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分析

来源:学周刊 作者:钱德芳
发布于:2023-01-10 共5121字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过程,构建生物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模式;创新;

  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生命规律的自然学科,与农业、医学、环境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在采用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互联网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现状,为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紧跟时代步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构建生物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从整体角度来讲,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能够从内心产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思想和观念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使新方法、新理念难以落地。有的教师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仍存在误区,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思想;还有的教师不愿意使用互联网,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生物实验教学也不容乐观,学生的实验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与初中生物相比,高中生物在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上又提升了一个层次,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把晦涩难懂的生物知识融于生动、形象的场景之中,引导学生由境生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生物学史是高中生物教学重要的教学素材,为我们揭示了科学家思考和解决生物问题的思想历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生物学史的内容,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科学本质,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分子与细胞”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对生物结构的探索历程等方面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科学史的氛围中感受和领悟前人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生物知识是抽象的,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很难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利用可视化影像为学生演示生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教学“分子与细胞”,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细胞膜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照片,利用动画展示细胞膜融合的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

  生物与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触理解新知识,使学到的生物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比如在讲“细胞分化”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大学生为患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视频新闻,让学生认识到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从而引出细胞分化概念教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同时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

  (二)构建教学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研究物质结构与功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在高中生物中,这些知识往往是以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学习的难度,如何化抽象为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直观化,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创新知识呈现方式,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很多生物的成长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教师可以借助Flash软件为学生制作动画课件,利用时间帧确定时间节点,把长时间的成长现象处理成短暂的、可见的动画,满足学生观察的需要。比如,在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生长素对植物的成长作用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的,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是整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教师利用Flash动画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以时间周期进行处理,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已经成为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短小、针对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把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帮助学生自主消化和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一个微课往往对应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常态化。在生物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生物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遥远和陌生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模拟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化无形为有形,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化解学习难点,增加生物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内环境与稳态”教学中,内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内环境中组织细胞、血浆、淋巴、组织液等关系以及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用直观的图像把相对静止的内环境具体化、生动化和趣味化,有效化解概念教学的难处,找到学习生物的动力。

  (三)搭建网络平台,优化课堂互动

  生物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全部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和研究,挖掘生物的本质。在生物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最主要的方式,也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教学互动的概念,高中生物课堂在网络环境下形成了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的三维立体的交互模式,呈现出现实性和虚拟性的双重特征,拓展了课堂互动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固定的。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中有很多可以被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运用好这些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学习主题网站,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整合到网站中,作为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使生物教学可以与时俱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思路,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互联网环境下出现了微信、QQ、钉钉等社交软件,这些软件的出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社交软件搭建生物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鼓励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表在平台上,开展线上的交流与探讨,从而打破传统课堂互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讨论,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积极探究新的问题。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终端构建智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开启弹幕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终端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使教师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生物习题库,用在线答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学生答题完毕提交后,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清楚地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

  (四)挖掘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生物学习不能只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突破教材的壁垒,让学生到网络中去挖掘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很多生物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识,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积累生物知识,让生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优质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等,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学习生物,一方面实现了生物教学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的评论区,学生能够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获取学习生物的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订阅生物电子刊物,开展线上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的学科前沿动态,如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新冠病毒研究等,帮助学生增长学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互联网环境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教学系统,鼓励学生开展线上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利用网络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根据系统中的教学视频开展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让高中生在课堂上获得主动权,师生互动更加密切,教学效果得到显着提升。教师要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通过整理与汇总,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目标。对于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加微信,利用网络进行一对一辅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还能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如今,各种App层出不穷,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两个优质的学习App,方便学生课下学习,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体验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在生物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五)助力实验教学,丰富学习体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样化的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实验环境等限制,很多生物实验不能在课堂和实验室中完成,学生无法直观、动态地看到神奇的生物世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创建实验教学的新平台,架起学生通往生物殿堂的桥梁,通过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参与和完成各项实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中,实现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兴趣是学生积极实验的主要动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实验过程,带给学生更多感官和情绪刺激,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比如,在教学“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新闻报道,如劣质婴幼儿奶粉事件、假鸡蛋事件以及市面上宣传的针对糖尿病人的无糖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通过生物实验检测其营养成分,把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实验探究的价值与意义,增强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学生受自己所处位置和观察角度的影响,有时候并不能看到实验的全过程,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实验现象,学生难以及时捕捉到。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辅助,利用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实验操作全过程,还可以借助实物展台,对实验操作进行放大处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力。对于那些在实验室和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生物虚拟实验室,创设仿真实验情境,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完成实验器材的组装、操作,动态模拟实验的全过程,用十足的科技感带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世界。比如,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动物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技术实践内容,这些实验因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教师可以运用生物虚拟实验室构建虚拟的超净工作室,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还能在虚拟的农场中选择优良的种畜进行克隆和胚胎移植技术,不仅能收获到知识,还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及更加新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浓郁的信息化氛围中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互动交流平台,创造更加灵活的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凤权.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分析[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16).

  [2]刘美静.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J].语文课内外,2019(34).

  [3]李又明.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研讨[J].考试周刊, 2019(84).

  [4]刘智.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20(13).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原文出处:钱德芳.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分析[J].学周刊,2023,No.531(03):64-6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