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中职课堂教学信息化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61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困境探析 
【绪论】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课堂的应用绪论 
【第一章】中职课堂教学信息化概述 
【第二章】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以青岛XX学校为例 
【第三章】中职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中职课堂信息化提升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概述

  1.1 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着名学者祝智庭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④根据国家的这一改革目标与方向,中职学校尝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推广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量。当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就产生了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那就是课堂信息化教学。

  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定义理解有很多,比如着名学者南国农认为“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⑤在此基础上,祝智庭从信息技术之外的因素考虑,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⑥概括起来,笔者认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点:

  1.课堂信息化教学最显着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主要支撑,贯穿促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软件,改变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2.课堂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使用,不只是用技术把教学内容和黑板搬到屏幕或网络上,必须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及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信息化教学是与课堂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具备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的形象化、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信息资源的使用,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原本看不见的看得见,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与感受,并且能够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体现了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1.2 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素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形式,其核心依然是课堂教学,满足课堂教学的所有要求。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合作、交流的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要素组成。

  本论文主要围绕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来研究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素,即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这三个要素在实施课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具体来说,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基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核心关键,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支撑。

  1.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为主要手段建立起来的,主要是指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教学设施、教学场所等,是支撑信息化教学全过程的硬、软件环境的集合,是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保障。一般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同时配有能够储存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流、高效的信息处理等的应用平台。

  (1)硬件环境。一般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等教学场所的建设以及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电子白板、中控台等教学设备的投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职业技能实训功能教室也包括在内,并且是中职信息化硬件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软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主要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数据分析、教学过程评价等)、专业教学软件(职场工作过程常用软件、模拟仿真软件),以及辅助教学过程的其他类软件等的投资。在中职学校,模拟全工作流程与技能操作环境的全仿真教学软件,是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建设的基础要求之一,如果缺少这一部分软件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是不可能全面推开的。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全新要求,是现代化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能力。具体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中职教学内容(专业课要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并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重要的特殊能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念认知与态度、对现代教育理论的了解、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是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保障。

  具体到实践操作能力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14 年 5 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在《能力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等教学活动,在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⑦是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狭义上主要是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祝智庭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⑧黎加厚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及要素,为实现教学过程优化而运用的系统方法”.⑨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简单概括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的过程设计。因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理解为: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上,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需要,系统地将信息技术手段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可行的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

  是实施信息化教学所需的核心能力。

  3.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就难以真正实现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这一目标。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与传统教学资源相对的概念,传统教学资源一般包括纸质的教材、教辅教参、练习题集、录音带、MP3 音频等。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个。

  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狭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与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⑩杨改学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并支持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其范围极为广泛,如各种网络教学与学习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各种光盘资源等。”

  根据这两个观点,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是借助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发与建设的资源,展现形式多样。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是的主要特点是可共享、可反复利用、能够支持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我国目前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 8 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及资源目录索引。

  笔者根据各教学资源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情况又进行二次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

  1.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指媒体素材。

  2.教学辅助资源:包括题库、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教学软件。

  3.网络学习资源:文献资料、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资源目录索引。

  1.3 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要求

  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为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规划,即到 2020 年:“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主要维度为:宽带网络接入、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面;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满意度及网络教学平台覆盖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显着提升,主要维度为:虚拟实训软件数量和应用满意度及专业覆盖面;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

  在由网络、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软件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发挥这些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的助学作用,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实教学资源,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同时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虚拟实训仿真教学软件等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以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与岗位的高度对接。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需要教师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摸索,从而在原有教学能力基础之上进行改造与完善,满足信息化教学所要求的能力。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保障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在教育部颁布的《能力标准》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对教师技术素养要求如下:“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除了上述共性要求,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各功能实训教室、实训设备、仿真教学软件等的使用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奠定基础。

  (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

  ①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而来的。其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调整和丰富自己经验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人经验与主动参与起着积极作用,学习者在自己的经验背景基础上主动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即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传递来的,而是在学习者自身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因此,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理论也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

  ②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单方面的被动接受知识,而转变为师生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指导与探究关系。教师要创设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与环境,这种自主学习并不是没有目标、漫无目的,而是在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下,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尝试获取学习资源、独立或者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新知识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举一反三,从而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其次要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实用性。杜威曾经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源于疑问。” 布鲁纳认为,让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所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可以是实物的展示,也可以是利用信息技术(比如视频、3D 动画等)而创设的仿真模拟环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

  特别是中职学校,要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模仿和创设工作场景或工作全过程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完全置身在与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环境中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第三要能用各种信息资源完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这两者在使用时都应当选择与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相关的、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信息技术工具或资源。信息技术工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关键作用是来优化学习过程。因此,不能只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呈现载体,而是要通过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索。在资源的选择上也是如此,也要发挥信息资源的助学作用。

  第四要注重合作活动的设计,强调“合作学习”.分小组或以其他群体形式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由原来的个体学习变成群体共同学习,小组或群体内的学生通力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合作主要表现在,在学习过程中,群体里的每一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由于各自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与知识储备各不相同,学生间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智慧,共同探究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指导也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合作活动,通过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与协作,能够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③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要求根据《能力标准》,在进行实际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合理选择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要求

  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求如下:

  (1)教学资源处理数字化。是指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甚至文字,要经过一定技术转化后形成的数字化信号,能够在信息技术设备上使用。

  (2)教学资源呈现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教学信息以声音、文本、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呈现给学生,提供多重感官信息刺激,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传输网络化。信息化教学资源要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实现教学资源的跨时空共享。

  (4)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可增值性。教学资源要能够借助网络,为学生构建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并且内容可以随时进行补充、更新和二次开发,确保内容新鲜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