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孔子儒家理论与意境关系探析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许丙泉
发布于:2017-07-01 共7653字
  [摘 要] 创造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追求,表现在诸多艺术领域中,有辉煌灿烂的成就。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许多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艺术意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仁者爱人的孔子儒家思想使人们热爱生活,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感受自我,山水草木都饱含情意。孔子自己有许多意境创造,令后人景仰向往。孔子有许多关于文艺的评论,阐明意境的特点。
  
  [关 键 词] 孔子; 儒家思想; 艺术; 意境。
  
  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美学追求。意境的产生和发展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两千多年以来,人们不断丰富和深化艺术意境。近代以来,人们研究意境,思考其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从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那里找到很多依据,但很少人把意境与孔子儒家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其实,孔子儒家思想对意境的产生和发展有更加重要的影响。有论者指出:“儒道禅相比较,对于人生和自然山水,儒家是最重情的,从孔子乐水乐山开始,一直如此。对于自然加以‘情化',如果没有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恐怕意境是产生不出来的。”[1]222本文试探讨意境与孔子儒家思想的关系。
  
  一、儒家与意境的伟大传统。
  
  意境的美学理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当代的各种艺术,意境的创造一以贯之。意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其中仰观俯察,传情畅神,与花草树木共同生长繁荣,与飞禽走兽共同欢欣歌舞,植根广袤大地,仰望浩瀚苍穹。当代虽然已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代生活,但依然是这片天地,依然是中国人,吟唱着古老的诗词长大,向往辉煌灿烂的美妙意境。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人建设美好家园,也会更加重视民族传统,营建精神家园,要接续传统,创造意境。
  
  如果说美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中国文化这块土壤上绽放的灿烂花朵,是中国人的生活放射出的光芒。人的生活源于精神特性,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则是孔子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孔子儒家思想是仁人志士修心养性的人生追求,是帝王将相治国安邦的理论依据,也是芸芸众生“日用而不知”的伦理道德准则。孔子儒家思想关注社会人生,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要发挥人的潜能,去过文明、文化的生活,去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仅仅像动物一样活着。正如孟子所说:“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仁”就是做人,去成为一个人,这是每个中国人生活的意 义。“仁”、“做人”是每天的生活,最简单容易,但也最不容易、最困难;最普通、平凡,也蕴含最崇高神圣的意义。
  
  关于中国传统思想,人们还常常提到道家和佛家,而且有不少人认为意境创造和这两家思想联系密切。道家追求人生自由,返璞归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佛家特别是后来的禅宗思想讲究明心见性,静观宇宙,感悟自我心灵的生动自在、澄澈静穆。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是美好心灵的体现,所以在意境中人们直接感受到精神的自由美妙,便于直接和道家、佛家联系起来。而人们一般认为儒家重视伦理道德,维护“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多的是条条框框的束缚,缺少艺术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的自由,所以很少有论者把意境和儒家思想联系起来。
  
  其实,要充分认识意境的特点,追根溯源,必须把意境和儒家思想联系起来,否则不能真正理解意境。因为虽然道家、佛家思想无比高深精妙,但社会人生却不能只依靠这两种思想存在下去。人首先要生存,组成社会,有序运转,才能继续发展文明与文化,才能有更多精神创造。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社会人生的基础,“克己复礼为仁”,不断发展创造。人们如果只是如道士在山林湖海中逍遥自在、如僧人在清静寺院里持戒念佛,社会是不能正常存在的。社会人生的世俗世界是道观、寺院存在的基础,儒家思想是道家、佛家思想存在的基础。柳诒徵说:“虽老子与孔子同生于春秋之时,同为中国之大哲,而其影响于全国国民,则老犹远逊于孔,其他诸子,更不可以并论。”[2]282在中国历史上,从印度传来的原始佛教后来发展成为禅宗,清楚地表明儒家思想对佛家思想发展的巨大影响。
  
  从意境创造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更多地与儒家思想联系起来。因为意境是中国艺术的悠久传统,在《诗经》中就有所体现,而道家、佛家的思想在中国的出现要晚得多。从表现领域上来看,意境存在于中国各种艺术中,从简单质朴的民间歌谣乃至文人、艺术家的伟大创作,而道家、佛家没有这样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没有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所以,道家、佛家虽然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创造的源头。仅仅从道家、佛家来考察意境的源流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有舍本逐末的危险。而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芸芸众生到帝王将相,从目不识丁的文盲到才高八斗的学者,都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
  
  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柳诒徵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2]282孔子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自然也影响各种艺术创作、意境创造。只有从孔子儒家思想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意境。
  
  意境在中国艺术中的地位,也正和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相似。在古代中国,文学、绘画、建筑、书法等各种艺术都致力于创造内涵丰富,引发悠远遐思的意境。在文艺理论领域,从先秦诸子到近代的王国维、宗白华等文艺理论大家,都不断阐发意境,从而也不断深化意境的内涵。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如果把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对照比较一下,更能看出中国艺术的特色在于创造意境,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营造出一个充满思想情感的审美世界。而西方艺术最重要的特色则在于讲叙故事、塑造人物、探寻真理。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孔子儒家思想和艺术意境的创造都是伟大的传统,永远有坚韧强大的生命活力。
  
  人们也认识到,受孔子儒家思想和意境创造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艺术化的,如 20 世纪以来,蔡元培、梁启超、朱光潜、宗白华等提倡艺术人生和审美教育。钱穆说:“故可谓中国传统文化乃一人生之艺术化、道义化,而最富教育性。”[3]16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儒家思想是其主流。意境是中国人的美好精神家园,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绽放的花朵,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意境的影响。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克己复礼为仁”,在现世生活中努力奋斗,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成就人生事业,为社会做贡献,为宇宙自然增添生机活力。以这样的人生实践去“为仁”,也就是去“做人”,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美好人生。孔子以人为本,追求中庸和谐,人生需要物质基础,又要有精神追求,既不受物欲的支配,也不陷入精神的迷狂。儒家把物质与精神结合起来,在现世的生活中表现精神,展开一幅幅审美的人生图景,欣赏自我,体验心灵,感受美。
  
原文出处:许丙泉. 论意境与孔子儒家思想[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