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城市规划论文

实例分析——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为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3 共56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校新校区交通设施布局探究
【第一章】高校校区交通系统构建研究绪论
【第二章】大学新校区的功能定位及其构成
【第三章】大学新校区的功能布局分析
【4.1 - 4.4】步行交通特性分析
【4.5 - 4.7】新校区道路的基本特性分析
【第五章】 实例分析——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为例
【总结/参考文献】高校新校区交通规划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实例分析--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为例
  
  5.1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概述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位于西安市北三环北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长安城遗址交汇处,因距离渭水仅 3km 而被称为渭水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为 2506 亩。新校区从 2002 年开工建设,截止到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工作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中心、教工生活区、后勤服务区多个建设项目,完成 36 万平方米的建筑任务。渭水校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适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格局。校区 2003 年启用,新校区景色秀丽,有修远湖、明远湖等多处秀美景观,大部分学院的本科学生均在这里学习生活,随着后期建设与校区的拓展,渭水校区将变得更加靓丽。
  
  1、总体规划设计主题定位
  
  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知识产生和传授的源泉,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环境氛围。通过对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理解和预测,在对基地现状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渭水校区要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创造有形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特有氛围。
  
  2、总体规划环境特征
  
  渭水校区校园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校园和校舍建筑、道路绿化以及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家具、运动设施等一切物质所构成的环境;后者则是人们在校园内进行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所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习惯以及由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人文因素所构成的环境。因而具有如下品质:简洁明快一一给人以开朗、愉快的感受,使人振奋;自由活泼一一既要体现学术本身的特征,又适应青年学生这个群体具有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生动活泼、爱好多样化、喜欢体育文艺活动等特点;朴素大方一一在建筑的规划布局、面积、结构、高度、体量、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按照教学科研实际和本身的需要做出恰如其分的安排;宁静典雅一一校园规划中划分安静区与喧闹区,同时制定相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尽可能减少噪声。
  
  3、总体规划设计目标
  
  合理化的校园布局;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多样复合的空间特征;观赏、使用并重的景观、绿化系统;独特的校园氛围。
  
  5.2 长安大学新校区功能布局分析
  
  5.2.1 区位分析及功能定位
  
  1、区位分析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北临渭水,西安市城市总规定位城市发展方向为遵循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随着渭水校区的进一步发展,其区位优势将得到增强,对新小区周边城市用地的辐射也会进一步提高。
  
  2、功能定位
  
  长安大学是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由 22 个教学院系,78 个本科专业组成的以工科类专业为主涵盖其他基础专业的综合型大学。渭水校区是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教学需求而新建的教学设施,是长安大学的基础部,目前主要为本科生教学服务,渭水校区本着“智能型校园”与“生态型”校园并重的定位原则,不断促进新校区的发展。“智能型校园”变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校园被赋予信息汇集与交流的功能,这些功能可在教育、科研与管理诸方面被广泛利用;校园既是舒适的教育场所,同时也是宽敞丰富的生活环境;学校的设施可多用途、高频率、高效率地利用,实现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另外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在建设中要树立不再破坏生态平衡的意识,尽最大可能抢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现新的生态平衡。
  
  5.2.2 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分析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采用带状组团的功能布局模式,东西向以修远大道为轴带,南北向以生态景观带为界将新校区划分为东、西两区,东西两区分别设置了学生宿舍、餐厅和运动区以及后勤服务区,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修远大道为轴线两侧各功能区有序排列,教学区和共享区布置在新校区的中间地带,方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功能区之间采用绿化分隔,形成个体独立,群体集中的布局方式。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规划方案如图5.1 所示。
  
  5.2.3 校园功能分区及交通联系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按照功能分为六个功能区,分别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后勤服务区、共享区、科研实验区。教学区采用成组的院落式布局方式,分设于主轴线两侧,图文信息中心的文化广场成为共享中心,并根据校园分期建设的特点,可相应进行多种调整,并留有发展余地。学生生活区由两区组成,考虑到生活服务设施的容量和分期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区分成两个基本上均等的部分,每区内包括宿舍、食堂、活动中心、超市、洗浴和理发、书店、花店、网吧、小型运动场等,使各区相对独立完备,两区之间由绿化分隔。体育运动区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3 大块组成,结合面向社会开放,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设有独立出入口,场馆之间与其他功能区之间用绿化做适当隔离。后勤服务区位于规划区东侧和西北角,由行政办公大楼、学术交流中心、招待所、锅炉房、配电房、医务室等组成。共享区即中央共享区,由水面、绿化、小品等组成,将各功能区既做了适当分隔,同时也将它们联系起来,是校区内最精彩的部分。
  
  渭水校区用地为长方形,各功能区之间的整体联系是通过一条由东向西的双线回环状来实现,在道路的双向分割上,道路中心设置较宽的绿化分隔带,加强道路两边景观联系,同时避免了视线的干扰。环校园外围的是一条次要车行道,主要车行道和次要车行道平行布置,平行线构成了整个校园的机动车道路空间。沿机动车道旁抬升铺设出主要步行道,以高差和铺地为功能划分标志,以图书馆为界,西边分隔带内种植大片草坪和各色小灌木,分布在主要步行道旁。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出不同图案景观,呈现出绿色宜人的道路视觉景观空间。图书馆东侧的分隔带内同样种植大片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除了紧邻主要步行道,内部还设计了一条曲折多变的小路,使人可以参与中,几乎一半的学生会使用这条小径,它是连接宿舍楼与修远大道的相对近的路,小径两旁还安装了独特造型的照明设施,使整片的绿色分隔带富有趣味性,整个东边道路空间生机盎然。
  
  5.3 新校区道路网特性分析
  
  5.3.1 道路网布局特点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在进行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时与新校区的功能布局相适应,采用棋盘形与环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新校区道路网络主骨架如图 5.2 所示。中心区采用环形道路可以增加道路景观的层次性,同时作为新校区的中心与棋盘形道路网有效衔接,保证路网的整体性和连通性,既能实现分区管理又能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修远大道校园贯穿主要建筑群体将教学区、实验区、学生生活区等共享空间结合起来成为校园道路交通的一一“活力轴”,同时能够快速疏散过境交通,强化校园内的道路交通可达性,并活跃校园道路交通环境。棋盘形路网可以连接各个道路交通空间,贯穿校园每一处空间,方便行人与车辆直达建筑物,通行流量较大,环形路网结构是以校园广场为中心,表现为“单中心+环形”布局形式。
  
  5.3.2 道路等级分析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道路网格局基本形成,道路系统较为完善,等级划分较为明确,将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平面布局图在 AutoCAD 中进行描绘统计得到不同等级校园道路的情况,并绘制主要道路的断面形式如图 5.3 所示。
  
  根据调查及统计结果分析发现,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道路断面形式较为统一,其中修远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 43m,明远路两个方向的车行道宽度分别为 7m,人行道宽度为4.5m,作为新校区的轴带,同时考虑校园道路景观因素,修远大道和明远路这两条仙缘功能布局轴带在进行道路断面设计时都规划了较大宽度的绿化带。此外天健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13m,作为新校区中心区域的环形道路,主要供车辆行驶使用。另外鸿翔路、含英路、含章路、金石路、格诚路、玉成路、朝晖路、天问路、厚德路的道路红线宽度均为 13m,道路断面形式相同,鼎新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12m,这些道路共同构成新校区的道路主骨架。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在不同的功能区内部规划设计了较多的生活型与休闲型相结合的道路,这些道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道路的断面形式为单幅路,采用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结构,学生生活区以及教学功能区多采用这种类型的道路形式,一方面可以满足高峰时段大量的步行交通集散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车辆提供行驶空间;第二种类型的道路主要采用石子铺装或者花砖铺设的路面结构,多从景观学的角度出发,与新校区的绿化设计相结合,道路线形多变,作为新校区重要的步行设施,主要为师生提供便捷、休闲的空间。
  
  5.4 交通运行组织及特性分析
  
  5.4.1 流线组织
  
  大学内部人员构成比较简单,多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并且不同类型人员活动较为集中,其中学生的交通出行地点一般集中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科研实验区”,教师的出行地点一般为“教学区、行政办公区”,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出行时间和出行特征较为分散。根据校园内部人员的出行特征,结合新校区的功能布局方式和路网格局,对新校区的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交通流分别绘制交通流线,并进行叠加得到如图 5.4 的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不同类型交通流线叠合示意图。
  
  如图 5.4 所示,由于渭水校区道路断面多为红线宽度为 13m 的单幅路,并且高校校园中的交通主体为行人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行走自由性较大,活动范围较广。机动车交通是大学新校区的另一类重要的交通方式,新校区为满足大规模的学生生活和学习需要,建设面积较大,多将新校区建设在原理市中心的城市外缘区域,教师上下班的重要交通工具则为班车和私人小汽车。由于机动车行驶受到道路条件的限制,结合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道路格局,将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示意为图 5.4 中的实线,并且在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上均设置有限速、禁止鸣笛等交通管理标志。
  
  5.4.2 典型节点及路段调查分析
  
  根据图 5.4 的交通组织流线叠合,在高峰时段新校区机动车容易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产生冲突,根据实际调查并结合校园监控数据发现,在东区重要的冲突点为朝晖路与修远大道,西区为含章路与修远大道交叉口。这两个交叉口临近学生生活区,同时修远大道是教学区与东、西区生活区联系的重要道路,也是机动车行驶的主要路径。未了解新校区交通出行特征,将修远大道与含章路交叉口作为观测点观测 2014 年 12 月 22日(周一)早上 8:00 至下午 6:00 共计十个小时的交通出行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于该交叉口设置了管制设施,高峰时段禁止机动车在该交叉口通行,因此根据观测数据表明该交叉口在高峰时段仅有校车通行,而在非高峰时段多为私人小汽车、校园公安车辆通行。该交叉口机动车观测交通量变化图如图 5.5 所示。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是校园交通的主要交通方式,尤其在大学新校区,不同功能分区之间距离较远,由于行人和非机动车具有灵活、经济、方便等特性,因此是大学新校区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根据该交叉口的观测数据,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量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分布特性,上下课时段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并且在 12:00-12:30 时段出现最大峰值,这是由于该时间段是下课的集中时段,同时该交叉口是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重要节点。修远大道与含章路交叉口行人与非机动车观测交通量变化分别如图 5.6 和图 5.7所示。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发现在高峰时段限制机动车通行能够有效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但是由于非机动车交通具有群体性、离散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在高峰时段存在非机动车逆向通行的现象,并且行人具有群体性和并排行走的特点。
  
  5.5 新校区问题分析及改进
  
  大学新校区建设面积较大,用地功能分类较为复杂,因此在大学新校区的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几点交通方面的问题:
  
  (1)大学新校区不同功能区相对分离,校园交通主要以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交通为主,在上、下课高峰时段,大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容易与教师车辆产生冲突;(2)大学校园的对外开放性较强,外来车辆进入大学新校区行驶速度较高,是造成校园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3)校园内部交叉口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并且没有专业的交通管理人员进行组织管理;(4)新校区道路建设滞后于高校的发展,校园道路较窄;(5)大学新校区存在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占用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影响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通行。
  
  针对大学新校区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改进:
  
  (1)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优先、依法治理、协调发展”的理念(2)进行合理规划,提供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和停车服务(3)重视校园内部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如定期检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4)考虑校园交通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新校区内部安排专业的交通管理人员进行交通管理。
  
  在渭水校区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到新校区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1)学生住宿区与教学区之间的交通距离较长;(2)校园内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冲突较多;(3)停车布局有待优化;(4)校园出入口交通冲突较为明显。
  
  针对目前新校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两个角度进行改善:
  
  (1)校园内可布设较宽的非机动车道供学生骑行自行车;(2)校园出入口设置设施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合理分流;(3)安排学生课程时多考虑教学区的位置,尽量避免在一个时间段内教室距离过远;(4)教学区的功能应考虑分区有功能特点;(5)上下课高峰时可允许自行车骑行于部分校园内机动车道并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
  
  5.6 本章小结
  

  本章结合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进行实例分析,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采用了带状组团的功能布局模式,然后分析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实际调查和校园规划总平面图对新校区道路网进行布局分析和道路等级分析,结合新校区人员出行特征绘制不同交通方式的组织流线,并对典型节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例研究发现大学新校区具有面积大、功能分区明确的特点,新校区交通出行特性与功能布局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结合大学新校区的交通特性,做到功能分区与校园交通之间的协调,同时有利于后期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