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审计质量提升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8-18 共2559字
  摘要

       一、问题背景: 审计信息化的大趋势
  
  自1954年EDP技术应用于审计领域以来,审计信息化经历了由被动适应会计信息化到主动应用TRUST SERVICE、COBIT等服务。审计师更加注重打开被审单位的流程的“黑盒”,考察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由此IS审计和CA审计应运而生。社会审计方面如AICPA和ISACA等机构大力推动信息化审计标准的实施,现在信息技术在审计中已然有了广泛的应用。
  
  二、政府审计质量: 两种衡量标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对审计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亦是如此。衡量信息化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首先应确立一个政府审计质量的度量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政府审计质量基本持有“结果质量”和“程序质量”两种观点。
  
  ( 一) 结果质量的政府审计质量观结果质量观以De Angelo为代表,他在1981年基于审计质量的结果衡量标准第一次提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且报告客户财务报告中错误的联合概率。”[1]该观点包含两个层次,即审计的独立性特征和专业胜任能力特征。前者强调审计师报告错弊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后者强调审计师发现错弊必须具备审计业务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政府审计质量若基于结果质量的考量,其还应包括处理错弊这一层次。因政府审计还兼有对被审机构的错弊进行移送处理和进一步监督其改正的职能,处理结果的好坏也会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高低。
  
  ( 二) 程序质量的政府审计质量观
  
  程序质量观以O'Keefe et al.为代表,他在1994年提出审计质量的结果往往难有一个好的衡量标准,“对审计准则审计好的遵守往往代表较高的审计质量”[2].这种观点在法学上也有相应的解释即“程序公正”(Procedural Justice) ,审计师只要遵照对应的审计准则来进行审计过程的展开即可认为较高的审计质量。对于政府审计来说,对准则中的操作标准和质量要求的遵照程度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高低。
  
  三、审计信息化: 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审计信息化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可以从程序质量和结果质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一) 审计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结果质量的影响
  
  本文基于De Angelo的结果质量观,即“发现错弊”和“报告错弊”,再加以政府审计独有的“处理错弊”三个质量层次分析审计信息化对结果质量的影响:1.审计信息化对发现错弊概率的影响。信息化技术使得审计师可深入被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计( 又称直接审计或“白盒”审计) ,由于考虑了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使得审计人员对舞弊或错报的发现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信息化下审计抽样技术使得大范围抽样甚至全体抽样成为可能,这也使审计结果更加相关、可靠。2.审计信息化对报告错弊概率的影响。报告错弊的概率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的高低,而信息化只能对审计机构、审计系统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而基本不能对审计人员的道德高低产生影响。3.审计信息化对处理错弊概率的影响。持续审计 (Continuous Auditing) 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进行持续性的监督成为可能,因此在处理错弊上审计人员可实现实时监督与控制。因此对处理结果质量,审计信息化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 二) 审计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程序质量的影响
  
  Simon(1978) 提出,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无法按照结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采用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3]程序质量观下对审计准则的遵守程度是审计质量的高低评价标准,因此本文从准则制定和准则遵守两个层面分析审计信息化对程序质量的影响。1.准则制定层面: 对于程序质量的考虑,审计信息化使得相关准则更加完善进而影响提高程序质量。2.准则遵守层面: 如上所述,信息化相关审计准则使审计轨迹、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手段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变化,政府审计质量得以提升。
  
  四、审计信息化背景: 政府审计质量管理对策
  
  政府审计是对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进行鉴定和评价的过程。[4]本文认为,审计质量的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合理的考核政府对公众的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给这种责任考核带来了更多变数,审计质量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 一) 积极促进政府审计软件的开发
  
  当下政府审计的软件开发滞后于政府会计软件的应用,因此对政府审计的配套资金分配以后应从着重硬件相关投入向软件相关投入转变。国外的经验是政府审计对政府会计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开发相关的审计软件应较快的被提上审计信息化应对策略的规划日程上来。审计软件开发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可体现在两个方面:1.结果质量的提高。审计软件使得“发现错弊”和“处理错弊”这两个结果质量的子质量得以提高。2.程序质量的提高。审计软件的开发将导致更加规范的审计程序进而使程序质量得以提高。
  
  ( 二) 着力构建政府审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现阶段的政府审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大环境的部分因素考虑不够全面,特别是审计信息化对审计项目的过程质量的考虑,对结果质量的考虑应当囊括其子质量特征。本文认为科学的政府审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应当对二者加以权衡,综合考虑二者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交互作用。对于程序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的考虑应使二者趋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这一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 三) 强化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管理对政府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体现在两个方面:1.审计人员的道德培养。如上文所述,审计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结果质量中的“报告错弊”即独立性这一特征产生的作用有限。因此加强道德相关的培训使审计人员更加重视自己的声誉、尽职尽责至关重要,独立性的提高有赖于正负两方面激励的有效管理。2.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培养。对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培训使之及时适应信息化相关准则的变更,科学的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质量的控制也是专业胜任能力培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De Angelo,L. E. . 1981.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3(3) :183 - 99.
  [2]O'Keefe,Terrence B.,Raymond D. King and Kenneth M. Gaver.1994. Audit Fees,Industry Specialization,and Compliance with-GAAS Reporting Standards[J]. Auditing:A Joumai of Practice &Theory,13(2) :41 - 55.
  [3]Simon. Herbert A. . 1978. Rationality as Process and as Product ofThough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8(2) :1 - 16.
  [4] 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与我国政府审计改革 [J].审计研究,2004,06:16 - 2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