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元明清时期黄色的重要性及色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15 共67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服饰的黄色探究
    【第一章】我国每个时期服饰中的黄色配色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国古代色彩文化及“黄”字考
    【第三章】中国古代黄色染料染色概况
    【4.1  4.2】先秦时期与秦汉时期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4.3】唐宋时期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4.4  4.5】元明清时期黄色的重要性及色名
    【5.1  5.2】先秦与秦汉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5.3】唐宋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5.4  5.5】元明清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古代不同朝代黄色配色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4 元明清时期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4.4.1 元代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元朝立国后,服饰形制依效宋制,保留了固有的服装形式,采用了汉族的朝祭服。以袍色视官阶依然存在,却没有以花纹尺寸和腰带的质料区分的精细。六品以上服紫,六、七品服绯,八、九品服绿。[4]

  元朝男子爱穿质孙服,汉言一色服。天子质孙,服大红、桃红、紫蓝色;百官质孙有大红、桃红、茜红、蓝、绿、紫、黄、雅青、银赫、驼褐。[5]

  从这质孙服的用色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色彩种类更加丰富,且对色彩的使用并没有太多的限定,用色灵活。《元史·舆服志》中记载:"庶人除不得服赭黄……帐幕用纱绢,不得赭黄。[6]"说明这个时期赭黄依然是极其尊贵的,身份卑贱的人不许使用。

  笔者统计了《元史·舆服志》中主要颜色词出现的次数,以及出现的所有颜色词种类,详见表 18:从表 18 中可以看到黄色在所有颜色词中使用的频率是最高的,远远超过了朱和白这类常大量使用的颜色。在表 颜色的分类中,赤类下的颜色词依然是最丰富的,青类下的新出现了鸦青、翠柳这些新鲜词汇。黄类下新出了黈和雌黄,顾名思义,雌黄是指用雌黄这种矿物染料染出的黄色,故用其染料名代之,这种用染料命名颜色的例子屡见不鲜,如茜红、靛蓝、郁金。黈在《元史·舆服志》中载为:"繋黈纩二……纩色黄".[1]

  指黄色的充耳,黈即黄色。在唐、宋史的舆服志记载中,用的是"黊纩充耳".两字如此的接近,有可能是古人书写上的误差,至于黈是否也如黊指明黄色,还有待考证。褐色在元朝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南村辍耕录》[2]中单褐类颜色词就多达 20 种,这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从表 19 我们可以看出,这时期的颜色词向更现代化的色彩语言接近,如"素"、"缁"、" 纨"这类表示白色、黑色的罕见颜色词已经慢慢不用,色彩语言更加简化和明确。对于红、青、黄这类使用较多的颜色有了更细致的划分,且颜色词更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从整个色彩观来说,褐色这类颜色词的丰富和灰色的出现,说明此时的人们已经不再只钟情于红、黄、紫、绿这类鲜艳亮丽的颜色,也开始关注褐色、灰色这类暗淡朴素的色调,使中国传统色彩呈现更多元化、更协调的面貌。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是一本记录元代风土人情的杂记。其中有关于书画的部分涉及到了很多当时的颜色,主要集中在《南村辍耕录·写像诀》[3].其中红类颜色词有:绯红、桃红、肉红、不老红;黄类颜色词有:柳黄、藤黄、鹅黄土黄、金黄;绿类有:柏枝绿、枝条绿、黑绿、漆绿、柳绿、官绿(即枝条绿)、鸭头绿;褐类有:砖褐、荆褐、艾褐、鹰背褐、银褐、珠子褐、藕丝褐、露褐、茶褐、麝香褐、檀褐、山谷褐、枯竹褐、湖水褐、葱白褐、棠梨褐、秋叶褐、鼠毛褐、葡萄褐、丁香褐。褐类下细分出来的如此之多的颜色词,只能说明元朝时期大量使用褐色,用现代语言来说,褐色就是元朝的流行色。

  元代的《碎金·彩色篇》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色彩色名,其中黄类颜色有:赭黄、杏黄、栀黄、柿黄、鹅黄、姜黄。[1]褐类下也有多达 20 个颜色词。《碎金》中还记载了当时使用的染料,其中染黄的染料有:黄栌、槐花、黄檗。[2]

  4.4.2 明代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明史·舆服志》里记载了很多黄色在车辇服饰里的使用。明朝天子大辂,车身冒以黄绮,谓之黄屋。椅上铺黄织金绮靠坐褥子,椅裙施黄绮帷幔,车身四周施黄绮沥水三层。亭后树黄罗太常旗(有铃铛的旗子)。[3]皇后辂与天子大辂同,也是黄屋、黄绮靠褥、黄绮椅裙、黄绮沥水。[4]

  而皇太子金辂就不能使用黄色,而是红织金绮靠坐褥、红罗椅裙、宝盖冒以红绮,上施红绮沥水三层。亭后树红罗旗。[5]亲王象辂与皇太子同,也用红色。说明只有贵为天子和皇后,才能用黄色装饰辇车。明初建立衮冕之制为"玄衣黄裳","白罗大带","蔽膝随裳色",即蔽膝黄色,"黄袜、黄舄,金饰"[6].第一次改变了自周确立的玄衣纁裳制度。尽管之前唐朝曾改冕服为深青衣纁裳,但深青和玄在色象上是很接近的,深青远观近黑。但纁裳和黄裳有着明显的色彩差别。随即改变的还有蔽膝,和自古以来的朱袜赤舄,这种改变使衮冕制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永乐三年恢复衮冕为玄衣纁裳,朱袜赤舄,以黄饰舄为首。后有人进言:"衮冕之服,自黄、虞以来,玄衣黄裳……古色用玄黄,取象天地。今裳用纁,于义无取,当从古。[7]

  "于是帝择吉日更其制,改为:青纩充耳,玄衣黄裳,素带朱里,蔽膝随裳色,朱袜赤舄,黄条缘。赭黄色在明朝依然为龙袍的颜色,《天工开物·乃服·龙袍》中记载:"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赭黄亦先染丝[8]."明朝对于服装上的奢侈越制行为,曾多次下诏禁令。《明史·舆服志》载:"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玄、黄、紫及玄色、黑、绿、柳黄、姜黄、明黄诸色。[1]"但是军中将士都穿黄罩甲。皇妃诸色圃衫,不得用黄。庶人冠服不许用黄,又令"民间妇人礼服,只用紫、绿、桃红及诸浅谈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2]

  表 20 是《明史·舆服志》中出现的主要颜色词的使用次数。从表 20 中我们可以看出,红色的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颜色,《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从之".[3]明朝尚赤,除皇帝着黄袍,皇后常服为真红霞帔、红罗裙、红褙子,文武百官朝服均赤罗衣、赤罗裳,命妇朝服皆真红大袖衣。黄色出现的次数占 13.7%,《明史·舆服志》中出现的黄类颜色词有:黄、沉香色、黈、柳黄、姜黄、明黄。从出现的这些黄类颜色词来看,除了沉香色,全是明度较高的黄类颜色词,说明明朝更偏爱使用明度较高的黄色系,色彩更鲜艳亮丽。

  《天水冰山录》[4]是明代着名权臣严嵩家产被抄之目录,册中详细的记载了所有查抄纺织品、服饰的名目,笔者整理了这些纺织品、服饰的色彩名称,其中黄类颜色词有:黄、沉香色、柳黄、栗色。被查抄之物中还有"黄闪色缎八匹"、"黄苎一十匹".闪缎"是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素缎和缎地提花织物,通过采用对比强烈的异色经纬来取得。根据考察元明清时期的文献和实物,发现常用的色彩配合有红闪绿、青闪红、蓝闪绿、绿闪黄等[5]."被抄家产目录中就有"绿闪黄仙鹤缎衣一件。"《明史·舆服志》中记载:"后赦南京织闪黄补麒麟、仙鹤,赐严嵩,闪黄及上用服色也。"说明这块闪黄补子乃天子御赐,为皇室所用,是极其珍贵的。明代小说《金瓶梅》[6]第四十三回中描写乔太太"捧过一端宫中紫闪黄锦缎",《金瓶梅鉴赏辞典》中解释:"宫中紫闪黄锦缎,这是一种上供宫廷皇室使用的名贵衣料[7]."沉香色是指沉香木之色,沉香木在古代也是一味药材,宋代《本草衍义》中记载:"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1]."《金瓶梅鉴赏辞典》中对"沉香色潞紬雁衔芦花样对衿衫儿"的解释为:"沉香色,即深棕色,因色如沉香木,故名[2]."《明史·舆服志》记载:"(天子)步辇者……四周雕木沉香色描金草坂十二片[3]".这里的"雕木"用的应该就是沉香木。黄苎指一种苎麻,淡黄色,《天工开物·乃服·夏服》记载:"苎麻有青、黄两色,……,苎质本淡黄[4]".在列出的所有衣类(缎衣、罗衣、纱衣、绸衣、改机衣等)中,除了少量的沉香色,基本上没有出现黄色。而在织物类的记录中,尤以红类和青类织物最多,黄类织物最少。其中黄类织物中又以沉香色为主。在《天水冰山录》中还出现了西洋红、西洋铁色,说明这时期西洋化学染料已经传到了明朝。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彰施》[5]中共出现了 26 种颜色,其中黄类颜色词有赭黄色,鹅黄色,金黄色,象牙色,除了赭黄色染法不明,鹅黄、金黄、象牙色都详细的记录了所需的染料及染色方法。《金瓶梅》是明代万历期间撰写的小说,文中关于服饰色彩的描写有很多处,其中出现的黄类颜色有:沉香色、密合色、蜜褐色、黄褐色、鹅黄色、柳黄色、干黄、烟色、黄、赭黄、杏黄。沉香色是其中使用最多的颜色。《金瓶梅鉴赏辞典·服饰饮食》[6]中对其颜色一一作出了解释:密合色即浅黄白色;蜜褐色即密合色;黄褐色是带黄的褐色;鹅黄色是类似于鹅掌颜色的鲜黄色;柳黄色,即类似于柳枝嫩芽的颜色;干黄色是指制作靴子而用皮的颜色;烟色,泛指灰黄色或淡的黄色棕;赭黄,如盛夏太阳光色,是一种带赤的黄色;杏黄,或称朱黄色,是类似于杏子黄熟的一种颜色。

  4.4.3 清代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明黄、金黄这类高纯度、高明度的亮黄色开始大量出现在清朝的宫廷服饰中。《清史稿·舆服志》中记载天子的大辂皆黄织金椅靠、坐褥、椅裙,黄屋上施金黄绮沥水三层[7].皇后的仪舆、仪车、凤车皆"髹明黄,……坐具皆明黄缎为之[8]."皇贵妃与皇后车同,皆明黄色,而贵妃、嫔妃的车舆皆用金黄色。天子朝服色明黄,龙袍用明黄,朝带、朝珠绦用明黄,连雨冠、雨衣、雨裳也皆明黄。

  康熙二十三年,"礼服用黄色、秋香色、蓝色五爪、三爪龙缎".雍正元年,"定礼服用石青、明黄、大红、月白四色缎[1]."《清史稿·舆服志》里说:"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月白[2]."据中国传统的祭天地日月思想推测,那么明黄色礼服应该是祭地所穿。皇子朝服、蟒袍为金黄色,朝珠绦、朝带绦皆金黄色。亲王朝服、蟒袍皆蓝及石青色,若赐金黄色者,也能用之。《啸亭续录·金黄蟒袍》记载:"皇子服金黄蟒袍,诸王特赐者,始许服用[3]."贝勒朝服、蟒袍用石青色,除朝带用金黄色,均不得用金黄。

  皇后服饰与天子用色相似:朝袍、龙袍皆明黄色,皆垂明黄绦。朝珠绦、采帨绦皆明黄色。皇贵妃与皇后同,贵妃、妃冠服袍及垂绦皆金黄色,余与皇贵妃同,嫔朝袍、龙袍皆用香色,垂绦皆金黄色。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垂绦皆用金黄色,而贝勒夫人,及以下的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等皆垂石青绦。

  从天子到贝勒,从皇后到贝勒夫人,明黄高于金黄的地位一目了然。而香色为嫔所用,在地位上又次于金黄色。但《啸亭续录·香色定制》中记载:"国初定制,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4]"杏黄色也是尊贵的颜色,《清宫服饰图典》中记载杏黄色龙袍为贵妃和妃吉服之一,杏黄色蟒袍也是皇子吉服之一[5].所以明黄、金黄、香色、杏黄都是清朝尊贵的黄类颜色,而其中又尤以明黄为贵。

  香色不是秋香色。《清史稿·舆服志》记载:"雍正二年,官员军民服色有用黑狐皮、秋香色、米色、香色,……于定例外,加罪议处[6]."说明秋香色和香色是两种不同的颜色。从故宫博物院藏的文物来看(见第 5 章图 65),秋香色为黄绿色,在色相上更接近于绿色。黄色还是军队常用的颜色,《周礼·春官宗伯》:"凡兵事,韦弁服。"郑玄注:"今时伍佰缇衣,古兵服之遗色[7]."《说文解字·糸部》曰:"缇,帛丹黄色。"说明早在西周,兵服就是赤黄色。《旧唐书·舆服志》:"士卒以黄[8]",《明史·舆服志》:"将士悉衣黄罩甲[9]",《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其他文武诸臣或以大射中侯,或以宣劳中外,上特赐之,以示宠异云[10]."《清史稿·舆服志》记载:"其明黄色行褂,则领侍卫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长、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领及凡诸臣之蒙赐者,皆得用之[1]."笔者分别统计了《清史稿·舆服志》里车辇中出现的颜色词、天子和皇后服饰中出现的颜色词、以及皇子至庶民服饰中的颜色词出现次数。

  从表 21 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清代车辇制度中使用最多的颜色是黄色类、红色类以及青色类,其中使用的黄类颜色有:黄色、明黄色、金黄色、沉香色。表 22 中的数据显示,清代帝王和皇后服饰中,使用最多的颜色是明黄色,其次是石青,而使用的黄类颜色中只有黄色和明黄。表 23 中的颜色词明显比表 21、22 丰富,其中石青是使用最多的颜色,其次是金黄和红色。使用的黄类颜色有:明黄、金黄、香色,其中以金黄居多,明黄最少。说明清朝的皇亲贵族、文武百官使用最多的颜色是石青,而大部分的金黄色都归王亲宗室享用,清朝规定,"凡带,亲王以下,宗室以上,皆束金黄带,觉罗红带。其金黄带、红带,非上赐者,不得给予异姓[2]."在《清史稿·舆服志》皇子至庶民服饰的记载中,还出现的颜色有红褐、皂褐、灰色、白色、土黑。这些颜色词往往只出现一次,并且色相灰暗,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这些颜色是清代庶民常常使用的颜色。

  《苏州织造局志》[3]是清初苏州织造局生产情况的记录,在"工料"这部分的记载中有大量颜色词的信息,其中分为上用和官用。表 24 上用颜色中,尤以黄类颜色词最多,而表 25 官用颜色中,尤以红类颜色词最多,这和清朝的用色情况相符。皇室大范围的用黄,导致黄类颜色词越来越丰富,而官用黄色被限制,所以只有少数几种。清代的《雪宦绣谱》[2]是一本记录了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书籍,书中出现的彩色丝线多达 700 多种,其中记录的黄类颜色有:杏黄、明黄、粉黄(以上三色,黄之淡者)、鹅黄、姜黄、藤黄(以上三色,黄之深者)、老缃(缃,俗书作"湘")、秋缃、墨缃、银缃、泥金、古铜、蜜色、水蜜。

  清代《扬州画舫录》[1]中不仅有大量颜色词的记载,还对部分的颜色词作出了色相上的解释。其中黄类颜色词及相应解释有:嫩黄(桑初生,杏黄)、杏黄(丹黄)、鹅黄(蚕欲老)、密合(浅黄白色)、驼绒(深黄赤色)、栗色、绒色。另外,在清代《布经》[2]中罗列出的色名达六十余种,其中的黄类颜色词有:秋色、沉香、鹅黄、金黄、密黄、杏黄、明黄、驼绒、米色。

  4.5 本章小结

  先秦时期,色彩常常是作为政治宗教的符号,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笔者从《周礼》、《仪礼》、《诗经》、《礼记》这些先秦着作中关于服色的记载,分析出红、黑两色是当时祭、礼服的主色,黄色虽是中华五色系统中的一员,但不及红与黑的地位尊贵。又从《周易》、《诗经》、《楚辞》、《尔雅》中统计了各类颜色词的出现次数和色名,发现黑类、赤类下的颜色词最多,出现次数也最多,而黄类颜色词在先秦文献中只有黄和皇。

  秦汉时期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中记载了秦朝尚黑,汉初尚赤,到了汉武帝时期改为国色尚黄。从同时期的着作《急救篇》、《释名》、《说文解字》中的颜色词记载看来,黄类颜色词在这时期已经丰富了很多,已经有了缃、缇、蒸栗、郁金等不同深浅的 9个黄色系颜色词了。说明这时期的黄色开始变得丰富,运用也逐渐广泛。

  黄色从唐朝起开始与皇权挂钩,在《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中都有把赭黄归为皇家专属而禁令士庶穿着的规定。而明黄、淡黄等其它类的黄,恐与赭黄混淆,最后也被禁止使用。唐宋时期的颜色词开始往双音节复合型颜色词发展,《宋史·舆服志》中出现了赭黄、赤黄、浅黄、黄白、浅黄白等黄类颜色词。这说明单音节颜色词已经不能满足黄类颜色词的丰富扩展,这是汉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向现代化颜色词迈进的一步。

  从元朝开始,关于颜色记载的着作开始多起来。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但是依然延续了汉朝的服装制度,所以在《元史·舆服志》中依然规定赭黄被禁止庶民穿着。这时期褐类颜色词大量出现,特别是《南村辍耕录》中就出现 20 个。经笔者统计,在《元史·舆服志》、《南村辍耕录》和《碎金·彩色篇》中共有 14 个黄类颜色词,详见表 25.

  《明史·舆服志》中黄色大量出现在天子的车、辇、服饰中,甚至连玄衣纁裳的礼服制度在明朝都被改为玄衣黄裳。这时期不只赭黄,包括柳黄、姜黄、明黄都开始被限制使用。从《天水冰山录》、《金瓶梅鉴赏辞典》中黄色的使用情况来看,臣民使用最多的是沉香色。经笔者统计,《明史·舆服志》、《天水冰山录》、《金瓶梅鉴赏辞典》、《天工开物·彰施》中黄类颜色词共有 17 个。详见表 25.

  到了清朝,不再是赭黄占主导地位,从《清史稿·舆服志》中记录的不同黄色的穿着者来看,明黄色为皇帝和皇后所用、金黄色为贵妃、皇子所用、香色为嫔所用。在《啸亭续录·香色定制》和《清朝典章制度》中记载香色和杏黄色为皇太子所用。笔者从《清史稿·舆服志》、《苏州织造局》、《雪宦绣谱》、《扬州画舫录》、《布经》中共统计出了 29 个黄类颜色词。

  1969 年,美国人类学家布伦特·柏林和保罗·凯在对 98 种不同语言的颜色词进行研究后发现:1、任何一种语言至少有两个颜色词 2、如果有第三个词汇,那么通常是红色 3、如果有第四个词汇,那么为绿色和黄色 4、如果有第五个词汇,为绿色和黄色 5、如果有第六个词汇,那么增加的为蓝色 6、如果有第七个词汇那么增加的为褐色 7、如果八个或是更多的词汇,通常增加的颜色为紫色、粉色、橙色、灰色,也可以是由几种颜色组合而成[1].由此可见,从先秦到清这段时期所有颜色词的发展脉络来看,是符合整个人类语言中颜色词的发展规律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