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1 共10429字
  1、建立低碳宜居城镇新模式,展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首先要建立低碳宜居城镇新模式:慢城,展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慢城并不是单指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慢,而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幸福理念,一个更加宜居的城镇模式,有着优质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气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以及惬意生活的福祉(张明斗和王雅莉,2012a),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核心理念。首先,培育可持续的绿色生活理念,从满足生态需求出发,按环保标准来进行消费,崇尚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减少白色污染的发生率,倡导宜居之城的新观念和新思想,从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其次,打造人性化的活动空间,在城镇中适当建立绿色休闲场所,完善各种健身器材及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活动空间,由于慢城建立的严格标准,对于不适合建立慢城的城镇则可以考虑建立慢街等活动场域,来为人们提供生活交流和分享生活趣事的空间,切实展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再次,保持城镇化速度与资源负荷力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城镇化过程中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增强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对含碳量高、污染度强的资源,减少其利用数量,提升低碳、节能、环保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化的生活,也才能为有效建立低碳宜居城镇新模式贡献力量,达到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降低城镇化成本,提升城镇化效率
  
  我国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如前文所述,由于城镇化的高额社会成本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各种不便,住房成本高、社保支出高、春运压力大、买票难等已成既定事实,导致我国的城镇化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这不是可持续化的体现。若要实现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镇化成本、提升城镇化效率则是我们所要履行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职责。首先,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城镇化的高成本部分程度上是半城镇化的原因所致,农民工群体在城镇和乡村之间徘徊,没有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各种保险参保率极低,这就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提升农民工的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在身份转变和职业转型等方面分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其次,允许民间资本介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去,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链条的断裂或者资金投入乏力所致,多数公共产品和服务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型状态,这就需要允许民间资本的介入,如增加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项目等,用以化解资金短缺和公共服务的失衡态问题;再次,征收房屋空置税,房价居高不下部分程度上归因于房地产商投机炒房行为所致,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征收房屋空置税与限购政策相配套,能有效地打击投机炒房行为,控制房价上涨势头,甚至能够带动房价回调到合理价位,提升商品房的入住率,也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建立区域性城市群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并将其作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将区域性城市群作为重要载体,坚持以中小城镇发展来推动区域性城市群建设,以区域性城市群建设来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 ,特 别 是《全 国 老 工 业 基 地 调 整 改 造 规 划(2013-2022)》批复之后,通过分散发展下游产业,来带动县镇一级的城镇化建设,中小城镇的节点作用更加凸显。首先,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深度革除城镇国有和农村集体所有的两种不平等的体制,实现同地同权,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背景下有同等进入城镇化建设的权力,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和合理化,避免过度浪费土地资源现象的发生,这也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化征地补偿的不合理性问题;其次,打破属地限制,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当前由于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给区域性城市群的建立带来障碍,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城市群的建立过程中应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这些机构应在公共基础设施、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享有管辖权,逐步制定实施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最终形成大城市化区域甚至是城市连绵体,这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规模优势,也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选择路径。
  
  4、选择适合自身的城镇化动力类型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类型主要表现为市场推动型等五种,且已做翔实的阐释,各城镇若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除需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指向之外,还应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城镇化动力类型。首先,要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模式,也即意味着若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的理论指导成为必然,要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城镇自身发展特色来进行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和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其次,要有中观层面的分类运行策略,要坚持分区指导、分类推进,而不是盲目性的一刀切、一风吹,以期达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理想效果;再次,要有微观层面的操作运行方案,由于各城镇发展的特殊性,难免会导致上级政策统一使用的失灵,这就需要建立微观层面的操作运行方案,如对工业重镇要走工业推动型的城镇化、对市场较发达的城镇走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同时部分城镇可以考虑走开发区推动型的城镇化,等等;只有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城镇化动力类型,未来新型城镇化才会逐步走向可持续化,才能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根本目标。
  
  六、结语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和主链条,成为通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各城镇追求的新模式和发展的大战略。然而,怎样真正有效地实现,来贯彻人的城镇化的特有原则,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艰辛努力。因此,各城镇应在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实力和特色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合自身的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类型,达到应有的理想效果。
  
  注释:
  
  ①周天勇:《中国经济衰退的三大症结》,
  ②徐绍史:《我国城镇化受5大顽疾困扰:农民工无市民待遇》,《新京报》2013年7月27日,第A10版。
  ③张元富委员:《据专家测算 目前中国失地农 民 累 计 不 少 于4000万 人》,
  ④叶琦:《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新闻晨报》2012年12月19日,第A30版。
  ⑤刘柏惠:《新型城镇化或将成为“土地财政”的解药》,《经济参考报》2013年7月19日,第8版。
  ⑥向松祚:《遏制分配失衡 促进公平正义》,《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1月4日,第A08版。
  
  参考文献:
  
  ①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张明斗:《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③张明斗、王雅莉:《慢城:低碳、宜居城市新模式》,《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3期。
  ④张明斗、王雅莉:《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10期。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