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教学方式变革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作者:李勇
发布于:2018-12-19 共4197字

  摘    要: 学习方式与教学媒体的变化促成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 为此, 可以进行"三自"教学,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全科融合, 实现学生项目化学习;同步直播, 实现教学区域间互助。在管理方式、硬件投入、教师培训等方面为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保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教师;

教学方式变革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社会已迈进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 传统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为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高效、创新、绿色发展, 信息化教学便成为必然选择。近年来, 达州市达川区逸夫小学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 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 变革教学方式, 建构新型教学样态,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一种崭新的教学格局逐步形成。

  一、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动因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 网络技术等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 学习方式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瞬间互动传播成为一种渗透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传播媒介众多, 传播形式发散,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这种新型的学习现象、认知方式和互动交流状态, 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面对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格局, 满足新型的学习需求, 已成为教学方式变革的原动力。

  (二) 教学媒体的变化

  教学媒体由传统的单一教学传媒发展到新型的多元智能教学系统。现代教学媒体不仅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媒介, 而且已成为人们的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 正改变着教学环境的组成元素、教学资源的形态和教学要素间的互动方式。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变革和优化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必须探究的领域。

  二、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达州市达川区逸夫小学以“电子书包”为载体, 致力于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和实践, 主要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 “三自”教学,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 创境激趣, 学生自然而学

  “电子书包”具有多媒体解析功能, 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配合展现, 将问题情境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中, 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新课之前, 老师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 或在乐教乐学平台发布相应的实践性活动任务, 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 自然进入学习情境中接触新知识进行学习, 并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收集信息。

  2. 导学培能, 学生自主乐学

  在微课及实践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学生积累了本课的一些知识, 自主完成导学练习, 及时提交给老师。老师利用乐教乐学数据统计的反馈信息,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完成导学的情况快速进行整理和分类, 有针对地提出问题并第二次推送给学生, 学生充分讨论并分享, 在分享中乐学互助, 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并进一步提高。

  3. 扩容创新, 学生自由广学

  教师利用乐教乐学、智慧教育、青柠教育云课堂等平台优化教学方式。课堂上, 学生的新知探究完成后, 当堂进行课堂测评;学生在手机、平板等终端完成后用多种方式提交:可以拍照以图片格式上传, 也可以直接文本输入后提交, 还可以用音频方式上传;老师及时做出反应, 与学生频繁互动, 快速了解真实学情, 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有针对地进行分层教学, 达到难点、易错点当堂“消化”。课外, 教师通过手机或平板终端, 利用乐教乐学平台的资源中心海淘资源, 发送线上作业;学生可以在“速算森林”里争夺速算王子的宝座, 可以在趣味学堂里闯关晋级, 也可以在乐学阅读中徜徉书海, 还可以在成语攻擂中打擂攻坚。开放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增长知识, 拓宽眼界, 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学到更多更喜欢的内容。

  创境激趣, 学生自然而学;导学培能, 学生自主乐学;扩容创新, 学生自由广学。“三自”教学将学生自主初学、导学练习与展示提高、难点突破与课外拓展有机统一起来, 促进个性化学习, 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能。

  (二) 全科融合, 实现学生项目化学习

  1. 科学选题, 激发探究兴趣

  在中高年级, 教师利用问卷星等智能软件组织问卷调查及问题讨论, 充分尊重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通过数据分析选择关注度高、趣味性浓、有积极意义的课题让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同时, 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个渠道去刺激学生的感官, 在项目伊始创造出相应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各科教师会围绕一个课题项目进行各学科的相关教学, 实现学科间的融合, 学生就能从课题的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或优秀作品, 并分享在乐教乐学的班级空间, 各班独有的班级课程精彩纷呈, 各具特色。

  2. 多元评价, 记录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作品是项目学习中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学生多样化的作品丰富了其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和维度。同时, 技术工具也催生出多种评价方式与工具, 如用视频记录并分析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表现, 乐教乐学上的活动记录、才艺展示、博客上的调查、投票和讨论学生的项目作品等, 都能评价学生在项目中的变化过程和综合素质发展, 利用网络平台记录学生的作品和过程表现, 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看到, 既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控, 也能让家长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班级空间是班级的大舞台, 展示学生项目学习的点点滴滴。还可以利用视频、网络平台等媒介的帮助, 获取外界人士评价, 通过观点碰撞, 拓展和丰富学生的项目研究。

  (三) 同步直播, 实现教学区域间互助

  1. 同步课堂, 音视频跨区共享

  我校充分运用全景学习平台, 抓住跨区域网络同步教学试点良机, 形成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全景学习平台能够在带宽20k/s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音视频高清直播, 实现了在低宽带、低成本环境下大规模分享与传输优质清晰的音视频内容, 保证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平台提供的伴随式采集记录功能, 支持在“同步教研———示范课堂———学生作业———教师培训”全环节数据采集, 形成师生互动教学大数据, 自动记录师生的教学过程, 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数据支持和策略分析。

  2. 双师教学, 优质资源互助互学

  我校教师在年级学科组同步异地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完善教学设计。初期我们会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较强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在自己班级上课, 利用全景学习平台, 其他同年级班级同步授课, 本班教师作为辅讲教师到班指导同步学习, 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与主讲班级的师生进行互动, 在本班举手发言, 实现异地同步互动。通过网络同步课堂教学, 借助音视频实时进行互动, 使身处不同班级或不同区域的师生同上一堂课, 能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共享名师资源, 从而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保障

  (一) 强化班子配备, 落实工作责任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分管校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应用推进指导小组, 具体负责信息化应用推进的日常工作,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二) 加强硬件投入, 完善制度建设

  全校安装“班班通”, 建成千兆城域网, 建立网络室、云教室, 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成实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的研究常态化。制定了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 建立了加快信息化发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 注重教师培训, 优化师资队伍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以训促研”“以培促教”, 极大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我校与山东的铜川路小学、青岛的弘德小学、青海西宁晓泉小学是信息化教学联盟学校, 资源共享, 技术互助, 通过学校联盟形成了一支业务过硬、技术过关的教师队伍。

  四、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反思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 学校、教师、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前不久我校成功召开了全区的全景学习平台现场推进会, 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教师在数字化学习、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 信息化素养快速提升, 现在我校教师几乎每人都能制作微课, 并进行应用。达州市智慧教育电视平台把我校的微课作品作为专题资源推送给全市师生, 获得赞誉。老师们在进行信息化教学中, 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也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同时, 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专注度更高, 解惑态度更积极, 查找资料能力更强, 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也使他们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及基本技能, 拓展了知识面,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效果更好。

  在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第一, 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电子书包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在平台上设计学案、制作课表, 如何收集材料制作生动形象的电子文件, 如何设计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等, 都考验着教师的素养与水平。

  第二, 教师需要有更好的课堂组织能力。“电子书包”是电子产品, 长时间的使用, 对学生视力是会有影响的,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如何管控学生使用手机或平板的时间, 也是需要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第三, 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恰当的引导。“电子书包”是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 网络内容丰富, 堪称海量, 但在纷繁的内容中如何有选择性地学习, 做到有益于身心健康而规避那些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这对老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 处理好书面作业与电子作业的关系还较困难。在使用的过程中须处理好书面作业与电子作业二者之间量的关系, 二者不可或缺。

  第五, 需要进一步增添人机对话中的情感元素。在便捷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否被淡化或弱化了, 这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让学生在人机对话中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也是我们要研究的。

  这些问题和挑战, 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着力变革、优化新型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 而不是缩手缩脚、止步不前。我们把心真正放在信息化教学之路上, 不等不靠, 坚持积极思维、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的精神;坚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品质。

原文出处:李勇.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8(34):22-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