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专题教育社区实践经验、问题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8 共12419字
摘要

  "专题教育社区是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不同地区有兴趣于某一专题知识学习或从事专题问题探究的教师、学生、家长等聚集起来,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交流、互动协作和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组织".社区成员在专题教育社区中通过交流、共享、协作等方式共同参与专题教育社区的主题活动,旨在实现专题知识的增长,并促进他们有意识地改进日常学习和工作行为,逐步形成具有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专题教育社区的创建者提供建立某一专题教育社区的服务支持;为社区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提供有目的的信息交流、互动协作和知识共享的学习服务支持。因此,当社区创建者通过"申请创建教育社区"创建了一个专题教育社区后,社区参与者就可以"寻找适合你的社区"来参加某一社区的具体活动。任何一个专题教育社区为社区活动参与者提供了两个空间:公共空间和个体空间。

  公共空间为该专题教育社区活动参与者构建了一个集体、公开、透明的互动交流空间,他们在此空间中利用"社区"中"社区首页""社区活动""社区小组""社区成员""社区资源""活动资源""社区文章""交流讨论"等功能模块了解、选择加入社区开展的相关活动,加入社区的活动小组,了解和查找社区的其他成员,分享社区的相关资源,完成社区确定的活动任务,参与社区的交流讨论,展示线下社区活动成果等。"社区"支持参与者的这些社区行为确保了专题教育社区成员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共享与协作,他们彼此互相联系、相互依赖、共生共长。每一个社区成员在这个公共空间中遵循着社区管理规则和网络礼节,履行着各自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每一个社区参与者都有一个"个人主页"."个人主页"设置了"TA的主页""文章""资源""相册""好友"等功能模块,利用这些功能模块就可以分享日记、资讯、视音频等信息;可以完成交友、聊天;可以建相册;可以对文章进行阅读、转载、收藏和评论;可以上传和下载资源等。另外,"个人主页"提供了关注人数、粉丝人数、文章篇数、访客人数、TA的动态等相关信息。这就是社区参与者的"个体空间".个体空间为该专题教育社区活动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具有私密性、封闭性活动空间。

  从2014年4月起,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了专题教育社区建设项目,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组织建设了110个专题教育社区,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在线学习社区。截至2015年5月,已发展社区成员5万余人,建立社区小组680个,开展社区活动1500余个,生成3.5万余条资源和2万余篇文章,社区访问量达到250余万人次。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这些专题教育社区初具一定的发展规模,在为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应用方面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和培育方面积累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也形成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一、专题教育社区发展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合理的社区团队

  我们发现:发展良好的社区一定有合理的社区成员结构,能够确保在线助学者、社区管理者和活动参与者三者之间人数比例的协调。在这一方面,"动漫教育实践社区"摸索出 "三抓"推进思路:一抓"专家"带全局;二抓"联合体"谱新篇;三抓总结促发展。

  1.选出"专家"以带动全局。从全区信息技术教师中挑选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与动漫教师组成"专家"团,社区确立的专家组由六名成员组成,都担任着体现自己优势的学习模块的指导任务。采取每周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安排三个教学任务,布置三个相关作业的形式,全区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动漫教师都必须参与学习,并及时完成作业,专家组成员根据作业情况对作业进行及时点评和指导,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点。

  2.启动"联合体"谱写新篇章。所谓"联合体"就是"专家"与教师们的共同学习成长。首先,充分发挥专家的一技之长;其次,及时交流反馈,使学习更加便捷;第三,严格把关,确保活动实效性。动漫教育实践社区每期活动大到选题、中到活动流程、小到作业任务,都要经过"专家"团的研讨,最终定稿上传。

  3.及时"总结"促进社区发展。主要做法是每周进行活动总结和不定期的总结报告会,培育、表彰影响社区发展的重要人物。在社区活动中,有积极的活动组织者;有在留言板、交流平台中积极发言等活跃的成员;有乐于分享资源、观点的成员等,社区中要表扬这些成员,提高对社区的影响力。

  需要强调的是,社区助学者是学习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学者的答疑与指导,既能为社区成员解决问题,又能快速地提升社区黏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中在线助学者和社区管理者人数相对于活动参与者的人数比例不协调,导致社区学习者遇到问题后得不到助学者的及时帮助和指导,社区管理者不能有效管理社区,造成社区成员的流失。

  (二)精心的活动设计

  1.专题教育社区的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和实践性。实践证明根据社区专题选择开展与成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主题活动能提高成员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并能生成与该主题活动相关的大量再生资源。如"三十六计·见招拆招"社区创建了12个主题活动:"让我知道你--单独家访活动""设计·行动·改变""资源大分享""每日一句励志语""艺术走廊""小故事大智慧""我爱你,妈妈""教学三十六计""感恩,在我心""暑假,安全绝对不放假""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等。这些活动主题不仅与社区成员的需求和实践紧密相连,而且活动之间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2.活动是专题教育社区成员知识共享和发展,达到专题教育社区预定目标的保障,成功的专题教育社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如"三十六计·见招拆招"社区中"设计·行动·改变"活动就有精细的活动FIAS方案。该方案是按照Feel(感受问题)、Image(思考问题)、Action(协作行动)、Share(分享传播)四个环节设计的,每个活动环节都为专题教育社区的活动参与者提供了活动框架和学习指南,具体活动和学习指南如下页表1所示。

  3.及时征求社区参与者对活动设计的意见。如社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提供的活动资源的数量、质量的满意度;对活动方案设计的认同度;对活动过程中在线助学者提供的指导等,这些源于社区参与者体验而来的意见将能有效促进社区活动的合理化设计和实施。

  (三)线上与线下的活动联动

  专题教育社区中的活动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的。充分体现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互联网思维。从实践分析来看,开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社区活动首先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且能将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有机联系起来。为了方便社区成员线上与线下之间的有效交流,成员间不仅使用专题教育社区提供的在线交流工具,还使用第三方应用工具交流、沟通与互动,如微信、QQ、博客、微博等。如"教师科研社区"为确保活动的高质量开展,项目组创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TeacherResearch)和QQ群。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主要是有计划地编辑、发布有关做研究、写论文的知识性短文。经过5个月的持续运营,目前该公众号已经有用户361人。QQ群现有用户65人,事实上成为了教师们有效交流的最主要平台之一。
  
  (四)丰富的社区资源

  作为学习社区形成的基础学习资源是吸引用户进入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梁志华提出,社区中的资源有静态资源、动态资源和智力资源三类[2].静态资源是社区成员为支持活动开展上传的学习素材和资料;动态资源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学习活动中新产生的学习成果、成果展示等知识资源;智力资源是由社区中的各种交流和互动而产生的智慧资源。

  知识在个人与学习社区之间流动与分享才能形成动力知识场。通过调研可以总结出,社区资源管理主要的方式:提供与活动相关的原始学习资源;生成资源的格式多样化;纪录活动的照片的整理;碎片化的社区讨论等。

  二、专题教育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环境建设不扎实

  1.对专题教育社区本质认识不够

  专题教育社区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具备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属性虚拟性、社会性和教育性,其次还具有主题性、设计性、活动性、共享性和融合性等特征[3].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实践者将专题教育社区当作"实体社区"对待,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仅局限于一个学校内部或是几个小组之间。另外,社区的发展相对独立,没有打破区域的限制,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同行吸纳进来。

  2.有些专题教育社区的主题不突出

  专题教育社区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要与成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活动主题的设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性,要能够提高社区成员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尽管目前已经建设了110个专题教育社区,当对这些社区活动的主题性进行系统分析,就会发现有相当多的社区缺乏明确的主题、活动目标、核心价值和服务对象,也就是说,社区活动的目标不一致,社区活动难以聚焦在一个目标上。

  3.助学者没有担负起助学的职责

  根据协同理论,社区管理者要调控好社区管理者、助学者与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使社区向有序状态发展。比如社区管理者要善于给助学者和社区成员提供表现的机会,助学者要善于为社区成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社区成员的好奇心,拓展社区成员的思维。而这些在很多专题教育社区中都没有体现,大部分助学者仅仅出现在社区成员名单中,并没有出现在任何助学活动中,其主要原因是社区活动方案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活动角色和任务分工。经调查统计得出,专题教育社区中助学者参与活动的比率为20.6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助学者并没有担负起助学的职责。

  4.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

  "社会性交互是学习者通过媒介或其他方式,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之间进行信息、感情、观念和价值的人际沟通活动"[4].如果没有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群体关系也不会得以维持。由此可见,社区成员的交互性也直接影响着社区是否健康发展。

  目前的专题教育社区,由于社区运行时间较短,各方面不够成熟,造成了社区交互性弱,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网上社区的交流讨论等互动较少,讨论主题分散,并且只有少部分社区创建者与助学者进行留言等行为,社区成员参与互动、回复、转帖等的互动行为非常少。在活动结束后,没有活动总结、反思与对活动进行的评价等。社区成员间缺乏交流,就难以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反映出社区成员间信任和对社区归属感的缺乏。由于专题教育社区成员的多样性,信任与归属感的建立相对困难,但是一旦形成,将对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线上活动设计不到位

  在社区个案分析中我们发现,很多活动并没有真正实现活动设计的9大要素[5],特别是活动方案、活动规则、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和助学服务等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活动设计的可行性。

  1.组织方式与角色分工缺失

  专题教育社区活动主要以参与式合作学习活动为主,活动为社区管理者、助学者及社区成员彼此协作、探究问题、交流思想提供了机会。合作学习活动的基础是角色分工,如果每位参与活动成员的角色和职责能够划分清晰,就能促进成员主动积极参与活动。角色分工决定了需要做什么、谁来做、需要花多长时间。但在专题教育社区的大多数活动中,基本没有进行角色划分,社区成员无法进行分工合作,更谈不上互相交流。

  2.活动流程过于简单

  很多社区中各个活动的流程相当简单,只是活动任务的简单呈现,没有突出活动策略和过程。并且活动时间轴没有统一规范要求,各个社区的使用情况都不尽相同。

  3.社区活动规则和评价缺乏

  在活动创建开始到活动结束,每天都有大量的成员加入社区,但是参与社区活动的成员很少。对于加入社区而不参与活动,或者参与活动没有任何活动成果的成员,大部分社区都没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表现积极的成员没有奖励措施等。没有相关规则对社区成员进行约束,导致社区活动进程散漫。

  在个案分析中我们无法找到与任务相关的评价,既没有助学者对社区成员活动表现评价,也没有社区成员对社区活动满意度打分和实现自我展示与反省的学习环境。在个案分析中,社区创建活动有一部分已完成,但是对于社区成员完成活动任务的质量都没有评价,学员只是根据要求提交相应的学习成果和资源。在活动任务执行过程中没有助学者对社区学习者提供反馈,更缺少社区成员之间的互评。

  (三)线下活动拓展薄弱

  专题教育社区活动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区中部分活动是在线上实施组织,线下完成。我们发现,很多社区没有有效地将线上和线下融合起来,对线下活动的拓展、支持不够。例如,在"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社区"中创办的三个活动,活动在线组织,线下实施,活动中涉及撰写电子白板技能视屏观看研修日志、教学设计和课堂视频录制,活动中学习者只是简单将线下活动的成果上传至社区资源库中,社区平台在活动中扮演着展示平台的作用。社区成员对上传至社区中的这些资源没有分析、评价、建议等行为,活动的实施还处在个体行为水平上。对个人活动总结、反思日志、经验总结等不能在线上拓展;对团队活动成果的交流仅限于团队内部,没有借助社区实现同侪互助、分享与交流。"高中化学实践社区"在线下完成了一系列《生活水质监测》活动,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形成一系列专题知识的探究,但该社区没有将线下活动的实践成果延伸至社区中,没有实现专题知识的共享。

  "区域平安校园文化专题社区"建立了社区相册,这些相册是对开展活动的记录与展示,是线下活动在线上的延伸,但是社区助学者对线下产生的成果没有提供延续性服务,例如对提交的相关安全策略、安全改进措施等帖子没有进行筛选并推广,这使得社区产生的实践知识无法扩散。

  (四)社区再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足

  随着专题教育社区中活动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再生资源逐步生成。社区成员作为这些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使资源和知识处于一个生产、使用、再生产和再利用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循环系统中,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现阶段的110个社区中,活动已生成大量资源,"社区资源""活动资源""社区文章""交流讨论""社区相册"等,已有一定规模。在各社区活动的生成资源中,资源是否通过审核上传,或是不论资源是否与活动相关就直接上传,都需要社区管理者制定政策。如在案例分析中就发现有些活动资源根本与活动毫不相关,其中社区相册尤为突出。

  三、专题教育社区培育与发展策略
  
  (一)完善社区环境建设

  1.完善社区导航

  将社区导航中"讨论交流"模块改为"主题讨论"模块。主题讨论将由社区活动助学者和参与者共同确定,由线上、线下成员共同参与讨论。"主题讨论"模块增加"热门话题""最新回复""精华帖""新日志""我的讨论"等功能。"热门主题"所罗列主题为社区的讨论主题,依据热门程度依次罗列;"新回复"是社区成员对主题讨论的最新回复,当社区成员登陆社区主题讨论模块后,可直接查阅成员对主题的讨论情况,减少筛选和重复阅读的操作;"精华帖"是从主题回复贴中筛选出来的,是被管理者和社区成员认同度较高的帖子,一般这类帖子内容丰富,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可以被回复,且作者可以修改原帖;"新日志"是对社区成员参与活动最新日志的聚集。可以是活动反思、活动日志等;"我的讨论"记录了社区成员自己参与讨论的痕迹。

  在原先社区首页中,右侧模块显示内容为"社区成员",这一区域一一列出了社区中的全体成员,而右侧"社区导航"中也有"社区成员",其功能一样。因此,建议将右侧"社区成员"列表改为"发帖榜"和"新成员",用于显示社区发帖的情况和社区新加入的成员。"发帖榜"显示该社区成员的发帖情况,当点击"发帖榜"模块时,依次显示发帖排行榜成员的姓名。而当点击相应姓名时就可以进入该社区成员的"个人空间"页面阅读相关的内容。"新成员"模块的功能是罗列出加入该社区的最新成员。

  2.增加站内搜索功能

  增加站内搜索功能,确保站内搜索能对整个社区进行符合条件的任何搜索。虽然在社区页面的顶端有搜索框,但是其搜索是对整个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搜索。针对此问题,建议设计站内搜索,其搜索范围是对社区内相关内容的搜索。

  3.设计社区公告栏在分析
  
  社区个案中发现,有些活动设计就是一则通知,活动参与者只有活动创建者本人;在"活动心得"板块中也经常出现活动通知,所以建议在社区中添加"社区公告栏"板块,用于通知社区动态消息。

  (二)优化社区线上活动设计

  1.设计专题活动方案

  专题教育社区更加关注社区中的各种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专题教育社区发展的灵魂。专题教育社区中发起的活动有可能是围绕某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有可能是围绕教育社区主题进行的专项活动。对于系列活动,设计者要处理好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递进、衔接关系,确保活动为一个"主题中心"服务,活动是系统性的。社区中设计的活动一般是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协作性学习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成员、角色分工、活动流程、活动规则、活动原始资源、评估方法等方面。

  活动目标:萨弗里(Savery)和达菲(Duffy)认为[6],当学生拥有目标时,他们会将目标作为主要枢纽(Primary Pivot),然后围绕情境,内容和学习活动逐步发展。奇凯岑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指出,当学生热衷于完成个人有意义的目标时,他们将达到一个工作流的状态(State of "Flow"),而且这一状态发生在学习者与他(或她)的学习环境之间的主动交互之中[7].所有这些研究告诉我们,一旦一个人拥有了一个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学习活动设计中,设计者首先应该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活动目标,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完成任务后所达到的状态,并且在目标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产生需求差,驱动学习者通过学习缩小之间的鸿沟。

  活动问题与任务:设计者可以根据活动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一系列活动任务。这些活动任务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活动设计的核心,其他活动要素为之服务。活动任务可以以好的活动问题为锚点启动整个活动。活动问题要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提供一种情境以便社区学习者可以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进行科学实践,并使得整个活动连贯、一致。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使学习者认识到有很多真实的问题等待解决。问题呈现得越真实或越接近实际生活,学习任务就越具有挑战性,学生就越有兴趣和动机去探究问题。

  活动组织与角色分工:专题教育社区活动主要以参与式合作学习活动为主。设计者首先必须考虑活动的组织方式,确定设计活动的规模;然后添加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数,根据活动组织方式规模和参加活动人数,进行小组创建;最后再进行角色分工。社区活动是以群体合作活动为主,每个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有一个合法的角色和任务。根据活动任务,清晰划分每位参与活动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成员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担负起责任。

  程式化活动设计:由于时空、地域、个体的差异,在社区中真正实施探究专题活动是有困难的事情,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在社区活动设计中为成员提供活动脚手架,成员就可透过对于事件顺序的确定,能够设定达成目标的策略。活动脚手架是可预先设计的,而程式化活动结构能解决这一问题,它能为社区成员"如何探究""何时探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支持;程式化活动结构是引导社区成员主动参与感知,积极参与体验,形成思维方式,学会探究方法的过程,是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学习[8].有效的程式化活动包含三个关键的部分[9]:

  第一,程式化活动需要包含助学者期待社区成员去学习的一系列技能和实践;第二,程式化活动必须整合成先后的序列,并且这个序列是社区成员明确可知,且有利于他们完成预期目标;第三,程式化活动必须以使社区成员在使用过程中以获得能力的方式被推行、重复和讨论。

  活动规则:是学习活动设计中规定的一些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参与者所遵循的行为要求,包括文化导向、激励机制、角色职责等。规则有利于约束成员的行为,确保社区活动的有效开展。明确说明活动规则,以便学习者监控自己的学习能力,承担学习过程中的责任,保持积极的自律。

  活动静态资源:对于实施社区活动来说,首先要提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各种媒体形式的静态资源。静态资源是在活动前为活动提供的原始资源,为社区特定活动服务。为了用好静态资源,应对活动任务进行提示性或概括性的说明,也可以设置问题,引导社区成员带着问题去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社区成员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评价方式:活动评估是对社区活动效果的评估。针对现有专题教育社区活动设计中无评价方式的设计,我们建议社区活动设计者在活动设计中明确活动评价的实施方式,以及对活动完成质量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评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