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研究不同模式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及重难点

来源:建筑技术开发 作者:王聪慧
发布于:2021-03-03 共5928字

  摘要:由于铁路客运站其特殊的建筑属性,也增加了客运站改扩建工程的设计难度。以实际工程设计项目为研究素材,依据线路等级、客运站规模及重要性对复杂的铁路客运站改扩建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将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归纳为高难度大型站、高难度小型站、低难度小型站、低难度大型站4种模式,深入研究不同模式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及重难点,归纳设计原则,针对性提出不同改扩建模式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 改扩建模式; 设计要点;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pecial architectural properties,it increases the design difficulty of the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passenger railway station. Through research on practical projects,according to the railway grade,the scale and importance of passenger railway station,the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mode is summed up into four modes :high difficulty with large-scale station,high difficulty with small-scale station,low difficulty with small-scale station and low difficulty with large-scale st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different modes of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projects are deeply studied,the design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and the design points of different mod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passenger railway s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mode; design points;

铁路客运

  我国铁路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生活方式引发出行模式的转变,中短途及中长途出行越来越多地成为日常办公、生活及旅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出行需求的增加,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呈现出普通线路改造提速,高速线路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新建两大主要特点,由此也掀起全国范围内铁路客运站改扩建的浪潮。

  1 我国初代铁路客运站的发展特点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事业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铁路客运站建设也随之兴起,受时代发展的推动,铁路交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2004年,国务院颁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此为起点,2006年发布《铁路"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我国进入铁路建设全面崛起的时代。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亲眼见证了进入高铁时代的中国速度,见证了铁路客运站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于此同时,也看到了飞速发展背后遗留的问题和隐患。

  1.1 初始定位与实际现状不符

  高速铁路初始定位与国民出行实际现状不符。2007年,中国铁路第6次提速,开行时速200~250 km、到站经停时间2~5 min,有效缩短了中长途客运时间。高速铁路的初始定位为"即停即走、快速疏解",在这种模式下,旅客滞留客运站的时间短,不会聚集大量候车旅客,以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为代表的初代铁路客运站设计均以小规模为主。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出行方式的转变,中长途出行频率大、人数多成为新的特点,初代铁路客运站的规模过小与候车旅客增多之间矛盾日益凸显。以苏州北站为例,目前该站日均旅客发送量已破万人,而苏州北站建筑规模仅为8 000 m2,已无法满足现状旅客出行要求。

  1.2 铁路客运站的功能升级

  城市发展引发铁路客运站的功能升级。过去10年是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的10年,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领域不断扩张。早期承担郊区货运功能及少量客运功能的城市郊区客运站,随着城市发展逐渐被划入市区,承担起市区的主要客运疏解功能。

  以广西百色市田阳火车站为例,田阳站始建于1995年,为普速客货混型车站,客运站建筑规模仅1 500 m2.伴随2015年南昆客专的开通,田阳站逐步承担起主要的城市客运功能,客运量明显增多。与此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田阳县迎来"撤县改区",田阳站也即将更名为百色东站,面对客运站功能升级和客流增多的考验,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

  1.3 客运站功能性改扩建

  新建铁路线路引入促使客运站进行功能性改扩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近14万km,且仍有多条规划线路等待建设,当代铁路客运站已从交通节点转变为交通枢纽,其服务的铁路线路也从一条向多条转变,客运站的枢纽功能越来越凸显。以北京黄村站为例,原黄村火车站为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上的普速客运站,因京雄城际的引入,为满足新老线路之间的便捷换乘、提升旅客出行候车舒适性,需对既有火车站进行功能性改扩建。

  综上所述,初代铁路客运站发展至今,因初始定位、城市发展及铁路线路网逐步完善等原因,均出现不适应当代国民出行需求的情况,迫切需要通过铁路客运站的改扩建工程进行改善和优化。

  2 铁路客运站改扩建模式分析

  近年来,铁路客运站开展的改扩建工程不在少数,对这些改扩建工程进行分析归类不难发现,所有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其改造的侧重点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2.1 铁路客运站改扩建重点分析

  2.1.1 扩容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进程快、人口众多、地缘辽阔,近年来的旅客出行人数和出行频率同步快速增长,就我国铁路客运站改扩建情况来看,最主要的改扩建目标为扩容,即既有铁路客运站规模无法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需扩大客运站规模及候车厅规模。

  2.1.2 空间环境改造

  随着我国客运交通及货运交通的不断更新换代,许多客货混用的车站转变为单纯客运站。因此,需优化既有站房中的客运空间,改造货运功能空间。另外,铁路客运站设计越来越重视核心功能空间,并对附属空间采用集约化设计。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必须扩大候车空间面积,缩小附属房屋及设备用房的面积,以及对现有候车空间较小的客运站,亟须此类改造。

  2.1.3 优化交通流线

  铁路客运站的旅客进出站流线设计与旅客出行便捷性息息相关,也与客运站容量和规模有一定联系,在铁路客运站改扩建的实际项目中,客运站建筑规模的扩建通常伴随对交通流线的优化。而旅客的进出站跨线设施改造工程,有可能对线路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此为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的难点所在。

  2.1.4 交通枢纽改造

  结合其他交通设施的枢纽一体化改造。早期的铁路客运站存在对客站建筑以外空间缺少规划和设计的弊端,随着交通模式的转变,铁路客运站不再单独是为铁路运输服务的交通站点,而是服务于城市综合交通的枢纽中心,旅客的出行流线从客运站建筑延伸至各个换乘设施,空间和流线的组织需综合统筹,实现便捷换乘。

  2.2 客运站改扩建模式分析

  以上归纳总结的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的侧重点,应从拆除、设施改造和定位3方面分析。

  2.2.1 拆除

  改扩建均涉及一个既有客运站拆不拆的关键性问题。不同的客运站形式、规模相对应的拆除难度也不尽相同,这是进行改扩建工程首要考虑的问题。

  2.2.2 设施改造

  跨线设施是否进行改造,跨线设施包含进出站旅客地道、天桥及线上候车厅等设施,跨线设施的改造会影响到铁路线路的运行,是改造中的重难点。

  2.2.3 定位

  枢纽规模及定位。不同的枢纽定位,客运站形式也会天差地别。以北京站和北京南站为例,北京站站房相对独立,所有换乘设施需在旅客出站后到达站前广场进行换乘,而北京南站则是将所有换乘设施统一考虑在客运站建筑范围内,实现"无风雨、零换乘"的枢纽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铁路客运站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施工,直接关系到站点的运营,不可轻易进行改建,所以枢纽交通设施和客运站建筑之间的关系,需在改扩建工程中统一考虑、一次完成。

  2.3 客运站改扩建模式的分类

  针对以上所有问题,不同情况的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因项目受重视程度、工程难度、资金投入、性价比等各方面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改扩建策略也不尽相同。可根据铁路客运站的铁路线路等级,以及客运站设计规模进行分类,将改扩建模式分为4类。

  2.3.1 高难度大型站

  此类客运站特点为既有铁路线路等级高,客运站候车厅及进出站通道为跨线设施,改造难度大,同时客运站规模较大,舒适性和便捷性要求高。

  2.3.2 高难度小型站

  此类客运站特点为既有铁路线路等级高,客运站建筑设计规模小。

  2.3.3 低难度小型站

  此类客运站特点为既有线路等级低,客运站建筑设计规模小。

  2.3.4 低难度大型站

  此类客运站特点为既有线路等级低,或改造不涉及跨线设施,改造工程难度小,同时,客运站规模较大,舒适性和便捷性要求高。

  此4类铁路客运站改扩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客运站改扩建模式示意 

  3 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设计原则

  铁路客运站作为大型交通类公共建筑,与铁路线路之间关系密切,并且通常作为交通枢纽中最重要的一项交通设施,其改扩建工程为涉及民意民生、经济发展和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安全性

  铁路客运站改扩建通常伴随着既有客运站的拆除和新建客运站的建设,以及对既有跨线设施的改造,设计工作须提前考虑施工过程中各项影响因素,降低对铁路线路的运行及客运站运营的影响,保证旅客进出站安全等问题。

  3.2 便捷性

  改扩建工程应对既有客运站进出站设施进行优化处理,保证进出站流线便捷不交叉,并满足远期旅客出行的使用需求,同时考虑进出站旅客换乘其他交通设施的便捷性。交通枢纽设施设计应能保证人车分流,实现"无风雨,零换乘".

  3.3 舒适性

  我国铁路旅客出行特征之一为旅客普遍等候时间较长,候车时间平均0.5 h以上,所以候车空间的舒适性事关旅客的出行感受。候车厅设计应该满足空间宽敞,有充足的座椅、适当的休闲娱乐设施、良好的采光通风以及优美的环境景观等要求。

  3.4 美观性

  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的名片,是旅客到达后建立的第一城市印象,一方面,在近人角度,要求铁路客运站有良好的建筑形象、宜人的建筑景观,使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在城市角度,需与城市风貌相协调,体现城市文化、空间肌理和传统风貌。

  4 不同模式的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

  前文将铁路客运站的改扩建模式归纳为4类,涵盖了所有改扩建情况。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不同模式的改扩建工程,从政府角度、铁路公司角度、设计角度和出行旅客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4.1 高难度大型站

  4.1.1 实际案例

  以苏州北站为例,原苏州北站客运站为京沪高铁的中间站,建筑面积8 000 m2,因通苏嘉甬高铁线路及其他城际线路引入,苏州北站需全面扩建,改扩建方案将其扩大至10万m2以上的大型站(图2)。研究过程中,对拆除既有站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因京沪高铁等级较高,不宜采取停运或甩站方式完成在既有铁路线上施工,遂设计方案以不拆除既有站为前提开展研究。

  图2 苏州北站意向(新建站与既有站建筑设计元素统一)

  基于国家铁路网规划"双十字"铁路枢纽接入北站,以及苏州相城区近年来迅速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苏州北站要求扩大规模,提高候车舒适性,并将各项交通设施与客运站统一协调建设。因苏州北站既有站为线下站、新建站设计为高架站,其设计难点为2座站房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及整体客运站的形象统一。在设计中,通过夹心的交通设计和外立面建筑语言重构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4.1.2 设计要点

  总结高难度大型站设计要点,主要归纳为3点:

  (1)新建大型站以高架站为主,需侧重既有站与新建站之间的流线梳理,保证新老站房付费区之间,以及非付费区之间的无缝衔接;

  (2)枢纽交通统筹规划,实现便捷换乘;

  (3)注重城市形象,新老站形象协调统一。

  4.2 高难度小型站

  4.2.1 实际案例

  此类工程通常为铁路线路等级较高,虽客运站规模较小,但对功能要求较高。以北京黄村站为例(图3),地处北京,为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中间站,因京雄城际引入,遂对既有客运站进行改扩建。因客运站地处城市建成区、铁路等级高,既有站房不能拆除,且改造空间小,所以将新建站房设计在既有铁路线对侧,设计重难点为新建站房与既有站房的交通联络,以及避免客运站对城市的割裂。

  图3 黄村站设计 

  4.2.2 设计要点

  高难度小型站设计要点为:

  (1)侧重既有站与新建站之间的流线梳理,保证客运站建筑之间、城市之间的连通;

  (2)枢纽交通统筹规划,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4.3 低难度小型站

  4.3.1 实际案例

  此类客运站多起因于小城市的发展,既有客运站规模小、环境差、各类交通换乘均不便捷。以广西田阳站为例,田阳站建筑面积为1 500 m2,随着出行旅客数量增加,已不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进出站流线混用一条地下通道,交叉混杂;各类交通车辆无序停放于站前广场周边,交通组织混乱。针对以上几点,设计中首先考虑拆除既有站房,原址新建10 000 m2客运站。并对跨线设施进行改造,增设进站天桥,既有地道作为出站通道,实现进出站旅客分流。同时将站前广场统一规划,使旅客出行换乘更加便捷。

  4.3.2 设计要点

  低难度小型站设计要点为:

  (1)拆除既有站房需考虑过渡站房的建设,保证施工期间旅客正常出行;

  (2)既有跨线设施改造工程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

  (3)需综合协调组织各项交通设施场地及流线。

  4.4 低难度大型站

  4.4.1 特点

  此类站房特点:既有站房通常为线侧式站房,既有进出站跨线设施满足远期使用需求,客运站改扩建不涉及对线路运行的影响,且既有站房拆除难度不大。

  4.4.2 设计要点

  (1)拆除既有站房,改扩建工程对标新建工程,客运站依据新建站标准进行设计,结合跨线设施的特点完全新建。

  (2)考虑施工过程中旅客出行方式,通过建设过渡站房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客运站运营。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铁路客运站发展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将铁路客运站改扩建模式总结归纳为4类,即高难度大型站、高难度小型站、低难度小型站和低难度大型站,通过对此4类模式相对应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解析,针对性提出不同模式的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希望为今后的铁路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翠英。既有大型铁路客运站站房改扩建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刘保红,鲁文科。以徐州站房改造为例谈既有铁路站房改造特点[J].铁道标准设计,2013(4):96–100.

  [3]龚雯。基于地域特色的现代交通枢纽建筑系统性设计[J].铁道建筑技术,2019(3):40–44.

  [4]杨涛,韩超,芦守义,等。既有铁路站房改扩建形成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对策[J].铁道经济研究,2013(6):69–75.

  [5]韩超。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改扩建规划研究--以铁路长春站改扩建为例[J].铁道标准设计,2013(6):118–121.

  [6]陈冰,廖含文,姜冰,等。城市复兴下的旧城空间与景观重塑--英国谢菲尔德火车站改建项目的启示[J].新建筑,2018(6):66–70.

  [7]张翔。长安之门--西安火车站改扩建项目[J].建筑与文化,2019(1):106–107.

  [8]刘启翔。火车站房新建及改扩建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94–95.

  [9]戴刘生。既有铁路站房建筑改扩建模式探讨[J].城市建筑,2019(6):170–171.

  [10]周观根,何挺,刘贵旺,等。杭州铁路枢纽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站房地下通道钢结构加工技术[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12):52–54.

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王聪慧.不同模式的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1):34-36.
相关标签:铁路客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