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清末民初马面裙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30 共5609字

  第三章 清末民初马面裙分析
  
  本章通过对传统马面裙实例分析的方式,重新提炼马面裙中的设计元素,从而为后面的马面裙设计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在研究马面裙的过程中,马面裙的裙式发展较为固定,自明代起至民国初年这段时间的马面裙在形制上基本延续经典造型,主要以继承前代形制为主。但在色彩和马面裙的马面图案上却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到清朝后期,随着刺绣工艺的高度发展,马面裙上面的图案刺绣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但还是以寓意图纹为主,在色彩上,马面裙上开始出现渐变和色彩过度的刺绣方式,在马面裙上一般都至少有3种色彩,出了凤尾裙这种特殊的裙式以外,马面裙上最多不超过5种色彩。同时马面裙主要以红色和蓝色的正色居多,也有部分马面裙出现红色和蓝色搭配使用的情况。在清朝末年,受西风东渐影响,灰色的马面裙有开始逐渐出现使用,显示出的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下面将通过对马面裙的形制特点、图案特点和色彩运用特点的实物分析,从而得出马面裙创新的必要理论支撑。

  3.1 马面裙的类型分析
  
  通过对大量马面裙的实物考证,得到以下马面裙的基本形制:马面裙的布幅一般为六幅到八幅,马面裙裙式前后共分为两片,因此马面裙每片布幅为三幅到四幅,裙腰贴体,腰口紧窄,马面裙裙摆肥阔。马面裙的褶边多而密集,仅仅只有马面裙前后两块马面不打褶。裙腰布料粗糙且不加任何装饰多以白色腰头色彩为主。裙子腰头的左右两侧有系带穿过,以便于马面裙的围系,裙子的底摆十分宽大,在裙子的地步装饰有阑干边等花卉图案或汉字纹样组合。并且装饰图案丰富而富有深意,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寓意图纹的典型特征,例如五只蝙蝠与仙桃组合寓意“五福临门”或寓意“福星高照”;“福、禄、寿、喜”四字自合而成的纹样多为吉祥寓意,在当时十分盛行。这种马面装饰与阑干装饰并存的图案设计手法,逐渐演变为中华文化灿烂文化的缩影,体现出了当时女装的华美和绚烂。以下为几种主要的马面裙裙式:

  阑干裙,有着与百褶马面裙类似的形制,几条大褶位于裙子两端,褶大而疏,裙随其名,每个褶裥都镶嵌有阑干边装饰,并在阑干边上装饰有丰富纹样。裙式的阑干边大小交错使用,其中下摆和马面部分的阑干边为宽边(图5)。百褶裙,裙子分为前后两片,每片上有有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的平幅裙门,前片裙门的中下部分为马面裙图案刺绣的主要装饰区域,在裙门上刺绣有大量而丰富的图案纹样,其中图案的排列规则为正矩形或者长矩形的适合纹样排列为主,在图案装饰的种类上,主要有花鸟织物和汉字纹样,裙子地步和马面部分有缘饰。与阑干裙不同裙子两侧多打细密而大量的褶子,左右两边分别打五十左右的褶,裙如其名,合起来有百褶之多,故成为百褶裙。百褶裙上加粗布单色围腰和系带,裙腰与裙幅不同色,无装饰。马面裙裙底摆加镶边装饰(图6)。鱼鳞裙,具体性质与百褶裙十分类似,因此又被成为“鱼鳞百褶裙”,裙子两侧与百褶裙一样上面打细褶,但要将褶裥轻轻掰开,并在每道褶裥上都用细线缝系,裙如其名,在做好后裙子褶裥形态十分像鱼的鳞片,故此得名“鱼鳞百褶裙”(图7)。凤尾裙,凤尾裙可以说是马面裙中最为特殊的形制。从外观上看,凤尾裙不需要两侧大褶,同时没有象征性的前后两片的马面装饰,而是以数条下垂的倒剑形的条幅装饰,并在条幅上装饰有各种纹样图案。经过观察分析,凤尾裙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形制:
  
  第一类,最基础的凤尾裙即在裙腰间下坠数条刺绣纹样的凤尾。

  第二类,在裙腰间下坠数条刺绣纹样的凤尾,之后又在每条凤尾下端装饰铃铛。

  第三类,是凤尾裙的一种特殊形式,上衣连下裳形式的服装,在下裳的裙子外面装饰数条刺绣凤尾,之后又在每条凤尾下端装饰铃铛。有些类似与戏曲舞台服装里的戏服,在古时则是新娘出嫁之衣。这类服饰做工精巧且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在古籍《扬州画舫录》第九卷中有专门对当时这种华丽裙式的描绘:“裙式以缎才剪做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图8)。
  
  3.2 马面裙图案分析
  
  纹样图案是一门人们通过直观观察得来的视觉艺术,是与造型共同构成的,是随着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发展而发展的,纹样可以视为文明的一种“符号”与“标记”,是人类上下五千年来的历史标记。

  通过对马面裙实物的对比分析,纹样可以分为从织物刺绣得到的单独纹样和通过织物织造得到的大幅纹样图案。其中,单独刺绣的纹样图案占大多数,占到了本次马面裙实物分析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为马面裙的面料大多采用棉和缎,因此裙身面料由于织造而本身附带纹样的就少之又少,而这种纹样从面料上看只有花卉和云纹两类。因此,在这里将重点分析占马面裙绝大多数的刺绣单独纹样。

  明清马面裙服饰纹样主要可以从以下四大类来表现人们想传递出来的感情寓意。

  3.2.1 植物花草类纹样
  
  这类纹样通过对各类花草植物进行夸张概括得来的图案作为装饰。通过它们各自不同的品质来给予图案美好的寓意。比如牡丹作为国花代表富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则代表冰清玉洁,菊花代表益寿延年,水仙代表空灵飘逸之感,同时表现出人的顽强不屈的崇高气节,海棠比喻君子或女性的才貌双全,石榴和葡萄则比喻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百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通过谐音的方式表达出人们对“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美好追求。除此之外,还有利用松、竹等来体现人们高尚不屈的可贵品质(图9、图10、图11)。
  
  3.2.2 寓意符号类纹样
  
  这类纹样直接通过汉字这一语言或者将汉字抽象后得到的图案来表达人们对吉祥、长寿、富贵、如意的美好追求。比如福纹、禄纹、寿纹、喜纹四种纹样,以及万字纹和喜字纹等都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万字纹,就融合了佛教的“万德吉祥”美好寓意,被历代帝王所钟爱,平民百姓也因此而十分喜爱。同时也有一些词组、名言警句经过图像化处理后,再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熏陶,变得字义更加宽广,寓境变得更加深邃,汉字纹样因此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性(图12、图13)。
  
  3.2.3 珍兽动物类纹样
  
  这类纹样通过自然界的动物或者奇珍异兽以及云纹等来表达吉祥如意的思想感情。传统的龙凤图案就是代表纹样,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龙凤纹样自始至终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中国人更是自比为龙的传人,因此龙凤的纹样几乎出现在了每一件皇帝以及后妃们的服装上,这其中,龙凤呈祥的纹样就有象征男女爱情美好姻缘的寓意。除了龙凤之外,还有朱雀、玄武、仙鹤、神龟、麒麟、貔貅等神兽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更被赋予了仙鹤长寿祥瑞之意,貔貅则被赋予了招财进宝之意。除了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外还有现实中自然界的生物,例如鱼和鲶鱼在一起,鲶鱼谐音“连”,就有了“连年有余”的美好寓意。另外,还有十二生肖的图案纹样出现在传统马面裙寓意图文之中(图13、图14)。
  
  3.3 马面裙的色彩特点分析
  
  马面裙的色彩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四部分包括:裙腰色彩,马面裙裙幅色彩,马面裙缘饰的色彩以及马面裙图案色彩。本章将重点研究裙幅色彩和图案色彩。

  色彩的基本属性包括色彩的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然而,当前的马面裙由于年岁久远,色彩有些已经褪色,因此如果想要完全还原当时的服饰色彩比较困难,将重点研究马面裙服饰色彩的搭配,找到马面裙的自身色彩特色。

  马面裙主要从颜色上可以分为四类:红色马面裙;蓝色马面裙;灰色马面裙;以及特殊的凤尾裙。下面将对四大类马面裙色彩进行分别分析:
  
  3.3.1 红色马面裙分析
  
  首先分析红色马面裙中所出现的色彩:第一件马面裙,出现色彩种类:4种。

  裙幅主色:大红色。辅助色:黑色。图案色彩:天蓝色,浅蓝色。(图15)第二件马面裙,出现色彩种类:4种。裙幅主色:大红色。辅助色:黑色。图案色彩:

  紫罗兰色,白色。(图16)同时,两件红色马面裙的裙幅主色都是红色,但因为保存方式和当初用色的不同,最终出现了现在两种较大差异的红色。但马面裙的群面红色当以正红为主。在配色上两件红色马面裙都搭配了黑色。红配黑在当时就已经变得十分主流,与此勇士,在除了红色之外的,边饰以及装饰图案纹样的用色上,则主要选用了与红色暖色系反差较大的冷色系。体现出红色马面裙在用色上追求冷暖搭配使用的习惯。

  3.3.2 蓝色马面裙分析
  
  首先分析蓝色马面裙中所出现的色彩:第一件马面裙,出现色彩种类:5种。

  裙幅主色:深蓝色。辅助色:黑色。图案色彩:绿色,土黄色,紫罗兰色。(图17)第二件马面裙,出现色彩种类:6种。裙幅主色:天蓝色。辅助色:黑色。

  图案色彩:橘色,黄色,浅蓝色。(图18)两件蓝色马面裙中的主色都选用了蓝色这一传统正色。且与蓝色搭配的辅色中都有黑色。在传统社会中,黑色作为一种无彩色,体现出庄重与威严的色彩情感。在当时的社会中,也属于正色。因此,在马面裙中除了主色以外,大量的使用黑色正色,正是体现了保守传统,和对传统服色制度的继承。同时,在两件蓝色马面裙中,也同时出现了暖色搭配的装饰图案,但是与大面积的蓝色调不同,这一小部分的暖色调仅仅起到的是点缀作用,还不能像红色马面裙当中那样较大面积的使用冷暖对撞色系进行色彩搭配。
  
  3.3.3 冷灰色马面裙分析
  
  首先分析蓝色马面裙中所出现的色彩:第一件马面裙,出现色彩种类:4种。

  裙幅主色:冷灰色。辅助色:冷灰蓝色。图案色彩:黑色,土黄色。(图19)第二件马面裙,出现色彩种类:4种。裙幅主色:冷灰色。辅助色:深蓝色。图案色彩:黑色,土黄色,深蓝色。(图20)冷灰色系列的马面裙在清末民初的马面裙形制中比较少见。这类马面裙因为其色彩较为老气,因此,在清末依然作为中老年妇女的主要穿着颜色。且在方式遵守服色制度的前提下,年轻女子也无法穿着灰色马面裙,因此与灰色马面裙色冷色系相搭配的色彩,也多以低调的灰色调色彩搭配,其中的蓝色和黄色都明显偏灰。不似之前红色和蓝色马面裙当中的辅色那么跳跃。同时在灰色马面裙中依然沿用了,之前一直管用的黑色作为边缘装饰的辅助色彩使用。体现出,在清末民初之际,黑色边缘装饰十分流行。

  3.3.4 七彩凤尾裙分析
  
  首先分析蓝色马面裙中所出现的色彩:第一件马面裙,七彩凤尾裙:出现色彩种类:7种。裙幅主色:大红色。辅助色:黑色。图案色彩:浅粉色,桃红色,蓝色。(图21)第二件马面裙,七彩凤尾裙:出现色彩种类:6种。裙幅主色:大红色。辅助色:蓝色。图案色彩:紫罗兰色,灰色,深蓝色,黑色。(图22)七彩凤尾裙在传统马面裙的配色当中属于最具特点的一类,在这类马面裙当中,裙幅的主色往往比较难以分辨出来,有事会有两种甚至三种色彩使用量上不相上下的出现在马面裙上,同时一件马面裙的色彩碰撞也往往比较激烈,冷暖对比的色彩经常使用。裙式中红、黄、蓝、绿等一些列传统正色都被运用到群面上,最终使得凤尾裙群色看起来复杂而多样。同时,凤尾裙的每一条凤尾在色彩搭配上都不相同,但往往同一条凤尾上会有两道三个主色,但主色的搭配顺序会各不相同。

  在研究凤尾裙的色彩搭配上,发现红色和蓝色依然是群面色彩的主要构成颜色,两者的使用量相加,往往占到整个凤尾裙使用色彩比例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再者,凤尾裙中,黑色还是会被用作边饰的搭配色彩使用。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马面裙的裙幅色彩主要以红色为主,大红色是最常见的,红色调里的绛红,藕红,粉红和桃红则是偶尔会出现。其次是蓝色调的裙式,蓝色中则是以天蓝,湖蓝为主,蓝色非常浓郁。另外还出现灰色调的裙式,灰色调里面包含着冷灰和暖灰,裙幅面料中以偏蓝调的冷灰为主。同时在服饰图案的色彩中已经开始使用黄色。黄色是中国古代服饰中较不太寻常的服饰,《隋书·礼仪》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可以发现到民国初年,百姓可以自由选择服饰色彩搭配,是一种政治变革在服饰色彩上的体现。服饰是一个时期的政治文化体现。

  马面裙中又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红裙,这个问题,早在民国初期,作家包天笑就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中做出了详尽的解释:一、如果要穿红裙,不能为寡妇,必须要夫妻都在世才能穿;二、在传统文化中有在礼仪性的场合,女子穿红裙的习俗。这主要是因为红色吉祥且容易给人喜庆的因素决定的。当然青少年女子也可以穿着其它颜色服饰,但是“总觉得不快于心”.三、年纪较大的长辈,做了奶奶或者年龄已过古稀之年,就不能再穿红裙了。四、在古代社会,三妻四妾属于社会现象,在三妻四妾之中只有正房才可在婚后穿红裙。其他人等一律不允许穿着。因此,在马面裙这一传统服装形制上,也套用上述规律。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马面裙中蓝色的马面裙也较为多见,蓝色的色彩使用频率仅次于红色马面裙里的红色。蓝色是传统服饰色彩中单纯的色彩之一,马面裙中比较多的与黑色和黄色进行搭配使用。蓝色属于传统正色之一,是当时马面裙较为流行的色彩,属于常用色,另外在配色之中,黑色在历朝历代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在无彩色中,黑色在清朝仅仅为列金色之后,因为金色和明黄色在清代逐渐发展成为皇室的专用服色,为了体现阶级统治特性,从而促使庶民和普通官员不得服用明黄色和金色,自然黑色便以其庄重严肃的色彩风格成为了常用服色。马面裙的黑色配色在当时一般主要被上了年纪的妇女所穿用,年轻女子较少使用。

  清末民初之际,西风东渐,中国社会形态和群众生活都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在服饰色彩上也被深刻的体现出来,属于灰色系的色彩元素,例如冷灰色,浅灰色以及暖灰色等灰色系色彩逐渐开始在服饰上占据一席之地,马面裙作为女装的重要款式,在服饰色彩上也跟随社会生活变化,开始使用灰色系的色彩。但由于清末民初的特殊时期,整个时间段很短暂,因此,这类灰色系的传统马面裙服饰也只有较少的受众和穿着者。灰色系因此也并非马面裙裙式色彩的主流服饰色彩。

  随着时间的流逝,马面裙这一经典传统服饰,其色彩也因年代久远的问题而变得不再有之前的华丽与惊艳,然而,当研究马面裙的服饰色彩是依然会被当时的经典图案配色所折服,服饰图案的配色都躲到了冷暖色的相互配合使用,同时马面裙的配色色系都大于三种,并且在色彩的明度伤感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看起来让人觉得色彩配色十分和谐。体现出马面裙这一裙式色彩运用上的精妙。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