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保健医学论文

“化旧生新”防治干细胞衰老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9 共3746字
论文摘要

  机体衰老主要与细胞衰老,尤其与成体干细胞衰老相关,如组织器官退变、功能丧失、肿瘤发生和反复感染等器官老化、机能衰退现象,实际上是成体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衰退的反映。寻找激活干细胞和调控干细胞靶向分化的方法,对预防衰老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笔者基于“干细胞理论”和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祛瘀血”与“生新”层面的认识,提出“化旧生新”防治干细胞衰老方法,对中医衰老理论发展有一定意义。

  1 衰老学说 百家争鸣
  
  历代医家根据自身临床实践和感悟,创立了多种关于衰老的说,如脾胃虚弱说、津液不足说、气虚血瘀说、肾虚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邪实说等。或以肾虚渐亏为衰老根本,肝之虚实为衰老启动因子,脾胃虚弱为衰老信号,心神劳伤为衰老促进因素,阴阳失调为衰老内在动因,或以痰、积滞为衰老致病因素等认识。其中“肾虚衰老学说”强调肾中精气由盛渐亏致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临床研究亦显示肾虚与衰老之间、补肾与抗衰老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脾胃虚衰老学说”强调脾虚是导致衰老的原因,脾胃功能强盛则身体健康而长寿,脾胃虚弱则疾病丛生而早衰。如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资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精气神衰老说”强调精、气、神三者的状态反映人体健康和衰老的程度,即精足、气充、神全旺,则是健康的标志; 精亏、气虚、神萎,则是衰老的征象,强调人体衰老的机制是精气神随着增龄而逐渐虚衰的原因等。

  笔者认为,虽然以上学说均阐述了衰老的某一方面问题,但没有诠释衰老发生发展的主线,衰老是一个整体衰变过程,不是单一脏器虚损,而是多脏器相互受累,进而发展为全身性功能的减退; 衰老发生具有随时间机体功能状态渐进性,在脏器不同步性变化特点,从中老年人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伴随年龄增加两脏或以上更多脏器虚损率明显递增。

  2 干细胞与机体衰老

  研究显示,正常组织内环境的稳定,间接由组织特异性的干细胞维持与控制,而衰老机体的组织在应激与损伤状态时,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能力均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组织中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衰退的原因。干细胞衰老导致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衰退,甚至增殖分化失控,导致功能衰退、损伤组织难以及时修复再生,从而加重机体衰老发生,临床所见组织器官退变、功能丧失、肿瘤发生和反复感染等衰老现象,均是成体干细胞衰老水平表现。

  目前有关干细胞衰老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决定干细胞衰老。Rossi 等研究发现老年小鼠体内长期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功能下降,老年小鼠 B淋巴细胞比例相对降低,粒系血液细胞比例相对升高,这表明造血干细胞出现衰老性改变。而最近研究发现幼年大鼠海马回中有 50 000 个干细胞,这个数字并未随着老化而减少,但幼年大鼠的神经干细胞约有 25% 处于活跃分裂,中年大鼠只剩下 8%,而老年大鼠只有 4%。体外研究显示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与细胞捐赠者的年龄呈负相关,并且沃纳综合征( 成人早衰) 患者提供的细胞比正常人来源的细胞具有更少的分裂次数,会更早进入衰老; 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影响干细胞衰老。环境因素可使干细胞逐渐丧失自我更新、自我分化或者自我修复能力,研究发现将老年小鼠已经衰老的生精细胞植入年轻小鼠后,生精细胞的生精功能得以恢复,并可长时间保持未衰老状态。另外干细胞衰老并非全部干细胞功能丧失,还包括功能细胞数量缺失,形成分化的细胞数量和质量不正常以及再生趋势失去控制等。如造血系统的衰退和异常将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如脏器的衰退将导致器官的肥大或纤维化、糖尿病。对损伤和突变细胞的识别能力下降,易发生恶性肿瘤和对正常细胞的识别错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等。

  3 瘀血是衰老发展的主线

  中医学认为,气血流畅是健康长寿的前提,脏腑的生理功能和整体协同均依赖于气血流通维持。《灵枢·天年》说:“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人体增龄,首先是气血失调,血循环不畅,瘀血内停,造成气血失衡,脏腑器官得不到正常的濡养,出现精气神的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从而产生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恶性循环。临床研究证实无论从中医辨证角度还是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客观指标观察,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中风后遗症、肺源性心脏病、前列腺增生和肿瘤等常见老年病,均是由于气血失常引起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增龄人体逐渐形成黏、浓、凝、聚之血液流变性改变,表现为微血管形态异常,管袢显著增加,血管张力显著减弱,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性改变和微循环障碍,出现老年斑、色素沉着、皮肤粗糙等瘀血体征。据对 2 251 名健康中老年人血瘀证调查发现,血瘀证的检出率和血瘀证候积分值随年龄增长而呈递增变化。

  另有学者观察到大鼠随增龄逐渐出现浓黏凝聚的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表明衰老机体可以自然形成血瘀。

  笔者认为: 血液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运行于脉中,供给各脏腑功能需要,血液一旦运行不畅,不仅不能濡养周身,而且会导致机体发生各种病理变化而加速老化进程,正如《灵枢·天年》说: “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因此,华佗创立“五禽戏”使“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蠹”,并配合行气活血以养生长寿。田金洲教授在《中医老年病学》指出活血祛瘀法可以治疗老年病、延长寿命等,可见,瘀血是衰老的病理产物,同时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也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因此,课题组关于瘀血是衰老发生发展的主线,揭示“因衰老而易病,因病而加速衰老”的老年疾病发展机制,明确了衰老的生理改变和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推动中医药防治衰老研究有重要意义。

  4 干细胞———中西医理论结合之桥

  近年来,通过中医药对干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研究,推动了中医理论对干细胞的存在形式、功能及分化的认识。从干细胞角度来看,受精卵即是全能干细胞,它含有分化成新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和发育信息,它能形成机体的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这与《灵枢·本神》曰: “生之来谓之精。”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夫精者,身之本也。”中关于“先天之精”认识相吻合。从中医角度来看,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显示“先天之精”与“干细胞”在人体器官、组织发育方面功能的相似性。而成体组织和器官中的成体干细胞,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肝脏中的肝干细胞等,在促进组织细胞的更新,损伤修复,确保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器官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应属于中医脏腑之“气”的范畴,脏腑之气来源于先天之气,并在后天之气的濡养下形成脏腑的真气,脏腑之气不仅是构成脏腑的最基本物质和各脏各腑的生理功能,而且包括脏腑间功能的协调乃至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难经》中“十二经脉者,皆系于气之源,所谓生气之源者,谓十二经脉之根源,谓肾为动气也”与之相吻合。

  笔者认为,“干细胞”这个现代生命科学概念与“精”这个传统中医学理论概念,虽然是两种科学对事物的认识,但通过干细胞这个桥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中西医理论在延缓机体衰老结合、开发抗衰、防衰新药的重要意义。

  5 “化旧生新”延缓衰老

  从中医治疗学角度看,笔者关于活血化瘀法“祛瘀血”层面“活血、行血、祛瘀,通络”和“生新”层面“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的假说,进一步揭示活血化瘀法“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祛瘀血”层面,“复其真气、化旧生新”的“生新”层面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祛瘀血”之后疾病表现的“新物生,腐物消,机能复”的疗效机制。恰如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曰: “然又非去瘀是一事,生新另是一事也。盖瘀血去新血已生,新血生瘀血自去……则知以去瘀为生新之法,并知以生新为去瘀之法。”

  笔者认为,在衰老防治上,血瘀如不除,只是一味求补,非但效果不佳,而且会造成愈补愈滞,愈补愈虚之弊,形成“闭门留寇”之势。但化旧生新法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两点:①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不同的老年病进行具体辨证施治。

  如素体气虚,久致血瘀内停,多用补气活血之法; 期忧思过度,气机不畅,用理气活血法; 素体阳虚,血脉凝滞而致血瘀,用温阳活血法。②考虑相关脏腑在衰老中的作用。可以化旧生新和调治脏器并重的策略,如疏肝与活血、补肾与活血法,健脾与活血法并用,达到气血冲和,推陈致新,延缓衰老的目的。

  6 干预干细胞衰老策略思考

  干细胞是研究机体衰老重要的细胞模型,通过干细胞研究寻找“化旧生新”法激活干细胞和调控其靶向分化的机制,对预防老年疾病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笔者认为: ①要充分结合中医药抗衰老理论,深入研究干细胞衰老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对延缓干细胞衰老的影响。②加强抗衰老天然药物或其有效成分对延缓干细胞衰老的研究。③借助于干细胞理论,挖掘中医学抗衰老理论精髓,推动中医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 2) : 6 -15.
  [2]黄黎亚,陈书艳. 端粒、线粒体和干细胞衰老[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2,32( 5) : 679 -68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