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可行能力”供给角度对我国贫困治理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9 共2423字
论文摘要

  一、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概述
  
  阿马蒂亚·森是印度着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十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以及相关问题。他不仅研究印度国内的贫困和剥夺,而且研究全世界的贫困和剥夺,被称作“经济学界的良心”,由于其出色的研究成绩和对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森获得了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行能力”理论是森的重要贡献之一,由此发展而来的用能力来测量生活质量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对非收入因素予以关注,突破了传统福利经济学的框架,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认识“能力”,首先要认识“功能”。“功能”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活动或所处的状态(doings and beings)。

  ①功能不同于商品,但又与商品有一定联系,功能可以由一个人使用某种商品的能力得以实现。比如,“自行车”是一种商品“,骑车”是一种功能性活。“会骑车”才能实现“骑车”这一功能性活动,“会骑车”是一种“能力”。“能力”是一个人能够实现的各种功能的组合。

  ②“功能”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能力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的机会。当一个人的选择机会很少时,即使他享有一定的功能,其能力还是有限的。森的能力方法的核心是用“个人在生活中能实现各种有价值的功能的实际能力”来评价生活质量,这是一种更好的比较生活水平的方法。

  营养良好、身体健康、长寿、读写能力强、参加社区活动、体面大方地出现在公众场合、有一定的技能、找到值得做的工作、接受教育、结交朋友等问题均可以作为能力项的各个方面,能力贫困就是指人们在以上所列举的能力方面的缺失。

  森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可行能力。

  他将贫困的原因分析从经济学的因素扩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领域,为我们认识和看待贫困问题、制定反贫困政策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二、从“可行能力”的供给角度看待我国的贫困问题
  
  传统的对贫困的研究主要侧重的是绝对贫困,既个人和家庭所能支配的收入不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的福利或消费的状况。而在森理论的基础上,“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由于人的素质养成程度低所导致的能力供给不足,使人们在长时期内还不足以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社会文化可接受的、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③人的“可行能力”包含了生理健康、读写能力、能工作、参加社会活动、结交朋友、有相应技能、接受教育、基本生活条件满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国家只有绝大多数人的“可行能力”满足了以上的基本要求,才能称该国家为一个基本摆脱贫困、相对发达的国家。因此,以上的各个因素,构成了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富强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可行能力”的“需求”,要满足对这些能力的“需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能力的“供给”问题,从“能力供给”的角度分析反贫困的方法和路径。

  要满足“可行能力”的“供给”,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及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这些素质基本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最低要求是人的衣食住行基本得到解决,同时身体健康、智力状态良好、心理稳定正常、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们要尤其重视供机会与条件提高人的“可行能力”,以满足能力供给,使绝大部分的人民能够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我国传统的体制忽视了“可行能力”的供给问题,如今,仍然有能力供给大的人被堵住了通过创造性劳动使自己富裕和得到更好发展的机会,而能力供给小或者不肯向社会提供劳动的人照样有钱拿、有饭吃、有很好的工作。如层出不穷的“官二代”、“富二代”、“走后门”的例子,可以看出社会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条件使人们的“可行能力”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社会能力供给严重不足。人们的智力和技能得不到运用,人的发展受到抑制,贫困人口剧烈增加,社会发展缓慢,贫富差距以及不公平的程度严重加大。

  从“可行能力”的供给角度认识贫困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具有极强的创造性。首先,从供给需求的角度分析“可行能力”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经济的发展需要个人能力的全面释放和发展,这造成对能力的需求,要满足需求就要加强供给。

  这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其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政策指导意义,政府可以从增强能力供给的思维出发,有目的的制定公共政策。

  三、加强“能力供给”给我国反贫困政策的启示

  国家在制定反贫困政策时,不仅要提供生活救济和增加物质方面的福利,还要充分考虑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增强人们的“可行能力”。因此,不仅要求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制度改革,也要求政府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同时创造公平、公正、自由的社会环境以实现人的最大发展。

  首先,充足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强“能力供给”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只有基本的有关衣食住行的生理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才有条件实现人的发展需求。

  其次,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有助于提高“可行能力”的深度和广度。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劳动力资源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是解决贫困问题、杜绝返贫现象的决定性要素。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和加强能力供给主要依赖于教育的投资,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劳动者工作技能的培训。

  最后,公平、自由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可行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既要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环境保障社会公平,减少“关系”通道,又要放开束缚、构建更加自由的社会氛围。

  森指出,“更多的自由可以增强人们自助的能力,以及他们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而这些对发展过程是极为重要的。”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观念、教育、道德、制度等变革的结果,需要个人、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长期努力。

  注释
  
  ①王艳萍《.克服经济学的哲学贫困———阿马蒂亚·森的经济思想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版,第 49 页。
  ②A.Sen (1985).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 Amsterdam,NorthHolland.P14。
  ③凌国顺.“能力供给与返贫现象探析”《.江汉论坛》,2000年11月。
  ④任赜,于真译.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