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企业技术并购的财富创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30 共43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技术并购带来的价值创造探究
【第一章】联想技术并购的价值创造研究绪论
【第二章】技术并购、价值创造主要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企业技术并购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价值创造案例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 企业技术并购的财富创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现在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要想生存就要发展,发展依靠技术进步,企业技术的获取除了自主研发,最节省成本且快速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的技术并购,企业通过并购互补型技术的目标企业提升自身技术、通过并购新型技术的目标企业跨入新的领域。技术的提升为企业自身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的价值创造,为以后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升价值创造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对企业技术并购价值链和企业技术并购过程中的技术整合分析,借助于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的案例,探析企业技术并购为企业内外带来的价值,得出企业在技术并购过程中要注重依附于价值链的基础,注重依赖企业的技术整合,这样企业才能提升自身价值,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文分析过程中仍然有些许缺陷,因为本文仅采用案例法来分析阐述,同时对于价值创造指标的分析并没有分析的更加全面,且根据一个案例就得出企业技术并购价值创造的结论,未免些许片面,数据支撑有限。但是,笔者在对企业技术并购价值创造的价值链分析、企业技术整合分析,都进行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对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案例也在财务指标上进行分析,用数据说明企业在技术并购中带来的价值创造,分析较为明确清晰。
  
  5.2 政策建议
  
  通过文章理论和案例的结合研究,既然技术并购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就应该在企业技术并购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首先,企业技术并购要注重软技术和硬技术的共同发展和整合。企业的硬技术是基础,是企业生产设备、生产线路技术提升的根基,企业硬技术的提升,能够提升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企业的战略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软技术,企业的管理、企业发展制度的完善都离不开企业软技术的支持,软技术是在硬技术上的升华提升,企业将两者相互整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企业技术并购要以价值链为依托。企业价值链管理是企业将其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帮助企业在技术并购中获得技术帮助,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最后,企业技术并购价值创造要注重企业内部价值创造和企业外部价值创造。一方面,以价值链为依托的企业技术并购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企业的价值创造不仅在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更应该注重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价值创造。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并购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为企业在社会上的价值创造,在社会上的贡献提供借鉴。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对于企业技术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是基于企业价值链,并从企业软技术和硬技术整合方面,探讨企业技术并购带来的价值创造,虽然结合联想技术收购摩托罗拉的案例,并从财务报表进行企业价值创造分析,但是文章并没有结合更多的企业技术并购案例进行价值创造分析,没有充足的数据量作支撑,只是在理论方面对企业技术并购带来的价值创造进行分析,理论缺乏数据支撑作为依据就如同纸上谈兵。
  
  在以后企业技术并购价值创造研究中,可以结合更多的企业技术并购案例,进行价值创造实证分析,用数据支撑理论,文章会更有说服力。企业技术并购的案例并不缺乏,但是从技术并购价值创造方面的分析少之又少,希望在以后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更多的理论和案例支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关于企业技术并购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企业技术并购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创造也会越来越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Lehto E, Lehtoranta O. Becoming an acquirer and becoming acquired[J].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 2004, 71(6):635-650
  
  [2] Oliver, Williamso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Shenandoah: The Free press ,1975: 176-207
  
  [3] Zollom, Winter. Deliberate learing and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2, 13(3):339-351
  
  [4] Marco Lansit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naging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J]. Research Policy, 1995, 24: 521-524
  
  [5] Jeffrey F.R, John J.S. 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 73(6): 75-99
  
  [6] Tansiti M, West J. From Physics to Fun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9, (16): 385-399.
  
  [7] Frecman R, Reed D. Stockhlders and stakehold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govermance[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83, 25(3):93-1043 1983
  
  [8] 刘开勇。企业技术并购战略与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7-8
  
  [9] 白玫。基于知识和技术的并购[J].经济经纬,2002(5):52-54
  
  [10] 王宛 秋 , 王淼 . 基 于 动 态 能力观 的 技 术并 购整合 研究 [J]. 经济 问题 探索,2009(3):123-129
  
  [11] 候汉坡,刘峰。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并购整合管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7(3):90-93
  
  [12] 于培 友 , 奚俊 芳 . 企业 技术 并购 后 整 合 中的 知识转 移研 究 [J]. 科研 管理,2006,27(5):39-44
  
  [13] 姚伟坤,陶学禹。并购中的技术能力整合研究[J].科技与对策,2006,23(12):33-35
  
  [14] 胥朝阳,黄晶,颜金秋等。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研究 [J]. 中大管理研究,2009(4):18-34
  
  [15] 方琳,宋大海。跨国并购 Vs 核心技-再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J].科学学科学技术管理,2007,28(2):136-141
  
  [16] 陈松,冯国安。三种技术导入模式的技术效果[J].2003,24(3):58-62
  
  [17] 李增泉,孙挣,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12):3-13
  
  [18] 刘合理,唐元虎。技术导向型并购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2(9):45-48
  
  [19] 邓乐元,成良斌。企业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学管理,2004,6(2):108-111
  
  [20] 谢伟,孙忠娟,李培馨。影响技术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2):245-251
  
  [21] 王宛秋,张永安,刘煜。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12-1719
  
  [22] 吴旭。中西企业并购企业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2
  
  [23] 格佛海,孙忠娟,林学忠。技术并购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11):116-125
  
  [24] 郑骏川。技术并购企业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3):92-98
  
  [25] 王诗翔,魏江,路瑶。跨国技术并购中吸收能力与技术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论[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828-1835
  
  [26] 李源源。基于技术的跨国并购[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11(3):33-34
  
  [27] 程源,高建。企业外部技术获取:机理与案例分析。科学学科学技术管理[J].2005,26(1):43-47
  
  [28] 吴建新。我国企业的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研究。经济研究[J].2007(6):73-74
  
  [29] 王天一,汤石章。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的技术获取动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133-3134
  
  [30] 李蕊。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解析[J].世界经济。2003(02):19-24
  
  [31] 吴 婷 , 康 灿 华 . 从 中 外 企 业 技 术 并 购 比 较 中 得 到 的 启 示 [J]. 科 技 创业。2006,19(11):46-47
  
  [32] 冯正强,潘思亮。国际化视角下民营企业外部技术成长模式[J].开发研究。2005(5):84-87
  
  [33] 严爱玲。技术并购企业创新价值链研究[J].企业管理。2014(12):115-117
  
  [34] 尹豪。中国企业并购的价值研究[M].经济学出版社,2011
  
  [35] 张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
  
  [36] 杨安华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长期效应分析[D].:四川:四川大学,2006
  
  [37] 温成玉,刘志新。技术并购对高技术的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1,32(5):1-7
  
  [38] 王习农。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29-30
  
  [39] 陈佳。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报告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5.18-19
  
  [40] 崔月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责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4-25
  
  [41] 邓培林。基于企业技术的并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4-5
  
  [42] 周晓春,李善民。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上市公司研究,2007
  
  [43] 刘美丽。中国海外并购技术整合风险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13.6-7
  
  [44] 魏江,王铜安。技术整合的概念演进与实现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
  
  [45] 沈群红,封凯栋。组织能力、制度环境与知识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技术集成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12)。81-87
  
  [46] 郑 才 林 . 企 业兼 并中 的资 源整 合 管理 研究 [J].中 国软 科学 ,2004(08):83-87
  
  [47] 张秋生。并购学:一个基本理论框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1-25


  致谢
  
  短暂的两年研究生生活一晃而过,这对我的人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这片土地上,我结交了一群有梦想、有志向的同学,认识了很多有学识、有耐心的老师,是他们教会我做人,也教会我很多学术上的知识,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的导师有着严谨的教研风格、开阔的研究视野,老师不仅平常组织我们学生研究学术,在这次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也是尽心尽责,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每当我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都会倾尽所能给我指导,简单几句话,就能为我指导迷津,让我的写作思路大开。我的导师为人和蔼可亲,正直、严谨的做人做事风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的一生。在这里,我要郑重的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您”,不仅是这两年您对我的言传身教对我有所帮助,更是对我的未来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学校会计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我在这两年来的学习和研究生活提供了不少机遇,学院里的每一位教授都做事认真严谨,对待学生无微不至,他们拥有渊博的学识,在会计学院每个教授的身上都学到了不同的知识,这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能够顺利的读完大学和研究生当然是离不开家人对我的支持,无论实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家人都是倾尽他们所有来支持和帮助我,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学校学习,如果没有家人的关爱,我就没法安心读书,一路下来,感谢他们对我的陪伴。
  
  学生生涯,相伴时间最多的就是我的同学了,同学对我一路上有过不少的帮助和支持,生活上相互帮助,学习上相互讨论开阔视野,使我在写作中有自己的思路,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还有什么比友情更能让人珍惜的呢?
  
  研究生生活的结束,意味着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的开始,对于未来,我怀揣希望与梦想,我也将承载着更多的期待与关爱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的更加坚定,走的更加踏实,因为有你们在陪伴着我。
相关标签:公司理财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