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古典诗歌中竹文化的衰弱原因及当代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42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竹诗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文化研究
【第一章】唐宋诗歌中的竹诗探究绪论
【第二章】古典诗歌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章】唐宋诗歌中“竹”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
【第四章】唐宋时期诗歌竹文化达到顶峰的原因
【第五章】 古典诗歌中竹文化的衰弱原因及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古典诗歌中中国竹文化研究参考文献

  5 古典诗歌中竹文化的衰弱原因及当代启示

  5.1 国内传统文化的危机。

  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是伴随着中国人的民族危机而来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都未发生实质性的动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到魏晋时,儒学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髓,逐渐形成了玄学,唐朝时儒释道三教并行,和睦发展,宋明时期,儒学又生发为理学,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它始终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基本的属性和特质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改朝换代,经历唐宋元明清的历代统治,中间虽有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人建立清朝,但是,不论其如何改变,汉民族的民族文化在与少数民族的碰撞中渐渐趋向融合,并没有产生民族文化的危机。但是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危机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英国于 1840 年向中国挑起鸦片战争,而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完全与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同性质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封建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基础之上,当中国被资本主义性质的英国所侵略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直接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的挑衅和冲击。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发起了全面的挑战1.

  当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也面临瓦解,传统文化不得不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蚀,当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像泉涌一样冲进中国国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存在的封建性、弊端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暴露无遗,传统文化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不得不向西方文化看齐,不得不做出改变和妥协,这迫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看似是中国从此就开始走进世界了,但是在这背后,中国人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巨大的代价。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进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转变,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被西方文化过分冲击,导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一并被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舍小家为大家,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重个人生存价值,导致当代众多中国人见利忘义,只重个人得失,变得自私自利,且逐渐生发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中国人学习西洋文化,将英语学习摆在第一位,甚至超过对传统汉字、汉语的学习,认为传统文化迂腐、没有学习的价值,弃古典文学着作于不学;西方文化下诞生的西方价值观、世界观强调人的个体存在,因此缺少了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如今已很少再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范仲淹,少有立志精忠报国的岳飞,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更看重的是职位所带来的名和利的多寡。

  西方科技代表的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中国传统工艺面临破产的危险,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将之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时,人们再也想不起老庄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惨重代价;用餐饮食方面,相当一部分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和饮食传统都在日渐衰退,快餐和垃圾食品取代了中国人的传统美食;许多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在看似繁荣的都市快节奏下销声匿迹。

  国内传统文化的失落将直接导致人们对竹文化的轻视和忽略,甚至,物欲横流的现代人对竹文化所代表的一系列君子气度和风范嗤之以鼻,"骨气"二字已经不常被人提起,在紧要关头、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气节,坚定信念成为了一件艰难的事情。竹诗、竹画、竹制品成为了个人专属的收藏品,且多以价格高低来衡量其价值。

  5.2 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造就了中国文人求稳、求和的性格趋向,因为古代农业经济想要获得收成就得依靠天、自然环境,因此也使中国人逐渐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化,提倡重中庸、重和谐的观念;而西方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是典型的海洋文明,靠海生活需要战胜海浪和不良的天气进行捕鱼和生活,这造就了西方人喜欢探索、征服欲强、较为外向的性格特征。这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因为在生存环境上的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差异。而在思想上,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对西方文化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艺复兴"强调人的重要性,力求将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逃离神学对人性的奴役和禁锢,恢复人性,追求人格,这也使得西方人注重追求人权,崇尚自由。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影响下,西方艺术也形成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地方。西方人重逻辑思维,重理性思维,善于求真、探索求证,西方艺术也就显得更为注重对客体对象的真实反映和描摹,例如西方绘画就善于表现物象的逼真。

  而中国人更注重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因此在艺术表现中,中国传统艺术更强调"象外之象"、"兴寄"等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情思而不是物象本身,"'兴'字所包含的生命感发意义使'象'不沦为苍白无生命之'象"'1,中国传统艺术重情,提倡"人品"与"文品"的统一,而"人品"的完善就需要通过人自身内省来达到,"每日三省吾身,"注重修身养性的必要性,而修身养性需要克制自己内心的欲念,从"善"出发,做一些被社会认同的、高雅的事情,而不是任由自己随心所欲。

  在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以及传统艺术思想地位都受到了动摇,"五四"运动新浪潮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科学、民主思想的发展,但同时在艺术上主张学习西方艺术文化、提倡诗歌口语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很难再形成像郑板桥的竹、陶渊明的菊、林逋的梅花等这样经得起时代考验的艺术文化形象。

  中国从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将国门重新向世界敞开,因此各种西方现代思潮如洪水般涌入中国。此时,刚刚从十年文革的政治劫难中挣扎出来的知识分子,对于来自西方的文化资源充满着巨大的渴求和向往。翻译家们为了满足国人的这些迫切的需求,开始大量地翻译和介绍西方各种现代思潮,出版社也大量地出版西方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着作。这就于无形中推动了西方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人们不仅接触到了康德、黑格尔、尼采、佛洛伊德,也接触到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以及现当代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在文学领域当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也被大量地翻译和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伴随着思想界不断掀起的西学热,如尼采热、弗洛伊德热、女性主义热,中国当代文学也不断地产生各种文学思潮,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女性文学"等文学热潮。西方的散文家大部分都是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大多是肯定人,歌颂人,比如蒙田,他认为人应当清晰地认识自己,他毕生所作的工作,就是对人、对人性作冷静的研究。由于受到英国随笔的影响,中国五四时期的散文,特别是小品文,文章语言自然、本色,较少铺陈华丽的辞藻,不拘格套,同时也反映个人那些浮躁、不安、狂放、压抑、困惑、焦灼和痛苦的情绪,它们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与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与否定,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对本族文化进行过分的批评以致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那也是偏激之举,我们应该认识到鲁迅、胡适等文学先驱引进国外思想是为了激发国民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腐朽之处,从而获得新的进步,寻得更好的方向,而不是要我们因此全盘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揭掉身上所有的民族标志,全盘接受国外的、西方的艺术文化思想。

  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中国传统诗歌样式也形成了极大的冲力,使中国文学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梅兰竹菊这样的传统主题被逐渐淹没,竹所代表的传统精神已被渐渐遗忘,如今君子文化也显得与这个经济快速发展、功利主义盛行的世界格格不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许多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也随之涌入了中国国门,中国人不分好坏也不论大事小事,什么东西都选择国外的、进口的,即使再贵也硬着头皮买,却放弃同等质量的更为便宜的国产货,趋之若鹜地赶这一趟"西洋风,"全然瞧不起本国的产品。现在,许多城市长大的孩子都喜欢吃肯德基,喝可乐、咖啡,喜欢看《哈利?波特》,而对于自己本国的文化几乎不了解,也没有多少孩子真正能背诵《弟子规》、《百家姓》,更不要说看懂"四书五经"了,就连成人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本国的文化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冲击,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习以为常地贬低自己国家的文化了。当有一天我们无条件地接受西方的一切,全然忘记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这就确实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了。

  5.3 竹文化的当代启示。

  当代竹文化的没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抗争的产物,任何民族都会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能代表自己民族特征的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纽带和精神脊柱,是一个民族形成自尊心、自豪感的源泉。在空间上并存的不同文化系统包含一些共同的文化要素,也饱含一些不同的文化要素,不同系统的文化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这就是中西文化各具独立性的根据,也是它们可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根据1.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支撑,提升文化软实力。

  现代化的中国,不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还应该具备属于自身特征的文化,而不是照搬西方文化,也不是全盘抛弃中华传统文化,而是立足现实,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吸取可以为今天的中国所用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养分,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的"主动吸收世界的先进文化成就,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发扬固有的优秀传统,创造自己的新文化,争取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2,既要怀古,也不忘创新,竹文化放到这样的背景中,也应如此。

  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虚心、坚韧的气节象征,竹文化代表着古代文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在文学鼎盛繁荣的唐宋时是这样,那么,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文学消费快速膨胀的今天,人们还需要这样的气节和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许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觉得传统文化已过时,一些传统的节日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须知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自立、传承的灵魂,也引领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这也正是本论文努力研究唐宋古典竹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应该努力使传统竹文化在古今融汇、中西贯通的文化环境中找到自己新的价值,让"竹"所代表的那种高洁、正直的人格气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仍能发挥出应有的精神引领价值,给心灵疲惫的现代人开一剂心药。

  纵然今日的科技比唐宋元明清时发达百倍,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才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难道不应该积极提倡与竹为友,与自然为友的处世思想吗?虽然科技可能带领人类飞越地球去往其他星球生活,但是如果没有与宇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行动,即使再辽阔的宇宙、再浩瀚的星球也最终会毁于人类之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