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论美国禁酒运动失败的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张颖
发布于:2023-01-05 共10503字

  内容摘要:禁酒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但这次运动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后走向了失败。运动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众多外在因素,本文试图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阐述运动失败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中得出启示,以期对我国当下和以后的社会改革运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禁酒运动 内因 外因

On the failure of American Prohibition

  Abstract:American Prohibition was a large-scale social reform movement in Americanhistory,but afte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t came to an and.The failure of American Prohitionhas its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re are externals,too.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external factors of American Prohibition to draw some inspiration and to play a certain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social reform movement of China.

  Key Words:American Prohibition; ; In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目 录

  引言

  一、美国禁酒运动的概况

  (一)禁酒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禁酒运动的发展阶段

  二、美国禁酒运动失败的内在原因

  (一)禁酒令的通过过于草率

  (二)禁酒令违背了美国国民的传统习惯

  (三)主要参与者对禁酒态度的转变

  三、禁酒运动失败的外在原因

  (一)经济大萧条的影响

  (二)政权更迭的结果

  四、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引言

  美国是一个崇尚社会改革的国家,禁酒运动就是其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而又独具特色的社会改革运动。它从 19 世纪 20 年代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30 年代,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先后经过了三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千千万万个美国人以无比的热忱投身其中,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19 年,有关禁酒的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通过,并于1920 年正式生效,禁酒运动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然而该法案只实施了 13 年,1933年即被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所废止,旷日持久的禁酒运动就此结束。禁酒运动是失败了,但它从起到落的史实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求它的历史启示。目前我国国内对禁酒运动的失败原因还没有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析禁酒运动失败的原因,总结这次社会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希望能为我国目前和将来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美国禁酒运动的概况

  (一)禁酒运动兴起的背景

  19 世纪初,美国社会冲突不断,矛盾重重。一些有识之士倡导建立理想、公平的社会,于是各类改革运动应运而生。如废奴运动、女权运动、改善个人道德与信仰的宗教运动,等等。在这个大背景下,禁酒运动发展并兴盛起来。

  禁酒运动在美国的兴起与当时人们对于酒的观念的改变具有莫大的关系,而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源自于饮酒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自独立战争胜利以后,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到了 19 世纪初期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长,外来移民不断涌入,工业化与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人们就业、生活压力增加,于是酗酒成了不少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社会上的酗酒现象越来越严重,酗酒之风日益盛行。不仅成年人饮酒,小孩也不例外,不仅城市居民酗酒,农村的酗酒风气也毫不逊色。酗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饮酒造成的偷盗、伤人等事件大量出现,丈夫们经常在喝醉酒后打骂妻子,妇女成了男子们酗酒的最大受害者。酗酒风气的盛行造成酒业的繁荣,促使酒业集团的势力日益激增,形成了强大的势力集团。他们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干预政治,操纵选举,使得美国政治滋生腐败,政治传统受到严重腐蚀。同时,酒馆的大量出现也使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酒馆成为酗酒打架、进行政治阴谋的场所,成为美国社会藏污纳垢的地方。

  基于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酒即罪恶”的观念日益取代了把酒看做上帝的赐予的看法,民间的禁酒活动逐步拉开了序幕。

  (二)禁酒运动的发展阶段

  美国禁酒运动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 世纪 20 年代到 60 年代是其兴起阶段。这一阶段的禁酒活动主要局限于地方,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禁酒运动。1829 年缅因州通过的《地方居民选择权法》允许各县投票表决是否禁酒,1846 年该州议会两院以 2/3 多数通过了《禁酒法》。缅因州成了最早实行禁酒的州,成为其他各州效仿的榜样。到了 1855 年,美国共有 13 个州通过了类似的禁酒法令。同时,这一时期地方性禁酒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 1826 年清教徒组成的美国禁酒会,30 年代的纽约州禁酒会、1840 年的华盛顿协会、19 世纪 40 至 50 年代美国主导性的禁酒组织——禁酒之子等等。这一阶段的禁酒运动,教会起主导作用,妇女的禁酒活动受到限制,但妇女始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也正是由于妇女的积极参与,才使这一时期的禁酒运动得到蓬勃的发展,并推动了地方州政府制订了一些有关禁酒的立法。南北战争的爆发使禁酒运动走向低潮,直到战争结束后,禁酒主义者们才再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

  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 20 年代是其发展阶段。内战期间,禁酒运动一度低落,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与酒有关的新问题,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一阶段禁酒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美国政府对禁酒运动的关注和支持。“战后,由于禁酒州抱怨邻近的非禁酒州影响了其辖地内的禁酒运动;更多家庭主妇们希望他们的丈夫能把工资带回家,而不是把一半用在和一群年轻人在酒廊喝酒上;酒类制造业被证明是引起政治腐败的重要诱因且和嫖娼、赌博及其他恶习联系在一起;企业主们希望通过禁酒来消除工人在每周一的旷工率等等这些因素,促使禁酒运动发展成为联邦政府的立法行为。”虽然在 1869 年,美国就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禁酒组织——禁酒党,该党名义上是全国禁酒组织的领导者,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机构。

  直到 1913 年,国会通过《韦勃——凯尼恩法》禁止向禁酒各州运送酒精饮料,全国范围内禁酒的条件才得以成熟。1919 年,国会通过了第 18 条宪法修正案,根据该法案,联邦政府将“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内酝酿、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类酒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这就标志着禁酒运动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禁酒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运动的领导权转入妇女手中。因为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社会迅速扩张,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走进工厂,投入社会。在参加禁酒的过程中,她们不再满足于男子的领导,于是逐渐摆脱男子的控制,开始成立自己的禁酒组织,并掌握了禁酒运动的领导权。

  20 世纪 20 年代到 30 年代是禁酒运动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由盛转衰并最终走向失败的时期。1920 年禁酒法案生效后,全国禁酒总局随之成立,禁酒取得一些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问题越来越多,禁酒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到了 30 年代,倍受大萧条折磨的百姓再也不想要这本来就行不通的法律了。1933 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禁酒派大势已去,因为民主党本身是反对禁酒的。在各种反禁酒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国会通过第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停止禁酒,禁酒运动到此结束,全国禁酒运动宣告失败。

  综观禁酒运动的整个过程,运动自成为全国性的立法运动之后便逐步暴露许多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美国人对该运动的热情大大减退,下文将对运动走向失败的原因作具体分析。

美国禁酒运动

  二、美国禁酒运动失败的内在原因

  (一)禁酒令的通过过于草率

  1919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禁酒运动随之上升为政府的立法活动。然而这个法令的通过却十分地草率,并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这使得禁酒令本身就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第 18 条修正案在被送到参议院时,只经过了 13 个小时的讨论便获得了一致通过,而全体民众对禁酒政权的必然出现又是深信不疑,以致无论是新闻界的高谈阔论,还是餐桌上的闲言碎语,都很少涉及法案是否可以实施这个问题。

  然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禁酒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强制的全民清醒又会对工业、社会秩序以及下一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此可见,禁酒令的颁布只是为了顺应当时全民禁酒的局势,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联邦政府也并没有制订有力的措施来保证禁酒令的顺利实行,因而在法令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政府没能预料的问题。

  禁酒运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制消除酒类的使用,达到根除一系列诸如打架、犯罪、腐败等社会问题,力图改善整个社会的面貌。然而,禁酒令的实施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容易,禁酒的结果也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美好。恰恰相反,禁酒导致了酒类走私和犯罪组织的大量出现。

  政府强制禁酒的立法颁布施行后,全国的酒馆就必须关闭,酒类供应必须被切断。

  但是,人们不可能立即结束喝酒的习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在全国性的禁酒开始后不久,一种新的私酒业开始出现,从而取代了公开酒馆。这些非法酒馆尽管很俗气,但对顾客却很有吸引力。于是,从事私酒制造和贩卖有着十分丰厚的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虽然政府对于这种行为实行过打击,但收效甚微。“由于这一行业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渴望饮酒的人的需要,尽管联邦政府在整个 20 年代以反禁酒法逮捕了 50 万人,进行了 30 万次起诉,但地下酿制和走私酒类的行为依然有增无减。”在当时的美国,对于普通的城市居民来说,想喝点酒并非难事,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光顾当地的私酒店。然而,贩卖私酒的途径并不止这一条,药剂师凭借着医生的处方也可以获准出售酒精。更有甚者把工业酒精稍作加工,加上调味,就作为“黑麦威士忌酒”或“杜松子酒”出售了,许多工业酒精被转化成了酒类饮料,流入人们的胃中。而这类私酒的出售往往导致疾病和死亡。由此可见,在禁酒令之下,酒的消耗非但并不比以前少,反而更加猖獗,甚至更加危及人们的健康。

  更令人惊恐的是,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也因此大量出现。随着贩运私酒的人越来越多,私酒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私酒商人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用非法手段控制局势,形成了一个个黑社会组织,威胁着美国社会的稳定。“在当时,竞争太激烈了,但是也许一帮手脚灵活、枪法准确而有记录严明的人能够控制局面,他们可以通过胁迫来打败与其竞争的私酒酿造人,还可以‘劝说’地下酒吧所有人,如果不购买托里奥的酒可能就没有安稳日子过。”当时,此类犯罪组织的大本营是芝加哥,芝加哥的艾尔·卡彭就是当时最出名的黑社会头子,他聚敛了约两千万美元的财富,卡彭帮拥有几百人的私人武装,“1926 和 1927 年在芝加哥发生的 130 起谋杀案中,大部分是他们干的。

  ”尽管卡彭帮干了很多违法的事,但他们可以通过向政府官员行贿而免于受到制裁。

  “犯罪所得的巨额收益中,有一大笔钱用来贿赂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由此可见,犯罪活动与腐败的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这样,酒精的生产和流通在社会上仍然有着极大的空间。禁酒令的实施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问题,相反它所造成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有毒的酿造引起大量的痛苦死亡和失明,由于黑社会一手操纵私酒供应,造成有组织的犯罪和黑帮势力的猖獗。”美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危机,禁酒令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大大下降。

  (二)禁酒令违背了美国国民的传统习惯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自由主义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它是贯穿于整个美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到争取独立再到南北统一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这一信仰。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源于英国,由移民将其引入北美大陆,随后在北美独特的土壤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美国独立起,“个人主义、对企业的热爱以及对个人自由的荣耀,就一直被美国人看作不仅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而且是他们独自拥有的财产”。美国人的这种强调个体、自由、权利的传统与源源而入的广大移民的积极进取精神相对应,并为北美大陆的开发和美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独立到内战这一时期,是美国人民争取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运动盛行的时期。南北战争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美国,它提倡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政府的任何干预,这加剧了美国人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这种包括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也可以说,美国人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个人不受外力强加的拘束,追求成功和幸福的自由。”

  禁酒令的颁布使美国人的这种自由主义传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美国人的饮酒历史由来已久,殖民地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饮酒。在 18 世纪末美国人年平均饮酒量已超过25 加仑,随着西进运动和大量欧洲移民的进入,饮酒的习惯不断加强,喝酒成为社会所接受的生活习惯之一,成了美国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切社交活动都离不开酒。因此禁酒势必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美国学者布尔斯廷对此评论道:“在这以前,联邦政府的任何立法都不曾像禁酒令这样涉及这么多人的私人习惯;也不曾像禁酒令这样公然侵犯他们日常的风俗、习惯和嗜欲”。

  在 19 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出现了种种社会危机,为了摆脱危机人们开始进行各种斗争。在斗争过程中,这些美国人逐渐改变了以往对于自由的信仰,普遍认为为了社会的进步应该做一点牺牲,甚至可以放弃个人的部分自由。于是人们鉴于饮酒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始了禁酒运动。然而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在经历了一战和战后初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以后,美国人民不愿再沉浸于理想主义之中,开始反思如何在保护社会和尊重个人权利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禁酒令在侵犯公民个人权利方面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容忍的范围,他们对进步主义的热情渐渐平息,他们需要的是回归“常态”。许多反禁酒主义者也正是由于人权受到侵犯才加入反禁酒行列的。

  综上所述,禁酒者企图利用法律强制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做法被认为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干涉和对自由的践踏。这势必会引起反抗,而正是由于禁酒法案的执行才带来了一系列侵犯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行为,许多人越来越认识到禁酒对于个人自由的危害性,从而纷纷指责禁酒,要求废除禁酒修正案,禁酒运动因丧失了群众的支持而逐渐走向低谷,可以说这是禁酒运动失败最根本的原因。

  (三)主要参与者对禁酒态度的转变

  上文提到,在早期禁酒运动中,教会和妇女都曾是积极参与者,并在一段时间内分别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但是随着整个运动的发展,他们不得不承认禁酒运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继续禁酒只能是徒劳,于是二者对于禁酒的态度都逐渐发生了改变,不再支持禁酒运动,而这使得禁酒运动失去了原先最有力的支持者,逐步走向失败。

  教会在早期禁酒运动中曾发挥过主导作用,在推动禁酒运动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清教自从在美洲大陆扎根以来就对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最早来到北美大陆的清教徒是在英国宗教改革后,受到英国国教迫害而逃往北美的。这些清教徒怀着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并把这种使命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致力于在北美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成为其他各国的榜样。19 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爆发了大规模的宗教复兴运动。其实质是美国社会的基督教在城市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兴起的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它主张通过道德说教和社会改良,以渐进的方式消除社会弊病,实现资本主义的民主社会。而酗酒之风的盛行在牧师们看来是个人行为恶劣、缺乏自控能力的征兆,是个人道德的下降,对基督教文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福音派教徒采取布道的形式,向人们宣扬社会改良思想,指出酗酒是一种罪孽,禁酒是所有忠于上帝的战士必须参加的圣战。教会成立了一系列禁酒组织,极大地推动了禁酒运动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教会作为禁酒运动的大力支持者有其思想上的局限性。首先,他们把一切社会问题完全归结于酒,没有看到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禁酒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显现出来,这让清教徒们看到禁酒并不能解决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相反却带来了更多危害社会的行为,大部分教会成员认为禁酒运动并不成功,没有达到他们原先预想的成果。于是他们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变成了禁酒运动的“背叛者”,加入了反禁酒者的行列。其次,教会力图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去影响美国社会,带有过于浓厚的理想色彩,与现实政治的利益需要无法磨合。当禁酒运动越来越与政治挂钩,上升为政府意志时,教会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削弱。教会退出禁酒运动之后,整个禁酒运动便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失去了最强大的支撑,运动走向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那么,美国妇女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退出禁酒运动的呢?前文提到,妇女之所以加入禁酒者的行列是因为酗酒对美国的家庭,尤其是对她们自身造成了重大的伤害,禁酒与其说是她们的目的,不如说是一种手段,一种旨在争取更多权利,尤其是与男子一样享有平等权的斗争手段。她们成立了专门的妇女禁酒组织,如 1842 年成立的“禁酒之女”,把禁酒运动与争取女权的斗争结合在一起。范亚东在《论美国禁酒运动中妇女的历史作用》中,把妇女的禁酒运动分为以下两个时期:19 世纪 20 年代到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为其兴起阶段,19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为其发展阶段。在经过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斗争后,妇女争取女权的斗争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州的妇女都获得了选举权,“到 1910 至 1911 年,当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授予妇女选举权时,这一运动显呈不可阻挡之势。1912 年,亚里桑那州、堪萨斯州和俄勒冈州采取同样步骤。1913 年,伊利诺斯州给予妇女选举总统的权利……”到了 1918 年,美国众议院批准了一项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以性别为理由拒绝给予选举权,并于 1919 年 6 月通过,这就是第十九条宪法修正案。由此,妇女获得了选举权,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正是由于这些成果的取得使女权主义运动失去了一些动力,而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的通过也使妇女禁酒组织失去了它的奋斗目标,因而再支持禁酒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另外,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奢侈生活的向往和对金钱的追求成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理想,美国社会进入了以物质享乐为主的“消费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妇女开始吸烟喝酒,并且把这作为时尚女性的标志,也有人把它作为男女平等的一个标志,“由于各方面障碍都被摧毁,妇女开始吸纸烟,而且对守旧派来说似乎更坏的是,她们要求和主张有权同男子一起饮酒。”受 20 年代新文化的冲击,妇女对禁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的女性把饮酒视为对传统的挑战,认为饮酒是展示女性个性和与男性分享权利的表现。她们同男性一样地喝酒、抽烟,与男性一其工作,一起玩。广大妇女纷纷表现出对禁酒的不满,以波林·默顿·萨宾为首的妇女则反映了美国社会主流女性开始反思禁酒给社会带来的问题。1929 年,萨宾组建了全国禁酒改革妇女协会,开始了反禁酒活动。就这样,美国妇女由原来支持和积极参与禁酒运动转变为禁酒运动的瓦解者,而这一转变对于整个禁酒运动来说是毁灭性的,对于扭转禁酒运动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三、禁酒运动失败的外在原因

  (一)经济大萧条的影响

  禁酒运动从 20 世纪 20 年代末开始走向衰落,而 192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民反对禁酒的呼声更加地强烈。联邦政府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而正是这些应对危机的措施使得禁酒运动走向了尾声。

  这次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局面:股票价格暴跌、市场萧条、大量人员失业、通货膨胀……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业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虽然没有编制准确的政府统计,非官方的估计 1932 年失业人数为 1千万或更多,1933 年春季高达 1500 万人。”这些失业者白天忙于寻找工作,夜里因没有工作睡不着觉,成为一些社会工作者所说的“失业震荡”患者。在就业者当中,许多人每天也只能工作半天。除此以外,失业还导致大量家庭颠沛流离,无数的流浪者游荡在美国的街头巷尾,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 20 万无家可归的儿童在全国各地流浪。人们的注意力纷纷转移到经济问题上来,他们对于危机所带来的困境和绝望,对禁酒执法过程中的官商腐败、暴力犯罪、侵犯人权等行为再也无法忍受。一些有识之开始要求取消禁酒令以扩大粮食需求从而带动农业发展,曾经支持禁酒的人们在现实面前也开始理性地思考,不再坚持原先的意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要求取消禁酒令以缓解经济压力。面对这种形势,联邦政府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危机、安定民心,而就是在消除危机的过程中,禁酒运动逐渐走向了尾声。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顺应民意,在处理经济危机的问题上采取了迅速的行动,上任后头 100 天就进行了三大立法,分别为紧急银行法案、经济法和对沃尔斯特德法案的修改。这三项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客观上也为废除禁酒令买下了伏笔,尤其是第三项法案使啤酒和葡萄酒的买卖合法化,这就为禁酒修正案的废除迈出了一大步。

  (二)政权更迭的结果

  在禁酒运动的高涨时期,美国社会的各种力量通过影响政党选举来争取全国性禁酒法令的通过,他们致力于让支持禁酒运动的党派当选,而当选的党派必然会作出相应的回报,出台有利于禁酒的法令。美国的两个执政党共和党与民主党分别对禁酒运动持支持和反对态度,于是支持禁酒的共和党在人们心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此外,经济危机的爆发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作为执政党的共和党面对危机的袭击,却表现得束手无策,胡佛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美国人民逐渐对其失去了信任,胡佛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开始动摇。而与共和党相反的是,民主党反对禁酒,所以禁酒问题成了1932 年总统大选的核心问题。于是在以后的选举中,民主党赢得了广大渴望废除禁酒的社会人士的支持。在 1932 年的大选中,两党在废禁问题上泾渭分明,民主党将废除禁酒写进了党纲。最后,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总统,与此同时,废禁联盟也宣告成立,这表明了禁酒派大势已去。

  罗斯福的当选结束了这场事实上已经失败了的禁酒运动,然而,要废除禁酒运动就必须废除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要废除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就必须再起草一个新的修正案。1933 年 4 月,国会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也就是第二十一条修正案,该法案的核心条款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中的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就此废除”,富兰克林·罗斯福给禁酒运动画上了句号,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禁酒风波就此平息了,禁酒时代至此终结。

  四、启示

  禁酒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革运动,它以一种近乎狂热的力量试图改变现存社会中不合理的秩序,构建理想中的社会价值体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最后的灭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美国禁酒运动的失败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外在原因,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通过以上对禁酒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对我国当下和以后的社会改革运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首先,一个国家要进行改革,必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美国的禁酒运动也许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一切社会问题都看成是由饮酒造成的,认为酒是罪恶之源、罪魁祸首,并没有意识到现代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因此,美国的禁酒运动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因为饮酒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禁酒运动爆发了,人们怀着无比的热情投入其中,力图将运动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改革,而当禁酒真正成为一种政府意志时,更多的问题却产生了,致使改革最终走向失败。鉴于这一点,我们国家在实行改革前,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根本,找到弊病的根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其次,要保证改革措施的可行性。禁酒令的颁布很是仓促,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这使法令的可行性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面对后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美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是任其自然地发展,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终致运动的失败。我国目前正面临各种社会改革,当然改革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能够生活得更好,但是在构建理想之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必须具有预见性,要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改革运动才有保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另外,改革必须顺应民意,尤其不能强行改变国民的习惯。上文提到美国禁酒运动违背了美国人的传统习惯,这可以说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禁酒运动起初是民间自发的旨在减少酒类饮用的运动,人们为了社会的进步也都作了一些让步,但在政府把禁酒作为一项法令颁布以后,人们就改变了看法,认为这是政府在干涉他们的自由,于是心怀不满。鉴于此,我国的社会改革运动也应注意顺应人民的意志,政府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体贴民意、关注民生。

  小结

  回顾禁酒运动的整个历史,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投身其中,最终迎来的还是禁酒令遭到废除的悲剧,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在今人看来,禁酒运动也许是一场闹剧,是一次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实验”,但通过对禁酒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处于哪个时代,自由对于人们的重要性是不可磨灭的。如何解决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其他国家政府,都应当以史为鉴,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浮华时代--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简史》,汪晓莉,袁玲丽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刘绪贻,王锦瑭,李世洞,胡志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南北战争以来的经历》谢廷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年版。

  [美]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许季鸿,宋蜀碧,陈

  凤鸣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美]卡罗尔·卡尔金斯:《美国社会史话》王岱等译,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美]卢瑟·S·路德克:《美国的社会与文化》,王波,王一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历程》,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年版。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资中筠:《20 世纪的美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年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