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保健医学论文

不同地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比研究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作者:陈娜;王长青
发布于:2019-05-28 共4289字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地域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数据, 对东、西、中部老年人的日常自理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显着, 总的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率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 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率的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结论 为实现“健康+长寿”的双重目标, 必须均衡中国东、中、西部的养老和医疗资源配置, 提倡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关键词: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地域差异;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及教育科研等方面[1,2,3,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 是衡量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5,6], 通常包括两大部分, 即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BADL) 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IADL) 。BADL的衡量通常运用Katz量表[7,8,9], 包括洗澡、穿衣、室内活动、上厕所、吃饭、控制大小便6项指标, 反映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即独立生存能力, 一旦不能自理则表明需要长期照护。而IADL则倾向于反映老年人独立生活、适应社会和家庭角色的社会功能, 如果不能自理则意味着社会参与功能受损, 包括购物、做饭、到邻居家串门、洗衣服、乘坐公共交通等指标[10,11]。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本研究选取老年人ADL为切入点, 进行地域差异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CLHLS) 2014数据为基础分析数据。此次跟踪调查的数据, 涉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总样本量为7 192例, 其中有效样本7 168例。依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公布的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中对东、中、西的划分, 将CLHLS (2014) 数据库调研的23个省市自治区分地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河北、辽宁、福建、山东、浙江、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 (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等8个省 (区)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广西等4个省 (区) 。

不同地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比研究

  1.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BADL及IADL的地域差异

  CLHLS (2014)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比例在东、中、西部存在显着差异 (P<0.05) 。BADL与IADL及13个测量指标 (除邻居家串门) 均呈现显着地域差异 (P<0.05) , 且IADL的失能率明显高于BADL失能率 (P<0.05) 。总的BADL失能率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 而IADL失能率的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地区。见表1。综观BADL及IADL的具体指标, BADL项目失能率最高的项目为洗澡, 其次为上厕所、穿衣服和室内活动;IADL失能现象较为严重的项目集中在连续蹲下站起3次、乘坐公共交通、走1 km路和提5 kg重东西等4个项目。进一步分析东、中、西组间差异, BADL的6个具体测量指标中洗澡、穿衣服、上厕所、室内活动和控制大小便等在东部地区失能率最高, 吃饭失能率最高的是西部地区。IADL表征的8个指标的组间比较显示, 除了提5 kg东西失能排序是西部>东部>中部, 连续蹲下站起3次这一指标的失能率指标上东部>中部>西部外, 其余6个指标均是东部>西部>中部。

  2.2、 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老年人BADL差异

  从年龄分组的情况来看, 3个年龄组均显示出显着的地域差异,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失能率逐步提升。60~74岁及75~89岁组老年人BADL失能率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 ≥90岁组BADL的排序发生变化, 中部老人的自理能力最强, 与东部地区的差值为9.3个百分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90岁组的东、中、西BADL失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进一步对未加权的≥90岁组的东、中、西BADL失能率分析显示差异显着 (P=0.001) 。因此, 推定加权后≥90岁组的无显着差异可能是由于该调研对高寿老人进行了超比例抽样, 后期的加权处理可能导致样本的损失造成。统计结果显示75~89岁及≥90岁组男性的BADL失能率低于女性, 但60~74岁组的东部和西部老人中, 女性的自理能力好于男性。就三大地域而言, 男女之间的BADL失能率也呈现出显着差异 (男性分地域BADL失能率差异对应的P=0.000, 女性分地域BADL失能率差异对应的P=0.009) , 这种差异在≥90岁年组尤为突出。90岁以上男女性老人的失能率差异最大的是西部 (差16.9%) , 其次为东部 (差11.5%) , 中部仅差6.7%。见表2。

  表1 2014年东、中、西地域老年人ADL失能比例 (%)
表1 2014年东、中、西地域老年人ADL失能比例 (%)
表1 2014年东、中、西地域老年人ADL失能比例 (%)

  表2 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的老年人BADL失能比例 (%)
表2 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的老年人BADL失能比例 (%)

  2.3、 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老年人IADL差异

  从年龄组的情况来看, 60~74岁与75~89岁两个年龄组显示出显着的地域差异 (P<0.05) , 性别失能率的地域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分地域IADL失能率差异对应的P=0.043, 女性分地域IADL失能率差异对应的P=0.000) 。60~74岁组老年人IADL失能率为东>西>中;75~89组IADL失能率为东>中>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失能率显着提升。≥90岁组与60~74岁组东、西部地区的老年人IADL失能率差值均达到61.6%, 中部地区为65.7%。特别需要说明的是≥90岁组的东、中、西IADL失能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同理进一步分析未加权原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推断≥90岁3组的无显着差异可能是由于后期的加权处理可能导致样本的损失造成。见表3。

  表3 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的老年人IADL失能比例 (%)
表3 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的老年人IADL失能比例 (%)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ADL的2个重要维度BADL与IADL均呈现显着的地域差异, 且IADL的失能率明显高于ADL失能率。总BADL与IADL失能率均显示东部地区的失能情况是最不乐观的, 就BADL而言, 西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 而IADL状况则显示中部地区的失能情况尤于西部地区。然而比结果更为值得深思的是其背后的原因。①由于CLHLS调查过程中, 抽取的西部地区仅包括陕西、重庆、四川、广西4个省 (区) , 占全部西部地区的1/3, 且后3个省市自治区均属于我国西南地区, 理论上未能代表我国西部的全貌, 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因此暂且忽略西部地区的讨论。②东部的抽样调查涉及11个省份, 中部涉及了8个省份, 均足以支持东部与西部差异的结论。因此, 着重探讨东部地区的老年人BADL与IADL均不如中部地区的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程度高、物质生活水平丰富、公共医疗卫生成熟, 人均预期寿命也明显高于中部地区[12], 而日常生活自理情况却不如中部地区。总结其原因, 可能是东部地区物质条件的富足、公共医疗卫生条件的优越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预期寿命, 但长寿不能等同于健康长寿, 活着也不同于有质量地活着。中部地区医疗条件不如东部地区, 因此, 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往往可能由于卫生条件的限制, 无法得到有效救治而导致死亡。只有身体较好、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能够健康长寿地活着。而在广大东部地区, 公共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好, 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带病生存期较长, 这一群体的失能率较高。特别是伴随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困惑老年群体。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在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很多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即临床意义上的好转, 但治愈率却很难得到保障, 如果未彻底治愈, 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老人的失能。研究显示, 慢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ADL失能的重要原因[13,14,15,16]。因此, 在东部地区呈现出预期寿命较长与失能率较高并存的状况, 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失能比例更高。综上, 我国老年人口ADL存在显着的地域差异。为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解决不同地域老年人口生存年限与质量的综合性问题, 既需要均衡东、中、西部卫生和养老资源分配、协调地域间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技术发展水平;也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17],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检测与监测、健康评估与指导、健康干预与维护, 以增强全体老人的健康意识, 培养健康习惯, 认识到预防疾病远比治疗疾病重要且高效, 进而引导老人注重预防疾病, 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切实降低整个社会的失能率, 以此保障老年人能健康地享受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浩, 葛岳静, 陈鑫弘.基于地域差异分析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教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13;33 (11) :7-14.
  [2] 吴海燕.浅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域差异及优化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4) :26-8.
  [3] 余飞, 沈迎春, 王辰昊, 等.我国公立医院官方微博地域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4;34 (11) :50-2.
  [4] 张敬, 刘景隆, 郑俩燕, 等.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 (18) :5057-8.
  [5] 温兴祥.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J].人口研究, 2017;41 (3) :76-86.
  [6] 周勇义, 宋新明.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经济差异的年龄模式研究[J].人口与发展, 2017;23 (4) :80-5, 95.
  [7] Chou KL, Leung JC.Disability trends in Hong Kong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 older adults:1996, 2000, and 2004[J].J Aging Health, 2008;20 (4) :385-404.
  [8] Katz S, Ford AB, Moskowitz RW, et al.Studies of illess in the aged.The index of adl:a standardized measure of b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J].JAMA, 1963;185:914-9.
  [9] Zhou C, Ji C, Chu J, et al.Non-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 among empty-nest elderly in Shandong,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Health Serv Res, 2015;15:294.
  [10] 刘晓雪.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11] 郭敏璐, 王伟, 朱晓健, 等.居家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37 (3) :724-5.
  [12] 杨东亮, 王晓璐.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省际差异与空间相依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 2016; (4) :172-9.
  [13] Alfonso Silguero SA, Martinez-Reig M, Gomez Arnedo L, et al.Chronic diseas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in an elderly Spanish population:the FRADEA study[J].Rev Esp Geriatr Gerontol, 2014;49 (2) :51-8.
  [14] Klijs B, Nusselder WJ, Looman CW, et al.Contribution of chronic disease to the burden of disability[J].PLoS One, 2011;6 (9) :e25325.
  [15] Tinetti ME, McAvay G, Chang SS, et al.Effect of chronic disease-related symptoms and impairments on universal health outcomes in older adults[J].J Am Geriatr Soc, 2011;59 (9) :1618-27.
  [16] 王彦茹, 夏慧玲, 刘永兵.乌鲁木齐市空巢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 (7) :1908-10.
  [17] 梁晓峰.慢性病防控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6; (10) :29-30.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原文出处:陈娜,王长青.中国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地域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9):2255-225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