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现代应急管理中《周易》防疫思想的运用探析

来源:天中学刊 作者:张静
发布于:2021-03-01 共7382字

  摘要:《周易》中蛊卦、噬嗑卦、艮卦富有深刻的防疫思想。蛊卦有多事惑乱之象,应该采取振民育德的补救措施。嘴中横亘着一个阻碍物就是“噬嗑”,需要雷电相合、明罚敕法,使社会有法可依、按章办事。艮卦勉励我们要敏锐地捕捉时机,有动有静,坚持到底,以达到稳定光明之境。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命名体现了丰富深刻的《周易》思想,寄托了人民战胜疫情的美好愿望。我们要积极利用古代典籍中的防疫思想,为现代应急管理事业提供更多的文化依据与精神力量。

  关键词:《周易》; 防疫思想; 应急管理; 现代运用;

  The Though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in The Book of Chan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Emergency Management

  ZHANG Jing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bstract:The hexagrams Gu, Shihe and Gen in The Book of Change has profound inspiration on epidemic prevention. Gu means bewilderment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cultivate the public. Shihe means there is an obstacle in the mouth, which requires the combination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to cope with the disorder according to the laws. Gen encourages u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by keeping moving or staying still to achieve a stable and bright situation. The naming of Wuhan Huoshenshan and Leishenshan hospitals embodies the rich and profound cultural gene of The Book of Change and the good wishes to overcome the epidemic.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though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in ancient books to provide more cultural basis and spiritual strength for modern emergency management.

  《周易》是我国古老的典籍,它虽然没有关于瘟疫的直接叙述,但它博大精深,包含着对自然、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深沉认识与思考,解释了宇宙的阴阳消长、万物的刚柔变化、社会的矛盾与和谐、人生的行为与道德等各个层面的基本规则。目前学界关于《周易》防疫思想的研究,只有王玉德《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周易》离卦九四爻辞“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以及困卦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中带有一定的疫情与防疫信息[1]。笔者认为,《周易》中蛊卦、噬嗑卦、艮卦更富有深刻的防疫思想,且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论述之。

  一、蛊卦——乱而复治之象

  “蛊”字的甲骨文字形为,就是一个容器中有毒虫之貌。《说文》引《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2]677器久不用,处于阴暗潮湿的地方就容易生虫,器皿中的虫子就是蛊。蛊还可以人为来培养,把众多毒虫放置在同一个器皿中,让这些毒虫相互残杀,最后存活下来最毒的虫子就是蛊。这种毒虫可以进入人体来危害人,《说文解字》云:“蛊,腹中虫也。”[2]676这样,蛊就由虫子扩展为虫毒、虫毒之病。《尔雅·释诂》又说:“蛊,疑也。”[3]《左传·昭公元年》“疾如蛊”孔颖达正义:“蛊者,心志惑乱之疾。”[4]这就将虫毒进一步引申为令人迷惑惑乱、不得清净之事。而《周易》中的蛊卦,就是取“蛊”的引申之意。朱熹解释蛊卦说:“蛊,坏极而有事也。”[5]93指迷乱惑众的坏事。当前时期,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侵袭人间,正是发生了令社会惑乱、不得安宁之事。

  蛊卦乃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八卦,巽“”下艮“”上。《说卦》第九:“巽为风”“艮为山”[6]332–333,巽可以代表风,艮可代表山。《象曰》:“山下有风,蛊。”[6]93当风受阻于山下,气体得不到通畅和发舒,就容易形成蛊。大自然在冬春交接之季,气压低,冷暖变化大,空气凝结不通,加之室内门窗紧闭,空气极不流通,正是风受阻于山下之貌。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特别容易爆发呼吸道疾病,甚至会酿成传染性疾病,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还有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都是发生在冬春季节变换之际。蛊卦正是在讲事物呈现一种蛊坏之象。“蛊本来就是积渐不通,久而生事的意思。”[7]168用“蛊”来说明本次疫情的发生时间和整体情况是很适合的。

  《象》又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6]93事情已经蛊坏,那当如何呢?需要“振民育德”。孔颖达正义曰:“取君子能以恩泽下振于民,育养以德。”[6]93李道平疏云:“当蛊之时,民生已困,姑宜振以举救之。”[8]219在疫情肆虐的当蛊之世,需要各级政府接济帮助百姓,社会各界振奋民心,培育社会道德。其具体爻辞云: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6]93–94。

  从上文可以见得,爻辞的全文都在用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来说明问题,主要表现的是在多事惑乱之象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这里的父母,可以解释为“先人”“前人”或者“先前”,也就是之前被败坏的事态。联系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可以具体为之前食用野生动物的乱象、华南海鲜市场的管理不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经验不足与措施落实不力等。而对后面疫情扩散、物情惑乱的现状,我们不得不纠正时弊,兢兢业业、艰苦卓绝地挽救之前败坏的事态。爻辞中“干父之蛊”“干母之蛊”也就是治理之前遗留下来的祸患。所谓“裕父之蛊,往见吝”是说,如果不加以整治,继续姑息滋长之前遗留的祸患,长此以往,定遭侮辱。但在治理的过程中,既需要缓和地劝告,也需要严词地谴责。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就如同对待父母的错误一样,不能过度刚强,但需要刚毅有为。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指儿子(治理者)不要被既定的弊端或者常规的思维所限制,要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原则。比如古来就有“山珍海味”一说,食用野生动物在中国有一定的民情与历史,现在要禁止人们食用,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再例如“报喜不报忧”,也是中国人历来的思维定式,但这种思维模式对疫情防治工作极为不利,都需要坚定地进行改革与破除。

  蛊卦尽管表现的是事情的蛊坏之象,但从其整体来看,经过努力,是可以救弊治乱,最终拨乱反正的。“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孔颖达正义曰:“甲前三日,取改过自新。”“甲后三日,取丁宁之义。”[6]91三日,谓多日也,指过程之艰辛。但经过艰辛的治理之后,就像渡过波涛汹涌的大川大河,社会可以重新振作,得到大治。所以关于蛊卦,朱熹云:“乱而复治之象也。”[5]93联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疫情来势汹汹,抗疫过程艰险,但举国上下经过艰苦卓绝、同舟共济的努力,最终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抗疫的阻击战。

  二、噬嗑卦——雷电合而章

  噬嗑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一卦。魏王弼注云:“噬,啮;嗑,合也。”[6]100《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6]100从卦象上看,“噬嗑”像一个人张着嘴,但嘴中横亘着一个阻碍物。这个阻碍物可以看成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消极之物,也就是社会陷入了“不亨不通”的困境。

  《彖》解释说:“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6]101只有将阻碍咬断(噬),才能合上嘴(嗑),合上嘴就是“亨”(顺利通达)。接下来孔子为何要谈到雷与电呢?这是因为“噬嗑”卦震下而离上。震,是八卦之一,卦形是?,“震为雷”[6]331。离,八卦之一,卦形是?,《说卦》曰:“离为火,为日,为电。”[6]333离代表火、电。所谓“雷电合而章”[6]101,强调雷电相合之后,有利于辨明是非。卢翻云:“雷动于下,电照于上,合成天威。”[8]238宋衷云:“雷电并合,而噬嗑备。”[8]239雷电既合,就可以看清真相,混沌难解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彰明。雷为刚,火为柔,刚柔配合,就能顺利咬断阻碍物,获得顺利通畅。

  雷和火、电乃是象,具体“噬”的方法是什么呢?“噬嗑”卦提出的是“利用狱”。试看其爻辞云: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6]102–104。

  “噬嗑”卦爻辞中有“灭趾”(削去脚趾)、“灭鼻”(削去鼻子)、“灭耳”(削去耳朵)等刑罚的字眼,所以“用狱”一般被解释为刑罚。但《周易》中的象只是“以类万物之情”,其精华在于借助“象”所揭示的哲理与思想。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用狱”“灭趾”“灭鼻”“灭耳”等文字本身,需要“得意忘象”。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如何才能达到雷电并合?需要“明罚敕法”,也就是明确地颁布各种法令制度,使得社会有法可依、按章办事;而且“用狱之中包括有究治情伪,判断是非的内容”[7]190。所以,我们在疫情流行期间这种嘴合不上的困境中,更需要明辨是非、明确政令,清清楚楚地告诉百姓应该怎么做,对于违反政令者,应该给予惩罚。例如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非法倒卖假口罩、故意传播病毒拒不进行隔离、扰乱医疗秩序、编造散播谣言、贪污受贿、非法猎杀出售野生动物等犯罪行为,都应该受到严厉惩罚。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小惩大诫、疾所当疾。例如,小的过错,仅需轻微的惩罚(灭趾);大的过错,需要严惩不贷(灭鼻);如果是罪大恶极,非要处以重刑(灭耳)不可。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6]104耳朵没有听到相关重要的信息,是谓“听之不聪”,朱熹解释云:“灭耳,盖罪其听之不聪也,若能审听而早图之,则无此凶矣。”[5]103朱熹这里强调的是事先防范的重要性。如果能够早点敏锐判断,并采取措施,则不必遭此大灾。对于当前流行的瘟疫灾害,更讲究的是在发现事物苗头的时候,早一步对其进行控制,制敌机先。经过本次抗疫工作,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与不足,大力加强各级管理者的灾害风险防范工作,增强全民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

  爻辞六三云“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6]102值得注意。王弼注云:“以斯食物,其物必坚。岂唯坚乎?将遇其毒。”[6]102腊肉,就是晾干的肉干,“一般指小兽整体全干,它的特点是坚韧难咬和味厚积久而往往有毒”[7]193。正如野生动物的肉,口感坚硬难吃且充满着种种未知的病毒。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和野生动物有关系,这就更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法律,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与贸易。“小吝无咎”可以理解为虽然疫情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最终依靠法律政令可以使得我们渡过难关。所谓“得金矢”“得黄金”,指需要我们于艰难中得其刚直、得其中正,然后才能得其吉,得其当也。

  三、艮卦——其道光明

  艮卦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二卦。同时艮也为八卦之一,“艮为山”[6]333,山有阻隔、静止之象,艮上艮下,两山上下安放,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就有稳定之象,意味着事物进入相对静止的稳定阶段。

  《彖》曰:“其道光明。”[6]214孔子将“艮”卦赞为“光明”。朱熹云:“艮体笃实,故有光明之义。”[5]186“自卦象看,艮之体明确、显着、笃实,有光明之义,所以《周易》言光明之体多在艮体。从社会心理看,什么事情有了一定的准数,人们心中就有了底,就感到光明。艮是止,止是定,定则明。心中托底有定,所想所见自然光明。”[7]408在瘟疫流行期间,人们往往生活在被传染的恐惧之中,对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机理认识不清,出现茫然无措的心理与慌张忙乱的举动,这就是心中没有底的表现。如果能够控制疫情的发展,找到一定的治疗方法,百姓就会心定如山,就能够前程一片光明。

  《彖》曰:“艮,止也。……艮其止,止其所也。”[6]214艮卦所有爻辞都在讲“停止”之象: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6]214–216。

  “艮其趾”“艮其腓”“艮其限”“艮其身”,也就是不动脚趾、不动腿肚、不动腰胯、不动身体,如此这般才能“无咎”。如果联系本次疫情,就很好理解。例如,疫情期间实行隔离措施,推行封闭小区、“封村”甚至“封城”政策等,也即限制人身行动、人口流动,才能有效地阻断疫情的传播。“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口也。艮其辅,可以理解为需要戴上口罩,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同时也可以指制止谣言的传播。尤其在抗击疫情期间,各种各样的谣言借助网络传播极快,特别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只是限制人身行动还不够,还需要不造谣、不传谣。“言有序”,指发布正确的信息,就不会有后悔的事情。也就是需要“话当讲则必讲,话不当讲则不必讲,讲则轻重缓急有序,不乱讲”[7]413。上九云:“敦艮,吉。”[6]216指经过一系列的制止措施,最终可以达到敦厚笃实的面貌,也就一切顺畅了。所以推广来讲,所谓“艮”,不仅仅是指限制人身行动,同时还指只有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贞固永久,才能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正如《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6]214艮卦在停止不动中,其实还包含着行动的意思在里面。“这一点一般人不易领会,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7]407到了需要停止的时候,你就要立刻停止,到了需要行动的时候,你就要即刻行动起来。孔子特别强调“动静不失其时”,归根到底要看事情发展的时机如何,所以艮卦还包括审时度势的意思在里面。从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变化很快,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形势,这就需要应急管理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机,当机立断,有动有静,坚持到底,最终定能达到光明之境。

  四、古代智慧在现代应急管理中的价值

  综上,《周易》蛊卦、噬嗑卦、艮卦中充满了丰富的防疫思想。就像《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9]的古老诗句,在本次战疫情行动中被多次吟咏,体现出古代典籍在现代灾难应急中的鼓舞和救赎作用。作为中国最古老智慧典籍的《周易》,它本身具有深奥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同样能为我们在现代应急管理中提供更多的文化依据与哲学密码。

  此次为阻击疫情而在武汉全力建设使用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其命名意义当来源于《周易》“噬嗑”卦和“艮”卦。“噬嗑”卦震下而离上。震为雷,离为火为电。火神和雷神就是雷电之象。火之明可以照物,雷之威可以震物,可以抵御、粉碎横亘在口中的邪气。正如李道平疏云:“有雷之震,有电之照,则万物不能怀邪。”[8]239雷火相合,有利于辨明是非,看清迷茫的疫情,抵御疫情。再者,两座临时医院的建设所在地并没有山,为何要命名为山呢?乃是取《周易》“艮”卦之意。艮就是停止、静止之象,体现了希望制止病毒蔓延的愿望。《象》曰:“兼山,艮。”艮卦乃两山重叠,是为“兼山”。孔颖达疏云:“直置一山,已能镇止。今两山重叠,止义弥大。”[6]214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相继建设,正有两山重叠,取其彻底终止瘟疫的意义。当然,其命名也体现了战国时兴起的“五行”思想。中医学又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将“五行”对应人体。火可以克金,而金正对应人体的肺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袭人体的肺部,造成感染。取名火神,有压制邪金之意。雷有木之属性,《说卦》:“震为雷……为苍筤竹,为崔苇。”[6]91木可以生火,可谓在火神山之后,再添一把木柴以助火势,以便让烈焰生生不息,攻克病毒。这些相生相克的原理,既是大自然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往今来广大劳动人民对和谐与平衡的执着追求。它们包含着历史与智慧的密码,早已潜伏于人们的深层心理中,能在当代灾难与危机治理中,起到凝聚人心、教化天下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整个社会共渡难关的凝聚力与自信心。

  所以,“火神山”“雷神山”的命名并非封建迷信或者怪力乱神,其中包含了丰富且深刻的传统文化基因,寄托了人民战胜疫情的美好愿望,有利于在当前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稳定人心,安抚民众,激扬斗志,体现了当代应急管理工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利用。正如薛澜在《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古代社会智慧可以在现代国家危机治理的理念中得到新的发扬,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挥重要作用[10]。从古代总结、提炼出适用于现代应急管理的经验与智慧,有利于打造现代应急管理的文化依据。《周易》中的论述与思想,经过时光的淘洗与锻炼,透射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强大的人文关怀和恢宏的大国气度,体现出奋斗不息、坚韧不拔、和谐统一的深厚民族感情,是中华民族在困境中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灾的文化秘钥与精神力量。

  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应急与防灾问题与古代社会基本相似,“在我国,虽然危机应对的具体方式和手段不断进行着迭代和更新,但是五千多年历史文化进程中积淀的社会意识同样塑造了人们对危机事件做出反应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定义’或‘选择’了现代危机治理的有效方式”[11]。越是在全力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就越需要从传统典籍中寻求精神力量。使用中国经典和经验制定中国应急管理的方法和道理,既有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又有利于开展深入人心的应急管理社会宣传和动员工作,为现代灾害应急管理提供文化认同、思想来源、历史依据与理论支持,赋予中华优秀应急与防灾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玉德.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J].江汉论坛,2003(9):87-9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3]李学勤,主编.尔雅注疏[M]//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1.

  [4]李学勤,主编.春秋左传正义[M]//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64.

  [5]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 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9]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31-432.

  [10]伯恩.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

  [11]尉馨元.古代治灾“闭环意识”及其对现代“危机终止”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18:3.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原文出处:张静.论《周易》的防疫思想及在现代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020,35(06):36-41.
相关标签:周易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