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问题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9 共27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救济研究
【第2部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基本理论
【第3部分】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的界定
【第4部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相关立法及实践问题
【第5部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责任制度完善建议
【第6部分】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问题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在我国,互联网行业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思维模式、经营理念的改变,当然也在法律和司法层面也受到延及。32在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信息网络传播方式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相比原来比较确定的法律法规,新的问题随之出现,这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性质、诉讼程序上的管辖权的确定、当事人身份的确认以及实体审理上的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网络服务商的责任等等。而本论文想要努力研宄探讨的方向正是这些方面。

  正如有人所说,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被贴上了 “网络时代”的标签,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自由开放的世界,它让我们己习惯了的传统得到了改变甚至是颠覆。但作为一个法律人,我坚信,如果自由开放的程度没有了任何界限,必将给个人的安全和权利带来危险。在现实世界中,一些人认为知识的传播和科技的进步受到滞后的法律影响。我认为,法律的发展必须被我们承认,.但我们首先要尊重法律,这是必须要明确的。法律法规给权利的行使带来了保障,而技术让行使权利的方式变得丰富,其实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冲突。

  互联网作为作品带来了更为广阔便利的传播空间,同时也让用户能更加便利和自由的使用作品,但这种便利和自由仍需遵循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并不能没有限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新事物的出现给法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司法者、立法者及社会大众做出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决策。

  参考文献

  [1]薛红。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7.

  [2]张楚。网络法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

  [4]蒋志培、王利明、吴汉东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前沿问题与WTO知识产权协议。[M].法律出版社,2004.

  [5][加]大卫约翰斯顿等。知识网络:明天的工具。[M].张若光译。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

  [6][奥]菲彻尔。版权法与因特网(下)。[M].郭寿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7]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的若干研究重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丛立先。网络出版相关问题透析。[D].辽宁:沈阳出版社,2007.

  [9]魏群。网络着作权侵权问题研宄。[D].大连:海事大学,2010.

  [10]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240页。

  [11]蒋志培。数字着作权论一一以〈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为中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第19页。

  [12]在《伯尔尼公约》中,“bemade available”也反复出现,均是指公众可以获得作品的可能性,见 Berne Convention, Article7 (2),(3),10 (1), (2),liter, ArticlelV (5)。

  [13]MichaelFreeman (ed), Legislation and the Courts, DartmouthPublishing (2007) p. 14.

  [14]关永宏、段淳林。试论网络作品着作权及其侵权认定。[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 47.

  [15]刘德良。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16]郭卫华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2~54.

  [17]《丑女无敌》版权声明[18]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09)浦民三(知)初字第4号。

  [19]王迁,王凌红,曾宪义。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0]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2)海民初字第362号民事判决书。

  [21]郑瑞琨。网络着作权案件审理一一法律适用浅议。[J].电子知识产权,2006(5)。

  [22]陈佶利。网络服务商的着作权侵权责任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23]姚鹤徽。网络环境下着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长沙: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4]韦之。着作权法原理。[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1.

  [25]奚玲。完善网络着作权法律保护初探。[J].中国版权,2004(4)。

  [26]张荣勤。网络着作权侵权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

  [27]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84.

  [28]李明德。因特网与合理使用。[J].着作权,2005(1)[29]汪小勇。我国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制度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0]姚鹤徽。网络环境下着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长沙: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1]丛立先。论网络版权侵权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出版杂志,2008(1)。

  [32]朱庆华、杨坚争。信息法教程。[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致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回首两年的研宄生生活,伴随着研宄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已然悄悄进入了尾声。在这一段写论文的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引导我、激励我、帮助我,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素娟老师,从论文定题到写作定稿,王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我攻读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王老师的关心和教导。王老师不仅关心我的日常学习和论文的写作,而且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问题也无微不至地关心。在和王老师相处期间,我常常被她身为教师具有的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所打动,被她身为法学教授具有的渊博的知识所憾服,被她如母亲般的慈祥、体贴和爱护所感动。王老师对我的点播迷津和关怀备至,都让人感念至深,在此我要向她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刘泽军老师。刘老师在最初的论文写作中给予了我们所有同学许多的指引和建议,在此,我也想对他表示诚挚的敬意:谢谢您,您辛苦了!同时,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们,特别是在读研期间教导我们法学知识的老师们,他们是:田晓云老师、刘夕海老师、刘泽军老师、王爱民老师、荣国权老师、相庆梅老师、尹好鹏老师、王瑞老师、王斐民老师、韩红兴老师、李丹宁老师、张燕老师、何然老师、乔慧娟老师、刘叶深老师、李坤老师、欧阳苏芳老师。你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同学们,没有他们,我的研宄生生活将失去华丽的色彩。感谢硕士期间我的法学2013级的兄弟姐妹们,感谢我所参与的每一个社团中结识的朋友、同志,他们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起初这篇论文的灵感来源于我的画家妈妈,她平时会将自己的画作发表在网络上,但是当遇到网络传播侵权的情况时又束手无策。因此,在我的导师王素娟老师的指导下,本篇论文的雏形就此产生。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在我读研期间一直对我予以支持、鼓励。如果没有他们,我想我也不会坚持下去,所以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我的精神支持。

  如果说今天的论文算是一种成果,我想一定要奉献给以上所有要感谢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注过和关心着我的人,祝愿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