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十年间跨界导演现象的主要内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11 共5755字

  一、实质与规律

  在近十年屡创票房新高的电影市场中,有一个现象逐步走红并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跨界导演”现象。其所催生出的一系列电影作品均有不错的票房和影响力,诸如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及更早的《人在囧途》、邓超的《分手大师》等。这些新锐导演之前所从事的职业均非导演,以上作品也多为其跨入电影界的处女作,因此,这一系列创作和特定身份导演群体的参与,在业界形成了“跨界导演热”现象。本文的写作主旨是探究这一现象形成之后的哲学机制,要研究这一点,就必须从现象本身形成的心理和意识形态机制入手。众所周知,我国电影市场是一种以消费为支撑的产业,因此,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中,消费者的审美和消费需求就直接决定着一部电影作品的成败。成功的电影也就意味着其在风格和表现套路上适应甚至引领了电影消费的某种文化,在特定群体中被认可并形成了共鸣与影响,每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迎合消费者审美心理的过程。因此,研究跨界“导演现象热”所赖以形成的机制,也就是研究观影人群的消费取向和消费心理。

  观众的观影口味是由其心理状态决定的,而个体心态并非简单集合构成群体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形成的推手。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更偏向于感性化和现实化,因此对其进行学科性整合以及理论化的载体就是哲学。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哲学作为具规律性的理论体系,形而上的本质决定了其对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并具前瞻性,因此对观影心理的机制性解释必须在哲学层面进行。

  通过欣赏这些跨界导演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后现代思想在《后会无期》的表现风格中一览无遗,而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青春具体的可感性被大学里喝酒、抽烟、打麻将等“酷文化”所取代。

  美好时光的具体描述多次被抽空,剩下的部分被渲染成一个映像、一种想象、一种唯美的概念,人物被无情地空置,漫不经心的叙述时刻在提醒观众 :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似乎存在于梦境之中,荒诞、模糊、唯美。在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为主人公带来幸福的生活,吸毒、算计、尔虞我诈、情感落差成了生活的全部,奢华至极的物质生活最后灰飞烟灭,成为“南柯一梦”.作品漫无目的的情节描述似乎并没有采取任何叙述角度和立场。在这种风格下,荒诞不经的世界作为新的美学价值被创造出来,平面化描写和零角度叙事切入点使作品变得飘渺和怪异,人性的变形和永远达到不了的目的地增加了创作的娱乐性并消解了深度意识。包括这两个例子在内的近十年“跨界导演热”所催生出的作品风格均有相似之处,符合“罗格斯中心主义”的崩塌、深度模式的消解、多极化价值体系的建立这三大后现代主义文艺创作的基本特征。因此,这些作品至少在创作主旨上带有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成分。对“跨界导演热”现象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和审美心理之后的哲学机制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探讨。

  另一方面,由于近十年影坛上出现的跨界导演所处的生活年代和生活环境与观众群体较为类似,因此,在由后现代思想为引导的大环境中,观影受众与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不仅相近而且都具有后现代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想引导的后现代表现风格也是跨界导演们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影响了其创作跟观众在审美取向、价值观及对作品题材、风格的选择方面沟通的便捷性,因此本文对后现代思想的探讨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包括受众与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两方面,且存在某种一致性,即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思想。

  现代主义产生于宗教崩塌、社会秩序亟待重建而人性普遍萎缩的真空时期。一般来说,xuwuzhuyi是由崩溃到新信仰建立的一种过渡状态,一方面由于“创造力尚不够强大”,“新信仰还建立不起来,另一方面……旧信仰仍发生着腐败的作用”.(1)旧信仰的宗旨就是通过重归以人为本的世界,并建立理性世界(笛卡尔)或感性世界(尼采、伯格森、萨特、弗洛伊德)为主导的精神世界、以之为依靠而去完成对上帝的告别。

  这种思想甚至如此定义人的本质 :人就是不断地超越、人生就是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强大的产业机器牢牢控制住了每一个人,同时人的局限性和生存的困境--无限膨胀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便日益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人对自身生存环境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哪种形式的形而上学--上帝、理性或是对欲望的无限追逐都是对人真正自由的束缚,我们生存的世界在因我们的存在而显得有意义的同时,其本身就是一个无目的性的运转体。人的本质的确是追求自由,但真正的自由就是虚无,人生只能生存在追求的过程中,终极价值的建立只能是理想和不懈前进的动力。因此,在困境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认为世界没有形而上,在运动的过程中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其本质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形而上学和终极追求被取消。“德里达认为,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普遍的规律,超验的意义和绝对的精神。”(2)其解构“罗格斯中心主义”的典型方法之一就是假设一个体系中既然有一个中心,那么其余成分就围绕这个中心而构成体系,但现实情况是体系都在运动之中,那么这个中心就不可能永远是中心,也就意味着体系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可能成为中心,由此推导,这个体系就没有中心。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思想流变的追溯,我们因此可以下结论,后现代思想的精神内核包括 :中心主义及终极价值的取消、多样化价值体系的建立、深度模式的消解、平等化的社会法则、文化体系的包容性、文化视野的开阔性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社会体系的整体性以及沟通交流的互动性及平等性。

  以上的论述仅仅指出了“跨界导演热”现象形成的哲学机制是后现代思想及其精神内核的内涵,实际存在形态以及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段的运用三部分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内容。

  二、主题内涵

  后现代的精神特质决定了在支撑“跨界导演热”现象的机制中形成了“酷文化”、审美多样性、交互性、后现代道德秩序重构四个方面具体内涵。

  1.“酷文化”

  “酷文化,就其功能而言,相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对于个体来讲其正功能表现在 :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格发展,获得社会认同,满足求异需要,生活快乐等。”(3)这里提到的“酷文化”是特定的“酷”,其核心意义是“潇洒”“自由”,无论是来自自我的还是外界的一切束缚都是这种文化要摆脱和挑战的。作为一种张扬个性的文化,其展示的自我亮点与其他个性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其个性张扬的方式是别人不能而我能的洒脱和“放得下”,在于“无”;其他个性文化主要显示“我能干什么别人干不了的事”,在于“有”.这种带有超脱意味的文化是对现代主义理性至上、“意志”统治人类精神世界思维的反叛,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功利主义和自身欲望对人性的约束,彰显出一种娱乐性质和超脱意识。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其显然是后现代主义的衍生品。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在于在抛弃了单极化价值之后,多彩人生带来的是更开放的竞争环境及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成才机会,同时也推动了平面化的人生追求,因此是一种在宽松中同时面临社会竞争并在所形成的张力关系中生存的亚文化。

  由于其超脱性和个性化本质,在被青年群体广泛接受的同时,由于其叛逆性和洒脱性而使相应的电影情节设置变成了难得一见的独特风景,成为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现代人平衡心理的一种载体。而这种既能唤起观众认同感又能舒缓紧张心理状态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衍生品在观影过程中能被青年群体所广泛认可 :在激起以放松身心为目的来观影的受众共鸣的同时完成“酷”意象的心理再造,形成独特的想象,并随着之后在人群中交流与传播而极具影响力,其实质是深度模式的消解在观众的心理顺化效应下所产生的某种影响效应,并作为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现象而存在。

  在电影《后会无期》中,几个寻找理想的青年在路上的经历其实就是摆脱喧嚣、远离世俗、走自己独特人生探索之路的象征。电影的着眼点并没有放在人生探索的形而上探讨,而是着力渲染了青年们酷酷的、潇洒个性,其清新脱俗的超脱感已经在无数青少年心目中被再造、奉为偶像,不仅在其人生成熟过程中产生了塑造作用,也使电影迎合了观众的观影心理。
  
  2.多样化的审美取向

  后现代主义带来价值多样化的同时必然催生审美取向的多样化。同时,后现代所崇尚的物质运动观使审美形式层出不穷,以前所未有的复杂化、丰富化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也同时带动了受众审美心理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年轻受众对“酷文化”的追求和“酷文化”本身的先锋性质又对这一心理现象产生推动和加速革新的作用。当然,美学效果之所以美,是导演们在遵循其审美心理的产生机制和美本身的发生规律去进行作品创作的,是其在对生活和艺术原理的感悟上通过艺术加工而精心造就的。

  在跨界导演的几部经典作品中,导演们均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求新、求奇、求变的审美心理而大做文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将青涩、懵懂、唯美、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定格在个性张扬、略显颓废而又激情四溢的大学生活中,突出的是对于泛黄影像的美好回忆,带有冲劲和唯美化色彩 ;《人再囧途之泰囧》对人性美的描写和争夺功名的滑稽场面产生的喜剧美之间的强烈反差造就了“带泪的笑”的美学效果。

  同时,后现代审美所带有的休闲性质和先锋性质使其必须在运动中才能保有生命力。这一特征决定了这些电影作品的快餐化和迎合性,因而也缺乏深度审美的意味和反复咀嚼的艺术魅力,处心积虑创造出的千奇百怪的美很可能就此流于庸俗甚至降格为感官娱乐。尽管在形式上千变万化,但内涵偏于单薄,流于形式,典型的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丰富的物质生活渲染与极度匮乏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形成了强烈反差。对于观众来说,在满足对于现实生活起补偿作用的表层愉悦之外,没有产生任何耐人回味的东西,也大大地影响了作品的审美魅力。

  3.交互性

  后现代主义在破除了中心论之后,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襟造就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思想在对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限制作用,逐步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和谐”理论和“情境”的概念,并产生了交互理论(伽达默尔)、人的社会意识(萨特)及社会人的概念(马克思),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使其实现手段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和客观。其中伽达默尔的交互理论认为,人就是生活于关系之中,关系构成人的本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也是在关系中得以变为现实,因此关系的营造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这样一种自身置入,既不是一个个性移入另一个个性中,也不是使另一个人受制于我们自己的标准,而它是意味着向一个更高的普遍性的提升,这种普遍性不仅克服了我们自己的个别性,而且也克服了那个他人的个别性。”(4)而在当今通讯科技和交通系统高度发展的“地球村”之中,人与人的交流已经不再仅仅作为生存手段而存在,其凸显的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和人格魅力,关系的是人的观念更新和生存质量改善,已经上升成为人作为社会人所具备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同时,更加开放的处事理念带来的是包容、平等与和谐的社会。因此,交互性体现的是后现代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更为平等,同时更注重个人自我实现与空间保留的新型社会形态建构方面的全新理念。同时在观众观影心理中,高高在上的说教、权威的塑造和个体卑微身份的描写以及群体意识至上的创作路径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可能。另一方面,电影的传播学特征也决定了其比起文学作品更依赖与观众的互动。作为跨界导演来说,其生长的环境也决定了创作作品的理念与观众心态的同步性。这样一来,良好的同步性和互动性带来了观影的亲和力和观众的参与热情,因此创造了不俗的票房并掀起了热潮。因此,在《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接地气”的滑稽和事件的曲折性将普通人皆有的苦痛感写得非常具体,同时伴随人物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使观影过程毫无距离之感。心理距离的拉近带来了心灵与剧情的自然交流,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同时调动观影情绪,设置大团圆式的结尾,为受众带来经历事件的快感。

  4.后现代道德秩序的重构

  由于权威的坍塌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后现代主义凸显了个人的生存空间和权力,与之相伴随的是隐私权的建立。在交流频繁的社会体中,个体与社会之间在利益冲突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有限自由,因此,道德不再作为一种高悬于头顶的宗教或虚无缥缈的观念而存在,而是衍生出更多的实用价值和功利性意味。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制功能的增强、个人生活空间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平面化和陌生化,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的情感需要的满足在成为消费热点的同时,也成了构筑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后现代道德秩序的重构在影视作品中就表现为以温情、亲情为基础的质朴道德体系的设立。

  跨界导演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有个性十足的耍酷情节和夸张的物质世界描绘,也有浓浓的温情和以质朴、简化的形式展现的道德观。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作品承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在满足观众的温情心理、展现后现代道德理念、适应观众的审美倾向上做足了功夫,使自己的创作利益最大化。《人再囧途之泰囧》就大打感情牌,温润的母子亲情在吊足了观众胃口的同时在最后将谜底揭开,大大增强了亲情的渲染效果 ;另一方面,整个剧情的支撑因素就是两位主人公重新认识自我、寻找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其中其所展现的人性升华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在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情感的平衡和对亲情的追逐这一永恒的层面被呈现出来。与之相适应的是其实现的手段--实用化道德理念的展现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但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我们就必须包容别人。同时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的生活决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甚至在社会层面创造一种意识形态,以此来构建一种社会秩序,不是为了束缚人性,而是为了每个人拥有更好的空间和未来。

  综上所述,近十年电影界“跨界导演热”现象形成于“后现代”哲学思想机制,其由“酷文化”、多样化的审美取向、交互性、后现代道德体系的构建四部分组成,是社会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中的反映。

  这种机制的存在在推动国内电影市场发展、满足观影受众精神文化消费需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展望后现代思想支撑下的影视制作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在发展的空间上及实际运用中还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后现代思想机制及其艺术风格发展的人文性方向将是“跨界电影热”现象持续的思想之源和文化核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