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不足及处理对策

来源:科技与创新 作者:张勇
发布于:2020-09-21 共3861字
  摘要:在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如何有效地提高项目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而结构设计作为建筑施工作业的基础和前提,合理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是提高建筑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主要针对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以期为预期建筑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施工作业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结构设计; 建筑企业; 抗震设计; 提高策略;
 
  建筑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如何确保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而结构设计作为项目工程作业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对建筑施工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益具有决定性影响。就目前来看,为有效地规避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发生,缩短结构设计和结构建设实体之间的差距,确保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出现原因
 
  1.1 结构设计缺乏对抗震性能的考量
 
  在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人们对于建筑美观性、舒适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由于部分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过度地关注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却忽视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导致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整体安全性不断降低,安全事故高发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针对建筑抗震性能提出了明文规定,但由于人们抗震意识的缺失以及对抗震设计的不重视,长此以往在影响建筑抗震度的基础上,也给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侧重点不恰当
 
  在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建筑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建筑结构设计师建筑施工作业的基础和前提,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也是满足人们住房需求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就目前来看,在进行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未能对建筑进行全面性分析,设计侧重点的偏离也极为普遍,尤其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部分设计单位过度地关注于建筑的使用性,却忽视了对其功能性的设计,类似逃生通道及公共消防方面设计作业流于表面,埋下建筑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具有局部性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由于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规模较大,因此通常工程是由多个企业合作完成,而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不同设计单位大多只是针对自身负责的区域进行设计,缺乏设计的全局观,设计内容也缺乏对全局的把控,局部化设计在影响工程全局安全性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4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缺乏客观性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当前设计单位工作人员在进行路桥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只是根据甲方提出的要求、以往的设计存档在办公室完成相关设计工作,未能去施工现场实地勘查,所设计的施工方案不符合客观实际,此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也相对较多,预期施工作业目标难以达成。
 
  1.5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缺乏前瞻性
 
  就目前来看,中国现阶段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缺乏前瞻性,具体而言就是通常设计人员设计的施工方案,在短时间内虽然能切实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由于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缺失,工程耐久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企业整体发展也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1.6 偷工减料现象较为普遍
 
  部分企业为从根本上控制工程施工成本,获得高额利益,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过度节约钢材现象也较为普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有所控制,但钢材量降低,也导致建筑物整体质量存在一定隐患,安全性能得不到充分保障。除此之外,某些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将中小城市还处于发展之中的冷轧变形钢筋应用到结构设计中,虽然满足了建筑施工作业配筋率的需求,但由于这种钢筋强度较高、脆性很大、韧性小,在某些不利环境下,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也将受到影响。
 

 
  2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处理对策
 
  2.1 增强建筑抗震性能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性能设计的缺失是影响建筑物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作业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提高对抗震性能设计的重视度,以此在不断强化建筑物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为预期施工效益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为确保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极为必要的,即在正式设计前,一方面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全面了解建筑物的设计目标和施工目标,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勘察的基础上,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不断地更新设计理念,在对结构当中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以增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最终为预期施工作业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2 提高设计人员选拔标准,加大设计人员培训力度
 
  设计人员作为设计作业的实践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方案整体的规范性、精准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近年来建筑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部分建筑企业在招聘设计人员时,不断地降低标准,导致其自身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养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最终对结构设计整体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过程中,需不断地提高人员招聘标准,尤其在当前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企业需将计算机技术水平纳入考核作业中,在技术层面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需加大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即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工作,在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基础下,不断提高设计者的创新能力,为后期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更好开展创造良好基础。
 
  2.3 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构造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刚度均匀的多层建筑一般会采取底部剪力法,但对于底层框架结构建筑而言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双保险计算手段。因此为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结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也是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建筑结构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虽然框架刚度不会出现折减现象,抗震墙却会有相应的折减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工作人员需从根本上严格遵循法律条文展开相关的操作,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科学,以此在规避各种不良问题产生的同时,最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4 提高对工程疲劳损伤的重视度,提高工程设计安全性
 
  目前在进行建筑结构施工设计过程中,疲劳损伤问题是影响工程使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安全性,提高对工程疲劳损伤的重视度是极为必要的。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管道疲劳损伤问题的产生原因为,在管道使用过程中,当出现超负荷承载力后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未对其进行及时维护和管理,导致管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长此以往导致疲劳损伤问题产生。要想从根本上规避上述问题,在进行地铁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根据现场勘查以及水文特征,辨别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疲劳损伤因素,而后在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规避处理,在提高工程整体设计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管道的结构应力;另一方面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还需确保设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具体而言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作业,并且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以防图纸丢失、数据丢失等问题发生,切实有效地提高设计作业成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2.5 加强对新建筑材料的运用,提高工程设计耐久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耐久性设计作业由于涉及多方内容,因此其设计难度相对较高,且目前来看,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设计理念影响,设计工作人员所设计的方案,大多也只是在短期内能保障工程使用的安全性。提高工程设计耐久性,加强对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运用,确保设计方案的前瞻性,是现阶段工程设计作业的重中之重。根据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后期工程使用寿命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同施工建材由于其化学成分不同,建成的工程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也存在显着差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提高对水泥选择的重视度,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现场勘察数据和水文特点,确定适合的施工设计方案,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最终为预期设计作业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结构设计中抗震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为此要想从根本上规避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在具体设计时综合考虑其中的安全影响因素,提出消除隐患的有效办法,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亚勇,戴国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J].建筑结构学报,2016,12(15):222-223.
  [2] 徐培福.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12(15):122-123.
  [3] 朱耀洲.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5):423-425.
  [4] 刘志辉.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18):512-513.
  [5] 汤倩.建筑结构设计研究中的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17):262-263.
作者单位:昭通市昭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委员会
原文出处:张勇.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18):63-64+7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