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足和解决措施

来源:清洗世界 作者:耿辉
发布于:2021-03-17 共3190字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较多的水利工程项目。但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经常会有各种问题出现于水利工程运行中,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发挥。其中,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河道治理工作的深入实施,能够促使河道防洪、排泄方面的作用得到发挥。因此,相关人员需结合现存问题,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体系。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河道治理; 对策;

  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可得到加快。为切实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需充分重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就目前来讲,很多地区在河道治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要探索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对策,持续提高河道治理水平。

  1、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原则和要求

  1.1、 系统规划与治理

  河道治理实践中,要将流域特征纳入考虑范围,科学分配与利用水资源。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促使河道治理效果得到显着改善。相关人员需依据流域特征系统、全面规划河道治理工作,协同推进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促使地区流域内自然生态的平衡性得到维持和保护。
 

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足和解决措施
 

  1.2 、坚持生态水利原则

  新时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要求、标准显着提高,工作人员需将生态水利理念全面贯彻于河道治理实践中,协调发展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自然植被合理种植,将自然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得到增强,高效解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需科学规划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最大程度上提高河道承载能力。

  1.3、 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目前一些人员在河道治理实践中,对护岸工程大力修建,对河床随意疏挖,虽然河道防洪安全度得到提高,但却会影响到河道区域内植物的生长,逐步减小深潭或浅滩规模,导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进一步加剧。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坚持生态系统原理的指导,对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与结构进行修复,促使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逐步修复,这样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方可以得到实现。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人员对水利工程经济效益过分看重,忽略河道治理工作。河道治理方案制定时,没有紧密依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导致河道治理的效果得不到保证。一些人员没有将相关规定贯彻下去,河道治理的力度不足,导致河道淤塞、污染等问题经常出现。

  2.2、 防洪能力不足

  水利工程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因素皆会影响到河道,严重降低河道防护功能,导致河道护岸厚度不足等问题出现。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较早,没有设定较高的建设标准,与防洪要求不相适应。部分河道经长期运行后,受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坍塌、凹陷等问题容易出现。

  2.3、 随意更改河道形态

  部分单位所制定的治理方案,没有统筹考虑实际情况,甚至随意更改河道形态。如一些人员通过挤占河道表面完成河道治理任务,这样将会改变河道原有的形态,严重破坏河道生态系统。一些人员为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将钢筋混凝土护岸方式运用过来,这样虽然河道防洪能力得到提升,但却严重怕破坏到河道原有生态系统。

  2.4 、河道污染问题严重

  部分社会主体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不足,向河道中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严重污染到河道生态,河道治理难度也显着增加。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治理河道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污染面积,对河道下游的水质、环境也造成不利影响。

  3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重视生态护岸建设

  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需全面调查河道污染状况,避免污染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系统考虑城市内部河流情况,统一整理现有河道,促使河道通畅性得到改善,河道整体观赏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要将鹅卵石等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材料设置于河道的护岸、护底等部位,这样河道内部即可转换物质与能量。要结合地区环境状况,将植被、树木等种植于河岸位置,优化河岸两侧条件。要将植被生态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促使人工湿地系统得到形成,逐步改善河道区域环境。此外,要将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种植于河道上,这些水生植物能够高效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促使河水得到逐步净化与改善。目前,一些社会主体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随意倾倒于河道内,显着改变河道水质,加大治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将生物技术运用过来,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水质。也可对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搭配种植,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3.2、 排除堆场淤泥

  经过持续运行后,淤泥大量存在于河道内部,通过淤泥排除工作的深入实施,可显着改善河道景观,更好的发挥河道作用。但受淤泥自重因素的影响,往往于水底沉积。且淤泥不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容易与其他附着物所粘结,处理难度较大。在具体实践中,一般利用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等技术处理软粘土淤泥。由于淤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往往以流动状态存在,通过高压真空手段的应用,能够快速分解淤泥中的颗粒物,促使淤泥板结现象得到规避。而处理堆场淤泥时,由于堆场淤泥容易堵塞到排水系统,可将抽水装置设置于管道上层出口位置,抽取水量。且对堵塞起点处的压力进行增加,加快水流流动速度,以便借助于管道快速排出淤泥。

  3.3 、实施河道疏浚作业

  通过河道疏浚作业的实施,能够促使河道的抗洪效果得到改善。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河体流速等内容,对河道疏浚方式合理确定,促使河道泄洪问题得到解决。通常情况下,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后,即需将河道疏浚作业开展起来。一般利用大型挖泥船清理河体底层的淤泥,但需注意的是,淤泥清理工序实施之前,要提前彻底清理掉河体底层的杂物,如大体积混凝土块等,避免影响到河道疏浚作业的顺利实施。为提高清理成效,可将分层、分片清理技术运用过来,也可对槽断面边坡进行开挖。通常情况下,按照2m左右的标准控制边坡挖掘高度。完成特定位置的挖掘任务之后,需对挖掘位置的水深进行测量,借助于抓斗挖泥船等将定位挖掘工序开展起来。要提前固定船体,避免受水流作用而出现船体漂移现象。

  3.4 、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完善责任机制。一些地区由于没有将河道治理的责任机制构建起来,导致无法明确责任人,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单位需结合河道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对责任机制科学构建,明确落实河道治理各个环节的责任,避免有互相推诿等问题出现。同时,通过责任机制的构建,相关人员的参与热情、责任意识也能够显着激发。

  其次,增大资金投入力度。相关部门需充分重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实际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促使河道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要积极拓展筹资路径,克服单一筹资渠道的局限性。

  最后,加大监管力度。河道水体污染问题的出现,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相关社会主体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实践中,既要将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综合运用起来,又需要对河道上游、周边的企业等严格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要依据政策法规要求,严厉惩罚那些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责任人,通过执法力度的增大,降低随意排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整体价值的发挥。就目前而言,一些单位与人员在河道治理实施过程中,没有将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原则等充分贯彻下去,导致河道治理方案的科学性不足,影响到河道治理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需深入革新思想观念,探索更加高效、适宜的治理技术,不断改善河道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元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20(14):205.
  [2]张晓峰.锦州市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地下水,2019(3):222-223.
  [3]王臻.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2):47.

作者单位:松原市宁江区河道堤防管理站
原文出处:耿辉.浅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清洗世界,2020,35(12):43-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