽然不再是故事的主角,但也一直存在。在《聊斋志异》奇彩缤纷的狐故事中,蒲松龄对这一类狐形象的塑造并没有着太多笔墨进行刻画,除了记述他们作恶祟人的恶行外,作者更多地是想借此展现人类的勇敢或者反衬人性的污浊。

  《贾儿》《狐入瓶》两篇都是写作祟妇女的恶狐,也都通过人类治伏作祟害人之狐来称赞他们的智谋和勇敢。《贾儿》讲述的是楚地的一位商人不在家,其老婆为狐所淫,商人十岁的儿子为母诛杀了狐的故事。第一次,砍断狐精的尾巴,鲜血淋漓。第二次,贾儿知道狐精最灵通,一旦走漏风声,他们便会知晓。于是,他单枪匹马,独身一人,深入"狐穴",佯装成同类与他们交谈,利用他们爱喝酒的嗜好,赠之以毒酒,杀了两只狐精。十岁少年不仅胆大于天,而且深谋机智,可谓"讨狐之陈平".《狐入瓶》则是写万村石妇被狐祟自救的聪明。万村石妇被狐狸骚扰,又驱赶不走。石妇发现狐精习惯藏在门口的瓶子里,暗自在心中计谋捉狐的良策,可见石妇的沉着冷静。后来,石妇趁狐精又钻进瓶中,急忙塞住瓶口,将其放在锅中煮。"热甚!勿恶作剧。"不仅写出了狐精的愚蠢,也衬托了石妇的机智和胆识。

  类似的篇目还有《农人》《牛同人》。两篇都写狐精纠缠少女,都不怕道符、不怕神,而是怕人。不管是"我罔所怖。但十年前在北山时,尝窃食田畔,被一人戴阔笠,持曲项兵,几为所戮,至今犹悸",还是"我生平所畏惟牛同人而已",虽故事内容简洁,也只是只言片语,但也透漏着作者对那些神勇,有胆识的人的感佩。

  《胡大姑》篇不同之处在于,作祟害人的恶狐是狐女,扰乱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像是恶作剧。狐精在岳于九家作祟,家里的衣物、器具和食物常被扔到邻家的墙头上。听到大家对她的诟骂,狐精作祟更变本加厉。岳于九请求狐仙不要再来骚扰,家人也都尊称为胡大姑,但狐精作乱依旧,特别是对岳于九的儿媳妇祸害更甚,理由是与岳家儿媳妇抢丈夫。

  此狐精不愿意作女儿,却想做儿媳妇,岳家儿子不同意。狐精竟"以石击之,额破血流,几毙".足见其无耻,无礼和凶狠。岳于九只好请西山李成爻来捉狐。后来听说李成爻家里有很多装狐的瓶子。他将这些狐精逐个放出去胡作非为,以此来获得捉狐的聘金。最后真相大白:胡大姑祸害人不浅,可恶可恨,然而,岂料这竟是人操纵所为。作者奇思妙想,最后笔锋一转,让人唏嘘不已。正如何守奇在评论中所言:"术人之险,固可畏也",借狐精祸害人,揭露人性中的险恶。

  《初学记》卷二十九引郭璞的《玄中记》云:"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阿紫是淫狐最早的原型,淫狐也多与女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狐女多为淫狐的一个缘由。"古来以狐为兽中黯而淫之尤;传虚成实,已如铁案。"这些独领风骚的淫狐们,集美和媚于一身。她们放纵自己欲望,与世间男子只为肆意欢爱,采阴补阳,依然保留着媚人,祟人的本性。《贾儿》《农人》《牛同人》《董生》《胡四姐》《嫦娥》都写了狐善淫这一本性。

  《董生》篇写狐女媚惑董生及其朋友王生的故事。狐女变成美丽的女子,使董生和王生忘乎所以,动了色心,进而与其私之。董生与王生二人皆因贪恋狐女之美色,见色狂喜,才遭致丧命和得病之灾祸。《胡四姐》中像仙女一样华美靓丽的胡三姐,忽然道来,尚生"惊喜拥入,穷极狎昵".尽管每天晚上都会道来,尚生却"视卿如红叶碧桃,虽竟夜视勿厌也".可见尚生被其媚惑至深,竟也殊不知此狐女已连杀三人。《嫦娥》中的狐女颠当更善狐媚,"仰首,口衔凤钩,微触以齿。嫦娥方嬉笑间,忽觉媚情一缕,自足趾而上直达心舍,意荡思淫,苦不自言。"连神仙都招架不住,更何况人间男子?其狐媚之甚,可想而知。《荷花三娘子》中在野地与男人媾和的狐女,其容貌高雅美丽。宗生一睹容颜,心中也想与其燕好,于是就靠近与之搭话,并动手动脚掀起狐女的衣服。这些淫狐都有姣好的面容,这是她们媚人的资本。她们出场方式多是"忽然道来",与人追求肉体的片刻欢快,不谈情说爱,不附加婚姻承诺。世间男子却不知,一旦被淫狐所魅,身体就会日渐羸弱,最后精气亏空直至死亡。当然,也有一些狐精只是保留着淫的妖性,纯粹享受鱼水之乐,别无害人之心。如《汾州狐》中面容光泽姣好,往来于灯下的女子。朱公知道她是狐精,却还是喜欢,"久如夫妻之好".朱公解任回家。狐女又向河神求情送朱公渡河。《犬灯》中与仆人相好的狐女,知道缘分已尽,摆设酒宴,与之道别。

  总之,这类狐形象不受礼法的约束,不受女子应该守德,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的钳制,只求与世间男子短暂欢合,又来去自由。她们代表着人类欲望的一种解放,是人寂寞或饱暖思淫欲的影射。然而,一旦被其媚惑,过度放纵,便是身陷欲壑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毁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