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43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黑色幽默电影的特征探讨
【绪论】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研究综述
【第一章】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2.1 - 2.3】荒诞的剧情安排
【2.4 2.5】视觉造型与蒙太奇
【第三章】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审美特征
【余论/参考文献】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参考文献

  绪论

  一、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研究综述。

  对当代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研究成果不多,尚未看到专着出版。国内的学者也常把黑色幽默作为电影的一种喜剧元素进行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桂青山教授的《电影创作类型论》就将黑色幽默作为喜剧的品格进行探讨,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噱头",强调黑色幽默的背后"潜在着强烈的残酷与深重的苦涩,令观众不能不有笑后的严肃反思乃至觉悟中的悲酸苦恨。"专题研究以各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为主,如山东师范大学高伟的硕士学位论文《冯小刚的黑色幽默电影》(2008),对冯小刚电影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其电影风格与王朔小说之间的联系以及王朔小说对冯小刚电影的影响,并从故事题材、演员与角色、台词艺术、电影语言四个方面分析了冯小刚电影的黑色幽默品质,肯定了冯小刚黑色幽默电影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矿业大学李燕的硕士学位论文《黑色幽默电影研究》(2014),从文化内涵、审美表达、创作思考三个层面,对黑色幽默电影进行研究,探讨了其艺术价值与社会功能。认为黑色幽默电影以个体身份的焦虑、价值标准的迷失以及生存状态的困局为主题构建内涵体系,突出了对人的思考,将当下市场上文化消费的快乐逻辑与对生活的哲学批判相结合,呈现出矛盾的悖论性和游戏的颠覆性两大审美特征,同时该文还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对电影创作进行了梳理;此外,浙江师范大学王玫的硕士学位论文《论黄建新的城市电影》(2004)、西南大学李川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宁浩电影的黑色幽默》(2012)、郑州大学游溪的硕士学位论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喜剧电影研究》(2012)等皆属此列。

  更多的是散论,主要见于一些电影期刊、杂志和大学学报中。有的是对黑色幽默电影的概念进行界定或对类型进行划分。如华中师范大学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电影艺术》2005 年 1 期)一文,认为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风格化的追求,旨在营造一种"既阴森可怕又滑稽可笑的基调","而其深层结构又往往包含着一种悖论性的荒诞内核,它使你陷入理性的困境而备感滑稽。"通过对法国影片《肉食店》与中国影片《黑炮事件》、《背对背,脸对脸》、《说出你的秘密》、《活着》、《寻枪》等的比较分析,阐述了"荒谬的黑色幽默"与"怪诞的黑色幽默"之间的区别;淮阴师范学院陈鸿秀的《"黑色幽默"与中国大陆喜剧电影--兼论"黑色幽默"片与"黑色喜剧"片的异同》(《青海社会科学》2012 年第 2 期)一文,有感于国内电影评论及理论探讨中常常泛化"黑色幽默"以及混淆"黑色幽默"与"黑色喜剧"的现象,解释了"黑色幽默"的内涵特质,并从源头、选材、人文内涵、叙事方式等方面区分了黑色幽默与黑色喜剧这两种影片的异同;徐州师范大学苗新萍的《癫狂与批判--香港无厘头电影与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精神比较》(《传媒观察》2011 年第 10 期)认为香港与大陆的喜剧电影的风格迥然不同,所传递的电影精神也大相径庭,并从语言风格、叙事模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剖析了香港无厘头电影"娱乐本位"的癫狂精神和大陆黑色幽默电影"教化本位"的批判精神。

  有的是对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梳理。如陕西科技大学米高峰、温炳林的《中国特色"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之路》(《电影文学》2011 年 16期),通过对 1985 年的首部黑色幽默电影《黑炮事件》诞生到 2009 年《我的唐朝兄弟》上映这 20 多年来相关电影作品的分析,剖析了中国特色"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之路。

  有的是从美学或艺术学的角度对黑色幽默电影进行分析,如湖北师范学院柴冬冬的《当下黑色幽默电影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电影评介》2011 年第 24 期)一文认为"陌生化"是当下黑色幽默电影的重要叙事策略之一,营造了重要的美学意蕴;渭南师范学院侯君奕的《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特征分析》(《电影文学》2014 年第 9 期)认为黑色幽默电影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衍生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美学底蕴,并分别从"审美直觉的新奇性"、"审美体验的对话性"、"审美效果的反思性"等方面分析了黑色幽默电影陌生化叙事策略的效果;西华师范大学陈静怡的《冯小刚贺岁电影中黑色幽默的语境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年第 3 期)一文中,认为冯小刚贺岁电影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极富表现力,体现在对白的诙谐性和调侃性上,幽默中带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其文从语境和用词、语体、语音、修辞、意内言外诸要素的关系中探讨了黑色幽默语言的表现力。

  有的是对具体导演或具体影片进行细化分析,对其中的黑色幽默元素进行解读。如南昌大学胡清、李姜江的《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影像中的表达》(《南通大学学报》2010 年第 5 期)、陕西师范大学洪潇的《黑色幽默赋予国产小制作电影新的生命--浅析<两杆大烟枪>与<疯狂的石头>的异同》(《电影评介》2012年第 12 期)、扬州大学邱倩雯的《中国式西部片的黑色幽默--浅析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电影评介》2011 年第 3 期)、信阳农业专科学校李静的《从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探析多线索叙事的结构特点》(《电影文学》2011 年第 16期)、平顶山学院王建青的《<让子弹飞>中的黑色幽默》(《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 年第 3 期)、陕西商洛学院马英群的《冯小刚作品黑色幽默主题的呈现》(《电影文学》2009 年第 11 期)等论文或影评大多是从主题表达、情节编排、语言运用、人物设置等方面对黑色幽默电影进行细化分析。

  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全面性深入的研究很少,单一性细致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的散论或单篇论文更多是针对某一具体影片的影评,或者是关注电影的影像表现,或者是侧重电影的审美特征,或者是就某一导演的作品进行分析,因而缺乏一定的深度,也没有更大的广度。因此,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审视,探寻其表现方式、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进而对"这一个"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

  虽然黑色幽默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但大多还是局限于文学方面以及理论认知,对于专门研究黑色幽默电影的着作很少,几乎没有发现此类针对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研究的外国文献。

  二、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由于"黑色幽默"本身是一个横跨艺术学、美学、电影喜剧等多学科的概念,因此在中国大陆的"黑色幽默电影"研究中有泛化的现象,通过研究可以厘清"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特征和外延范围;通过剖析"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审美特征,可以为电影艺术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黑色幽默电影"虽然采用的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充斥着嬉笑怒骂、荒诞不羁的品格,但是也是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关照和反思,还是对普罗大众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

  本文将通过梳理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当代的发生、发展的脉络,厘清作为文学思潮的黑色幽默与作为电影流派的黑色幽默的逻辑关系,结合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的不同影片的具体分析,来解读消费主义语境下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审美特征;抽象出黑色幽默电影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而对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做出反思与展望。

  (三)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案例分析。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研究,既无法脱离电影发展的宏观环境,也难以撇开具体导演的具体作品,因此通过一个个经典的电影作品个案研究,分析、归纳、抽象到理论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才能既从宏观上把握,又从微观上佐证。

  2.比较研究法。

  黑色幽默电影来源于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流派,应在文学流派与电影流派的比较中去把握其特质。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现代艺术,既有较多的影像风格流派,也有不同的消费者审美需求,应从这些不同的现象中去比较分析。

  3.跨学科研究法。

  本选题的研究涉及艺术学、哲学、美学、电影学等不同的学科,必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的重点。

  电影,作为 20 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任何电影作品,都是电影艺术自身的演绎和电影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研究黑色幽默电影,重点就在这两个方面。研究电影艺术自身即探寻导演通过声像画面、情节情感所展现的对于人与社会的思考以及电影的叙事结构、策略与表达效果;研究电影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即探究受众解读电影的心理机制及电影艺术释放的文化价值。

  (二)研究的难点。

  1.如何准确区分黑色幽默电影与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元素淮阴师范学院陈鸿秀教授曾经在《青海社会科学》上撰文,认为影评界及学界有将"黑色幽默"泛化运用及与"黑色喜剧"混用的现象,指出了电影评论和理论探讨中在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本选题研究过程中也会遇到如何界定"黑色幽默电影"和如何厘清其与"电影里的黑色幽默"之间的区别等问题。

  黑色幽默电影以"幽默"的手段来表现"黑色",体现为一种荒诞、病态或是残酷,是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幽默"则由电影中人物的身份、行为与处境以及故事情节与受众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形成的双重"悖论"体现出来,因此,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艺术思潮和美学风格;而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则是电影众多表现元素之一。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影片不一定是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电影一定有黑色幽默元素,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里就有许多黑色幽默元素,但这些电影本身并不是黑色幽默电影。

  2.如何结合多学科知识理解黑色幽默电影所表达的悲剧性和荒诞性本选题的研究涉及涉及艺术学、哲学、美学、电影学、传播学等不同的学科,需要对各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解决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黑色幽默电影作品、从创作者和观赏者两个方向探寻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特征、规律以及其体现的悲剧性与荒诞性的问题。

  (三)预期的创新。

  1.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性研究较少,选题具有创新性。

  如前文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并不多见。本选题以此为研究对象,是由于最近 10 余年以"疯狂系列"为代表的黑色幽默电影不断面世,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受众口碑以及文化影响力都相当不错,然而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性研究还较少的现实,预期能够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做出一些创新。

  2.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透视黑色幽默电影,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

  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曾经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电影不仅是电影艺术家对现实的改造与创造,更是因为观影者主体的参与才得以完成的。在他看来,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或者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接受者的心理之上,正是由于观众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才使得电影给观影者带来的感受比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电影研究不仅要关注电影艺术本身,还要关注接受者的完形再造并探究电影艺术创作与接受者需求之间的契合之道。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