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文明与水哲学构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20 共8083字
论文摘要

  2012 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其中把水文明放在重要的位置,表达出建设水文明(或者水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 建设水文明的宏观实践需要在哲学层面建构和树立尊重水、顺应水、保护水的水意识以作为理论支撑。 同时,由于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建构当代水哲学也已变得越来越必要。

  一、“水”文明的哲学探源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存之根。地球表面 2/3 被水覆盖, 其中 97.5%为不能用的咸海水,2.2%为地下水和极地冰雪、冰川,真正能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 0.3%。 人体的 70%是水,离开水,人难以存活。 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的客观条件,水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水对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早期的人类文明主要是大河文明,沿水而居也成为诸多文明发展的基本特点。 正是认识到水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人类把水看作文明的源头或基础, 形成了不同文化中的水哲学。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 早期中国人不仅把水当作世界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揭示出了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特性。 《说文解字》中说,水,凖也。 北方之行。 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凡水之属皆从水。 《尚书·洪范》记述了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

  〔1〕252五行彼此质别、性异,水是其中的首要元素。 早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宋朝由周敦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 周敦颐提出太极图说,认为“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 以气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 ”

  〔2〕 4-5无独有偶,早期印度文明也非常强调水的世界本源性。 《爱多列雅奥义书》中说,“太初,此世界唯独‘自我’也。 无有任何其他? 眼者。 彼自思维:‘我其创造世界夫! ’彼遂创造此诸世界:洪洋也,光明也,死亡也,诸水也。 洪洋在天之彼面,天为其基。 两间,诸光明也。 地,死亡也。 地之下者,诸水是也。 彼自思维:‘吁! 此诸世界也, 我其创造护持世界者乎! ’———彼遂直由诸水取出一真元体而形成之。 ”

  〔3〕16在“自我”创造世界的过程中,水在地面之下,是思维的象征。 人,世界的护持者,是由水中的真元体来构造的。 后来,《唱赞奥义书》中说,“此万有之精英为地。 地之精英为水。 水之精英为草木。 草木之精英为人。 ”

  〔3〕52水是大地的精英,草木是水的精英,在这里,水是无机自然界与有机生命体之间的主要环节与中介,是生命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与东方文明一样, 早期西方文明也高度重视水。 水是西方哲学中最早的宇宙论本体,水也是古希腊神话的万物生源。 古希腊哲学开端于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泰勒斯把水看作万物的本原,这一方面是泰勒斯认为大地悬浮于水上,另一方面他认为万物就其本性都含有水分,并且都以湿的东西来滋养,水是潮湿东西的本原。 与哲学一样,古希腊神话也把水当作人的基本组成要素,比如,人类的创造就离不开水,“制造人类的责任,落于底但族(Titan)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与他的弟弟厄庇墨透斯(Epimethus)身上。 普罗米修斯与厄庇墨透斯取形成未久的泥土,和以潺潺流滚的清莹的泉水,模拟着天神们的形体而造成了人。 ”

  〔4〕5正是那黏合泥土的流水,给人以生机与活力。 可以说,从神话到宗教,水在西方文明中始终被高度重视。 在 《旧约·创世纪》中,上帝开天辟地之后就划分出不同的水域,把多水之域称为海,并且从水中衍生出丰富多样的生命。

  ①〔5〕1在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与水是亲近的。 水不仅给人们以生存之本,水也给人们认识的启智。 在生存之本和认识启智的意义上,人们在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变化流行基础上构建起了世界性的水文明。 汉斯·萨克塞认为农业文明时期土地是人生的榜样,实际上水的流动变化也是人生的榜样。 水的湿润、向下流动、无处不在、自在循环、对于生命体的生存价值等都使得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经常性的作用。 从日常生活来看,水文明实质上是人们的水生活文明,即在人们的生活用水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明形态。

  水文明的具体表现是多元的。 水的存在形态具有多样性,比如液态的海水、淡水,固态的冰雪,气态的水蒸汽等。 由此形成了水文明的多元样态,比如海洋文明、河湖文明、冰雕文化、水利文化等。 水的存在是一种特定的存在,而水文明则呈现为多元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水文明的这些特征和性质极大地影响到具体社会的存在与变迁,甚至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结构。

  水文明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由于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傍水而居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人类早期的大河文明即是如此。 人类文明的繁荣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而水利建设和开发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对于生产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工程就是水文明的标志。 水利建设能够把差异性的空间和文化连结起来,实现地域间的物质流通和人员流动, 就像京杭大运河的流通功能。

  水文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意味着由于航海技术的提高、新航路的开辟,为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提供了可能。 在这里,海洋文明是水文明的特殊形态。 而且,水体的污染和水源的枯竭则可能导致文明的湮灭。

  可以说,水的空间布局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生产和生活的无机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的世界本体性认识逐渐被取代。 尤其到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水文明则逐渐被忽视,对水的哲学关注和价值评判越来越功利化、工具化,人对水的态度走向反生态的境地。 具体而言,(1)工业生产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掠夺式开采导致水资源的枯竭;(2)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废弃物排入水中,导致了水体的污染;(3)人类的过度用水导致了水循环的破坏。

  水文明的破坏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现实结果,因此,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性框架内,充分认识到水文明的重要性,大力建设水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水的和谐关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文明

  一般地讲,现代人类对水的态度和行为是水文明的退化,其中不仅有人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人的因素既有实践方式的问题,也有认识和价值观问题。 反生态的近现代实践方式是破坏水文明的实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假象和价值观念是破坏水文明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 社会因素则有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与水资源的社会配置等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只推崇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对生产造成的水生态的后果则不会顾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宰控下具体生产过程的总和,资本的逐利原则是破坏水文明的最根本的社会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则是这种破坏的制度保障。

  当前中国发展中也出现了严重的水生态问题。

  根据中国水利部的观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②中国发展中的水生态问题包括水资源的缺乏、水环境被污染、各个水域的掠夺式开发导致水生态的功能退化等。 可以说,中国的水生态问题来自于中国的发展代价, 水问题的出现尽管有自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人为的破坏与污染,最主要的根源是扭曲的发展方式。 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

  〔6〕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水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水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人类周密地保护与适当地管理,1972 年 《人类环境宣言》中呼吁说,“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必须通过周密计划和适当管理加以保护。”

  〔7〕4水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必须得到人类的重视,并且通过周密的计划和适当的管理进行保护,这对于解决人类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和水环境污染显得极其重要。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改进水管理,“水管理的改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土地退化和水污染是重要的。 关键问题在于灌溉计划和用水的效率。 ”

  〔8〕169此外《21 世纪议程》强调了“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安全的淡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不仅“越来越限制了农业生产、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对人体的健康越来越紧密相关。

  〔7〕73进入 21 世纪, 中国也高度重视水文明建设。

  2002 年 8 月 29 日修订通过, 自 2002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8 年 2 月 28 日修订通过,自 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水资源节约”。2013 年 1 月 5 日中国水利部发布 1 号文件,即《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章,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总体性战略宏图中多次强调重视水文明的建设,认为美丽中国是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水文明是美丽中国的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强调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水文明建设既包含对中国发展中的水生态问题的沉痛反思,又包含水生态文明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已经确立了水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

  〔9〕具体来看,中国的水文明建设是立足于“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原则下的多环节、多领域的整体性创新。

  治理水环境问题,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扭转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针对水生态的破坏而实施的污染防治、技术净化、水利调控、水生态修复和建设等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活动。

  大力建设水文明, 需要改革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水权制度建设。 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根本途径,只有在制度建设中,各级政府机构才能切实承担起水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

  ③大力建设水文明,需要构建节水型社会。 构建节水型社会就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国家调控、法律法规、市场配置和群众参与等各种手段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利用科技手段是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利用。 国家调控主要是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约束水资源的使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

  法律法规是通过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等规范水资源的使用,一方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条规定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另一方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修订)第三条规定的“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大力建设水文明,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水生态意识,构建人水和谐的水伦理。 水意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尊重水、顺应水、保护水资源、合理使用水、减少水污染的意识。 水意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 水伦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待水的方式和态度的伦理规范,在田海平看来,水伦理是“人的行为与水之交道性中呈现出来的伦理问题。 ”

  〔10〕水伦理是根据水的存在形态、运动规律、水资源的稀缺性对人的伦理约束,是生态伦理的重要内容。 承认生态价值,就必须承认水的自在价值。

  水文明的建设关乎国计民生,是中华民族能否实现可持发展的根本制约性要素之一,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加强水文明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哲学构想

  建设水文明,需要人类转变态度,创新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建构起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水哲学。 水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畴,目前尚没有直接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将原则性地提出水哲学的几点构想,以便为更深入具体的水研究提供哲学之思。

  有什么样的哲学,才会有什么样的水哲学。 尽管人们对哲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界定, 我们坚持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水哲学包含人们对水的整体性理解以及人类在对待人与水的关系时的哲学方法。 水哲学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架构,并且,它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理解,以及关于水的科学之间是有机联系,互为印证的。

  在存在论上,水的存在是世界存在的具体形态和特殊类型。 今天,我们再简单地说水是物质的就太幼稚了, 水的存在论是一个特定的存在者的存在,只有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而不是在知识学的意义上,水这一存在者的存在才能被揭示出来。 在生存论的哲学视阈中,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水的存在与人的生存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同时,人的生存方式和实践方式的选择会导致水的存在方式的变化。

  在方法论上,水哲学蕴含了人们处理人水关系的基本方法。 水在其流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变化和特性充分体现了客观规律性,给人以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比如,水的流动从上往下,带给人的则是“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感叹和历史性方法;水的流体性质及由此形成的力量带给人的则是 “柔弱胜刚强”的方法论价值;水的流动和变化、水循环带来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宽广的水域以“海纳百川”给人以包容的方法论价值等。

  在认识论上,水既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状态也给人以智力的启发。 水生态意识或者水意识是人们在处理人水实际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水的存在、水循环的规律、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人水关系的本质、 水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影响等的认识。

  正确的水观能够推动人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水、利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另外,水的存在也给人类认识的发展带来各种有价值的启示。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水的灵活变通就像万物流行变化, 人的生命活动与水的流行灵变有相通之理。

  中国传统哲学中对水的认识论借喻,最有代表性的是原初道家。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第八章》)不争而利是无为之道的存在方式,就像水那样,能够使天下万物得到它的益处, 而不与之冲突和对立,所以说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庄子也说,“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 ”(《庄子·田子方》) 水的不争而为是最自然的,体现了无为的本性。 柏格森把盲目的、永不停歇的生命冲动比喻成绵延的“生命之流”,生命的运动像水一样,充满内在的冲动和活力。

  水哲学的价值论是人与水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哲学表达。 水对于人的价值,在其直接性上,是满足人对水的生理需求;而在根本上则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水不仅具有人的生存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等。 从生态价值来看,水的内在价值是水的本身的存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机物和生命体的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水平衡也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本要求。

  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 人类应该尊重水、保护水、顺应水循环、合理开发水资源。 在人与水的生态关系上,人与水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水是人类生存的无机环境,人类可以改变水的存在形态和空间布局,但是人类需要在水生态的动态平衡规律基础上来改变水,而不是“竭泽”式地 、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以及随意污染水体和水域。 同时,人类对水的反生态态度也会导致同一流域的其他生物面临着水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水是社会关系的物质中介,水资源对社会关系有重大的影响。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缺性资源。 水资源的人类占有中,不同社会群体为了水资源而展开的一系列经济、 政治、文化关系则会形成一系列以水为中介的社会关系,水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形成了关于水的经济利益关系;水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一系列以水资源为中介的政治关系;对水生态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水文化关系。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水是影响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因素。 水源的发现和开发可能会导致人群的聚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兴起;水源的枯竭则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变迁、人类的战争、文明的湮灭等诸种社会关系的变革。 同时,人类改变水的过程贯穿在人类历史过程当中。 从人类最初选择定居在水源地,开启原始人类文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主动保护水生态环境,人类对水的改变深刻地影响到人类历史的发展。 由于水在人类历史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人对水的实际关系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水的实践关系史是人类发展史的实际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如何合理调控、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科学技术体系。 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净水技术、净水设备已经越来越重要,一些地方水体的污染导致自然水不能为人饮用,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净化才能适合人体。 水利工程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如设坝拦河、水利灌溉。 当前中国的“南水北调”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能够及时解决中国北部水资源的严重匮乏问题。 水资源也事关一些产业的发展, 比如海洋产业中的近海养殖,如果近海的水体被污染,那么会极大地影响到海洋产业的发展。 海洋产业是如此,河湖养殖也是如此。

  总体来看, 水哲学的构建需要立足人水关系,树立正确的水观,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保护水资源、建设水文明,推进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
  〔2〕 [ 宋 ] 周 敦颐 . 周 敦颐集 [M]. 陈 克明点校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9.
  〔3〕 五 十奥义书[M].徐 梵澄 , 译 . 北 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4〕 郑振铎编著.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M].上 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5〕 Holy Bible. [M].Published by World Publishing Nashville, TN,2004,p1.
  〔6〕 陈雷. 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N]. 人民日报,2013-03-22.
  〔7〕 万以诚、万岍选编.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8〕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 之佳 ,柯金良等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