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新媒体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传播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3 共2176字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以及大数据的扩散,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是信息的碎片化,新闻自由度的提升以及传媒生态的转变。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餐文化,娱乐文化盛行的年代,接受具有文化厚重的纪录片只有一些小众人群。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事实证明,从全民参与到全民创作,全民欣赏,自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受众在逐渐扩大。作为传统影像形式之一的纪录片如何在新的生存状态下寻找契机,不断创新,谋求发展才是纪录工作者应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15年2月28日,有大量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这部新作品引起了网上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热议,褒贬不一。抛开一切,单看传播效果,这部纪录片无疑是成功的。我国的纪录片很长时间一直处于需求量上涨与收视率暂缓不前这样相互矛盾的状态。新媒体时代可以缓解这种令人尴尬的处境,为纪录片开拓市场。

  从传播者来看,我们不能以《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为例,因为传播者本身带有特定标签会形成一种不可估量的联动效应,而这种效应会迅速延伸,触及到其他一些领域比如娱乐圈,大V们会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引领舆论走向。在当下,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越来越多的受众和喜爱纪录的人会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主动加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来,尤其是一些满怀纪录片热情的青年。在从普通公民的角度以及微信、微博的流行来看,每个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和影像记录者,网络的门槛低,传播又迅速,“人人皆导演”,使得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

  其次是讯息即传播内容,《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所讲的雾霾是当下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在柴静娓娓道来的演讲中,引导受众参与到交流中去,让人们主动接受,愿意相信,乐于传播。它为未来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即由“小众化”选题向“大众化”选题的转变。社会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故事和历史等等,然而过于固定于纪录片的传统形式就会使传播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而《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的亮点正是在于其形式上的创新,突破尺度之大甚至让人怀疑它到底可不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纪录片,而相比纪录片,人们更愿意接受它为一次生动的演讲。纪录片在传播形式上虽然不用像《穹顶之下》这样有大刀阔斧的变动,但绝对不能忽视时代背景所造就的人们欣赏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为纪录片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纪录片在一些地方有天然的局限,而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可以应用一些互联网思维和新形式使其生动起来,弥补不足之处,让人们在享受纪录片真实可感的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新鲜尝试和艺术体验。

  以前,纪录片的播出渠道主要是院线、电视和音像出版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网络成为纪录片的又一重要播出平台。纪录片视频网站的数量不断增加,传播的渠道不断拓宽。《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在全网免费发布,在土豆、腾讯、优酷、乐视、搜狐、土豆、凤凰、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和评论数完全能显示出其惊人的传播量。这些视频网站专门开设纪录片频道供用户点击观看,评论交流。微博借助名人效应更是扩大了纪录片的影响力。《穹顶之下》在网络上发布后,韩寒,姚晨,黄晓明等人的转载和支持进一步扩大了这部环保纪录片的影响。新媒体的一些其他舆论场,如微信朋友圈,各大论坛等也相应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受众在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众多角色中又成为了网络时代下的网民。而互联网及时,海量,互动等等特性使受众的数量不断增加,纪录片又在新媒体上传播,相应地,它的受众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穹顶之下》的点击量有3100万之多,很难想象这部纪录片的传播量堪比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因此,从受众的角度,纪录工作者更应挖掘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特点,习惯和偏好拍摄出发人深思,令人感动的真实影像,激发受众主体观看纪录片的欲望。

  最后从反馈方面来看,《穹顶之下》毋庸置疑,超越了它的预期效果。传播学中的反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传播双方共同检验事实,达到受者参与,传者改进的目的。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渠道的拓宽使更多的人有了交流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一部好作品的形成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讨论和争议,它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营销和宣传,纪录片制作者或网站纪录片频道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利用其双向互动的优势,吸引粉丝关注,传播更多关于纪录片的信息,这样才能使纪录片长足发展。

  自媒体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不仅继承了新媒体的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超越,比如公民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权。自媒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 公民的参与度会有所提高,同时作为传者,其传播度也会大大增加。人们曾一度讨论柴静算不算自媒体,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柴静属不属于自媒体,而是柴静很好的利用了自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背景。自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不需要一定由自媒体本身创作纪录片,而是要利用自媒体这样一个大的传播生态环境达到推广优秀纪录片的作用。《穹顶之下》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效果非常好。

  结语:

  新媒体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纪录片也要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纪录片作为一种极具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影像表达形式,要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转变传统陈旧的观念,纪录片制作者也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让纪录片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