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近年来龙岩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总结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04 共10305字
论文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同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等诸领域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与变迁。 龙岩同全国全省一样,正处在这个伟大的变革过程中。社会全面转型期间诸多的热点难点问题, 迫切需要社会科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为了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 为龙岩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有必要对近年来龙岩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提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和应用转化率的对策措施。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与成效

  (一)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各具特色

  依据工作机构与职能设置划分, 目前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体制大致呈现六大系统并行的格局。

  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研究议题设定、参与方式、成果呈现以及研究人员的身份常常是交叉的。

  1.以党委、政府研究室为主导的应用性研究体系。包括龙岩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以及下属的各县(市、区)政策研究室。这一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 因其与决策中心紧密联系的服务特点,相关的研究在选题质量、信息量与研究成果质量上都明显较高。如市委政策研究室出版的《龙岩发展研究》(原为《闽西调研》)和《调查研究与决策咨询》分别以一期一文和一期一主题为特色,刊发的成果应用转化率明显较高。从研究成果来源上看,主要是政策研究室直接或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研究成果, 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或对社会科学研究较为热心的同志, 以及闽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或社科学会会员的研究成果。市委和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办公室)均年度汇编《龙岩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龙岩发展研究》两本文集(内部书籍)和《调查研究与决策咨询: 经济社会发展资料专辑》、《奋进的龙岩》两种资料性刊物。

  2.以党校高校和特色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体系。 主要包括市县两级党校、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古田会议纪念馆、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各县级博物馆、市县两级党史研究室等机构。 它们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本地特色或专门研究方面成果较为突出。如古田会议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均在闽西党史研究、专题研究方面不断推出成果,社会影响较大。 党校和高校通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地方特色研究有较为丰富的成果。

  3.以决策服务职能突出的政府机构为主体的应用研究体系。主要包括统计局、发改委、经贸委、税务局、财政局、规划局等。 如市发改委以价格协会为依托,开展大量的经济决策研究,成果丰富并且影响较大, 相继出版了几册研究成果汇编。 再如市统计局(调查队)以统计学会为依托,开展统计角度的各类专题研究,通过《龙岩统计参考》、《统计年鉴》和《统计分析报告》服务各级各部门的决策需要。 此外,财政、审计、税务部门等也以学会以载体,开展相关理论与实务研究,参与上级和本市重要课题研究。

  4.以人大政协等代议机构为主体的应用研究体系。市县人大和政协两个代议机构的研究在专题性、民主性、决策性方面更为突出。人大的应用研究以监督检查、 议案审议和专题研究为特色, 下设的研究室、农经委、财经专委、教科文卫委、民宗侨台委、城建环保委等专门委员会, 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政协以专题调研和提案研究为特色。

  各委员会分别就文史、港澳台侨、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事务、教科文卫体事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工作,开展年度专题调研,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调查深入,成果质量也较高。

  5.以党委职能部门系统为主体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体系。 包括市县两级的宣传部门、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纪检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党委各职能部门的研究基本上以本部门职能为主体, 结合龙岩本地的相关历史文化特色开展工作研究。 如宣传部门主要包括市县两级宣传部、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下属学术社团,以及讲师团和文化部门及下属机构。这一体系主要关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研究, 关注塑造思想舆论环境,引导社会思潮,以理论研究为主,兼具应用性。 主要载体为《闽西社科》、《客家纵横》、《环球客家》、《文化闽西》等内刊杂志,以及部分专题论文汇编。再如组织部门主要围绕组织工作,干部培训、作风建设等开展研究。纪检部门主要针对纪检工作、政府绩效管理、红土清风品牌建设等开展研究。

  6.以司法系统为主体的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 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均设有研究室,也有一批对司法理论与实践热心的研究者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研究课题既有来自于工作实践前沿,也有上级布置的研究任务。市法学会的《龙岩法学》、市中级法院的《龙岩法官论坛》、市检察院的《龙岩检察》等刊物是法律研究的学术阵地。 此外,法院、检察院系统还有专题的年度学术研讨会。

  (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近年来, 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重点, 开拓创新, 取得了一批质量较高、 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特别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1.公开出版情况。 在学术论文方面,在“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显示,仅 2009-2013 年,全市(以作者单位为“龙岩、闽西”及七个县(市、区)搜索)在 CN刊物共发表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论文达 5 357 篇。 无论是市级单位,还是各县级单位,近年来所发表论文数量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 (全市总量 2013 年比2009 年增长 30.3 %)(见图 1)。

  由图 1 可见, 永定县和上杭县在县级社会科学研究中成果一直较多,武平县和新罗区(可能因市级单位较多和署名全称的原因)则相对较少。 漳平市、长汀县近两年数量增长明显。 近 5 年来,从市、县两级总的情况来看, 市级单位明显占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地位(占 64.85 %),县级单位中,上杭县和永定县比较突出(图 2)。总体上,2013 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市、县两级都比历年更为丰富。 这与近年来“文化龙岩” 战略推动下的文化大发展所引发的社会科学学术繁荣不无关系。在专着或编着方面,据市文化局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研究机构)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着作 80 余部。 其中龙岩学院出版 10 余部人文社会科学专着。

  2.内部出版情况。 全市社会科学研究的六大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特色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开展服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发展研究方面积极有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下面举例若干。

  (1)宣传系统研究情况。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系统(含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讲师团)围绕科学发展观、“红土学风”品牌建设和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多次征文或课题调研。 研究成果通过评选汇编成内部书籍出版,或者在决策刊物发表。如 2012 年《龙岩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获得市委重点调研课题荣誉奖、《龙岩市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的调查与分析》获得 2012 年福建省调研课题优秀奖。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多个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重要决策刊物发表。 2012 年围绕市委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社科专家撰写了 《推进闽西老区加快崛起的行动纲领》等一组文章在《闽西日报》发表。各社科学会开展学术研讨取得丰富成果,如市价格协会 2012 年出版了《价格十年文萃》一书,龙岩卷烟厂职工政研会每年开展企业发展研究成绩斐然。 市委讲师团每年刊发论文 20 篇以上。各县级宣传部及社科联在开展地方特色研究方面积极有为,取得了一定成绩。

  (2)政研系统研究情况。 市委政策研究室 2012年刊发《闽西调研》75 期(篇),《政策建议》20 条,《调查研究与决策咨询》12 期 (发文 32 篇), 汇编出版《龙岩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12》 一书 。 截至2013 年 11 月 27 日 ,《龙岩发展研究 》 发文 159 期(2013 年市委和市政府办公室政研刊物合并, 各自出刊)。市政府政策研究室 2012 年刊发《闽西发展研究》60 期,汇编出版《龙岩发展研究:2012》一书。

  (3)人大系统研究情况。 2012 年,由市县两级人大开展的重点调研课题有 5 个。其中《关于生态龙岩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关于“五大战役”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等获 2012 年市委重点调研课题荣誉奖。 由各级人大代表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的政策建议达 338 条。

  (3)政协系统研究情况。 2012 年,由市、县两级政协开展的重点调研课题有 7 个。其中“关于民生龙岩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发展” 等课题获得 2012 年市委重点调研课题荣誉奖。 由各级政协委员在市四届二次会议中提出的政策建议达 357 条。

  (三)社会科学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1.社会科学专着学科覆盖情况 。 近年来 ,市党校、龙岩学院公开出版的专着有《客家之子论客家》、《闽西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闽西客家传统社会研究》、《福建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福建客家文学发展史》、《古田会议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闽西客家传统社会研究》、《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伦理管理》、《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美丽闽西:客家生态与环境建设》等十几部。 其中《高等学校转型》、《科学与民主: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 分别获得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第十届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市政协出版有《走进龙岩丛书》等文献。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出版有《红色闽西丛书》、《红色典藏系列丛书》等文献。市党史研究室出版有《闽西红色纵览》、《中央苏区廉政建设》、《闽西:党的群众路线发源地》等十余部着作。

  古田会议纪念馆出版有《古田会议精神读本》、《党建之魂》、《才溪乡调查》等着作十几部。 以上研究成果的学科领域涉及历史学(党史)、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客家学与文学等学科。

  2.社会科学研究对象覆盖情况。 公开学术论文的学科覆盖前文已有阐述。 从内部刊物刊发研究成果看,应用研究主要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市政协四次二次会议的提案分类显示, 主要关注热点分别为民生龙岩(占 54.9%)、产业龙岩(占 12.9%)、其他方面(如发展规划、司法等)(12.6%)、生态龙岩(占9.8%)、文化龙岩 (占 9.0%)和创新龙岩 (占 2.2%)。市人大议案情况与此相似,民生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关注的重点。

  下面, 我们以市委和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各自汇编的 2012 年研究成果为样本进行分析。 由图 3 可见,产业龙岩和创新龙岩方面的研究,是两类刊物共同关注的焦点。 《闽西调研》刊发的生态龙岩研究成果比《闽西发展研究》更多,而文化龙岩研究成果的刊用则后者更多,民生龙岩方面的研究两者相近。这一发文特点也显示了市委与市政府两大研究系统在功能上的细微差异,更凸显了与人大、政协两大议事机构在功能上的差别。

  总体而言, 各类研究系统在专业覆盖和研究焦点上,大同而小异,共同关注的都是龙岩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领域的重要问题。

  二、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存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 更要看到全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1.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很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市级机构强于县级机构,综合部门相对强于具体职能部门,相对大的机构强于相对小的机构。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市委和市政府政策研究室, 宣传部特别是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各县(市、区)之间在研究成果、研究能力、经费投入、人才保障和工作机制建设等均存在不平衡。 7 个县级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之间的职能发挥与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既是现有体制安排下因职能设置和资源配置等因素长期形成的结果, 也与各级各部门 (机构)本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有一定关系。 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不平衡还体现在与全省其他设区市比较存在一定差距。 如福州、厦门、三明等地均设有社会科学院作为紧密服务决策的专门机构, 而龙岩尚未设立。

  2.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保障不足。 就专门的研究机构而言,党校、两所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反映, 现有的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如龙岩学院图书馆所购买的“中国知网”以及全球权威数据库的数量和更新期限均不足。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资源(图书馆)藏书数量也较少。 从一般的应用性研究来说, 多数单位对承担的重点研究课题的经费保障也是相当不够。同时,目前的几大社会科学内部刊物如《闽西社科》、《闽西论坛》以及政策研究类刊物《龙岩发展研究》能够给予作者们的稿费也是极少的。 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3.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相对不高。 由于当代社会发展引发的问题相当复杂, 同时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与方法论已经进入到跨学科、杂交化、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学科为中心,多种方法组合,协同研究的发展阶段。 高质量的社会科学成果必定是基于更加规范有效的方法论和资源投入。 文献调查和访谈发现,无论是专门的研究机构还是职能部门的研究室,或者是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室,以及社科类学术社团,虽然有一些专家学者水平较高,方法也比较熟练,但是总体上掌握现代社会科学多种研究方法并且惯于开展协同研究的则相当少。 以《闽西调研》发表的研究成果为例,多数是基于工作实践的总结性思考,关注实践前沿、 扎根数据分析或田野调查等方法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4.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比较欠缺。 全市两所高校中硕士、博士和高职称人才相对较集中(龙岩学院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 87.8 %, 博士占 7.14%),其余研究机构以及党政部门则相对较少。 以宣传系统为例,目前全市在职人员统计中,大学本科占 50.33%,大学专科占 30.47 %,中专及以下占 16.34%,硕士研究生占 2.87 %(总计 14 人),没有博士研究生;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初级及以下占 26.05%,中级占 18.98%,高级占 15.01 %(其中正高职称占 2.2 %)。 再如市委党校教师学历情况是:本科占 74.19%,硕士占 22.58%,博士占 3.23 %(仅 1 人)。 调查了解到,市、县两级政策研究系统, 多数是以从事一般的文字秘书工作为主,兼政策研究工作;从专业背景看,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基础的人员较少,多是“从干中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员;从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性看,基层政策研究工作人员流动性更大,工作连续性不够。

  5.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机制还需健全。 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生产、投入、评价与传播、应用转化机制等各环节都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高校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地方特色研究,知识生产、投入方面比较顺畅,但高校与市、县党政部门的协同创新(合作研究)方式还很不够,尚未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 如在历年的政策研究重点课题承担和发表上都很少。从其他科研机构看,各机构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机制尚不健全, 县级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的组织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 特别是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和优秀成果评奖机制虽提议多年却尚未建立(全省其他设区市均已设立)。 此外,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之后,一些原来可以评聘职称的单位如市委党史研究室、古田会议纪念馆、市委讲师团等都无法再评聘职称, 极大地制约了科研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这个体制性问题需要解决。在成果转化方面,研究成果一般只有得到领导批示或成为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才可能得到应用,但目前这一转化机制运行并未常态化。

  (二)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与方向

  当前,龙岩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五个龙岩”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文化、政府管理与党建、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复杂变迁, 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大量而紧迫的研究需求。 这在客观上构成了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挑战,需要全面有效的回应。这些研究需求和方向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关于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研究一是发展绿色经济研究。主要包括:闽西生态建设历史与文化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总结,提升与推广,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家园的路径研究,美丽龙岩建设的成效,差距与对策,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社会与生态等多视角研究,各县级区域如何推进美丽龙岩建设,汀江、九龙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财税政策、 跨区域补偿机制、政策工具应用等系统研究,等等。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主要包括:龙岩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转型难点与对策研究(对地方经济史的多学科分析),龙岩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化难点研究,龙岩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系统评估研究,龙岩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可行路径与产业集群分析, 全市第三产业全面提速发展研究, 绿色转型与生猪产业转型的战略和策略研究, 各县级区域如何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形成区域综合竞争力研究,金融支持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具体路径, 政府投资项目如何贯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 各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与发展战略研究, 低碳经济与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研究,等等。

  2.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系列研究主要包括:龙岩中心城市发展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管理体制、实施路线研究,智慧城市与龙岩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龙岩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与城市发展研究,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研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变迁与需求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文与社会资本变迁和重构研究, 龙岩城乡一体化系统研究 (历史回顾、现实比较、主要障碍、指标体系、推进策略等),“古蛟、永丰、龙雁”三个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等等。

  3.关于文化发展与软实力塑造的研究主要包括:闽西客家文化的基础理论体系构建,闽西客家传统社会及其现代变迁研究, 加快龙岩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文化资源、金融支持、政策支持、人才保障、重点方向、产业集群等),现代化变迁中的龙岩人文精神塑造, 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的相关研究, 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 闽西革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与融合,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品牌打造研究,新媒体与闽西文化传播, 全面推进龙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标准化的研究, 文化精品创作与文化品牌打造,等等。

  4.关于民生事业与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包括: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城镇化与龙岩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研究,全市水资源保护与饮用水安全的全面规划研究,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平安龙岩”建设研究,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教育公平发展研究, 新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社会风险评估与全面科学应对体系建设研究,“三农综合保险” 的科学拓展与常态化建设,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面对接、融合研究,老龄化与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全面提升就业质量的系统安排研究,社会治理方式改进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网络管理与地方治理的双向互动研究,信息网络技术与地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全面提升研究(重点是移动网络、社交网络和物联网的全面融合),地方社会组织发展与公共事务多中心治理研究,等等。

  5.关于政府管理与党建科学化的研究主要包括: 行政服务标准化与政府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研究,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研究,数字政府与地方政府改革研究,龙岩全面深化改革与政府全面转型研究, 政府管理方式变革与政府能力提升研究,税制改革与现代财政建设研究,财权、 事权的厘定与公共服务的改进研究,“红土系列”品牌(红土清风、红土先锋、红地学风、红土政风与红土同心)科学化建设与地方治理变革研究,地方代议机构在治理创新中的可能空间与路径研究,协商民主的全面拓展与地方治理变革研究, 数字技术与党建创新研究, 闽西革命历史传统及精神与党建创新研究,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研究,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构建研究,等等。

  6.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龙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问题研究,如何全面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研究,经济质量、政府质量与社会质量的协同改进研究,等等。

  以上所列举并不能完全覆盖各领域的全部重要研究议题。 如在基础理论层面,客家学研究、文化研究、党史与党建研究、民主政治研究、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等等,均可能有重要的前沿问题没有涵盖。 由于当代社会变迁的多重转型与高度复杂性使得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边界常常需要打破,研究方法常常需要融合,研究主体更是需要协同。 因此,体现在提升社会科学的对策建议方面,也会有新的要求、新的特点。

  三、提升全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更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一是建立“社科季谈会”制度。参考省委省政府的“社科季谈会”制度,建议龙岩市也设立同类制度。

  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决策问题上, 认真听取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意见。二是增强规划工作。定期召集有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制定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重点课题和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特别是要围绕闽西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设立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界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开展前瞻性对策研究,积极参与决策咨询。

  三是加强基层社科工作。建议各县(市、区)要指定一名领导分管社科工作。 同时,要加强各县(市、区)社科联建设,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有保障,大力提高基层社科联工作水平。

  (二)保障经费投入

  根据现有社会科学研究形成六大体系的实际,社会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既要体现在各体系的专项研究经费增加上, 同时更要体现在政策研究系统和专门的社科工作负责部门科研经费专项上。 一是增加市委和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龙岩发展研究》刊物出版投入,增加稿酬和获奖文章奖励。二是设立龙岩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专项资金。 并根据市财政收入的增长,每年的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有所增长。同时,要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体,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人才工作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出成果,人才是基础。根据发展要求和龙岩实际,加强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体制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一是人才培养方面,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 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努力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龙岩社会科学研究特色的学科带头人。为此,既要在全国甚至全球视野引进具有扎实学术功底的社科人才,又要重点做好“四个一批”人才服务和培养工作。 二是人才协作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全面,但求特色”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鼓励知名专家、学者为龙岩发展服务,根据龙岩实际,重点建设特色学科和特色研究开展专门研究。 三是人才使用方面,要用好用活全市现有存量社科人才,制定支持和鼓励各部门人才跨单位合作开展协同研究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四是相关配套方面,重点是建立全市社科专家人才库,通过全面调查、分类和遴选等制度设计,建立有效的使用和适时更新制度,并通过龙岩社科网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 此外,还要加强社科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培养良好学术风气。

  (四)健全体制机制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龙岩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和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要恢复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制度。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从“闽西文化奖”中分离出来,重新确立《龙岩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制度。 每二年举办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重要奖项或对社会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市委、市政府根据相关规定给予配套奖励和表彰。 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加大对应用性研究的奖励,逐步提高奖励标准,调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二是建立协同研究机制。 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六个体系之间要强化研究合作,建立协同研究机制,特别是要鼓励高校更多地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研究, 同时专门研究机构本身也要积极引入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成果应用转化研究。在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之间建立快捷渠道,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三是理清部分制度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归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可以继续评聘职称。打通这一制度障碍,有利于这类单位和人员的长远发展。

  (五)明确重点任务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应当抓好一些重点任务,带动研究水平提升。 主要包括:一是加强研究工作。 努力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打造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有特色的学术品牌。组织全市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 围绕有关龙岩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理论研讨。 每年举办一至二次较大型的理论研讨会。组织开展社会科学年度规划课题研究。以县级社科联为主体,建立基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鼓励出版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汇编, 扶持出版一批优秀社会科学专着。二是课题立项。建立龙岩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年度立项的制度。 通过课题规划的立项和部门合作,改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力量分散,相关工作无法与上级对接的局面, 加快促进研究成果的互通和应用转化。 三是加强学术交流。 加强与省内、省外社会科学界的联系和沟通。创造条件,拓展与港澳台的学术交流, 特别是加强龙岩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争取申办高水平的国内、省内学术会议,鼓励龙岩学者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