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食疗学论文

傣族药食同源中的多样性及功效调和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作者:金锦倪凯;郭世民;高
发布于:2019-12-30 共3987字

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第五篇:傣族药食同源中的多样性及功效调和

  摘要:人类的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 必须寻找食物, 而食物的属性与医药的属性息息相关, 通过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简要阐述了傣族药食同源的主要特点, 初步阐述傣族医药中药食同源对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文化理念。

  关键词:傣族; 饮食文化; 药食同源; 饮食保健;

  民以食为天。人类首先是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 而后才在长期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偏好, 其特征为就地取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细食不餍精、脍不餍细, 反映出人类对饮食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 在发展进程中,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生活积累,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制作, 原料的天然性和制作的朴实性, 其中傣族医药蕴含药食同源思想理念。傣族的药食同源保健观念就是从傣族医学理论形成中发展而来的。

  被列为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傣族传统医药学, 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贝叶经》记载, 早在25田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傣族人民不断地同自然和疾病作斗争, 通过认识、积累和总结经验, 创造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傣医药学理论独特, 内容丰富, “药食同源”便是其特色之一。

  傣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四塔”相互融合构成。质地硬黏的“土塔”构成了人的肉身以及有形的硬性物质。以潮湿为性的“水塔”构成人体的精血和各种各样的体液, 遍流于人的全身。以温热为性的“火塔”在人体内的作用就是提供热能, 促进肠胃消化食物, 调和物质的生长、成熟和老化。“风塔”以流动为性, 主宰人体内部的气流。“四塔”互为因果, 相依相克。“四塔”平衡则身体健康, “四塔”失衡则百病丛生。傣族人民根据“未病先治, 重在调理”的原则, 依据傣医的“四塔”理论总结出一套独到的食疗保健理论, 展现了傣族医学文化融入饮食中的特点—药食同源。

  1傣族药食同源食材的区域性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 喜食糯米饭。在赕佛和各种节日里, 傣家人常用糯米做成粽子、黄米饭、毫诺索 (糯米年糕) 、毫崩、糖米花等食品, 也喜欢吃米干、米线。常吃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茴香、水香菜、蕃茄、茄子、辣椒、芋头、瓜豆和天然野菜苦凉菜、蕨菜、旱菜、鸡爪菜、臭菜、鱼腥草、野芹菜等。普遍喜爱酸辣冷食物和烘烤食品。风味食品多种多样, 范围包括糯米制品、肉鱼制品、蔬菜制品、瓜果制品、鲜藻类制品和虫类制品等。制作方法有烧、烤、蒸、煮、腌、舂几大类, 几百种之多。并以“酸、辣、甜、香”为主要特点。最富民族风味的主要有香竹饭、黄米饭、“毫诺索”、“毫崩”、“毫懂贵”、香茅草烤鸡、香茅草烤鱼、烤黄鳝、烤竹鼠、烤菌子、烤竹笋;包蒸猪肉、包蒸脑花、蒸甜笋、蒸条肉、蒸青苔鸡蛋;酸笋煮鱼、酸笋煮鸡、糯米粉煮鸡;猪肉剁生、牛肉剁生、鱼肉剁生、黄鳝剁生、鸽子肉剁生;腌牛脚筋、腌牛皮、腌猪头、腌鱼、腌笋丝。此外, 还用竹虫、牛皮、青苔等烹制成各种菜肴, 如油煎蝉虫、牛皮、青苔片、竹虫、蜂蛹等。

  傣族生活的地区天气炎热, 湿度大, 所以风湿病、皮肤病是常见病, 在傣族饮食烧、烤、蒸、煮、腌、舂等菜肴的制作过程中, 多以大芫荽、小芫荽、荆芥、香料草、香茅草、薄荷、葱、姜、蒜、辣椒作佐料, 而这些佐料都具有祛风除湿、发散解表的功能, 它们是傣族为了适应湿热自然环境生存而在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经验, 具有深刻的的文化内涵, 吃了这些佐料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另外, 由于傣族常吃烤, 油煎的菜, 香燥易上火, 而佐料却起着调和的作用, 这种对立统一具有科学性。

  傣族饮食文化的发展, 除了受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物产的影响, 也是傣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产物, 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2傣族药食同源中的多样性及功效调和

  在西双版纳, 很多植物具有食品、药物双重身份, 既可以用于日常饮食, 又可达到预防疾病, 治疗疾病, 强身保健的目的。傣族药食同源中的食材从多方面表现了饮食、功效、食材是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与地域、气候、社会人文等因素息息相关, 如以下食材。

  2.1糯米饭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主食傣族蒸制的糯米饭气香、质优, 软润适口, 傣家人常以其接待宾客。糯米饭有白、紫、黄三色, 其中以紫色 (紫糯米饭) 为最佳, 蒸饭工具有木甑, 有竹筒;以竹筒烘煮者为上。

  紫糯米饭, 是糯米饭中珍品, 用产于西双版纳的紫糯米蒸制。传统的做法是预先将米泡软, 略加淘洗, 将生米放在木甑内生蒸至熟后放入木盆内用竹筷等器物挑拌散气后, 即可食用。

  紫糯米饭色泽乌黑油亮, 气香, 糯性好, 软润适口, 营养价值极高。据有关部门测定, 紫米所含蛋白质比白米高6.8%, 所含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比白米高15.8%;具有医疗价值的精氨酸含量高达1.15%, 同时还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1, 维生素B2和锌、镁、磷等微量元素, 是理想的健康滋补食品。我国古农医书记载, 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身暖胃、明目活血”以及“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能, 长期食用紫米饭, 可延年益寿。

  2.2包烧蚁卵, 是稀有的美味佳肴傣族等少数民族都把蚁卵视为珍品。烹制包烧蚁卵, 先将掺杂在蚁卵内的杂质捡尽后, 用清水略加漂洗并滤干, 拌以适量食盐、味精和切细的大葱、芫荽以及少许姜末, 用三四层芭蕉叶严密包裹, 用蔑片捆扎, 在火塘内的炭火灰下焐烧, 或摆在烤炉架上用微火烘烤, 至蚁卵熟透, 待香味飘溢时, 装盘食用。

  包烧 (烤) 蚁卵, 白中夹翠, 气香味美, 原料稀奇, 无任何污染。蚁卵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据报道, 蚁卵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7%~67%, 远远超过肉类、蛋类) 和维生素B1、B12、维生素E和锌与铁, 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 属菜肴中珍品。

  2.3油煎蜂蛹, 色泽淡黄, 香气扑鼻, 蛹体外脆里嫩, 食味鲜美, 蜂蛹富含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E、铁、钙等多种元素, 具有抗衰老、抗夜盲、消除自由基等作用。脂肪的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纯天然美味。

  2.4蝉蛹酥色泽金黄, 外表美观, 表皮松脆, 蛹体软润, 气香味美。蝉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营养成分, 是低脂肪、高蛋白、无污染的天然美食。

  2.5白花傣语“萝秀”, 汉语学名为白花羊蹄甲, 是民间常采食的蔬菜。

  传说, 从前有位守旱地的老人, 腹痛腹泻, 又咳又喘。当仅有的一点大米吃光以后, 他只好忍住腹痛采摘窝棚边的“萝秀”花朵和幼嫩尖叶为食。谁知吃了两餐清煮“萝秀”以后, 腹痛渐渐减轻, 腹泄次数渐少, 咳嗽也有好转。连吃了两天以后, 大便恢复正常, 腹痛消失。这种野生乔木花卉竟然医好了老人的病。这事传开以后, 人们不仅采“萝秀”作菜, 还将“萝秀”晒干作药。

  傣族的食用方法为蒸、炒、腌等, 其味清爽甘甜, 鲜美可口, 还对慢性肠炎、小儿腹泻、急性胃肠炎、慢性咳嗽有着神奇的疗效。

  2.6芭蕉花傣味中经常见得到芭蕉花。芭蕉花虽不美丽, 但据说召勐府 (土司司署) 的女佣, 天天以召勐吃剩的鸡鸭鱼肉为食, 身体越长越肥胖, 召勐看不顺眼, 便派她去看守一块芭蕉园。住在芭蕉园里的女佣, 经常以野菜佐餐。一天, 由于没有找到野菜, 她便砍了一朵刚刚破茎而出的芭蕉花, 他它烧熟, 蘸着“喃咪” (一种傣味酱菜) 下饭, 觉得味美可口。从此, 她便把芭蕉花当成蔬菜烧熟、煮吃。过了一段时间, 她身上的脂肪渐渐消失, 身材变得苗条起来。召勐到芭蕉园游赏风景时, 见原来肥胖臃肿的女仆又变得苗条美丽, 就问她吃了什么仙药。她对召勐说, 园里除了芭蕉花外并没什么仙药。这些日子由于经常用芭蕉花作菜, 不沾大鱼大肉, 所以就变得瘦了。从此, 芭蕉花可以解腻、减肥的事便传开了, 人们也开始以芭蕉花为食或用于保健。

  2.7鸡蛋花傣语“罗粘芭”, 当地汉族称为鸡蛋花, 花朵有淡黄色、白色、紫色三种, 气味清香扑鼻。民间常用花朵及其树皮医治咳嗽、支气管炎和肝病。傣族菜肴中的清蒸“粘芭”花, 气味清香, 质地软润适口。现代研究发现“粘芭”花含有鸡蛋花素, 异鸡蛋花素, 褐鸡蛋花素, β-二氢鸡蛋花素;叶含黄酮甙, 山柰葡萄糖甙。其茎皮、根、花和叶都有一定的药用功用。

  2.8苦凉菜苦凉菜即少花龙葵, 是傣族喜欢的野生蔬菜, 素炒、煮汤均可。植株含有甾类物碱、茄微碱、茄达碱、替告皂元素等。其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溶血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以其尖叶烹饪的菜肴, 有清热解毒、利尿、抑菌作用。是热季和雨季最宜食用的蔬菜。

  2.9野生食用菌野生食用菌, 俗称野山菌。野山菌特指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在自然界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野生食用菌, 不能人工培育。当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外来污染时, 野山菌便不能生长甚至消失, 非常稀有名贵。

  野山菌是一类滋养性美味食材, 与中国传统意义上通常要求适宜的季节、特定人群的滋补品不同, 野山菌不分春夏秋冬、无论男女老少, 一年四季想吃就吃的, 而且可以长年连续食用, 不会出现吃多、吃错的现象。研究证实, 经常食用野山菌的人群一般不易感冒, 这就是滋养性野山菌促使人体免疫力得到增强的具体表现。

  3结束语

  西双版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雨林气候条件, 使野生蔬菜资源极为丰富, 可食用的就有上百种之多。草本、木本、苔藓植物……应有尽有;香、甜、苦、酸、辣、涩、咸, 多味俱全。野菜、野果, 有不少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食疗功效, 成为傣家餐桌上的美味, 体现了傣医学“药食同源”的思想。傣族人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 将傣医学的理论不断地融进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之中。他们重视植物食用部位和人体“四塔”的关系;看重食物之间的搭配, 讲究习性相克;他们讲究食物和季节, 食者的年龄甚至是肤色的协调, 以达平衡“四塔”, 防病养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西双版纳名典编委会.西双版纳名典[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8.
  [2]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暨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傣族百年实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
  [3]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傣药方, 四塔五蕴阐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1.
  [4]王文光.傣族饮食文化及其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6, (3) :34-39.

点击查看>>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优选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原文出处:金锦,倪凯,郭世民,高敏,夏亮.傣族医药的食疗保健方法与技术的现状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3):79-8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