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我国推动乒乓球运动的策略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3 共42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国乒乓球项目的发展问题研究
【第2部分】国内外乒乓球运动发展文献综述
【第3部分】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方法
【第4部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
【第5部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第6部分】现阶段乒乓球运动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7部分】乒乓球发展出路探讨
【第8部分】 我国推动乒乓球运动的策略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4 结 论 与 建 议

  4.1 结论

  (1)现代世界乒坛严重失衡,形成以亚洲为重心、以中国为核心的不均衡局面,对体育运动来讲,并不是好的现象。

  (2)世界乒乓球运动以中国为核心,甚至垄断了世界乒坛。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通过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世界乒乓球的重心无论是最初阶段的欧洲还是现代的亚洲,乒乓球的主要力量始终集中在欧亚两洲,而相反非洲和美洲等其他地区长期的停滞不前也是形成这种不均衡现象的重要因素。

  (3)中国能够“独霸”乒坛是有其独特原因的。中国的举国体制,雄厚的群众基础,国家大力的支持与投入等等都是中国乒乓球能够站在世界顶峰的主要原因。

  (4)欧洲的乒乓球联赛制度落后,联赛发展缓慢是由于制度中不允许运动员参与两个俱乐部,这样就限制了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技术交流,这样也就阻碍了当地乒乓球水平的提升。

  (5)美国的乒乓球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关注度不够,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如果要达到像棒球在美国那样的受欢迎程度,还得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

  (6)一项体育运动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必备的三个因素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对开放的市场;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和营销手段。

  4.2 建议

  (1)世界乒乓球项目要健康持续的发展,中国跟国际乒联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尤其是以乒乓球为“国球”的中国,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进行各项改革和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领先技术和优势,在世界各地设立乒乓球学院,建立于当地的乒乓球的交流与合作,以使他们培养出能与中国对抗的优秀运动员,促进世界乒乓球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养狼计划”加强其实施力度。首先要淡化金牌观念,不要吝啬自己的核心技术;其次派高质量的教练团队去国外执教,加强中外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技战术交流,输出教练员、运动员、器材设备等,帮助并带动其他各国提高他们的乒乓球水平,以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乒乓球技术与中国的同步发展。

  (3)一项体育运动要想在一个国家有良好的发展和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合理的市场运作及营销方式。中国应该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前提下鼓励其他各国加强对乒乓球项目的支持和对乒乓球运作方式的完善。

  (4)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要考虑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推进乒乓球运动的普及;首先对乒乓球的认识上,从体闲娱乐改变成竞技乒乓球运动,体验竞技乒乓球的魅力;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引进乒乓球先进设备、人才,加强与乒乓球强国的交流。各国的乒乓球从事者,要致力于乒乓球的制胜规律的研究,优胜组合乒乓球的五大要素,引领世界乒坛发展趋势。

  (5)虽然目前乒坛是中国“独霸”,中国也不能就此满足,不求创新不求发展,相反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才能为世界乒乓球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世界乒乓球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国家自身的努力,毕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只要因素和动力。

  (6)中国乒协可以借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及欧洲足球联赛的发展理念,探讨出一种较适合乒乓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将乒超联赛打造成世界精品赛事,以体育产业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正推动力,为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这在某些程度上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方廷,谭明义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缘由[J].体育学刊,2005,4

  [2]方文。中国乒乓球队制胜因素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3] 周桂珍。 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4

  [4]钟宇静,苏丕仁。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制改革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5] 李恒江。我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职业化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7,3

  [6] 姚振绪。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论坛,2000,1

  [7] 翟连林。世界乒乓球运动员的区域分布特征规律探讨[J].体育世界,2009,01

  [8] 兰彤等。关于推广和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9] 陈启湖。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2

  [10] 林香菜。我国乒乓球教练员援外工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11] 蒋东升,梁华喜。对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理性思考[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1

  [12] 李松华。隔网对抗类项群(乒、羽、网、排)竞赛规则的演变及其对技术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06)

  [13] 陈小华等。从近期规则的变化看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14] 梁建。再议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1

  [15] 刘淑英。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的发展趋[J].体育学刊,2005, (11)

  [16] 唐建军。乒乓球发球技术发展与规则限制-竞技运动技术发展问题的社会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

  [17] 张秋芬。中国乒协“养狼计划”探析[J].科园月刊,2010, 1

  [18] 陈晓琦。“请进来、走出去”共助乒乓球运动和谐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19]邓雷。宏观视角下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博弈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 12

  [20] 贾建学。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01

  [21] 袁玉峰。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6

  [22] 陈小华。世界乒坛格局长期失衡状态下竞赛规则改革的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6

  [23] 廖自园。2013 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战术分析[J].运动,2013,10

  [24] 于文谦,荆雯。未来中国乒乓球文化发展脉络探究--构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5

  [25] 陈朝霞。浅谈第 31 届奥运会大背景下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新理念[J].才智,2013,2

  [26] 马孝志。乒乓球“马太效应”及应对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27] 张津铭。维护乒乓球各种打法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10

  [28] 兰彤等。关于推广和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9] 陈启湖。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2

  [30] 李洪山。中美文化冷战结束之开端--“乒乓外交”新探。社会科学论坛[J],2012,06

  [31] 李宇星。第 48 届世乒赛男了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 lice 学报,2005 ,11.

  [32] 黄莉芹,陈小华。从我国乒乓球直拍进攻型打法的演变看未来发展的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6

  [33] 姚振绪。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论坛,2000,12

  [34] 李冬,兰彤。竞技乒乓球运动各阶段主导技术核心要素研究[J].运动,2012,15

  [35] 刘金豹。论乒乓球快攻型打法及其特征[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09

  [36] 郑全芝,祁田田,孙亭章,边金玉。影响乒乓球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因素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2,02

  [37] 张扬。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滚动状况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

  [38] 黄望清。试论乒乓球的竞赛规则与比赛可观赏性的关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03

  [39 ] 程序。论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5

  [40] 樊鹏华,杨兴权。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8

  [41] 郎朝春。乒乓球项目产业化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7

  [42] 于文谦,荆雯。我国乒乓球“养狼计划”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

  [43] 武东海。“盛世危机”下中国乒乓球发展策略探析[J].运动,2010,5

  [44] 王景明。从中国乒乓球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养狼计划”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2009,35.

  [45] 兰彤。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3

  [46] 复兴。乒乓球比赛为什么越来越步好看[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7,11

  [47] 张秋芬。中国乒协“养狼计划”探析[J].科园月刊,2010,15

  [48] 邓雷。宏观视角下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博弈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49] 陈小华,李永安。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危机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50] 王春玲。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困境与出路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51] 张经慧,陈时强,刘旭光。中国乒乓球运动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

  [52] 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05

  [53] 蔡振华。养狼计划

  [54] 谢锋华,屈子路。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的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13,34

  [55] 陈晓琦。“请进来、走出去”共助乒乓球运动和谐发展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困境与出路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56] 王浩,汪百祥。从伦敦奥运会看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J].体育世界,2013,08

  [57] 王珂,梁增玲,赵云。从训练学角度探析江西省乒乓球竞技运动崛起策略--基于对教练员因素的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3,11

  [58] 阳刚,刘娜。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与困境[J].当代体育科技,2013,8

  [59] 杨宇。中国与世界乒乓球运动“向何”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2013,1

  [60] 李荣芝。我国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8

  [61] 刘山玉。网络时代电视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市场化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3,8

  [62] 刘琨。中国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理性思考[J].新西部(理论部),2013,1

  [63] 张兆龙。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3

  [64] 乒乓危机--以竞赛规则改革促乒乓球运动的顺势发展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2

  [65] 李荣芝,肖焕禹。乒乓球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5

  [66] 张秋芬。中国乒协“养狼计划”探析[J」。科园月刊,2010, 4
 

  致 谢

  本文是在导师杨德敏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非常感谢导师三年来对我的悉心培养、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专业技术、社会实践到论文的选题、审评与定稿,从做学问、做人到生活指导,时刻都凝聚着恩师的点滴关怀,他渊博的知识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使我终生受用。

  与此同时非常感谢在江西师大的耿叶老师;在美国执教的董一鸣等几位教练员,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多次耐心指导;感谢江西师大乒乓球校队的各位同学在专业技术上的无私指导;特别感谢对我访谈工作给予很大帮助和支持的专家和老师。

  我还要感谢高铖、程伟等几位同学,在写论文期间我们一起探讨,相互学习,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我成长了很多。还有我的师兄师弟和其他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学,你们的支持与鼓舞营造了我学习与生活的温馨环境。

  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他们为了我正能量,是我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