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国企经济责任审查评定指标体制的初步设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8 共2753字
论文摘要

  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审计手段来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类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历经 20 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其中核心和重要的环节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既关系到审计质量和风险,也是审计实施主体和被审计领导人员关注的焦点。对于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尚未形成统一、适用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中央层面尚没有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个别地方审计部门探索制定出台了基本指标体系,但仍处于尝试阶段。在当前的审计实践中,弊端依然存在:

  (一)审计评价的重点内容不够具体和细化

  审计评价是对被审计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最终评定,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以 201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例,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同时应关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廉洁从业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这些内容均是原则性的大方面,没有规定具体应审计哪些内容,实用性不高。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不够具体和细化,使得审计评价缺少足够的支撑。

  (二)适用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

  在多数实践中,基本上是审计部门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审计评价方式。一般会根据审计查证的情况,大致判断审计企业总体情况,做出被审计领导人员的审计结论。针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领导人员,审计评价内容一般会涉及任职期间取得的成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完成国资监管机构考核指标情况,上缴国有资金经营预算情况、有没有发现廉洁从业问题等。审计评价描述主观定性结论的内容多,往往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相结合,不能很好反映企业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最终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建立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的因素及基本原则

  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科学评价的前提,其考虑因素应当包括评价指标全面涵盖审计内容、指标之间不存在重叠现象、评价指标是否易于取得。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还应考虑审计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体现国企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贡献等。同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适用原则。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直接相关的法规制度相匹配,要依据相关的规定与政策进行;要与被审计领导人员的任职目标紧密相关,结合被审计企业的行业特点、管理模式,能较为充分反映被评价对象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内容、性质和范围。
  (二)系统全面原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特性是综合性较高,需要评价的内容较多。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不同层面、不同纬度来进行考察,在权责对等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反映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
  (三)可操作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选择的指标数量很多,必须解决设定几个层面的指标、设定多少个指标以及各个指标的权重等因素。因此,要从可操作性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可获得性的指标。对于不可避免出现的需要定性评价的指标,应当采用等级计分制将其转化成定量化数值。

  三、国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及思路

  为了提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应当将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例如采用平衡计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作为审计评价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即用平衡计分法的方式来确定一级指标的维度,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层次结构和计算综合权重。
  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的业绩评价理论是平衡计分法,其内容是从用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等方面考核企业业绩。在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框架时,考虑与之结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一)初步选定层次。根据平衡记分卡的结构,设立财务层面、客户层面、流程层面、发展层面,并增加廉政层面。考虑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对于国企领导人员履职的重要性,将流程层面再划分为决策层面和管理层面。
  (二)适度进行调整。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重新调整顺序,将六个层面的结构和内容调整为科学发展层面、重大决策层面、风险管控层面、财务绩效层面、社会责任层面、廉洁从业层面。
  (三)确定综合权重。在确定六个层面的维度之后,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其中科学发展层面、重大决策层面、风险与管控层面、财务绩效层面的权重均为20%,社会责任层面、廉洁从业层面均为 10%。
  (四)划分标准等级。在分类评价基础上得出综合评价分数,采用等级计分制,共涉及五个层级,总分 100 分,其中:90 至100 分为“优秀”,80 至 90 分为“良好”,70 至 80 分为“较好”,70至 80 分为“较好”,60 至 70 分为“一般”,60 分及以下为“不合格”。最终结果既有具体分数,又有评价等级。

  四、国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

  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考虑每一层次的二级细化指标和指标分值,也可以再考虑划分三级细化指标,或者增加一些加分、减分的修正事项。。在本文的研究中,初步设想是将每个层面指标细化为 4 个具体的指标,并依据重要性水平确立不同分值。
  (一)科学发展层面。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考核指标、发展战略规划执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细化指标,分值分别设定为 30 分、30 分、25 分和 15 分。
  (二)重大决策层面。包括董事会建设、“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重大经营决策机制建设、重大经营决策执行等细化指标,分值分别设定为 20 分、40 分、20 分和 20 分。
  (三)风险管控层面。包括内控体系建设、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集团管控体系情况、内部审计监督情况等细化指标,分值分别设定为 20 分、20 分、30 分和 30 分。
  (四)财务绩效层面。依据国务院国资委的企业绩效评价规范,由反映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指标构成,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分值均设定为 25 分。
  (五)社会责任层面。包括遵纪守法、行业影响、社会贡献、安全生产及维稳等细化指标,分值分别设定为 40 分、20 分、20分和 20 分。
  (六)廉洁从业层面。包括廉政措施建设、领导人员薪酬、职务消费情况、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细化指标,分值均设定为 20分、20 分、20 分和 40 分。

  参考文献:

  [1] 高建来,张维.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架[J].商业经济,2010,(3).
  [2] 李阳放,唐伟.大型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思考[J].新会计,2009(6).
  [3] 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