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诊断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老年病的方法

时间:2014-11-07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437字
论文标题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提升.造成到医院就诊的高龄患者数量和比例增长.于此同时,老年患者本身的特殊性也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医院传统的科室设置,包括内、外、妇、骨科等.虽然工作内容本身与老年疾患关系密切,但仍有其局限性.老年疾患本身是一种具有完整体系和特点的疾病范畴.根据临床广泛认可的说法,老年疾患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从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发病趋势可知,我国常见的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生等.每种疾病的患病排序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都有所差异.②老年疾患多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交织的疾病.老年患者往往因为免疫功能下降、机体老化、器官和组织功能衰退,老年人发病可以由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引起,很多情况下病因不能明确,有的时候甚至很难区分是独立的疾病还是自然衰老.③老年疾患临床特点为,大多数老年疾患的症状和体征具有不典型性.④由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功能减退、代谢失衡、器官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及认知能力下降等诸多生理病理特征的相互影响.1例患者罹患多种疾患的情况非常多见,甚至可见同一个脏器同时存在多种病变.⑤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很容易发生感染,或者多种疾病同时存,常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者多系统功能障碍.⑥老年疾患中各种综合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尿失禁、晕厥、帕金森氏综合征、谵妄等.同时,老年人容易出现褥疮、失眠、尿潴留、便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多重用药和用药不良反应[1].总之,老年人的疾病多为慢性病,多种疾病共同存在,疗程较长,临床症状不典型,呈亚临床型,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会出现病情的迅速变化[2].

  通常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正是上述临床特点所决定的.怎样解决这些困难,并让老年病的治疗和诊断更准确,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老年病有其自身的复杂性.目前,我国现存中医和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为一门医学,现在虽然都各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都没有能力包治百病.所以,中西医相互结合,相互借鉴治疗老年疾患是临床发展的发展要求.根据当今临床西医或者中医治疗老年疾患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老年疾患分为四种类别,即:西医治疗效果更好的疾病,如明确机制的急性疾病、明确感染源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外科疾病等;中医治疗效果更好的疾病,如慢性病、功能失调性疾病、疑难杂症等;中医和西医治疗效果均好的疾病,如痔疮、急性黄疸性肝炎、荨麻疹等;中医西医单独治疗效果均不好的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根据上述的四种分类方法,对于各种老年疾患,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我们可以找到更多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好方法好策略.中西医结合存在的现实依据或本质原因就在于此.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老龄化局势的需要.中西医结合该如何结合?很重要的一点是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二者以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依据,像呕吐、咳嗽、便血等中医的许多病名是以主要症状和体征命名的.而老年患者所患疾病往往复杂多样,很多症状和体征混杂在一起,通常没有典型和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给我们的辨病带来了困难,使得我们无从下手.西医多种疾病,可能被包括在中医的病名中,西医的一种疾病也可能在在中医的多种病名中涉及,在很多情况下,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变过程及预后往往不能被以症状和体征命名的病名所反映.如便血按现代医学的诊断,首先使病因明确,可能由肿瘤引起,也可能由消化道溃疡引起,如果经相关的检查明确为肿瘤,就不会因为盲目地使用中药治疗而使手术时机延误.临床上往往存在"有病无症"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老年人患病多为慢性病,起病时症状表现不明显,且病情进展缓慢,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表现,老年人很多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就医,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相关的检验检查被发现,单纯传统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容易造成漏诊.而现代医学中许多疾病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明确诊断,仍然存在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无从下手的现象,这部分患者通常临床的自觉症状显着,但在临床的多种检查检验中都找不到有诊断意义的证据,没法下诊断.比如现代医学中经常提到的"神经官能症",临床中通常缺乏有意义的检查检验结果,但是患者有强烈的自觉症状和明确的主诉.老年人患病机制多为器官和组织的老化,且患者病程漫长,很多疾病都是在早期甚至是青中年时期就出现了,通常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病,表现为多个器官同时发病.因此整体调理对老年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而在这方面西医恰恰是欠缺的[3].中西医结合需要中医、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相互补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取长补短.比如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早期通过西医的影像检查使疾病确诊,早期治疗多参照指南,但同时辅助中药的治疗,特别是恢复期,将使得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医多注重辨病施治,重视人体的器质性变化,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中医学是以辨证论治为特点,它注重个体化治疗和整体观念.因此,中西医结合科研和临床的基本思路就是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这种医学上的结合模式通常能够获得优于单纯依靠某一单一医学治疗的疗效这一点已经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4].例如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以西医的辨病诊断明确为基础,给予抗聚、降脂及积极处理基础疾病等治疗,但神经功能的恢复缓慢,同时佐以中医的辨证论治,给予活血化瘀等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急性期后给予针灸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这样即可以使脑梗死的病情不要进展,又能促进疾病的恢复,使机体的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临床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充分显示了整体观念的优势,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很多老年患者都多存在多个系统的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中医可以根据老年患者的这一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就是通常中医学中所提到的"异病同证和异病同治",一个方药包含了对各个症状的治疗,使治疗变得简化.老年病又存在慢性起病、病程漫长、变化迅速、易于传变、产生并发症的特点,西医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处于被动地位,而中医往往能"既病防变",通过从整体出发进行辨病辩证,因而,中医对于并发症的防治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中西医结合的核心内容是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在西医学上,注重结构方法,以局部结构组织的器质性改变为主.中医重视对机体整体功能的研究,中医从宏观上对生理、病理进行阐述.运用中医理论对望闻问切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通过思维理论对功能变化进行描述;而西医则通过实验和解剖进行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研究,西医通常通过具体实在的描述对生理、病理进行阐述.比如把老年人呼吸道感染解释为致病细菌或病毒使人体某器官受到感染所致,主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明确症状和体征的感染找不到细菌或病毒,这时,西医就显得盲然无从,这就是西医在诊断中的不足.中医应用的方法偏重功能,而西医偏重结构.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能从不同侧面对疾病的变化发展进行把握.各有侧重,各有优势,在各自都存在不足.如果能够把二者结合起来,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从功能到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从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客观规律的目的.如中医的"脾"在脏腑辩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运化、主统血,因此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上述理论,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脾脏病变会出现腹胀、便溏、纳差等不适,从而使中医对"脾"的功能认识和西医对脾脏的结构认识趋于一致.功能和结构的结合使得中医的传统理论的概念本质揭示得更加清楚,更丰富了西医的现代科学理论和临床内容,使以后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思路更加开阔[5].

  建立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中医和西医是两大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有自己的理论特点.传统的哲学思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的整体体系特点体现在宏观调节、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等方面.在治疗上,中医是以宏观调节为基础的,西医是以还原分析方法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医也在飞快地发展,主要体现在多层次、多学科上,从而使西医学在多个方面的研究上都经常获得新的突破.当然,虽然这两种医学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研究和治疗的对象都是人体,人体的固有规律不会因为认识手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二者之间又存在很多相通之处.虽然二者的发展路程不同,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二者将有更多的相似点被发现.例如,在现代医学中,对于气象医学和运气学说、机体平衡理论和阴阳学说都能找到一些证明.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医和西医在方法论、诊疗模式、医学观等方面的认识相差甚远,而又殊途同归.比如中医中的整体观念,与现阶段西医提出的"医学-心理-社会模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形而上学的部分分析,实现否定之否定用科学的辨证综合代替,这种思维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是在认识论上新的飞跃,并不意味着回到原点.在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发展的问题上,首先应吸取其中的思想核心,对中医朴素的辩证法树立正确的认识.

  同时积极鼓励现代医学的多方向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体辩证思维和现代科学方法的统一[4].以相对静止、简单、孤立为基础,建立起综合和动态联系的思维模式[6].

  总之,在老年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病情更加复杂,治疗中的困难更多.临床上,不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是想让患者受益,让患者的生命力得到增强、寿命得到延长.在老年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坚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从而促进中西医在诊治方法上的取长补短,达到最大的疗效,避免漏诊漏治,误诊误治.

  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是符合我国现在两种医学并存的实际,是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的,更是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的现状,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具有欣欣向上的强大生命力的[7].

  中医和西医虽然有两种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并不意味着二者不能结合,中医、西医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都是以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为研究对象的,因此二者的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必然.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经典的传统文化也应不甘示弱,积极吸收其优势,促进自己新的提高.临床疗效应该作为所有医学检验的金标准,不管是那种医学理论体系,关键都在于疗效好,就符合社会的需要,就值得加以发展和推广,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吸收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的特长和优势,优势互补、使二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临床更好地服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尤其适合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比例不断加大,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岳涛,杨颖娜.老年病的特点和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8,16(10):82-83.

  [2] 蹇在金.现代老年医学精要[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8-802.

  [3] 谭清武.老年病科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255.

  [4] 王阶,何庆勇,李海霞.中西医结合方法论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2007,27(6):565-567.

  [5] 王明艳.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6] 祝世纳.系统中医学导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4-245.

  [7] 危北海.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任务、方法和发展[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4):147-14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