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机械工程硕士论文

汽车产业绿色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2 共35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汽车绿色制造模式中的重要技术研究
【第2部分】汽车产业绿色制造文献综述
【第3部分】绿色制造相关理论及汽车企业的需求分析
【第4部分】汽车企业绿色制造框架模型
【第5部分】汽车企业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第6部分】汽车企业绿色制造的应用分析
【第7部分】 汽车产业绿色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当前并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社会资源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在企业内实施绿色制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和社会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本论文对汽车企业绿色制造模式及其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如下:

  通过研究汽车企业制造过程,提出了一种包含五层架构的汽车企业绿色制造模式,包括绿色制造目标层、绿色制造过程技术层、汽车绿色制造支撑系统层、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和汽车制造全生命周期主线,并对其中的绿色制造过程技术层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绿色制造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在制造资源优化方面,将云制造运用到制造资源优化技术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云制造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

  针对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了一种清洁生产系统,通过改进绿色生产工艺、引入先进节能环保设备、优化决策系统、末端的无害处理及回收等措施。

  论文中的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力帆汽车企业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为企业增加了相关的经济效益,为以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作用。

  6.2 后续工作展望

  就论文本身和该绿色制造模式和相应的支撑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是:

  (1)在绿色设计过程中,基础数据的缺乏是绿色设计领域研究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很多深入的研究都受限于基础数据的收集,在本论文中的绿色设计关键技术中也缺乏相关的基础数据。故后续的工作可以针对绿色设计技术中,进行相关工作,而材料的选择则是绿色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工作来建立材料的生命周期基本信息数据库。

  (2)针对本论文而言,虽然考虑到了相关的绿色制造标准、规范问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具体制订。需要健全绿色知识库,制定和完善绿色标准、规范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研制新型绿色材料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开展,才能使得汽车绿色制造系统得以推广。

  (3)在本论文中,缺乏一个评价模型来对环境的影响及资源消耗进行综合权衡评价。由于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要对其进行定量地计算十分困难,所以需要对该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指标量化评分规则。  
  
  参考文献
  
  [1] 曹华军.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4.
  [2] 刘飞,张晓冬,杨丹.制造系统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 刘飞,张华,岳红辉.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中国机械工程,1998,9(6):76-78.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M],2006.
  [5] 解振华.加大节能减排的攻坚力度[J].求是,2008,(6):17-20.
  [6] W-P. Schmidt, A. Taylor.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vehicle design[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2007,46(2):143-155.
  [7] 尹家绪,刘飞,王永靖.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主线的汽车制造企业发展模式[J].系统工程,2008,26(1):25-29.
  [8] 徐滨士,刘世参,等.21 世纪的再制造工程[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36-38.
  [9] Leng, R., Wang, C.,Zhang, C.,Dai, D.,Pu, G Life cycle inventory and energy analysis of cassava-based Fuel ethanol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3):374-384.
  [10]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中信出版社,2006.
  [11] 布莱恩着,何顺果,张孟媛译.世界简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12] J ü rgen Willmann, Daniel Stocker, Edgar D rsam.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substrate-based manufacturing. Is roll-to-roll the best solution for printed electronics?[J]. Organic Electronics, 2014, 15(7).
  [13] Rellmann K, Khare A. Economic Issues in Recycling end-of-life Vehicles [J]. Technovation,2000(20):677-690.
  [14] Tomoyuki HATA, Satoru KATO, Hirokazu SAKAMOTO,Fumihiko KIMURA ,Hiromasa SUZUKI. Product Life Cycle Simulation with Quality Model[N].7th CIRP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Life Cycle Engineering.
  [15] Y. Tanaka, G. Kato, T. Nishio et al.. Observation of quantum oscillations in a narrow channel with a hole fabricated on a film of multiband superconductors[J].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14.
  [16] YUEXIONG TAN,SHULI MO,JIE LI. The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about Resource Disposing of Enterprises 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Flexibility[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3.
  [17] Davidson, C., Hendrickson, C., and Matthews, H. S.“Sustainable Engineering: A Sequence of Courses at Carnegie Mell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3(2):287-293.
  [18][19] Chryssolouris G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ory and practice[M]. 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
  [20] Seliger, G (Ed.): Sustain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Recovery of Resources in Productand Material Cycles [N]. Springer, Berlin,2007.
  [21][22] J. Murrell, D. Kehoe, M. Aysola et al.. Single use expansion and harvest of adult stem cells supports large scale manufacturing[J]. Cytotherapy, 2014, 16(4).
  [23] 刘飞,曹华军,何乃军.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00.
  [24] QIN Ye,WANG Xiang,CHEN Ming,WANG Cheng-tao. Economy Analysis of a Recycle Model of End-of-Life Vehicle[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2005, E-10(4):413-416.
  [25] 李斌,孙殿义,杨健,李虎军.2004 科技中国[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2(1)
  [26] 王寿兵,吴峰,刘晶如.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
  [27] Tasaki,T.,Oguchi,M.,Kameya,T.,Urano,K..A prediction method of number of waste durable goods[J].Journal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Waste Management Experts,2001,(12):49-58.
  [28] Hromadka,Erik. Green Manufacturing. Indiana Business Magazine[M].2008.
  [29] ZHANG Yeming,CAI Maolin. Overall Life Cycl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neumatic and Electric Actuator[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4,03:584-594.
  [30] 汪涛,刘姜.“绿色制造”迎面走来[M].汽车观察,2007.
  [31] 周建彬.基于工艺特征局部优化的绿色工艺优化方法框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2] 刘光复.绿色设计的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M].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33] 张华.绿色工艺规划的决策模型及应用案例研究[M].中国机械工程,2000(9).
  [34] 叶盛,贾会星.车辆的绿色设计[J].机电技术,2006,(2):10-11.
  [35] 曲晶.制造业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运行机制及过程控制分析[M].
  [36] 孙大刚,史清录,连晋毅.基于绿色设计的工程车辆综合评价体系[J].工程设计,2001,(3):149-151.
  [37] 李方义.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8] 褚彦军.面向拆卸和回收设计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9] 赵旭,李磊.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J].汽车工程,2007,29(10):913-917.
  [40] 石芝玲.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M].河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1] 孙成仁.企业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2013.
  [42] 杨再鹏.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M].化工环保,2003(23).
  [43] 詹建军.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J]. 装备制造技术,2014,07:229-231.
  [44] 杨建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45] 刘飞.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主线的绿色制造技术内涵及技术体系框架[J]. 机械工程学报,2009 45 (12) :115 -120.
  [46] Min Lv,Chuan-Xia Zhou,Ji-Shuai Shi,Lei Liu. Research on Cloud Manufacturing Resource-Aware and Access Technology Using RFID[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4,03:101-110.
  [47] 周宏春,滕军力,黄非. 对德国、英国汽车报废制度的考察[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2(9):2-5.
  [48] 李湘洲. 国内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与趋势[J]. 再生资源研究,2005(2): 22- 25.
  [49] 刘坚民. 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市场分析[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4(1) : 8-10.
  [50] 张成,浦耿强,王成煮,等.基于生命周期的汽车回收及其循环经济模型[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19(3):67-69.
  [51] 魏明侠,司林胜.绿色制造绩效评价的初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6):77-78.
  [52] 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2):264-268.

相关标签:汽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