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出与的实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颖娴
发布于:2020-09-17 共3903字

  摘要: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美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美术; 欣赏教学; 探究性教学;

目录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1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2

  1.确立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原则……………………………………………………3

  2.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环节与步骤……………………………………………………4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5

  1.激趣探究,巧嵌问题……………………………………………………6

  2.渗透素养,以美育人……………………………………………………6

  3.交叉学习,学以致用……………………………………………………6

  结语……………………………………………………7

  参考文献……………………………………………………8

美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究性教学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助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构建并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既是美术欣赏课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中美术学科成为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在这一前提下,高中美术教师应自觉适应新时代要求,从讲授式教学模式向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这既是美术教师与美术学科有所作为的表现,又是美术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教育发展趋势看,人文学科在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美术欣赏课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而探究性教学模式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展开,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多学科如语文、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在多学科交叉学习中提升人文素养。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既是新时代下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其契合了时代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双重要求。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其他学科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与鉴赏方面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高中生往往相对缺乏专业的美术素养或审美鉴赏素养,因此,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 确立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原则

  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的表述看,构建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原则至少包括三条。第一是美育原则,即通过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熏陶学生情操品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目标。第二是核心素养原则,即重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第三是学习方式转变原则。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要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统一,重视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这是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与前提。当然,除这三条原则以外,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其他原则,如学习主体原则等。但基于美术欣赏课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三条原则是普遍适用的。

  2. 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环节与步骤

  探究性教学模式共有四个环节,即课前学习环节、课堂探究环节、课堂点评环节及课后再探究环节;有五个步骤,即问题预设(这一步放在上节课完成后)、小组探究、师生共商、小组成果展示、师生点评五步。具体来说,首先,在上节课完成后,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预设下节美术欣赏课的学习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课前小组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结合课前学习情况分小组共同探究问题,形成综合性的探究见解,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或再启发,引导学生完善探究见解;再次,各小组分享探究学习心得;最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再欣赏探究的建议。通过上述"四环节、五步骤",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视角确立原则,构建实施环节与步骤,并精心组织。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高中生学业负担较重,如果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实施不合理,那么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进行周密、严谨的组织。

  1. 激趣探究,巧嵌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把这种兴趣点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契机,将问题巧妙嵌入其中,才能较好地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

  以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为例,在探究性教学的问题预设步骤中,笔者通过巧妙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一:如果让你设计自己未来的家,那么这个家的环境是怎样的;问题二:你设计的环境中,体现了哪些园林风格及特点。这两个问题指向学生的生活环境设计,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多学生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自觉地探究中外园林艺术及其特点。如,有的学生所住小区有小型园林,学生就会根据实际加工自己的设计,在探究小区园林景观特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为了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学生自然会加强对园林艺术特点的探究,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此外,在小组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而说明自身的设计理念,这就形成一个小范围内的园林艺术知识的相互渗透与影响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探究的过程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探究过程,就是挖掘园林艺术宝库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学情与学生的实际,把问题生活巧妙结合,引导学生探究欣赏课的内容并进行拓展,从而将教学目标融入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

  2. 渗透素养,以美育人

  在上述的问题预设步骤中,就渗透了对学生美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换言之,重视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把它作为落实美术欣赏课以美育人的重点,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点。

  从探究美术欣赏知识的角度看,只有学生主动将生活审美提高到艺术审美的层次,美术欣赏课才能实现其目标。而这种审美提高的过程,就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也是美术育人的过程。在欣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直观体会到的就是高山仰止之感--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体现出北方自然山景的雄伟。这是学生在生活审美层面的第一直觉。而要将生活审美上升到艺术审美层面,学生就必须从构图、技法、笔墨、线条、动静结合等方面进行欣赏与探究,这样才能体会到大山大水自有生命的气魄。因此,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通过问题设置与小组探究,将相关的艺术审美要求分解到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的探究中,这样才能通过小组或全班共同形成艺术审美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溪山行旅图》气魄雄伟、境界浩莽、墨韵浓厚、笔力鼎健的审美特性。这个过程中会自然渗透对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也会更全面,从而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探究过程,就是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渗透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美术欣赏自然转化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交叉学习,学以致用

  要想更好地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转化为综合素养,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如,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课中,结束探究性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说明文或散文的体裁,写一篇题为《美丽的家园》的作文,在文中充分运用园林美学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做有以下好处。其一是通过艺术审美有效打通了语文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文学审美与艺术审美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文学性的语言表达与美术的图像视觉表达,都是人在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两者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在多学科审美活动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其二是通过学以致用的写作,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美术欣赏知识。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深化自我学习的过程,其不仅有效梳理了已有知识,而且会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美术知识,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其三是创意思维的转换,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图到文、从直观到描述的转换过程,是学生创意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过学以致用提升思维能力。

  结语

  构建并实施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实质是落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美术教师要灵活运用"四环节、五步骤",把美术欣赏教学转化为学生自觉接受美术作品熏陶、艺术审美改造的过程,并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落实以美育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车哲敏。基于素质优化的美术欣赏课教育功能。美与时代(中),2019(9)。
  [2]郭振仁。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改探索。艺术科技,2019(7)。
  [3]钟健和。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欣赏--生活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的新探索。艺术评鉴,2019(15)。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原文出处:周颖娴.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8):115-11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