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宫崎骏战争观形成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6 共4550字

  第三章 宫崎骏战争观形成原因

  第一节 个人生平与经历

  1922 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地预言:"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幸运的是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在世界动画界中最接近埃利·福尔梦想的人--宫崎骏。宫崎骏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盛誉,正是因为其动画作品主题都极具深刻性,"他反对不义的战争,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呼吁环保,鞭笞人性的异化,倡导博爱与宽恕……他在悲观中又满怀希望……首先敬女性提倡女权,其次敬神道、敬武士道,第三则坚持做艺术动画".这些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关怀与宫崎骏所处的特定的文化传统及时代影响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耳闻目睹了二战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使得战争主题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占有非常特殊且不容忽视的地位。

  1941 年 1 月 5 日,宫崎骏诞生在东京文京区,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宫崎骏出生的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势正酣之时,因战事疏散,全家迁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虽然由于伯父和父亲经营着军需附属产品公司"宫崎飞机"而享受着非常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但当谈起同年这段时期对于战争的记忆,宫崎骏仍然表示"也是仅仅在快 50 岁的时候才能平静的讲述这个故事".1988 年名古屋电影节上,宫崎骏做了一篇题为《动画是这样产生的》的演讲,演讲中他回忆道:我的家族在战争中发展的非常兴旺。因为家族生意是军需品供应。很凑巧,我从父亲那听来关于机翼的丑闻,它们是那些没有技术的业余女工制造的,根本不合格,但只要你贿赂那些侦察军军官,这些次品就可以被接受。……我父亲这边的亲戚没有一个参战的,只要说'我们还要保证军需品的供应呢'就不会被应征。……父亲在战争中赢得了一辆真正的汽车。尽管母亲也说过总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不饿肚子,但和其他人经历的苦难相比那根本不算什么。

  在军工厂的耳濡目染,使年幼的宫崎骏深深迷恋上了各种机械。在宫崎骏那些充满着飞行梦想的动画电影中,除却魔女琪琪的扫把外,几乎都是靠飞行器来实现的;但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成人世界的欺诈与腐朽,见识到人性与现实的丑恶一面,留给他的印象就是这一切都是罪恶。宫崎骏提起在他四岁半的时候,由于遭受空袭,"汽油弹向下雨一样从天而降,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他的叔叔冒险从公司里开来一辆小卡车载着全家人逃离这片火海。就在卡车即将发动的时候,邻居家的妇女抱着孩子追出来哀求他们带她走,但是宫崎骏的父亲和伯父出于种种考虑最终还是拒绝了她的请求。这件事留给宫崎骏的印象非常深刻,"她那嘶喊着'载我们一程吧'的声音渐渐消失在远方,在我脑海中形成了戏剧化的一幕".

  我们在从事军需行业的父母的呵护下安逸的成长,而其他人却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中;我们开着一辆'罕见'的汽车跑掉了,甚至抛下了那些要求搭车的人,而很多人就这样的离去了。当想到人们关于'坦荡荡的生活,多为他人着想'的言谈,我就觉得这简直难以忍受。""事实上这个关于货车的故事和战争的本质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我做了自己认为应该作的事情,军需工业的问题就能解决吗?有人在空袭中丧生,有人则幸免于难,这种事情和日本这个国家在战争中残杀中国,菲律宾和东亚其他国家人民的恶劣行径相比,我不得不说,日本全体国民都是罪人,……我意识到我应该拍这样一部动画片,故事里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说出'让她上车吧',而不会因为大部分人不这么做就放弃。

  这一段的经历在宫崎骏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他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终于决定不再做一个"乖孩子",不再继续将下半生都沉浸在充满谎言的社会中。但是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区分出善与恶、对与错,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很多坏人形象也被塑造得惹人怜爱,不仅是因为单纯的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也是因为宫崎骏不希望、不敢、也不愿意面对真正的坏人,不愿意回忆起这些痛苦的往事。正是由于这段经历才奠定了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基本的战争观:反战与反思。1945 年太平洋战争末期宇都宫遭遇大空袭,城市大半部分被毁。宫崎骏将这次回忆画成了《天空之城》中的烈火焚城。黑红色调的废墟和战火也成为他作品的重要场景,在《风之谷》、《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均有出现。

  宫崎骏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分裂追根溯源,认为由于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开声明不想上战场,却又因为战争而致富,随时都能与矛盾和平共处"的人,所以为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典范。而自己尽管拒绝跟随这种"榜样",却还是将父亲"杂乱无章的处事风格"以及"与矛盾和平共处的态度"继承了下来.

  成年之后的宫崎骏,并没有因为儿时记忆的淡去而消减自己反战的心。国际局部战争时局的变化也对宫崎骏的反战思想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是苏联的解体,这对宫崎骏产生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一直以来所信仰的社会主义的强大中坚力量如此轻易地土崩瓦解,让他失去了过去的激情昂扬,产生出失望悲观的情绪。紧接着是海湾战争的爆发,本来已经在战后和平宪法中放弃了战争的日本,又在美国的要求以后方支援的形式下卷入了海湾战争。宫崎骏自己也指责日本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国家:由于战败的打击,日本开始反省国家、正义,以及质疑君臣关系;我认为,光是这样,日本就比以前好多了。在我看来,布希(布什)总统就像是被约翰韦恩(好莱坞英雄主义明星,反共产主义者)的亡魂附身了似得--后者的名句是"男人不能没有性格".这句话就和撒旦的正义没什么两样。

  但我万万没想到,日本竟然只为了国际贸易和国家邦交而附和起波斯湾战争。日本应该早已唾弃战争了啊?日本的政治家会说"撒旦和希特勒是一样的",怎么就不说东条英机也是一丘之貉呢?我们抛开了军国主义的"真理",却没有针对根源去下功夫。我们表现得肤浅而见风转舵。

  此外还有南联盟爆发的民族内战,让宫崎骏对人类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南联盟是宫崎骏一直关心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来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一直和谐的民族竟然走到绝望的互相残杀的境地。宫崎骏说:"我本以为他们已经疲于连年战乱而不会再打了,但是情况却愈演愈烈。南斯拉夫的内战使我进一步认清人是何等贪婪。"基于此,宫崎骏得出了"只要战争公开就没有公正可言,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是人类丑恶本性的上演"的结论.经过这一连串国际政局的动荡变化,宫崎骏对真正的认识由反思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转变为对一切战争都持抨击的态度,他认为战争"无义战",都是人类自取灭亡的道路。《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影片中所描绘的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最终都在战争的催化下毁于一旦,或者在"七日之火"中被付之一炬,这种由武器和战争导致人类灭亡的绝望式世界观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不断重复,这其中隐含的象征与寓言性质以及对人类的警示,显然不言自明。

  第二节 战后日本时代氛围的影响。

  宫崎骏反战观点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幼年经历所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也与二战后日本的大环境有关。二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近代国家神话在日本人心中的幻灭,往日的辉煌、信誉和威望一去不返,国家成为了"恶"的代名词,成为侵略性的历史罪人。三岛由纪夫曾经回忆:"我是在亲戚家听到帝国投降的消息的,仅仅想到投降宣言本身,我就感受到一种奇怪的虚无感,超越了所有的情绪反应,但树木仍旧沐浴在夏日阳光中,看到这些--尤其身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如常继续,真的很令人迷惑。战争的结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昭和年代的日本小说家和日本电影大师所制作的作品,普遍都是消沉、负面的,展现出时代的动荡不安,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大岛优子等,大部分作品中充斥着疲惫、消极以及反思。

  在宫崎骏懂事的时候,大部分的日本人正因为战败而丧失信心,"现实是很难鼓舞人心的".国家与政府成了日本人怀疑和憎恨的对象,人们不再对国家保持忠诚,放弃了对国家的追随,失去了对国家的信念和热情展现出所谓的"脱国家主义"情绪,并迅速发展为全社会共同的政治意象和社会风潮。"国家信誉一夜扫地,人们不再视国家为神圣,而是将之视为战争的根源,视为将日本人民带入苦难深渊的'罪人'.对国家进行重新审视,并对之进行批判、鞭挞之举也一时成为全民一致的激烈壮举和血泪控诉".这个时期所拍摄的日本的战争影片,全部情节都只有牺牲与苦难:在泥泞中行军,凄惨沉闷的苦战和僵持不下的煎熬。

  尽管有研究者认为这只是展现日本人精神体系中"尽力报恩"的传统,展现的是日本天皇体系下国民对天皇的愚忠,但是这些大段大段的苦难镜头也确实是最好的反战宣传。

  在此背景下,以丸山真男为代表的批判政治学迅速崛起,批判政治学派从现代西方政治学角度,大胆地对日本的国家主义精神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和行动进行犀利的分析与无情的批判,不仅构成了五十年代日本政治学的一大特色,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氛围内成长起来的宫崎骏,"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讨厌日本的少年","廉价的民族主义终于被低劣的自卑感所取代".国家的"恶"以及由此裹挟而来的历史灾难,直接导致了日本民族在进入现代后,国家观念的幻灭,国家意识的淡薄,国家情感的萎缩,以及对国家内心的不认同感及表面的形式化。国家政府在日本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空前的削弱。宫崎骏的内心的矛盾在此时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那时的我那么着急的想要否定自己,不断地矛盾、分裂,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有自己的根,可是又忍不住讨厌日本人和他的历史".矛盾致使宫崎骏完全被束缚起来,那时培养起的对于机械的热爱,其实就是一种对力量的向往,希望自己可以拥有改变这一切的力量。之后宫崎骏游访了屋久岛森林,通过对历史的挖掘重新寻找到了自我定位。而他也下决心为这个萎靡不振的国家,做出一些鼓舞人心的作品来。宫崎骏这份想要去鼓励的心,在看过《白蛇传》之后彻底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直到看了《白蛇传》,我才有如醍醐灌顶般,觉得自己应该去描绘孩子们的天真淳朴和大而化之".可以说,正是二战后日本萎靡不振,丧失对国家信心的普遍状态影响了宫崎骏动画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反战、森林与鼓励。战争的残忍和战后人民支离破碎的生活让宫崎骏从心底厌恶战争,甚至于厌恶自己的国家,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战争,在这种流血的政治中牺牲的只有最想努力生存下去的人们而已。而当日本悠久的森林文化治愈了他内心的分离,他重新找到了一个看清楚事物的出发点,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宫崎骏认为森林是有着极大的宽容与仁爱的力量的,并不因为人类的贪婪可憎而抛弃我们,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感激与自然的恩惠,森林才是让人重生的地方。

  同时,宫崎骏也接受了西方思潮的影响。二战后随着"美国式民主"政策的推进,天皇制绝对中心主义价值体系走向崩溃。这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是一件十分难以接受的事情,一直以来对于天皇的"忠"才是终极法律,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正是用尽手段利用了人们对天皇的效忠精神.相应的,战后日本学术界、思想界也逐步打破了僵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实存主义相继风靡日本现代思想界.宫崎骏当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拥护者,向往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从共产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军国主义和国家政府的思想也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认为《红猪》中的红就是宫崎骏信仰的共产主义的红。在苏联解体之后,宫崎骏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1994 年连载完《风之谷》之后终于决定放弃马克思主义,但是对于反战以及建立和谐共生的生存环境的想法,宫崎骏一直不曾放弃,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心也从未消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