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儒家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3 共3153字
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同志一再强调在文化建设上离不开传统。"……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很有益处。[1]

  "可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儒家文化作为对中国传统影响最大的文化形态,在当今时代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本文主要剖析儒家文化的人生观,以此对我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有所启示。

  一、对人生观的认识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主要包括生命观、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道路、幸福观、快乐观和家庭婚姻观等。其中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其他人生观内容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人生观的性质。所以人们一谈人生观,主要是从人生目的的层面来谈。人生目的回答的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正确科学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党一向主张和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树立的人生观,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但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对人生观的看法与此是不谋而合的,只不过是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强调了。

  二、《易经》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

  中国人自古就知道向大自然学习,《易经》以人们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诸如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卦象里所包含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来趋吉避凶。《易经》的前两卦是乾卦和坤卦。乾卦的卦象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是天行健。所以作为人要向天学习,要自强不息,才不失为人。坤卦的卦象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是忍辱负重,所以作为人向大地学习,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于人们来说,一个也离不开,离开一个,就不能有人格的成长,也不会学有所成,更不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因为世界万物的存在与成长,离不开天地,有天有地,天地相交,万物滋生,所以才有地球上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人要有所成,天地的性德,一个也不能少。

  在当今时代,在越来竞争越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大都能作到自强不息。但厚德载物这方面做得不是太到位。其表现为有些人也奋斗了,努力了,自己也并不比别人差,但是就是不出成就,甚至是一败涂地。在自强不息之后,有时看到结果不如自己所愿,就开始安于现状了,甚至有些人自暴自弃了,感到这个世界很不公平。经过自己的一翻奋斗,胜出者,出人头地的人,有相当一部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所以在社会上胡作非为……还有一些人,虽没有这样走极端,自己想得到的都有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快乐不起来,甚至有时想自杀,有的人还真这么干了。只有极少数人,是方方面面顺利,并且自己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

  这种种现象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同时,要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物。这里的物是指我们现在和未来所经历和所拥有的一切,诸如身高、长相、健康、学业、工作、薪酬、爱情、家庭、子女、快乐、幸福及所经历的好事坏事、好运坏运等。厚德才能载物,这告诉我们,只有德厚才有能力和资格拥有和经历更好更坏的事情、东西。因为如果德行不够,好事一来,就会飘起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如果是坏事情,甚至有时是一个失恋,就痛苦得想自杀。所以古人教导我们,一定要厚德。利他是善,积善成德,厚德载物。利他即为人民为外在世界服务,最好自己没有丝毫的私心。利他就是助人为乐,在助人为乐的时候,人们是全心全意在为对方服务,自己发自内心地开心,被服务的对象也很开心。所以刘备在去世时,给自己的儿子留下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厚德载物,好事会越来越多,即使不好的事情来了,也能安然渡过。

  关于德行方面,《易经》里还有两句话,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要求我们,要多做利他之事。这也启示我们,在社会中有些人表面上看他也没什么德行,便事事顺利,这可能和他的家庭有关,祖上为他积了很多德,所以表现出来,他时时处处都很顺。

  总之,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告诉人们人生就是要向老天和大地学习,要不断奋斗与此同时要做利他的事情,向大地一样去忍辱负重地担当。这本质上就是为人民服人生观从《易经》角度的解读。

  三、《大学》中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生观

  《大学》提出儒家修学的三个目标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了实现这三纲,后面还列了八目,即八科,八个修学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大学,即大人之学,君子之学,从儒家的角度使一个人人格健康成长,成长为君子、贤人、圣人的学问学说。三个目标:明德即厚德,开智慧;亲民,即为人民服务,儒家认为为人民服务有三个层次即让人民身安、心安、开智慧;止于至善,即达到至善的状态。作为个人达到圣人的境界,即孔子的境界、老子的境界、上帝的境界、佛的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作为社会达到高度的和谐即大同社会、天堂、西方的极乐世界、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至善的境界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个世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

  这三个目标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要想明德,必须亲民,在亲民的基础上明德,明德是为了更好地亲民,最终的状态向至善的境界发展。至善境界的到来,就是人们智慧完全开了,即彻底的明德,这样会更好地亲民。儒家这三个目标其实告诉人们,人生就是利他,就是亲民,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如此对于个人才能明德、才能至善,完成健康伟大人格的成长,而社会也会因为每一个人的明德和亲民变得更加美好。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在这里其实也暗含了人格心灵成长的密码。为什么要明德,就是德不明了,就是人的心灵被染污了。但人生下来是赤子之心,心非常纯洁,这在儿童身上很明显地能看到,由于心很净,所以儿童是发自内心地快乐,儿童时代是绝大多数人成长阶段最快乐的时光,无忧无虑,快乐无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一定时候,纯洁的心没有了,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怎样去除烦恼?明德,其手段是亲民,亲民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还应表现在思想上,做事的动机上。当亲民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心灵就会变得纯洁,甚至达到赤子之心,儿时的快乐会重新出现,与此同时也完成了个人人格成长的一个周期,即从心灵的纯洁,到不纯洁,再到心灵的纯洁的成长,当人的心灵纯洁到一定程度时,就是至善的境界,纯洁极致就是至美的境界。

  所以亲民,全心全意地亲民,是至真的境界。

  所以《大学》中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生观,其实就是利他才能真正自利的人生观。通过为人民服务,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和智慧得以培养、发展、显现,最终完成自己人格的成长,外在方面社会更加和谐,自己也事业有成,方方面面也都得到了发展。

  四、总结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动态的角度告诉人们人生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厚德载物,二者不能偏废,只有如此才会拥有天地之德,对于自己才能完成伟大人格的成长,否则人生空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静态目标的角度告诉人们,人生要达到的三个目标,首先要明德,有能力有智慧了就去亲民,这样世界和个人才有可能至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实都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在儒家学说中不同角度的阐释。儒家为了让人们完成伟大人格的成长,有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中庸》讲原则,《大学》讲目标和方法,《论语》和《孟子》是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的示范案例。后人根据儒家经典,编着了《弟子规》作为民众修身养性的实践手册。总之,为人民服务,儒家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学说,我们对此应深入学习与研究,以便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儒家学说是建立在等级制度的基础上的,这是我们应该摈弃的。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以来,***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 [N]. 河南商报 ,2014-09-25(A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