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分析

来源:质量与市场 作者:杨光霞
发布于:2020-12-24 共5192字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班主任作为教育实施基础力量,承担着促进和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使命。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人格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小学班主任人格概述作为切入点,分析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的影响,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提升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进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人格,班级管理


小学班主任职称论文

  
  有个成语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明桃李树尽管不会说话,但其果实与花朵吸引人们争相观赏与采食,让树下自然形成一条路,比喻拥有高尚人格的人,必定会有极大感召力。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与教育者,其人格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决定性影响。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品质,班主任只有拥有高尚的人格,方可获得小学生的信任、尊重与欢迎,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与求知欲,进而积极向学,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志趣、人格,甚至人生选择与价值取向。
  
  1 小学班主任的人格概述
  
  人格是指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情境、跨时间的对个体特征行为具有影响的心理品质。而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人格是通过长期管理实践所形成的,由于其工作对象以人为主,教育过程要求班主任不仅需具备一定认知水平,管理方面还要求其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度人际交往。当前对小学班主任人格定义未能达成共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教师是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其职业劳动中所构成的合理智能结构、优良情感意志、个体内在行为倾向性及稳定的道德意识即为教师人格;教师人格即为教师个人人格规定,是教师个人道德品质、价值及尊严的综合,是教师习惯、情感、意志与认知的几何体;教师人格即以自身个性为依据,为满足社会角色规范需求,在整体教育活动中所展现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教师人格特征由其职业所定,是教师展现出与其他职业从业者不同的本质心理特性与品质,包含教师他人意识、自我意识、情感能力、意志品质与责任心等。本次研究中定义教师人格为,在从事本职业工作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与职业需求相符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及认知方式等。
  
  2 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分析
  
  2.1 班级管理的主要影响人格
  
  班主任的人格形成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有的稳重,有的躁动,有的内敛,有的外露。其中,情绪外露班主任存在较大情绪波动,教育教学中易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可能不利于班级管理;个人认知型班主任通常是依据个人意志进行班级事务处理,学生存在明显情绪化倾向;意志表现型班主任,则具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在整体教育教学中有恒心,有毅力,可培养出积极向上、学风良好的班集体[1]。以整体而言,班主任以下几个人格会影响班级管理效果:
  
  (1)爱心。班级管理中,爱心是指通过爱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避免采取惩罚、呵斥等方式。要求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加强对整体学生的关注,特别是中等表现学生,易被班主任遗忘,可采取谈话方式鼓励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降低班级管理难度。
  
  (2)求真。学校教育中育人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遵循求真精神的思想,坚持唯理精神与探究精神,不断进步与创新,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引导学生纠正自身错误[2]。
  
  (3)民主。魏书生作为着名教育家曾说:“凡事多商量。”即展现了班主任尊重学生,能够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因此,班主任应营造民主班级氛围,采取平等对话形式,让学生做到畅所欲言,进而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
  
  (4)践履。在班级管理中,践履作为中心环节,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可以发现,学生并不缺乏自身行为的认知,反而是欠缺实践能力,班主任需为学生做好表率,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2.2 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人格差异
  
  班主任人格不同,对于班级的学习管理、思想管理及活动管理也存在较大不同。有的老师敏感热情,喜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花费较多时间培育中队干部,思想管理方面则是“各个击破”,学习管理强调“悟性”,通常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3]。在班级管理中,受到其人格特质影响,对问题学生与管理权放手,且联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为“小干部”出谋划策;有的教师严谨冷静,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替代说教,规则制定后严格执行,始终公平公正,让学生十分信服,承认错误也心服口服。思想管理方面则注重学生社会评价认知,当发现学生存在认知偏颇,则采取苏格拉底式三段论与学生谈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心悦诚服。而在学习管理方面,则会督促和检查学生复习、预习情况。尽管班主任管理模式不同,却存在一定共性,即做事目的性强,分别以感性和理性的方式向预期目标努力。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适用于班级管理,尽管班主任个性不同,在班级管理方式上差异较大,却同样获得成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其他教师做了什么,还应当深入探究其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身人格特质,寻找与自身个性相符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3 班级管理中增强小学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措施
  
  3.1 扩展知识内容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者与组织者,应当关注此学生特点,丰富自身知识容量,扩展知识面,只有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有新的技能与知识,方能提高学生关注度。并且,丰富的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对于班主任知识广度和深度而言也是一种考验。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其工作性质,要求班主任扩展知识,基于完善知识的前提,扩展知识视野。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一是完善教学与教育方面知识,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其作为班主任基础知识体系,对于工作专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班主任是否拥有丰富扎实的教学、教育理论知识,对于其工作高效、合理的开展意义重大。因此,应当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知识,课余时间阅读书籍、查找资料等,为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二是班主任工作存在多面性,应当丰富人文知识树立人文形象。班主任作为学校“代言人”,其言行举止对于学校形象具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快,舆论范围广,班主任形象十分重要,要求其在建设师风、遵守师德基础上,扩展人文知识,促进人文修养的提升;三是对于学生特点主动自学心理学知识[4]。当前小学阶段存在特殊孩子,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也出现在小学校园,为此,班主任需加强学习心理知识,关注特殊孩子的发展;四是与班级需求及学生情况相结合,学习新技能。当前基础教育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提出了高要求,班主任应当跟上社会发展形式,掌握手工、美术、音乐等知识后,能够拉近与学生关系,增强自身对学生吸引力。特别是当前教育发展出现知识互通、学科融合的现象,班主任更应当抓住此机会,关注学科结合,提高自身操作性技能与动手能力。
  
  3.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班主任则是管理者,在管理与被管理时,为了让被管理对象乐于接受教育,则应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正如赞可夫所言:“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关系可增强班主任感召力与影响力,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是关爱学生。部分班主任缺乏新型师生观念,对学生耐性不足,应当及时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本。尽管学生年龄小,人格方面却是师生平等,在要求学生尊敬教师的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替代批评与惩罚。小学生对于教师敬畏感与依赖感较强,如若班主任只维持自身权威,必定会影响师生关系,应该激发学生自主性,以平等姿态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班集体中做到自我管理,予以其更多关爱[5]。而对于后进生、特殊生及学困生,则予以更多关怀,确保每个学生均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是协调学生关系。在此教育阶段,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不稳定性,无论行为还是心理均不成熟,其交流交往隐患更多,导致学生存在矛盾与不定性。为此,班主任应当及时处理学生日常矛盾,协调学生关系,对不同学生留心观察,掌握学生特点。而在学生关系处理过程中,还需要秉持公正、公平态度,注意引导,让学生信任教师,以营造良好班风。
  
  3.3 提高自身控制力
  
  了解学生需求是教育重点,班主任为达到班级管理目的,则应当加深对学生了解,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发挥自身控制力。在发挥班主任控制力方面,重点在于教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尊重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宽,学生面临问题更多,如与弟妹相处,要求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特别是在强调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情况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显得愈发重要[6]。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对于制定班级规范问题,应倾听学生建议,予以学生自主权。班主任管理班级中需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制作板报、制定班规、布置班级文化等常规活动中,予以学生权利也是推动其实现自主思考的过程,锻炼和发挥学生交流能力与组织能力,有助于形成学习小组与团队,班主任只要负责审核最后方案,做好讲解与布置工作即可,让学生更为信服[7]。
  
  对于解决学生冲突问题,学生的需求不是评判行为对错,以学生长远发展而言,引导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相较于解决冲突更为关键。因此,班主任应当从该角度出发,解决学生冲突。先倾听学生的表达,以语言指引思维,明确行为背后的关系和目的,之后询问学生,使其自主寻找如何解决冲突的办法,包含对待冲突的态度,怎样预防下次冲突等。面对学生人际关系不稳定情况,班主任通常无法防御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没能从学生需求出发思考,如若从其成长需求层面化解冲突,则能够让其迅速成长。
  
  对于干部相关问题,班主任需要做好选人、用人及育人考察这几个环节。育人是最主要环节,应当将班干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其认真培养,可安排具体事务给班干部,结合各自性格、能力特点分配班干部事务,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构建分层次管理体系[8]。并且,针对学生特点让其实现自我管理,已经选择班干部后,则不能一直任用,将会减少锻炼其他孩子的机会,只有“人人有事做”,方能激发全班同学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共同进步。
  
  3.4 学习新教育技术
  
  班主任教学之本在于高尚的职业道德,而教学水平则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底蕴,班主任需具备教学能手与学生管理强者的能力。而在当前教育行业迅猛发展下,各种信息教育技术涌现出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大量辅助手段,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挑战。小学班主任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对自身教育技术手段加以更新,转变教育观念,对发展孩子兴趣与吸引孩子注意力均具备一定优势。特别是大部分孩子均已接触现代科技手段,班主任合理引导和应用,为学生做好榜样,方能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工具,为后期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如,IPAD、现代多媒体、投影及人工智能等,均可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利用互联网APP和手机,收集学生信息,动态记录学生情况,做好监督与跟踪工作。
  
  同时,结合学生发展,更新知识结构,为学生构建长远目标,规划未来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规划未来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站在更高更远的层面引导学生,如通过开展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挖掘学生绘画或音乐天赋,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等,为连贯性教育奠定基础。
  
  3.5 树立良好形象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重要阶段,对人的认知不够深刻,心理发育不完全,因此小学生在评价他人时更易从直观外形出发,之后逐渐认识到需要通过意志品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此种情况在低年级小学生中更加明显。并且,小学生具有较强模仿性,班主任打扮方式、形象及行为举止均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其思考与审美。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树立良好形象,特别是新时期教师,不仅要与学生接触,还要代表学校与家长和社会接触,更应当重视自身综合形象。一方面保证穿衣打扮得整洁性,注重个人卫生,避免穿奇装异服,此为教师形象工作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建设坐立行走与待人接物方面的形象,可展现出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乐观、自信的态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安全观,潜移默化下了解礼仪文化。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领者,需求真务实,做到言行一致,如班主任强调尊敬师长、助人为乐,其面对老人摔倒时的不同做法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影响。有的班主任将老人搀起,则会让学生感受到其以身作则,如若视而不见,学生会认为其言行不一,降低班主任的威信。
  
  结论
  
  综上所述,权利因素是一种管理硬方法,班主任内在人格则属于一种软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对这两种方法合理运用,做到“软硬兼施”,可通过扩展知识内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自身控制力、学习新教育技术、树立良好形象的方式,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关注班级管理中人格力量的作用,以获得良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葛蕾.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刍议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89.  
  [2]何玉花.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学周刊,2016(11):15.  
  [3]李凤春.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2):148.
作者单位: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糖厂小学
原文出处:杨光霞.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的影响[J].质量与市场,2020(15):137-13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