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以《驯兔记》为例子对儿童文学和儿童影视跨媒的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贾寒,黄丽丽
发布于:2021-01-04 共4671字

  摘要:儿童影视文学是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中的朝阳产业,是儿童文学体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儿童电影电视剧以及动画片盛行,儿童文学以内容改编的形式进入儿童影视剧及动画片以实现其跨媒介传播。儿童影视剧和动画的流行打破了原先的传播界限,以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儿童和家长传授新的思想,跨媒介的传播为儿童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以《驯兔记》为例子进行分析,来阐述儿童文学和儿童影视的跨媒介研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影视剧; 跨媒介;

  儿童文学在长久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了传统纸媒的限制,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上缺少一定的灵活性,而儿童文学相比较大众文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叙述,并引起儿童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如此,儿童影视文学和儿童文学的跨媒介传播为整个儿童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把儿童文学作品搬上屏幕不仅优化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效果,扩大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而且为儿童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

戏剧

  一、辨析:从儿童文学到儿童影视文学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影视文学的区别

  儿童文学,指专门为儿童戏剧演出创作的文本,而影视作品则是将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在剧本的戏剧结构上,剧作者对构成剧本内容的生活材料所进行的组织和安排。[1]儿童文学剧本是供儿童演出和阅读的剧本,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一般儿童剧本故事是一个主线,按照起承转合的叙述顺序来讲述。导演的剧本创作是需要以文学作品为蓝本进行的,常常会通过蒙太奇、光影色彩和音响等表现形式和手段体现出来。但是儿童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最大的区别则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儿童影片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反复观看,而儿童戏剧则对场地、人员、道具、灯光等配备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每一次演出都需要人员进行再表演,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

  (二)从儿童文学到儿童影视文学的跨媒介研究

  所谓的跨媒介就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儿童文学到儿童影视文学就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前者以书籍为载体进行体现,后者则是以电影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影视作为大众传媒当中的一种媒介,很清楚地阐释了儿童文学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播的。美国学者曾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提出了"5W理论"[2],这其中的"In which channel"就强调了大众传播学研究当中关于"媒介分析"的内容,但同时这个理论当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没能很好地从反馈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与互动性质。因此也就是在提示儿童文学在向着儿童影视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在遵循"5W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反馈的形成,并且能够注重传播的双向与互动的性质,使得内容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受众易接受并能做出一些反馈。

  二、内容·渠道·效果:影视动画片《驯兔记》跨媒介传播特点

  (一)内容:通过"塑造乖孩子"这一主题,注入教育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使得大众传媒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利用舆论去引导人们的观点,以此形成某种意见,而《驯兔记》正是假借小男孩皮皮鲁在校园中的遭遇,来反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当中,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优等生",成为"乖孩子"的偏颇思想,希望能通过皮皮鲁在学校遭受"不公正待遇"和"母亲让他向优等生学习"这两个场景,来向家长表达出,希望家长能够尊重孩子们的天赋,能够使得儿童教育更加符合儿童发展要求。

  (二)渠道:"跨媒介"议程设置,使作品形象更加立体化

  跨媒介的议程设置能够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这个故事在被搬上银幕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24分钟,但是通过对教师和周围学生、家长的刻画来和皮皮鲁形成强烈的反差。教师提问对着给出标准答案的孩子称其为"优等生",而对皮皮鲁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做出了批评,说其捣蛋,甚至是这个"优等生"也帮助老师教训了皮皮鲁,就在这时"优等生"居然变成了兔子,学生们仓皇而逃,教师却夸奖了他,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孩子都想变成兔子,满怀不解的皮皮鲁回到家中希望父母能解决他的疑惑,但是话都没有说完,皮皮鲁的妈妈就很急切地要求皮皮鲁向优等生学习,甚至说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影视作品当中将"变成兔子"的这个过程具象化,形成了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再加上教师表扬优等生时的"虚伪的假笑"和批评皮皮鲁时的"面目狰狞"都将书中想要表达的形象进行了表现,使得形象更具体,更具有冲击性。

  (三)效果:跨媒介编码、解码,诉诸情感,提升解码共通性

  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解码是信息被阅读和理解的过程,既包含意识形态也包含行为结果[3,3].《驯兔记》当中,大众媒体通过影视这一媒介将"乖孩子"这个议题搬上屏幕,以此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议题让家长和老师形成尊重孩子的观念。文学作品通过影视形象的刻画,使得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更直观地传递出来,能够在观众当中形成很强的代入感,使得人物形象表达变得更加直接而具有冲击性,更容易引起共鸣,提升了编码与解码的共通性。《驯兔记》在跨媒介传播的过程当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了文学作品当中想要传达的意思,这种直接而简单的表达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引起共鸣。

  三、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跨媒介传播的改编之路

  (一)不断丰富文学作品的传播形式,满足童趣心理

  儿童文学的多媒体包括:儿童绘本、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作品。一般这些作品是以剧本的形式书写出来,再通过多媒体的手法把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类作品应用能力强,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给孩子们,方便普及,能够让孩子们更直观更方便快捷地领会其中的内容。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其教育性,要能通过简单的描写反映"儿童社会"的一些现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家长的一些兴趣。但是在文学作品表达的过程当中,由于单一地依靠纸质媒介进行传播,很多孩子或家长在选择儿童文学的过程当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引起直观的共鸣,但是在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利用直观的手段,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等的塑造和对场景的综合使用,通过简单的方式将文学作品当中表达的情感和教育性更直观地体现出来,跨媒介叙事更好地提升了传播面和体验感。

  (二)注重内容为王,增加美学包装

  儿童文学作品在改编的过程当中最应当重视的就是要丰富其在影视创作作品当中的奇特想象。文学作品在向影视作品改编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文学作品并不能直接用于影视作品的创作,而是需要通过相关的改编来达成影视表达的效果,影视表达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场景来将书中的想象力具体化,但是传统的创作手法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定的局限,很多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很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就不能够完全达成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影视创作过程中,首先应当遵循儿童想象力的特点并结合儿童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特征进行创造,但并非脱离生活实际而创作,想象力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应当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找到痛点进行创作;其次,就是要能注重内容的表达,跨媒介传播当中注重包装的重要性,要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提升"美"的传播效果。

  (三)遵循典例,注重从西方的改编作品当中吸取经验

  西方儿童文学的发展之路是值得借鉴的。以西方最有名的小说《哈利·波特》举例说明,J.K.罗琳在对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塑造的过程当中赋予了他一个传奇的身份,他有朋友、会魔法,而这正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主线。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更是将"魔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并伴随着不同的场景和主人公各个阶段的成长经历都做出了不同的表达。西方的儿童文学在影视化的过程当中注重对儿童文学体系化的建设,能够通过一个大的框架的构建将文学作品当中想要表达的意味体现出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的文学作品当中常常会出现光怪陆离的事物,诸如"魔法",而这种不存在的东西在影视化的过程当中具象化之后就相当于将儿童的想象表现了出来,就像是表达出了孩子的内心需求,而这一点正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当中的短板。因此,首先,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应当更注重扩大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可以是天马行空不切合实际的,但这种不切合实际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内心的东西具象化来引起共鸣,而其中所传达出的教育性的东西,则要通过较为成熟的手段向家长表达出来,来引起家长的反思;其次,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帮助,这种帮助是为了帮助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能够不忘初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创作符合儿童精神世界和渴望的作品,赋予儿童文学作品新的能量与变化。

  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儿童文学创作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是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当中最不可或缺的。儿童文学的纯粹性其实来源于儿童思想本身的纯粹性,而这种纯粹性同时又来自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孩子的世界天马行空,任何事情在孩子的世界当中都是能够进行想象的,而这种想象力正是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当中的灵感来源,因此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一定是能够抛弃功利性的思想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四)以史为鉴,加强对儿童影视文学作品的研究

  儿童影视剧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因此现在的研究当中难免会出现欠缺和不足,也正是因为交流不足和缺乏理论指导对我国儿童影视文化发展产生影响,使得儿童影视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其所产生的影响只能简单地辐射到少数人群,难以达成传播效果。立志于借鉴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特色和民族化等现有的成就,在吸取前人宝贵经验和财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于当今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跨媒介传播的改编之路给予启示和帮助,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4]

  首先,应当加强对儿童影视文学作品发展历史的研究,从中吸取有效的创作经验,以此来形成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体系。影视文学作品的研究应当是分阶段进行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儿童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存在怎样的特征,并分析一个时期使用的创作手法所引起的观众的反响和态度。然后再研究下一个时期进行整体的对照分析,分析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与改变,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态势进行估计,为写作提供充足素材。

  其次,就是要在中西方影视文学创作的对比研究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方的影视儿童文学创作其实和中国的影视儿童文学创作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西方更擅长的是利用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孩子的心理活动来完成创作,而中国的儿童影视文学创作则更加注重表现其教育性,力求从文学作品的表达当中传递出社会现象和正能量,而正是这样的创作风格使得中国的儿童文学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常常显现出想象力不足的情况,因此西方的这种创作模式是十分值得借鉴的,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必须基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进行更新,而不能完全脱离传统进行想象。

  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的就是影视文学作品的观众反响情况。检验影视文学作品的最直接手段就是通过对观众反应的评价来判断影视作品创作的好坏。儿童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引起家长的共鸣,并通过活泼的表现形式获得儿童的喜爱。因此,这也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目标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反馈当中吸取经验更有利于作品找到正确创作途径。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王昆建,主编。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美]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英文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48.

  [3] [英]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R].伯明翰:伯明翰大学出版,"当代文化研究中心",1973.

  [3] [英]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M]. 1973.

  [4]刘琼。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创作与评论,2013(12):9-33.

作者单位:马来西亚UTAR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 海口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贾寒,黄丽丽.从儿童文学到儿童影视戏剧的跨媒介研究[J].电影文学,2020(16):54-56.
相关标签:表演系毕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