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1 共8242字
  中国传统管理学是建立在华夏文明“天人合一”观基础上的贯通智慧,可以用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来贯通地解释。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主要内容”的管理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原标题:中国传统管理学纲要
  
  摘要:中国传统管理学是建立在华夏文明“天人合一”观基础上的贯通智慧,可以用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来贯通地解释。中华文明的构建原则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也是“天人合一”观的内在要求,它导致了“官者,管也”这种独特管理理念的诞生,即人体外在世界的管理其实是人体内在生理器官不同功能的“仿生学构建”.管理者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把与天地规律相应的内在自然秩序外化为礼仪制度和管理规范,以此“理身、理家、理国”,即是实现曾子《大学》所说的“内圣外王”.从而,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五个基本纲目就是: 管理的本质是对天道( 自然规律)的觉悟和遵从; 管理的唯一对象是自己; 管理的唯一场合是自己的心地; 管理的方法是法无定法;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令而行、垂拱而治。
  
  关键词:中国传统管理学;天人合一观;治未乱;垂拱而治
  
  一、引论: 中国传统管理学的来源、观念基础和表述方式
  
  1.中国传统管理学的来源
  
  在中国文化中,管之理,即天之理,非人臆造,其实质为道、为德、为义、为礼,在血缘体系内为伦理,在社会组织内为管理( 制度的设计、实施和完善) ,人人可以亲身验证。在管理上成效卓著者,追溯其源,必在根本上有其心法,在伦理上归于道德。如古代管仲振兴齐国,现代稻盛和夫拯救日本航空,皆赖此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深究“管理”其本义,来源有三:
  
  其一,乃人之器官的职分。《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把人体内十二种器官的功能、职能或官能,说得清清楚楚,其道理皆出自天然。比类取象于人体器官的分工与合作,则天下、国家、社会、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其理一以贯之地相同,诚所谓“官者,管也”.
  
  其二,乃古代考订音乐声律的律管功能。中国古代把音乐视为天地自然之音,合乎其理才是唯一正确的乐音。为了考订声律,古人截竹管为律,律以寸分长短为度,吹以考订音声。例如,黄钟之管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因而管之理即是自然之理、和谐之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皆如乐队遵从乐理之理。
  
  其三,乃古代钥匙所代表的统辖、负责、约束等权力和职能。中国古代钥匙的形状为管状,手掌中握有钥匙,即是“掌管”,能掌管就有统辖、负责、管理之权。例如《史记·李斯传》中记载:“赵高以刀笔吏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
  
  “管之理”在中国文化中长期存在,但是“中国传统管理学”一词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现在出现是中华文化一阳来复、重新崛起的一个体现,是按照中国学界一百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的西方分科思维,在现代社会“科学语境”下总结传统文化在管理方面精华的产物。虽然概念原来不存在,但是“中国传统管理学”这个概念所对应的“学问”,却实实在在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其在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常见表达是“治道”,包括“道化”、“德治”、“仁政”、“礼制”等称呼和内容,也有“掌管”、“理财”、“理家”和“理国”的称谓,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管理”的实质相同。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国务院”的概念,就否定中国有国家管理的事实,同理,不能因为没有“管理学”的概念,就否定中国有自己的管理学这个事实。
  
  2.中国传统管理学的观念基础
  
  中国传统管理学的观念基础是“天人合一”观。简单地说,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最深刻、最微妙与最彻底的和谐。按照钱穆先生的看法,由于“天人合一”观“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因此,它不但是中国传统管理学的构建基础,也是当今所有需要重建的“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思想基础。如果人类世界想要在未来获得理想的境遇与出路,解决经济中的贪婪与欺诈、财富的不均与分化,解决管理中的卸责与拖拉、制度的生硬与僵化,提高人类文明中的通达与自洽,就必须在“天人合一”观中得到彻悟和回答。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