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新媒体传播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

来源:科技视界 作者:邓程嘉
发布于:2020-09-12 共3722字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质的文化服务场所,一直以来都以服务读者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和日常开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直接的影响到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我国各大图书馆都以服务读者为中心,在科技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是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必须利用网络这样的新环境,及时的关注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以此为基础实制定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服务以图书馆馆藏资料、硬件设备和在编管员为基础,那么图书馆的服务的提高就离不开图书馆充足的馆藏资源、网络时代下先进的硬件设备的配置和图书馆员自身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媒体,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中级职称论文
   
    1 新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1.1 读者服务模式从固定服务模式变为多元化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体现为读者走进图书馆馆舍,对所收藏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阅。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多数为纸质文献和光盘储存的音像视听资料。而现阶段网络环境的发展,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有着多元化的影响,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环境更为便利与开放,同样也让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图书馆从被动的、静态的物理馆舍转化为动态的、开放的虚拟网络。读者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就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将会变成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能通过网络自由检索和下载馆藏资源。有了网络技术的加入,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更加全面,例如科研咨询的服务、各类型的阅读推广和线下线上读者沙龙的举办以及数字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方式逐渐的多元化。
   
    1.2 馆藏资源更加丰富
   
    随着大数据的推广,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各种信息量激增,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变得更加多样化。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就是应用好大数据,做好读者的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以此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网络环境使我们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进行了巨大的变革。网络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大概分为两种类型,第1种就是通常我们图书馆所保存的实体书、光盘等实体文献资源。那第2类就是网络数字资源这类文献资料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重而使读者得到共享而服务于读者。网络文献资源不同于实体文献资源的重要一点就是网络文献可以进行无限大的储存,这样就是我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保存,不受馆舍大小的局限。
   
    1.3 图书馆服务对象多样化
   
    图书馆服务对象多样化是对比传统图书馆的读者。传统图书馆所接待的读者比较固定,通常来说分为两类人,一是到图书馆对书籍进行借阅的人群、二是到图书馆藏书库等工具类的阅览室,寻找参考咨询服务的人群。根据我国各大公共图书馆进馆规定,传统图书馆的读者走入图书馆,通常是需要办理借书卡进行读者身份的确认,图书馆通过有效证件来确定读者的身份,这样的信息采集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对象,相对于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要狭窄许多。网络的发展促进了许多新媒体的诞生,图书馆的读者呈现出多样化,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对读者进行服务。在网络这个环境下,读者获取信息是非常自由和便利的,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能连接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直接对接到图书馆馆藏的系统资源,找到自己需要借阅书籍。网络环境使图书馆服务的对象非常的宽广,社会化倾向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只要能具备阅读能力的人群,就可以成为图书馆的读者,只要有阅读意愿的人,都成了图书馆所辐射的读者。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剧增,我们的读者呈现出一个非固定化的结构。
   
    2 服务以读者为中心
   
    传统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在馆舍的修建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管理和优化。而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中心逐渐转移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上,读者的诉求成为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由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中心,这样的服务模式就是图书馆尽最大的可能性去满足读者的不同的需求,提升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图书馆的服务以原来的静态服务转变为现在的动态服务。根据不同读者进行群体的分类,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诉求,基于读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也让读者成了图书馆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对广大读者的需求的汇总,成了图书馆今后建设的依据。
   
    3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注重馆藏、轻视应用
   
    “重藏轻用”是我国图书馆现阶段建设中所凸显出来的普遍问题。这是图书馆转型时期所遇到的必经之路。我国的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而很多拨款项目是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必须专款专用,而这样的专款专用,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劣势就是我们的一些专项经费必须用于购买某样设备。就比如“共享工程”,它就必须用在“共享工程”的建设上面,这就造成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馆藏资源的购入,而一部分急需的馆藏资源却无法购入。实际的工作中一部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对新成果新设备的利用率不够重视。因为现阶段技术革新的变化非常快,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利用跟不上对读者服务的创新与开拓,从而使一些新购入的设备和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高层次图书馆员人才缺失
   
    网络信息发展的情况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作为信息传递和管理的专家,图书馆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应该是图书馆信息技术这样一个系统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针对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的专家应该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和相应的网络技术知识。而现阶段,图书馆员要直接向社会招聘这样的专家,我们的薪资待遇很难匹配上企业对这样专家所给予的薪酬。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图书馆应该从自身的馆员中培养一批这样的专家,每年多参加行业的交流培训以及学术研讨会,把我们的图书馆员从单一性质的服务型馆员培养为高层次的技术型图书馆员。
   
    4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些建议
   
    4.1 建立高业务素养的图书馆员队伍
   
    在现阶段互联网网络环境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图书馆自身所具备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核心。公共图书馆要加强馆员自身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长期、定期地进行专业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网络技术、网络运营的知识培训。根据各个图书馆馆藏特色的不同,对读者进行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增强建立各领域馆员的培养机制。图书馆馆员要增强自身的素质,图书馆员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管理技术,同时要具备传统图书馆员所具有人文底蕴来应对不断发展的文化创新服务体系。
   
    4.2 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现阶段图书馆针对读者的服务应当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体验,针对不同读者以及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要求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要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主动提供相对应的完整的服务推送。针对读者在不同时期所需求进行资源的整合,在向读者进行相应的服务。图书馆现阶段引进的资源导航系统给读者提供所需要信息的同时,也在收集不同读者所要的需求,对收集的信息图书馆的采编部门以及自动化部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综合性的分析,再把分析的内容提供给图书馆的科研教学等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服务对策。不同时期图书馆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多方便的借阅形式,比如在疫情期间,图书馆关闭了线下服务,但是仍然可以开展线上的借阅服务。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在线上开展线上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阅读推广。
   
    4.3 开发网络为主的虚拟馆藏
   
    传统图书馆受制于馆舍的大小,无法对读者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借助于网络环境的发展,优化图书馆馆藏图书结构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大重点。与图书馆自身馆藏特色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相匹配选取该地区所需求的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产品服务。满足本地区读者普遍的要求,已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使用率。现阶段对图书馆服务进行创新,加强对软件、硬件针对性地投入,是首要目的。
   
    4.4 公共图书馆之间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当今信息网络技术发达,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不局限于线下合作,可同时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可以在我们的阅览区,设置电子阅览区和纸质预览区,提高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阅读效率,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图书馆之间可以建立读者的资料库,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读者推荐更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引导读者去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的阅读环境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4.5 多元化信息渠道推广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
   
    在新媒体时代,可以综合运用数字电视、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图书馆及社区服务的宣传推广,同时,微博、微信、空间等新兴热门服务也可以广为利用,以构建社区图书馆(室)的专属传播圈和发展链。公共图书馆在利用这些新媒体宣传推广资源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受众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关注领域等划分受众群体,设定不同的推广策略,才能满足居民的差异化需求,进而提高社区文化服务的参与度,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1]
   
    参考文献   
    [1]刘云鹏.新媒体服务:公共图书馆创新社区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34-37.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
原文出处:邓程嘉.新媒体传播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视界,2020(25):147-14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