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电影《活着》中声音艺术的运用

来源:传媒论坛 作者:朱其林;吴杨爽
发布于:2020-08-12 共3466字

  摘    要: 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广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但对于电影创作中的声音艺术运用的研究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多数人并未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就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活着》为例来对电影创作中的声音艺术进行研究,以此来能够为我国声音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添砖加瓦,从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些许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 电影; 声音艺术; 运用; 《活着》;

  一、前言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自出现之初就是二维平面艺术的代表,由于是平面的表现因此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更加注重对于演员演技的表达,甚至可以说在默片时代电影演员的演技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部电影的成败。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默片时代最终也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终结,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从此电影也就走上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发展道路。因此就当前的电影发展而言,对于一部好电影的要求不仅在于要求其画面是多么精美或者演员的演技是如何逼真,而如今对于电影中声音艺术的运用也开始逐渐被重视起来。本文就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活着》为例来对电影创作中的声音艺术进行研究,以此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些许的理论帮助,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人的研究能够有力推进中国电影行业的进步。

  二、声音艺术的在电影中的应用价值

  (一)营造环境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自出现之初就是用来“看”的艺术,所以其必然着重于对镜头语言的表达,但正如前言所提到的,随着默片时代的终结,电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能够给予观看者以视觉上的体验与享受,同时对于观看者的听觉方面而言,电影一样也可以给观众带来一场丰富异常的盛宴。而且就电影的艺术欣赏来说,观众如果想要完全深入且有针对性地欣赏好一部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观众们不仅仅要紧紧盯着屏幕,对于听觉的发挥也同样重要,电影不只是要“看”的,更是要“听”的。在电影的艺术表达中,电影画面对剧情和故事的叙述是平面的,是二维的,因此对于氛围的表现是有限的,但声音却是立体的,因此在电影氛围的渲染上声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与主导作用。德国电影理论家鲁道夫·艾因汉姆曾指出,在大多数观众眼中只有平面的视觉表达才具有空间性而声音这种电影中的要素仅仅是起到衬托作用的陪衬并没有空间性,但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当中声音同样具有空间性,而且甚至可以说声音的空间性要强于平面视觉表达,能够带给观众以切身实地的感受。比如,浪花的拍岸声会让观众联想到大海,轮船的汽笛声会让观众联想到川流交织的码头,虫鸣声和风吹树叶的声音则会让人联想到凉风吹拂的夏夜。正是由于声音的这一特性,就使得电影的艺术表达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视角,而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电影场景的塑造,进而使得观众能够产生真实感进而沉浸于电影之中。

  (二)塑造人物

  一部优秀电影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单一因素所造成的而往往是由几部分因素所共同构成的,而在这些电影的构成要素当中,人物的塑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占到重要的比重。单就人物的塑造这一方面来说,其不仅仅是依赖于剧情的走向,电影声音的运用对于人物的塑造来说是同样重要的。举个最为常见的例子,就电影人物的声音来说,比如,低沉的又慢条斯理的中年男声,会让人感觉这个电影人物是一个优雅的绅士;轻快又俏皮的女声则会让人感觉这个电影人物是个阳光的少女;而声音高昂凶暴则会让人感觉这个电影人物是个鲁莽的凶恶壮汉。电影中对于声音的运用不单是人物声音这一项可以塑造人物,背景音同样也会塑造人物。再举一个在电影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比如,一个电影人物出场,突然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变得紧张且急促起来,那么观众必然会知道出场的这个人物不是什么良善之辈。相反,而如果一个人物的出场,其音乐变得轻松、愉快且滑稽,那么观众们肯定知道这个人物一定是个喜剧人物。正是由于电影中不同声音的运用,才使得电影人物更加鲜活生动起来。
 

电影《活着》中声音艺术的运用
 

  (三)调动观众情绪

  正如不少电影观众都认为的那样,将恐怖电影调成静音那么恐怖电影将不会那么恐怖,一部好的电影诚然也是必然是需要调动起观看者的情绪的,而声音则是在电影中调动起观众情绪的最佳工具,其调动观众情绪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不亚于直观的画面表达。比如,电影想要制造出阴森恐怖或者惊悚的氛围,只需要将背景音换成雷声、门窗吱呀的声音再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整体的恐怖惊悚气氛就会喷薄而出。而人如果电影想要营造温暖且阳光的氛围,则仅需要在背景音中加入鸟叫声、虫鸣声抑或者水流声,再配合舒缓的钢琴曲即可。电影中的声音所起到的作用不单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去调动观众的情绪,同时,也使得电影的情绪表达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给予观看着更大的思考空间。

  三、电影《活着》中的声音艺术运用

  (一)语言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电影的剧情走向是必然是需要使用人物来进行推动的,尤其是需要利用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进行推动,而语言再推动电影剧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影当中,人物语言表达不仅是可以用来推进剧情,同时,电影人物的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也往往需要语言来进行表达。比如在电影《活着》中有这么一段剧情:福贵在输光家产后在常去的茶馆遇见了龙二,龙二用略带鄙夷的语气说“稀客稀客呀,福贵少爷”,而福贵在对话时的声音则非常低沉同时在语气上也表现出了一丝尴尬与卑微,“不叫少爷,福贵,福贵”。从二人说话的语气就能够使得观看者感受到两者地位的转变与主人公内心的屈辱。同样的台词用不同的语气说清楚来也完全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比如电影《活着》当中家珍的“春生,你还欠着我们家一条命呢,你记着!”这句台词。在电影中这句台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春生开车意外导致了福贵儿子的死这段剧情当中,家珍在说这句台词时是看着春生用恶狠狠的语气讲出来的,非常明显是带着深深的怨恨或者说是带着仇恨来讲出这句台词的。而这句台词在电影中的第二次出现则是在春生受到红小将的批斗以后,家珍在说出这句话时语速平缓语气也平稳许多,明显是带着一种劝阻与鼓励的态度,希望春生不要一时冲动做出傻事。从以上《活着》电影中的两项例子中也可以看出,人物语言与语气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且无法取代的。

  (二)背景音营造氛围

  电影环境的构造除了需要电影场景的构造,背景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被忽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电影中的声音也具有空间感,电影中的背景音能够最大程度上将观看者引入电影当中。在我们日常的现实生活当中,声音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人声同时也有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机器运转的声音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声音,在电影中同样也要有甚至说是非常需要这些声音的存在,而且需要利用这些声音来衬托或者说是烘托电影的整体氛围,以此来使得电影更加富有立体感和丰富起来,同时,在电影中融入适当且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也会使得观众在电影中得到更加沉浸的体验。比如在《活着》中除了通过标语、军装等视觉元素进行表现以外,在背景音方面也使用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革命歌曲以及人们呼喊革命口号的声音等声音元素对其进行渲染,使得观看者能够利用声音来达到一个沉浸式体验的目的,从而逆转时空,推动观看者重新回到那个年代,进而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音乐激发情感

  在电影当中插入合适的音乐,对于推动剧情并渲染气氛非重要,通过音乐的旋律再配合电影画面,往往能够给观看者带来精神上的震撼。比如在《活着》当中,福贵还是地主家少爷的时候去赌场赌博,背景音乐是陕西传统戏剧秦腔,秦腔高昂雄壮,正好凸显出福贵内心的狂妄与自大。而在福贵沉迷赌博输光家产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他回娘家时,背景音乐则是幽怨凄凉的二胡,配合妻儿远去的电影画面完美刻画出了福贵内心的痛苦与迷茫。在福贵饱尝人生艰辛,妻儿又回到福贵身边,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背景音乐里的二胡则一改之前清幽的曲调,变得更为阳光、轻快起来,进而凸显出福贵内心里对于家庭之爱的渴求与一家人最终团聚的幸福。也正是由于电影音乐所独有的艺术触感,在不用语言表达的情况之下也能够带给观看者以情感的触动,进而加深对于电影主题表达的理解。

  四、结语

  电影艺术是视听体验的结合,电影对于其主体的表达也离不开视觉与听觉两种元素的合作。如今,人们对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看法仍然停留在“看”的层面,对于“听”,则很少会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声音艺术的在电影中的应用价值可以说的非比寻常,其可以营造环境、塑造人物、调动观众情绪。本文通过对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活着》的声音运用进行调查可得,在电影中语言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背景音营造氛围,音乐激发出情感。相信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声音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添砖加瓦,进而推动我国电影行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高杰.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J].艺术评鉴,2020(06):27-28.
  [2] 高杰.国产电影音乐的创作模式与发展建议[J].大众文艺,2020 (05):122-123.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原文出处:朱其林,吴杨爽.电影创作中的声音艺术研究——以《活着》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8):130+1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